首页期刊导航|山东煤炭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煤炭科技
山东煤炭科技

公茂泉

双月刊

1005-2801

sdmtkj@163.com

0531-85697135;85697134

250031

山东省济南市胜利庄路19号

山东煤炭科技/Journal Shandong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是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发展煤炭工业的方针、政策、法规,交流煤炭工业深化改革的经验,报道煤炭及其相关行业安全生产和、科研设计、现代化管理等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动向,传播国内外最新技术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煤矿巷道防爆柴油开槽机结构参数研究设计

    田如贺鹏飞
    103-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孙家岔龙华煤矿人工开槽作业效率低、施工进度慢等问题,采用传动匹配、液压系统匹配、软件设计、理论公式计算等方法,对矿用巷道开槽机结构参数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开槽机胶轮行走结构更易布置,行驶速度快;通过软件建模、理论计算,设计确定了驱动桥长度、最大输入扭矩及轮胎直径宽度等参数;开槽机工作装置工作臂左右旋转角度设计为25°,并选取了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的转向、举升及调节油缸;提出KC-8 防爆柴油开槽机液压系统设计要求,需要匹配油缸和马达;确定主回路结构形式,液压泵首选额定压力稍大于系统工作压力的变量液压泵,解决了煤矿机械在巷道内行走和作业的难题,提高了生产效率.

    井下巷道开槽行走机构液压系统

    煤矿开采设备故障预测技术应用研究

    王伟东
    108-11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在煤矿开采设备运行中,设备故障频发常导致非计划性停机,影响生产效率问题,采用时序对齐技术处理设备监测数据,基于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构建故障预测模型,通过对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集团公司上湾煤矿的采煤机数据分析,选取与故障密切相关的因素,进行模型训练与测试.实验结果显示,模型能有效预测采煤机的过热跳闸故障,达到26 min的超前预警,显著提升了设备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对于提高煤矿开采设备的故障预警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煤矿开采设备故障预测长短期记忆网络时序数据

    重复采动下采场围岩应力响应特征研究

    刘静波
    112-116,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近距离煤层群重复采动下采场围岩应力响应及变形破坏规律,以潘二矿多煤层开采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调研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多煤层重复采动下不同煤层工作面围岩应力响应特征及塑性区演化规律.研究表明:18126 工作面回采时,煤层间距越大,煤层垂直应力受采动影响也就越小;受 7-1 煤层和 18126 工作面的开挖卸荷作用,在卸荷大小上5-2 煤大于 4-1 煤,卸荷范围上 4-1 煤大于 5-2 煤;受 18225 工作面开采影响,5-1 煤层底板再次发生卸荷破坏,底板塑性区发育到底部与5-1 煤垂直间距为59 m;4-1 煤沿煤层倾向塑性区再次发生扩张,最大集中应力为16.34 MPa,最小卸荷应力为9.56 MPa,应力差为6.78 MPa,沿倾向 4-1 煤的卸荷范围主要集中在 183~266 m和 543~615 m.18125 工作面开采后,4-1 煤最大集中应力为19.0 MPa,最小卸荷应力为 7.44 MPa,应力差为11.56 MPa,位于 18126工作面的开挖卸荷区.

    重复采动数值模拟应力响应

    梅花井煤矿232201工作面顶板水疏放效果评价研究

    孙昊赵宝峰赵子敬
    117-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梅花井煤矿 232201 工作面面临的顶板砂岩水害问题,在工作面回采前开展了一系列防治水工作,通过探查顶板含水层并进行疏放水工程,对钻孔疏放水量进行观测.疏放水工程完成后,分析钻场水量的衰减率与稳定情况,结合工作面涌水量静储量和动态补给量预测值,对顶板水疏放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从钻孔、钻场水量变化来看,绝大多数钻孔衰减率达到 100%,水量趋于稳定,顶板疏放水钻孔疏放水量大于静储量,疏放水效果良好.通过结合大井法预测的工作面涌水量以及钻孔疏放水的实际观测数据,对煤层顶部砂岩含水层的疏放水效果进行评价,该方法适用于类似工作面采前的水文地质条件评价中,对矿井的水害防治和水资源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指导.

    顶板含水层疏放水衰减率稳定情况静储量动态补给量

    南阳矿3202工作面开采地表沉陷观测与分析

    韩渺
    123-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南阳煤矿山区下开采后引发的地表沉陷和采动损害问题,结合该矿生产实际和地形特点,在3202工作面上方布置了四条观测线,根据实测数据计算得到地表移动变形参数,分析地表移动变形特征,得到了山区地形条件下开采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南阳煤矿山区下开采地表变形规律与平原地区整体上较为接近,受地表坡度及坡向的影响,山区水平移动与平地有着较大差异;受山区地形影响,地表移动范围明显比平坦地貌要大.

    地表沉陷地表移动变形山区地形变形规律建筑物保护

    加载速率对岩-煤-岩组合体力学和破坏特征的影响

    马士亮刘钢刘学斌
    128-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矿井中岩煤岩复合结构在不同荷载条件下破坏的复杂性等问题,基于离散元法研究了不同加载速率下,岩煤岩组合结构的强度和破坏特征,分析了不同裂纹数时刻试样内部应力分布特征及砂岩、煤岩结构承载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岩煤岩组合体峰值应力随加载速率整体近似线性增加,峰值应变随加载速率整体呈加速增加趋势,弹性模量随加载速率整体呈减速增加趋势;当加载速率较高时,试样应力应变曲线出现明显波动;随加载速率增加,试样在声发射递增期和峰值期的AE事件逐渐密集;试样最大裂纹数随加载速率整体呈线性增加趋势,低应力水平下由煤岩结构承载,达到峰值强度后承载结构逐渐由煤岩结构向砂岩结构转化.

    岩煤岩组合结构离散元法强度特征破坏演化

    麻家梁矿9号煤层煤质特征及其沉积环境分析

    周洋
    133-136,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石炭系太原组煤层的煤质特征及其成煤古环境,研究收集了麻家梁矿 9 号煤层煤样,从煤样的物理性质、煤岩特征、煤样的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能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其成煤时的沉积环境.研究结果表明:9号煤层位于石炭系太原组,其煤层厚度为0.79~20.53 m,平均厚度为11.49 m;其宏观煤岩类型以半暗型煤为主,其次为半亮型煤,暗淡型煤少量;显微煤岩组分以镜质组及惰质组为主,其次为半镜质组和壳质组.分析显微组分中镜质组含量与惰质组含量的关系,硫分中有机硫和无机硫(硫化铁硫和硫酸盐硫)含量的多少,煤灰成分中灰成分指数(K)、m(100*MgO/Al2O3)及n[CaO/(CaO+Fe2O3)]的大小,判定其沉积环境为受海水影响的泥潭沼泽的强还原性环境.

    麻家梁矿9号煤层煤质特征煤的工艺性能成煤环境

    断裂构造对采煤沉陷的影响及其数值模拟研究

    朱龙波刘慧祥
    137-141,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值模拟研究具有直观性,通过建立数值模拟模型,控制变量,可以较为准确地定量研究各因素的影响趋势.对淮南新集二矿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建立倾斜角度分别为15°、30°、45°、60°、75°和断层落差分别为1 m、3 m、5 m、7 m、9 m时的两种模型,计算出模拟结果.模拟结果与材料力学理论分析计算的煤层开采后顶板沉陷值和新集二矿开采后的实际监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地层变形规律.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数值模拟的地层变形规律与力学分析和实际数据基本一致,具有很高的耦合度,可以科学有效地为后期矿区预防和控制采煤沉陷的灾变提供理论依据.

    FLAC3D采煤沉陷数值模拟断裂构造控灾

    充填裂隙结构对煤岩强度及破坏特征的影响

    刘钢马士亮刘磊
    142-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矿井煤岩中常赋存充填裂隙结构,为研究充填裂隙结构对煤岩强度和破坏行为的影响,基于离散元方法建立不同充填裂隙宽度的数值模型,分析了不同充填裂隙宽度下煤岩试样强度、AE计数和破坏行为等特征.结果表明:含充填裂隙煤岩试样起裂应力和峰值强度均随充填裂隙宽度增加而降低,峰值应变和弹性模量表现为负相关趋势;煤岩试样声发射演化过程可划分为平静期、平稳递增期和峰值期,出现时期随充填裂隙宽度的增加而减小;含充填裂隙煤岩试样一般由充填裂隙颗粒处起裂,且起裂位置大多位于煤岩颗粒和充填裂隙颗粒间的接触位置,在低应力水平下仅在属性较弱的充填裂隙内部发育;充填裂隙宽度较小时,裂隙内裂纹群不能与端部裂纹群贯通,充填裂隙宽度较大时,裂纹群发育程度显著提高,并影响试样最终破坏模式.

    煤岩充填裂隙裂纹扩展力学特性

    水文地质复杂矿井首采面矿压规律及围岩裂隙发育研究

    臧德梁
    147-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红一煤矿矿井水文地质复杂、断层多、采掘工作面涌水量大、导水断裂带发育等问题,以首采面 1150401 工作面为例,通过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的方法,从煤岩物理力学参数测试、两顺槽围岩松动圈探测及支架工作阻力分析,研究得出首采面初次来压、周期来压步距、超前采动影响范围及超前采动裂隙发育情况.研究结果为红一煤矿乃至红墩子矿区安全生产、防治水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围岩松动圈围岩裂隙支护承载工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