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电能源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电能源科学
水电能源科学

邴凤山 张勇传

月刊

1000-7709

sdny@mail.hust.edu.cn

027-87542126

430074

武汉市洪山区珞瑜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内

水电能源科学/Journal Water Resources and Pow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水、电、能源及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及工程应用成果,适当报道经验交流、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涉及水电、电气与电子、能源与动力、土木与力学、环境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等多个学科。读者对象为从事水、电、能源开发与研究、生产、建设、设计施工、教学的科技和管理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海平面上升对上海市沿岸设计高潮位的影响

    刘宏宽李路宋永港
    46-49,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海平面上升对上海市沿岸设计高潮位的影响,选取石洞口、吴淞、金山嘴、芦潮港等7个典型潮位站,依据海平面上升速率及历史序列长度修正P-Ⅲ曲线参数,预估了各典型潮位站在3种温升情景下未来70年100~1 000年一遇设计高潮位变化,并评估了海塘防御能力.结果表明,海平面上升速率与设计潮位增量显著相关,截至2035年,设计高潮位预计较现状抬升8~12 cm,海塘设计重现期降至100~130年一遇;截至2050年,设计高潮位预计较现状抬升18~26 cm,海塘设计重现期降至50~80年一遇;截至2100年,设计高潮位预计较现状抬升50~91 cm,海塘设计重现期降至5~12年一遇.研究成果可为上海市应对气候变化、加强防洪挡潮能力、持续提高超大城市整体韧性提供技术支撑.

    海平面上升设计高潮位上海市沿岸改进参数法气候变化设计重现期

    基于模糊-博弈-障碍综合评价模型的玉林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莫崇勋刘奇忠唐玲玲黎禹功...
    50-53,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玉林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问题,选取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4个子系统14项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博弈论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该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并利用障碍度模型定量分析障碍因子.结果表明,2011~2021年玉林市水资源承载力呈波动下降趋势,平均综合评分为0.506 8,属中等承载,水资源仍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空间;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子系统承载力呈上升趋势,受降水量年际分布不均及年可控供水量不足的影响,水资源子系统承载力年际间波动幅度大;降水量、生态环境用水率、人均水资源量、人均GDP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为玉林市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障碍因子.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博弈论障碍度水资源承载力玉林市

    鲁北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

    吴光伟董玉龙顾莎毕雯雯...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是地下水环境评估与污染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分析鲁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风险现状,利用地下水价值、改进后的DRASTC模型的地下水易污性评价与地下水污染源分级构建地下水污染风险体系,完成鲁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并生成地下水污染风险分区图.结果表明,鲁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整体等级为中等水平;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等级为中等面积比例最大,为34.02%;等级为高等面积比例极小,仅占3.63%;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结果分区可为相关部门后续结合数值模拟验证有效易污率和拟议防治手段提供数据支撑和参考.

    鲁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风险污染源分级易污性价值评价

    基于交叉小波的河流溶解氧变化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子

    梁紫婷李清雪王博宇孙健...
    5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溶解氧是衡量河流健康和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监测河流溶解氧并分析其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世界范围内河流污染严重,低氧问题频发,严重影响河流生态状况.为揭示河流溶解氧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解释低氧成因,以西枝江为研究对象,收集了2020年1月~2023年7月马安大桥下国控站点的7 468组水质数据,利用交叉小波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国控站点溶解氧浓度呈周期变化,变化趋势为季节性,并存在一致的日变化趋势;各时间尺度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作用,其中pH值和温度是溶解氧波动的首要因素,而在季节尺度还受到氨氮的影响;降水带来的营养盐和底泥上浮是低氧问题的首要因素.

    溶解氧小波变换影响因素季节变化交叉小波

    基于熵权-云模型理论的河网水环境质量评价

    徐存东沈家兴李嘉明田俊姣...
    64-67,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河网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不足,以浙江省嘉善县姚庄河网为例,选取DO、NH3-N、TN、TP、COD五个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将姚庄河网划分为4个圩区,对18个水质监测断面进行现场采样和检测试验,将云模型理论融入熵权法中得到评价方法,对各水质监测断面进行水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DO、NH3-N所占权重分别为0.344、0.201,DO、NH3-N是影响姚庄河网水环境质量评价结果的主要因素;姚庄圩区内部半数测点为Ⅳ类水,水环境质量急需改善.研究成果可为南方平原河网水环境质量的评定提供参考.

    熵权云模型平原河网水环境质量评价

    石佛寺水库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

    李湘湘高真伟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湖(库)健康评价是河湖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查验河湖治理保护效果的重要手段,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依据《河湖健康评价指南(试行)》评价方法与标准,通过对辽宁省石佛寺水库库区物理结构、水质、生态生物、水资源及社会服务功能调查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各指标层权重值,采用加权综合层次评价方法,构建河库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完成辽宁省石佛寺水库健康评价,确定石佛寺水库处于亚健康(74.97分)状态,进而根据健康评价结果,阐述石佛寺水库健康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与展望,为石佛寺水库生态环境的健康和稳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健康评价评价指标指标体系生态系统健康保护对策

    基于CFD-DEM方法的组合管路磨损特性研究

    彭光杰徐慕远姬广超常浩...
    7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鉴于管道磨损对于确保管道系统的安全、经济和可持续运行至关重要,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离散元耦合法(CFD-DEM),对一种由2个90°弯头组成的组合管路固液两相流磨损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颗粒体积浓度保持恒定的情况下,随着流速的增加,磨损率将呈指数型增长,并与碰撞速度的2.41次方成正比;随着颗粒浓度的增加,2个弯头的碰撞频率和磨损率的增长率出现了不同的变化,高浓度工况下管道内更易出现"护盾效应";弯头间距的增大使得颗粒的流动更为充分,同时削弱了弯头内二次流的影响,导致颗粒与壁面接触的次数减少,碰撞频率和磨损率也随之降低;在相同浓度的混合粒径工况下,粒径的增加将导致弯头壁面的平均磨损率减少,然而大颗粒的惯性力增加将导致弯头壁面的最大磨损率增加.研究结果为组合管路的抗磨损性能提升提供了理论支撑.

    组合管路CFD-DEM磨损特性数值模拟固液两相流

    BIM技术在石台抽水蓄能电站勘察设计与建设管理中的应用

    冯敏杜华冬梁运鸿段然...
    7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抽水蓄能电站勘察设计与施工阶段存在的数据孤岛、信息融合困难、尚未形成跨阶段的BIM协同工作体系等问题,以石台抽蓄电站为例,通过构建项目级BIM应用标准,以3DE平台和自主研发工具为依托建立全专业勘察设计模型,并借助模型自动剖分技术实现BIM模型从勘察设计到施工阶段的无缝传递;同时开展"BIM+"应用,形成勘察设计阶段的三维出图、碰撞检测分析、工程量统计、三维配筋和施工阶段的围岩稳定安全智能分析与预警、施工进度仿真与控制、机电设备安装模拟与施工指导等一体化应用解决方案,有效提升了工程勘察设计协同效率和施工智慧化管理水平.研究成果可为BIM技术在抽水蓄能电站的数字化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抽水蓄能电站BIM勘察设计建设管理

    那伦水库料场边坡岩土体开挖变形及破坏特征

    王汉臣邓华锋刘健徐绪程...
    8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那伦水库修建过程中料场边坡发生滑坡对大坝和库岸安全构成了潜在危害的问题,在野外地质调查研究及勘察资料、监测资料分析评价的基础上,研究了料场边坡的岩土体结构及变形破坏机理.结果表明,料场边坡位于板内复向斜南翼构造内部的那伦向斜处,那伦向斜构造控制着边坡的整体演化规律;料场边坡岩体内部存在大量层间剪切带,在后期卸荷风化作用下,层间剪切带局部泥化,形成后期变形破坏的滑动面,岩体结构整体表现为全—强风化基岩与泥化夹层共同构成层状碎裂结构岩体;料场后边坡变形破坏机理主要是由于陡缓倾角转变带的缓倾角部分在边坡开挖过程中阻滑力消失所造成;料场西边坡变形破坏机理主要是由于处于向斜构造仰起端部位,两翼岩层陡倾翼在重力作用下向陡倾临空面滑移形成.

    那伦水库边坡变形破坏岩土体结构层间剪切带开挖卸荷

    全长粘结型锚索地震作用下动力响应规律研究

    吴昕阳赵宇飞宫晓辉孟涛...
    8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长粘结型预应力锚索目前是边坡支护中最常见的加固措施,但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其支护作用的发挥及动力响应机制与规律均还不够明确.基于前期开展的预应力锚固边坡离心模型试验,根据模型试验尺寸、边界条件、动力输入等特征,建立数值仿真模型开展全长粘结型锚索动力响应规律研究.对比数值仿真结果与离心模型试验成果,分析了锚固边坡不同位置锚索、锚索不同部位在地震加速度作用下的变形、应力响应特征与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全长粘结型预应力锚索在动力条件下的阻滑作用机制与动力响应规律.研究成果对高地震烈度场地边坡的预应力锚索加固及地震工况下全长粘结型锚索的安全评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预应力锚索全长粘结型地震作用动力响应规律数值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