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电能源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电能源科学
水电能源科学

邴凤山 张勇传

月刊

1000-7709

sdny@mail.hust.edu.cn

027-87542126

430074

武汉市洪山区珞瑜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内

水电能源科学/Journal Water Resources and Pow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水、电、能源及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及工程应用成果,适当报道经验交流、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涉及水电、电气与电子、能源与动力、土木与力学、环境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等多个学科。读者对象为从事水、电、能源开发与研究、生产、建设、设计施工、教学的科技和管理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泵站规模和起排水位对泵站开停频次的影响研究

    吴海春王亚鑫
    139-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科学规划建设新城区排涝系统,合理设置各项参数,避免泵站频繁开停缩短泵站使用寿命,以雄安新区截洪渠二期为例,通过构建水动力模型,确定河底宽 24 m、河道坡比 1∶2、泵站规模 50 m3/s、起排水位 7 m为最终的河道规模,进而研究泵站规模、起排水位、河底宽、泵站开停频次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河道宽度接近的情况下,增大泵站规模,则水面线随河道里程的变化越来越陡,且泵站开停频次比小规模泵站开停频次有所提升;增加泵站起排水位,在相同泵站规模条件下,可有效降低泵站开停频次;增加泵站起排水位,为满足河道设计水面线不超过涝水位,需增加泵站规模,而这又会增加末端泵站开停频次,因此工作中需综合比较,选取合适的泵站规模和起排水位.

    河道规模泵站规模起排水位开停频次水动力模型

    基于水锤防护的多级增压泵站两阶段关阀策略优化研究

    李源吕谋王永康董深...
    143-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级增压泵站常用于山地村镇供水,在长距离多级增压供水管道上下游发生事故停泵时,易导致管道内流速突变及压强大幅波动,进而形成水锤.为减轻水锤对长距离多级增压供水系统的破坏,以各级泵站两阶段关阀程序参数(快关时间、慢关时间、快关角度)为决策变量,以最大水锤压力为优化目标,构建了两阶段关阀优化模型,并使用遗传算法(GA)求解两阶段关阀最优策略.以华东某山地村镇供水管网为算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提供的各级增压泵站两阶段关阀程序方案具有良好适用性,且调节两阶段关阀程序策略可以有效降低水锤对供水系统的影响,从而大大提高此类供水管网的安全性.

    多级增压两阶段关阀神经网络智能优化算法水锤防护

    渗流-应力耦合下隧道爆破开挖对邻近水坝影响因素分析

    毕志刚李旭哲李子钦董子慧...
    148-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隧道爆破施工作用下邻近水库大坝的安全性,以浙江义东高速公路防军隧道出口段麻车坑水库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阐述了大坝的振动破坏过程,利用有限元软件 MIDAS GTS NX数值模拟的手段,探讨了不同爆破炸药量、爆心距、坝前水位变化对水库大坝稳定性的影响,揭示了水库大坝应力与振速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引入 Morris 筛选法对各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水库大坝稳定性控制变量因素的主次关系为炸药量>爆心距>坝前水位;水库大坝的应力峰值与振速峰值随着隧道炸药量的增大、坝前水位的增高、爆心距的减小而增大;隧道爆破施工时,可以采取提前排放库水、控制炸药量及爆心距等方式使水库大坝受到的损伤降到最低,研究结论可为邻近隧道爆破施工水库安全防护提供参考与借鉴.

    水库大坝渗流-应力耦合隧道爆破影响因素数值分析

    强震动随机性对重力坝动水压力影响研究

    吴茂林何卫平刘聪宇曹绪文...
    153-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行水工抗震规范推荐的动水作用计算方法未考虑地震动随机性的问题,研究了强震动随机性对动水压力的影响.首先以 Westergaard级数解为基础,探讨声固耦合法模拟动水压力的可行性;然后以选取的 25 条天然波和生成的 25 条人工波为基础,研究强震动随机性对重力坝动水压力分布规律和最大值的影响.结果显示,Westergaard级数解仅适用低频激振力,声固耦合法对不同频率的激振力均适用;在动水压力分布规律方面,刚性地基情况下与 Westergaard附加质量法规律一致,弹性地基情况下与规范推荐的动水压力系数规律相似;在强震动随机性影响方面,人工波随机性带来的动水压力最大值对均值的偏离程度为16.1%~22.2%,天然波随机性带来动水压力最大值对均值的偏离程度为 39.4%~49.8%,天然波随机性对动水压力的影响是人工波的 2.0~2.5 倍.

    重力坝动水压力声固耦合强震动随机性Westergaard方法

    反推水库入库流量的优化修正方法研究

    康传雄刘轩萁王永文陈晨...
    158-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直接反推入库流量过程中的"锯齿形"不合理问题,基于监测水位值不能准确反映水库实际蓄水量这一主要原因,提出一种反推水库入库流量过程的优化修正方法.通过设定允许的水位修正幅度,以入库流量变幅最小为目标,建立优化修正模型,采用混合整数规划方法求解.以三峡水库出库流量数据为例,对直接反推的入库流量分别采用五点三次平滑方法、七点滑动平滑方法和优化修正方法进行平滑处理,通过平滑度和水位偏差两个指标比较这 3 种方法的优劣.算例分析表明,优化修正方法在保证平滑度的同时,对水位的修正幅度更小,更尊重水位监测事实,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入库流量平滑修正优化修正模型水位偏差

    基于EMD-ABOD的大坝异常监测数据识别方法研究

    杨兴富刘得潭杨进廖茂...
    162-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坝监测数据普遍存在异常值,对异常数据进行识别和剔除,可保持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提高模型的预测或分类性能;同时,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以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因此,将基于角度的异常值检测算法(ABOD)引入大坝监测异常数据识别,首先通过经验模态分解(EMD)提取监测数据的高频本征函数,然后对由高频本征函数构成的新数据进行异常数据识别.对长河坝沉降监测数据的验证结果表明,与其他方法相比,EMD-ABOD可有效提升异常数据识别的准确性.

    大坝监测数据异常数据EMDABOD

    监测数据驱动的寒区混凝土坝温度特征分析

    陈锴陈伟楠段杭柯传芳...
    166-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鉴于寒区混凝土坝的服役环境具有的冬季气温极低、温差悬殊、寒潮频发和冻融循环剧烈等特点对大坝安全带来的不利影响,针对寒区混凝土坝环境温度和坝体温度监测数据,通过构造反映温度增量距离和温度变幅距离的综合相似性距离指标,应用层次凝聚聚类算法,提出了辨识寒区环境气温地域特征的数据聚类挖掘方法;并针对常规坝体温度场变化表征模型的不适用性,构建了融合谐波因子、气温前期项和水温前期项的寒区混凝土坝坝体温度场表征模型,提升了温度场刻画精度,为实现分析寒区混凝土坝温度场和演变规律,动态跟踪大坝安全状态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严寒地区混凝土坝温度特征表征模型数据挖掘

    考虑防洪风险的混凝土坝变形双控指标拟定方法研究

    崔卫天黄耀英方卫华方晨...
    171-17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基于典型小概率法拟定大坝监控指标时的失效概率取值偏经验性以及目前变形监控指标未考虑变形变化速率的问题,将大坝变形失效风险与大坝防洪风险(上游来水和泄洪能力)相结合,将失效概率取设计防洪风险,采用典型小概率法拟定了关键测点变形监控指标,再基于设计洪水调洪演算库水位及其对应的变形分量变化速率,从而确定变形速率监控指标,提出了考虑防洪风险的混凝土坝变形和变形速率双监控指标的拟定方法.以某服役期高拱坝为例,拟定了典型测点实测变形和变形速率双监控指标,实测变形数据及其变化速率均小于拟定的变形监控指标和变形速率监控指标,这表明该大坝当前变形性态安全可控.

    混凝土坝变形双控指标调洪演算小概率法

    超深覆盖层上沥青混凝土心墙坝防渗体应力变形特性及处理措施研究

    林恒星孙继文熊志豪张芳勇...
    175-178,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防渗体系是保证深厚覆盖层地基上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安全运行的最重要结构,其安全性备受关注.因此,对超深覆盖层上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开展了大规模的三维有限元分析,研究了防渗体系在填筑和蓄水过程中的应力变形特性.结果表明,沥青混凝土心墙两岸局部区域的拉应变相对较大,应重点关注;嵌入两岸的廊道设计导致廊道及防渗墙顶部两端出现高应力区;在廊道和两岸之间设置结构缝或波纹管,可有效改善廊道和防渗墙应力状态.研究成果为超深覆盖层上土石坝防渗体的设计、优化和安全评价提供了支撑.

    超深覆盖层沥青混凝土心墙坝防渗体系应力变形改善措施

    轴流转桨式机组不同工况运行稳定性研究

    罗红云吴义斌周学志周精明...
    179-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鉴于轴流转桨式机组的运行性能直接影响能源转换效率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借助相关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对不同运行工况下机组稳定性参数的现场实测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进行相关性对比分析,深入探究影响水轮机稳定运行的具体参数,并进一步分析造成轴流转桨式机组运行失稳的产生机制及防治措施.结果表明,机组运行状态和稳定性与流动特性的变化及不均匀激励息息相关.结果可为改善轴流转桨式机组运行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对进一步提升轴流转桨式机组的经济性、可靠性和耐久性有重要意义.

    轴流转桨式机组运行测试稳定性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