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社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社会科学
山东社会科学

周文升

月刊

1003-4145

sdrmpress@126.com

0531-82866365;82981706

250002

山东省济南市舜耕路46号

山东社会科学/Journal Shandong Social Scien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社会科学学术刊物。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既重视基本理论研究,更注重应用理论研究;既重视各学科的系统研究,更注重与当前改革和建设直接相关的课题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现代化视域下的所有制问题——兼论"两个毫不动摇"的理论逻辑

    胡怀国
    95-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的根本基础,人的发展是一切发展的根本目的,从经济发展到人的发展要经过一系列中间环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关键环节,而所有制问题则是这一关键环节的核心问题.马克思主义是在对西方式现代化进行批判性反思的基础上形成、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思想体系,"两个毫不动摇"则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创新成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马克思主义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

    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逻辑、原则与路径

    李雅丽
    107-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推进自我革命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是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由各领域各层次党的自我革命制度按照特定秩序和内部联系而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新征程上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是着眼于保障党的自我革命、坚持全面从严治党长期战略、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作出的战略考量,具有深刻的现实逻辑和重大意义.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应当遵循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形式与内容、价值与规范相统一的原则,并着力从完善宏观架构、健全内容体系、强化规范效力、落实主体责任等方面来推进,不断使这一制度规范体系走向成熟和定型.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制度治党

    红色基因的生成逻辑、价值内核与传承向度

    赵迎辉
    115-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标识和独特的精神密码,具有物质性、信息性、稳定性、突变性、精神性等特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奋斗实践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历史结果.在百余年奋斗征程中,红色基因的核心要素不断彰显、稳定复制并日益强大,呈现出建构主体的多元同核性,横向发展的多序同源性,纵向演化的多面同质性.新赶考路上,从主体向度、知识向度、价值向度、情感向度、行为向度等方面入手,形成红色基因的身份认同、历史认同、理性认同、感性认同、实践认同,是传承红色基因、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途径.

    红色基因生成逻辑价值内核赓续传承

    论熊十力转变义对易与唯识的结合及其意义

    赵哲轩宝贵贞
    123-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熊十力归宗大易后,在儒佛会通的基础上建立了体用不二的本体论哲学.他强调个体小生命不离宇宙大生命,生生本体不外人生日用,以即用显体改造了万法唯识.熊十力会通易学与唯识学的结合点是转变义,他在《新唯识论·转变》与《体用论·明变》中,承旧名以立新说,将唯识学说的诸识转变,改造为易学思维的翕闢成变、生灭之变,由此开显本体,并赋予闢势与生化之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以转变义作为易学与唯识的结合点,熊十力将宇宙大生命的精神贯注到人生日用里,挺立了一种精进向上、刚健有为的生命境界,为此后现代新儒家建构道德形而上学提供了借鉴,更彰显了儒家传统文化在现代人类文明中的价值.

    熊十力转变翕闢生灭生命力

    从崇宁讲议司的构成看蔡京集团的政治性格——兼论北宋晚期的政治分野

    张呈忠
    132-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蔡京集团是北宋徽宗朝影响力最大的一支政治势力,崇宁元年都省讲议司的设立是蔡京集团开始主导朝政的标志.讲议司的构成一方面具有鲜明的蔡京个人色彩,另一方面具有主张绍述神宗法度的"新党"的时代共性与群体特征.讲议司的主导人物蔡京、吴居厚、蹇序辰等人的特殊政治经历体现出新党激进派的鲜明色彩,他们不仅在旧党当权时受到压制,在绍圣复出时也受到新党的阻挠.讲议司的构成说明蔡京集团本质是新党激进势力,对旧党的极端仇视和对神宗法度的极度推崇是蔡京集团最突出的政治性格,而新党温和派也在其打击之列,这是理解徽宗朝政局演变的重要基础.在北宋晚期历史中,新党和旧党均具有激进派与温和派之分,这四种势力构成了当时政坛的主要力量,他们之间的分合斗争是北宋晚期政治史的主线.

    蔡京集团讲议司新党激进派政治性格

    政治视角下清帝对传统"忠君"观的重释

    刘盈孙喆
    142-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清鼎革之际,清朝以异族身份入主中原,传统"忠君"思想与"华夷之辨"之间呈现明显张力.对二者矛盾关系的处理和诠释,直接影响着清朝正统地位的确立.康熙、雍正二帝倡导"尊王"之道,宣扬"有德者可为天下君""圣人不独见于中原"和"僭王者为夷狄"等观点,逐渐攻破宋以来"华夷之辨"的理论基础,消解了"华夷"与"君臣"的内在紧张.乾隆帝通过褒赞明末殉节臣民,重新塑造以死尽忠的忠臣形象,来宣扬大清臣民效忠大清君主的"忠君"思想.在君臣关系上,康熙、雍正、乾隆三帝不断诠释和践行"绝对忠君"观,主张臣子无条件忠于君主.质言之,清帝基于维护统治的考量,以"绝对忠君"代替"华夷之辨",深化了对臣民的思想控制,凸显了清代皇权特色.

    清帝华夷之辨忠君"绝对忠君"观

    供应链集中度对企业税务筹划的影响

    姜英兵李星辰
    150-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013-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博弈关系对企业税务筹划的影响,研究发现供应链集中度会显著提升企业税务筹划水平.机制分析发现,供应商集中度通过提高现金流风险和降低关系维护成本提升税务筹划水平;客户集中度通过提高现金流风险提升税务筹划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企业中,国有股东参股深入度、股权混合度的提高会减弱供应商集中度对税务筹划的边际作用;供应商和客户集中度的提高均会显著促进增值税筹划,供应商集中度对所得税筹划的影响主要存在于国有企业中.通过理清供应链企业间的税务筹划博弈关系,为企业有效减轻税负和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对策建议.

    供应链集中度税务筹划所得税筹划增值税筹划混合所有制

    农业FDI会加剧农业面源污染吗?——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

    马进
    160-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农业FDI对农业环境的影响,采用单元调查法和输出系数法对2005-2020年中国27个省份的单位面积农业面源污染等标排放量进行核算,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农业FDI数量和质量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农业FDI数量和质量均能显著增加本地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并通过空间溢出效应破坏邻地农业环境;经济规模、人口密度、技术水平、环境规制和生产结构等因素会影响农业面源污染,其中,经济规模的扩大、人口密度的提升和牧业占农业比例的提高会对农业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环境规制的加强和技术水平的提升会对农业环境产生正面影响.因此,应优化外资结构,提高引资门槛,加强各地区间的引资合作和治污政策合作,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绿色化.

    农业FDI数量农业FDI质量农业面源污染空间杜宾模型

    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李安尹逊之
    169-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揭示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典型事实的基础上,基于2005-2021年省级农村面板数据,通过STIRPAT模型测算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对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及其贡献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规模、人均GDP和能源强度对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人均GDP对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的弹性系数最大,能源强度次之,人口规模最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农村地区按照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和南方六个区域进行划分,针对不同区域分别进行测算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区域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对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均具有正向影响,但其贡献程度存在差异.因而,有必要针对不同碳排放影响因素的贡献程度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减排政策,为实现碳减排目标提供更加有效的途径.

    碳源碳排放居民生活能源消费STIRPAT模型

    "节约资源"国策条款的法教义学解析

    门中敬陈方政
    177-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正确实施宪法上的"节约资源"国策条款,需准确把握和充分理解"节约资源"国策条款的规范含义.就立宪背景来看,1982年《宪法》将"节约资源"规定为国策条款,是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必然选择,立法目的在于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经济建设上来,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其核心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其准确的宪法定位是"为实现国家核心目标而采取的必要手段".在规范含义上,节约既包含实体上的节俭、节省,也包含手段上的管理和控制.作为厉行节约的义务主体,国家既要履行不浪费资源的消极义务,也要采取积极行动,规制、引导、教育所有组织和公民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为真正实施"节约资源"国策条款,应将比例原则作为判断资源利用是否合理的标准,以便更好地指导节约资源立法,并通过立法明确各国家机构承担的节约资源的职责.

    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宪法教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