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药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药学研究
山东省药品检验所 山东省药学会
药学研究

山东省药品检验所 山东省药学会

辛仁东

月刊

2095-5375

yaoxueyanjiu@163.com yaoxueyanjiu@sina.com

0531-81216586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新泺大街2749号

药学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CSTPCD
查看更多>>《药学研究》是由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药学综合性科技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37-1493/R,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5375。《药学研究》集知识性、学术性、实用性、服务性于一体,重点介绍国内外医药研究的新动态、新趋势、新理论和安全用药知识,交流药品研发、检测技术、新知识和新方法,为药品研究、生产、经营、使用服务,为医药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服务。本刊栏目有:实验研究、制剂研究、综述、临床药学、工业药学、流通药学、药学教育、药品不良反应、药物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解毒化瘀退黄方对乙肝相关CNLC Ⅳ期湿热瘀阻证患者炎症介质的影响及临床疗效

    杨钒石清兰柏文婕毛德文...
    313-318,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解毒化瘀退黄方对乙肝相关中国肝癌分期(CNLC)Ⅳ期湿热瘀阻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6 月于我院肝病科确诊为乙肝相关CNLC Ⅳ期湿热瘀阻证患者 72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 36 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西医治疗+解毒化瘀退黄方口服,疗程均为 12周,随访24 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12 周后肿瘤大小、肿瘤个数、中医证候积分、细胞因子、肿瘤标志物、生化指标、Child-Pugh分级评分、体力及功能状态评分、患者生存率。结果 治疗 4 周后,观察组瘤体大小较对照组增长缓慢,观察组的临床证候积分、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L3(AFP-L3)、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Child-Pugh分级较对照组降低且ALB较对照组升高,观察组KPS较对照组降低延缓;治疗 12 周后,观察组瘤体大小及个数较对照组增长缓慢,观察组的临床证候积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IL-6、AFP、AFP-L3、异常凝血酶原(DC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TBIL、PT、Child-Pugh分级均较对照组降低且白蛋白(ALB)较对照组升高,观察组KPS较对照组降低延缓,ZPS较对照组升高较慢;观察组较之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及生存率较高。结论 解毒化瘀退黄方能抑制乙肝相关CNLC Ⅳ期湿热瘀阻证患者的肿瘤增长,降低中医证候积分、TNF-α、IL-1β、IL-6、AFP、AFP-L3、DCP、ALT、AST、TBIL、PT、Child-Pugh分级评分水平,改善肝功能,延缓体力及功能状态的恶化,明显提高乙肝相关CNLC Ⅳ期湿热瘀阻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带瘤生存质量。

    解毒化瘀退黄方中国肝癌分期Ⅳ期炎症介质临床疗效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雷公藤红素改善奥沙利铂引起的外周神经病变的作用机制

    许嘉越张庚弋江诗琴秦之焱...
    319-326,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结合实验与网络药理学探讨雷公藤红素改善奥沙利铂引起的外周神经病变(OIPN)的作用与机制。方法 对大鼠进行奥沙利铂与雷公藤红素的合用给药考察雷公藤红素对OIPN的改善作用。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 和 PharmMapper 数据库收集雷公藤红素靶点,并从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中获取奥沙利铂引起的外周神经病变的靶点,取两者交集,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雷公藤红素-靶点-OIPN"网络图;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雷公藤红素改善OIPN靶点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应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及运用MOE软件对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雷公藤红素能明显改善奥沙利铂引起的大鼠机械和冷刺激痛敏症状,减轻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和坐骨神经的病理损伤,且在体外水平上不影响奥沙利铂对结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网络药理学分析获得雷公藤红素靶点 309 个,OIPN 疾病靶点 1 318 个,两者交集靶点 80 个;PPI 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得到HSP90AA1、CASP3、PTGS2 等核心靶点;GO富集分析得到 193 个条目,KEGG结果表明,雷公藤红素可能作用于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起到对OIPN的改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进一步表明,雷公藤红素与核心靶点CASP3、PTGS2 的结合能力良好。结论 雷公藤红素具有改善奥沙利铂引起的外周神经病变的作用,网络药理学揭示该机制可能涉及多靶点、多通路的调节。

    雷公藤红素奥沙利铂外周神经病变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作用机制

    Cullin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刘业锋李飞谢伟王星...
    327-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泛素连接酶CUL7 蛋白抗体(Cullin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 自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胃癌患者mRNA水平数据,并进行生存状况分析;并收集了 60 例接受手术治疗胃癌患者的胃癌和癌旁组织样本,免疫组化分析Cullin7 的表达水平,并评估Cullin7 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同时通过在人胃癌HGC-27 细胞系中过表达或敲除Cullin7 基因,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集落形成、划痕、Transwell迁移和Matrigel侵袭实验研究Cullin7 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 Cullin7 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 Cullin7 高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首次进展和进展后生存时间更短,同时Cullin7 的表达与胃癌患者分化程度、神经侵袭、血管侵袭、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Cullin7 在胃癌细胞中的过表达促进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而用短发夹RNA(shRNA)敲低Cullin7 可以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ullin7 的上调可能是促进胃癌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作为胃癌诊断、预后新的生物标志物以及新的治疗靶点。

    胃癌泛素连接酶CUL7蛋白抗体预后临床病理特征增殖迁移侵袭

    《药学研究》关于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声明

    332页

    黄芩苷对SARS-COV-2侵袭的抑制作用研究

    耿雪王雪周倩苏昕宇...
    33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在体外研究黄芩苷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入侵细胞过程的抑制作用。方法 利用构建有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SARS-CoV-2 S蛋白假病毒系统,通过荧光素酶试剂盒检测加入黄芩苷和假病毒后Huh-7细胞中的荧光素表达变化,进而绘制病毒抑制曲线。结果 黄芩苷能显著抑制Huh-7 细胞的病毒感染率,黄芩苷和病毒提前共孵育组与直接加入组在不同浓度下的病毒抑制曲线并无显著差别,表明黄芩苷并不能与病毒直接结合,而是通过作用于病毒S蛋白介导的细胞融合过程产生抑制作用;黄芩苷在 0。125 mg·mL-1浓度时,对病毒的抑制率在 4h组显著降低,在 0h和 2h组并无显著差别,表明黄芩苷可能在病毒入侵细胞(非吸附)阶段产生抑制作用,且介导的入侵抑制阶段发生在 4h内。结论 黄芩苷可能通过介导抑制SARS-CoV-2 病毒S蛋白与细胞表面受体的融合过程,在非吸附阶段抑制病毒的入侵,发挥抗新冠病毒活性。

    黄芩苷新型冠状病毒荧光素酶检测SARS-CoV-2S蛋白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与氟康唑联用抗耐药白色念珠菌的协同作用及机制

    张柳平李灿李秀云王菲菲...
    338-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与氟康唑(fluconazole,FLC)联用对耐药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A)的协同抗感染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 6 株耐药CA,通过棋盘微量稀释试验,利用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FICI)评价联合作用的抗耐药CA作用;及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两药联用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 通过FICI评价法,证实了EGCG与氟康唑联用具有协同抗耐药CA作用,且二者的协同作用可能与抑制菌丝生长有关。结论 EGCG与FLC联用具有协同抗耐药CA的作用,且协同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菌丝生长有关。

    耐药白色念珠菌氟康唑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协同作用菌丝

    闪式提取法辅助肉豆蔻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及GC-MS成分分析

    张艳丽袁子民王静
    342-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闪式提取法提取肉豆蔻挥发油的工艺,并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对比。方法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闪式提取法提取挥发油的最佳工艺,并通过肉豆蔻挥发油提取率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来确定闪式提取法的可行性。结果 闪式提取法最佳提取工艺为闪式电压 105 V,闪式预处理60 s,液料比 10∶1,蒸馏 4h,挥发油提取率为 6。23%;闪式提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均能分离出 52 个峰,水蒸气蒸馏法可鉴别出 42 种成分,闪式提取法可鉴别出 41 种成分,闪式提取法比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增加 6 种成分,未检测出 7 种成分,二者共有成分 35 种。结论 闪式提取法操作简单,工艺可行,重复性好,可以作为提取肉豆蔻挥发油的一种方法。

    闪式提取法肉豆蔻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淡豆豉的多菌种协同发酵工艺优化

    隋利强王苏贵曹冬英谢思静...
    346-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优化淡豆豉多菌种(环状芽孢杆菌、黑曲霉、少根根霉)协同发酵工艺,为淡豆豉发酵工艺改进和创新提供参考。方法 以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混合菌种比例、接种量为考察因素,以总黄酮、大豆苷元、黄豆黄素、染料木素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考查对淡豆豉多菌种协同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 淡豆豉多菌种协同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 30℃,发酵时间 8d,接种量 5%,混合菌种接种比例为环状芽孢杆菌 ∶ 黑曲霉 ∶ 少根根霉=1 ∶ 2 ∶ 1。结论 淡豆豉多菌种协同发酵工艺可避免杂菌干扰、利于工艺标准化,可为淡豆豉工艺改进和创新以及为中药多菌种协同发酵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淡豆豉多菌种协同发酵工艺优化环状芽孢杆菌黑曲霉少根根霉

    从化妆品监管科学角度探讨类器官及器官芯片的发展现状、趋势与启示

    林铌张凤兰余振喜王钢力...
    352-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等新型体外替代模型是近年国际前沿技术和研究热点,并被逐渐应用于药品、化妆品领域的研发和监管中,使该类技术备受关注。本文首先简要阐释了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技术特点,然后列举了该类技术在化妆品原料安全性、功效性测试中的应用场景。最后,结合国内外化妆品技术法规,对类器官和器官芯片在提升我国化妆品原料研发效能、支持监管决策方面的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并从监管科学角度提出了应用该类新技术时的监管建议,以期为符合我国国情的化妆品监管提供技术储备,促进创新性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实用性监管科学工具。

    类器官器官芯片化妆品原料安全性功效性监管科学

    我国数字医疗监管原则在独立软件医疗器械的应用初探

    王颖
    359-365,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兴技术的发展,推动数字疗法逐渐流行,软件已成为医疗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际医疗器械监管机构论坛的定义,SaMD(software as a medical device)是指"具有一个或多个医疗用途,且无需医疗器械硬件即可完成预期用途的软件",但由于国内外尚无对其完整全面的评估与监管体系,其监管问题亟须加强监管研究。本文通过介绍SaMD相关概念及政策、人工智能背景下SaMD面临的监管挑战、我国和WHO对数字医疗的管理原则等情况,使读者获悉为加强SaMD审评与监管的思路,以期对完善我国SaMD监管原则提供启示。

    数字健康监管框架监管原则医疗器械独立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