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施工技术(中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施工技术(中英文)
施工技术(中英文)

张可文

半月刊

2097-0897

sgjs@cadg.cn

010-57368788;68300059;68330203

100120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36号A座

施工技术(中英文)/Journa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设有基坑支护、地基处理及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建筑物评估改造加固技术,模板、脚手架技术,混凝土研究与应用,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防水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工程质量与检测技术,施工现代化管理技术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BIM的大型转体桥梁精细化建模和施工空间布局

    汤刚
    110-114,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BIM技术在广汕铁路跨京九铁路特大桥转体工程中的应用,并对桥梁转体的总体施工方案及关键步骤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实例分析,详细介绍转体施工的准备工作、监控设施布置及施工具体步骤,包括试转和正式转体的详细流程.在此基础上基于BIM技术,对球铰支座进行精细化建模研究,并进一步通过BIM技术优化了墩顶转体空间布局,预测并解决潜在问题.

    桥梁工程建筑信息模型施工管理空间布局

    超载对公路沥青面层受力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

    王学银
    115-119,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托某公路升级改造工程,采用BISAR程序分析法研究车辆超载对公路沥青路面结构的影响,分析路表弯沉变化、层底拉应力和拉应变、层顶压应力和压应变、路面剪应力和剪应变.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轴载的增大,路表弯沉呈线性增大,弯拉应力随之增大,路面结构压应力、拉应力、压应变和拉应变均逐渐增大;当轴载不同时,相比额定轴载,轴载为 225kN时路面结构受到的压应力和压应变显著增大;随着轴载的增大,轮隙中心下和轮迹边缘路面结构的剪应力和剪应变逐渐增大;在实际公路升级改造工程中,建议增加路面结构深度 2.5~10cm范围内结构强度,或增加材料刚度,同时禁止车辆超载,可控制公路路面结构被破坏.

    公路沥青路面超载稳定性应力应变

    中国海洋大学船形钢结构及采光顶施工关键技术

    胡正平张婀娜董皓雪范国友...
    120-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教创新园区(西海岸校区)一期工程船形钢结构及采光顶的施工方案,解决了钢结构安装复杂的技术难题,并取得了速度快、质量好、低消耗的效果.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到了每步张拉的钢索张拉力大小,为实际张拉提供理论依据.合理的张拉顺序和适当的工具选择确保了安装的顺利进行.经过船形钢结构安装及吊索张拉、采光顶安装及吊索张拉、船形钢结构稳定索张拉等步骤,最终实现了预期的结构状态.该施工技术具有可行性和可靠性.

    钢结构采光顶钢索张拉卸载施工技术

    基于SLP与NSGA-Ⅱ的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临时设施布置多目标优化研究

    王茹李秘伍志豪
    125-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装配式建筑在现代建筑领域中越来越受关注,有效的临时设施布局对于提高装配效率和降低安全风险至关重要.针对装配式建筑临时设施布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NSGA-Ⅱ算法的多目标优化方法.首先建立以塔式起重机吊装时间、塔式起重机水平吊装路径长度及与密切程度相关的安全风险的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再采用以SLP法与随机法结合生成初始种群的改进NSGA-Ⅱ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有效减少塔式起重机的吊装时间、缩小吊装范围,并降低与密切程度相关的安全风险.

    装配式场地布置系统布置法优化吊装风险

    面向复杂环境波纹板加固施工的数字孪生管理方法

    黄子平
    13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复杂环境下波纹板加固施工质量安全风险高的问题,提出基于数字孪生的高效管理方法.以新建成渝中线铁路加固施工项目为例,分析了地质特点带来的施工难点.针对施工难点和数字孪生的技术理念总结了数字孪生的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基于数字孪生的波纹板加固施工管理架构.以施工全过程时间线作为依据,建立了集成前期规划、实时监控、模拟预测、风险评估和后期优化的数字孪生五维模型.在该理论方法的驱动下实现施工方案的优化与质量安全的控制.面向施工过程,针对波纹钢板加工和安装两个主要施工工序进行了孪生模型驱动下的技术分析.实践表明,所提理论方法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降低施工成本,确保施工安全.

    数字孪生波纹板加固管理应用

    基于数字孪生的施工安全风险耦合关系分析

    郭锋
    138-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施工安全管理缺乏真正有效的信息物理融合方法,安全风险分析没有考虑风险因素的相互作用.因此,提出基于数字孪生的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框架,构建数字孪生施工安全风险耦合模型.该模型集成了物联网、建筑信息模型,并结合Apriori算法和复杂网络的安全风险分析方法.可实现施工过程中多源信息的实时感知和虚实交互,挖掘施工安全风险因素之间的关联规律和耦合关系,以动态数据的形式识别安全风险.在安置区项目中进行应用,有效保证了施工安全.

    数字孪生施工安全风险耦合数据

    新型U形金属阻尼器减震性能研究

    孔祥成党月海谢铠亦周节定...
    143-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U形金属阻尼器作为第一代金属阻尼器,具有耗能性能良好、便于取材、易于安装等优点.对U形金属阻尼器的研究现状进行详细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可更换U形环连续式耗能金属阻尼器,并对其构造形式、耗能机理及设计参数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新型阻尼器可实现连续式耗能及震后可更换的目的,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及推广价值.

    阻尼器耗能可更换减震性能研究进展

    优秀历史建筑修缮前质量综合检测与测绘

    朱红武
    152-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科学保护优秀历史建筑,以某优秀历史建筑综合性检测为例,开展其修缮前质量综合检测及专项测绘工作,调查房屋保护类别、重点保护部位、保护范围、修缮改造历史、使用荷载等,绘制房屋建筑、结构测绘图纸,现场检测房屋完损情况,抽样检测房屋主要结构材料力学性能,测量房屋倾斜与不均匀沉降.根据现场检测结果建立合理计算模型,对房屋结构承载力进行验算.根据现场检测、验算结果,综合评价房屋结构安全性能和抗震性能.

    历史建筑修缮检测测绘抗震性能

    基于聚丙烯石灰改性技术的土遗址修复材料试验研究

    王贵军刘义孔德泉顿帅康...
    156-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遗址主要建筑材料为土,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下,损坏情况普遍且严重,亟待修复.在粉土中单独及混合掺入石灰和聚丙烯纤维制备改性土试样,开展直剪、压缩、风沙侵蚀、冻融和水稳性试验,以检验聚丙烯与石灰作为粉土遗址修复材料的可行性.试验表明,单独掺入石灰或聚丙烯纤维均能提高土的抗剪强度,当掺入 9%石灰或0.25%聚丙烯纤维时,改性土内摩擦角和黏聚力可高达 48.9°和 107.11kPa,土的压缩性也显著降低.但单独加入聚丙烯纤维反而会导致改性土的水稳性变差,这是由于土中的聚丙烯纤维增加了水的入渗通道.通过以 0.25%聚丙烯纤维和 9%石灰制成混掺改性土试样,其黏聚力和内摩擦角不仅比单掺改性土最高提升了 66.7%和 28.9%,且试样水稳定性也显著增强,抵抗风沙侵蚀和冻融的能力也有较大改善,总体性能较优.因此混合使用石灰和聚丙烯纤维能更有效地改善粉土的工程性能.

    土遗址聚丙烯纤维石灰粉土改性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