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施工技术(中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施工技术(中英文)
施工技术(中英文)

张可文

半月刊

2097-0897

sgjs@cadg.cn

010-57368788;68300059;68330203

100120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36号A座

施工技术(中英文)/Journa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设有基坑支护、地基处理及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建筑物评估改造加固技术,模板、脚手架技术,混凝土研究与应用,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防水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工程质量与检测技术,施工现代化管理技术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饱和老黄土地区盾构隧道地层扰动规律研究

    封鑫
    59-6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西安市地铁 8 号线堡子村站—杨家庄站区间盾构隧道工程,布置掌子面水平位移和地表沉降监测点,采用现场实测方法,监测不同盾构土仓压力下掌子面水平位移和地表沉降发展规律,分析饱和老黄土受盾构施工影响导致的扰动大变形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土仓压力有利于改善地表横向最大沉降;当土仓压力不大于水土压力时,增加土仓压力可缩小盾构横向扰动范围;当土仓压力大于水土压力时,增加土仓压力对盾构横向扰动范围的缩小并无明显改善作用.

    隧道盾构掌子面地表变形监测

    深基坑开挖对邻近高架桥受力特征的影响研究

    范婷婷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托某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分析基坑围护结构、高架桥墩台及桩基变形与受力,以研究深基坑开挖对邻近高架桥受力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基坑从初始状态开挖至底部时,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基坑围护结构水平位移逐渐增大,而弯矩变化较复杂,车站出入口隧道贯通对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和弯矩无明显影响;基坑开挖对高架桥墩台y向水平位移的影响较大,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高架桥墩台竖向变形呈先隆起后沉降变化趋势,当车站出入口隧道贯通时,相比基坑开挖至底部时的沉降,墩台呈略向上隆起趋势,且不同开挖条件下相邻墩台最大差异沉降满足规范要求,墩台处于稳定状态;当基坑从初始状态开挖至底部时,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高架桥附近桩基y向水平位移和弯矩均逐渐增大.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建议在对高架桥桩基影响大的区域增加围护结构厚度或刚度,以减小基坑开挖对桩基的影响.

    地铁车站基坑开挖桩基位移受力特征

    软硬地层不同层厚比条件下抗滑桩变形与受力特征研究

    万文豪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软硬地层不同层厚比条件下抗滑桩变形与受力特征,依托某铁路滑坡支护工程,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分析抗滑桩位移、弯矩及剪力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滑坡推力作用下,随着距桩顶距离的增加,抗滑桩桩身位移逐渐减小,桩身弯矩先增大后减小,桩身剪力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随着层厚比逐渐减小,抗滑桩桩身位移逐渐增大.不同层厚比条件下抗滑桩桩身弯矩变化趋势相似.当抗滑桩全部嵌入软岩时,桩身位移、弯矩、剪力均最大.当层厚比较大时,硬岩厚度是影响抗滑桩桩身位移和弯矩变化的主要因素.当层厚比较小时,软岩厚度是影响抗滑桩桩身位移和弯矩变化的主要因素.在滑坡支护过程中,当软岩厚度较大时,应适当增大抗滑桩刚度或截面面积.

    铁路边坡抗滑桩支护层厚比数值模拟

    富水砂层深基坑降水开挖对邻近综合管廊的影响

    张裕王俊鹏钟伟慈谷端宇...
    7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邻近综合管廊深基坑工程,依据基坑降水开挖方案及现场监测数据,采用Midas GTS NX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富水砂层深基坑降水开挖对周边地表及既有管廊的影响,并预测管廊达到沉降预警值时对应的地下水位.研究结果表明,周边地表与管廊沉降主要由降水引起,且既有管廊的存在限制了周边土体的运动,有效减小了地表沉降;基坑分步降水开挖能够有效控制周边地表与既有管廊沉降,实际工程中应加强对地下水位的监测,控制地下水位满足预警值要求.

    管廊基坑降水开挖沉降预测

    钢结构厂房火灾后安全性鉴定

    符演赵东拂刘育民
    7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钢结构遭受火灾后力学性能及承载力均会受到削弱,需对构件及连接节点进行火灾后安全性鉴定及修复加固,以减小灾后间接经济损失.结合某钢结构厂房受火实例,介绍钢结构火灾后检测鉴定过程.通过现场检测钢柱、钢梁等构件损伤变形情况及节点连接构造措施,分析火灾后钢结构厂房构件和连接节点力学性能及剩余承载力,结合规范提出螺栓剩余承载力实用计算方法,并对钢结构火灾后检测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钢结构螺栓火灾鉴定检测承载力

    气孔缺陷对Q355B对接接头疲劳行为的影响

    郝佩远赵东拂刘育民
    84-8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疲劳试验、硬度测试、显微组织观察,对焊缝宽度为 20,25,30mm的含气孔缺陷Q355B对接接头单轴应力状态下的疲劳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应力水平由 220MPa降至 160MPa,对接接头疲劳寿命离散性增加,微观破坏形式由穿晶破坏变为沿晶破坏;对接接头疲劳断裂均由多个疲劳源共同作用,约 41%的对接接头因表面缺陷断裂于母材;当气孔缺陷位置相同时,焊缝宽度越小,对接接头疲劳寿命越短;当气孔缺陷位置不同时,缺陷越靠近底面,对接接头疲劳寿命越短;在相似的应力水平和缺陷尺寸下,焊缝中心气孔缺陷对焊缝影响更大,处于边缘的气孔缺陷对母材影响更大.

    气孔缺陷对接接头断口疲劳寿命力学性能

    相控阵超声成像法在混凝土内部缺陷检测中的应用

    朱红武
    9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混凝土构件老化损伤状况直接关系到钢筋混凝土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混凝土构件在施工、养护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裂缝、孔洞、离析等缺陷,这些缺陷会对结构承载力和使用寿命造成影响,因此研究混凝土构件缺陷无损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为拓展相控阵超声成像法在混凝土结构内部缺陷检测领域的应用范围,以某仓储基地地下 1 层混凝土构件检测工程实例为研究对象,对受检混凝土梁内部缺陷采用相控阵超声成像法进行全数普查,并通过超声法和钻芯法进行校核.检测结果表明,采用相控阵超声成像法可准确反映混凝土胶结不良、内部孔洞等缺陷.

    混凝土相控阵超声成像法缺陷检测

    组合减震加固技术在教学楼加固中的应用

    兰学平
    95-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别采用传统加固方案、屈曲约束支撑(buckling restrained braces,BRB)加固方案、黏滞阻尼器(viscous fluid dampers,VFD)加固方案和BRB+VFD组合减震加固方案对某教学楼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弹性时程分析和罕遇地震作用下弹塑性时程分析,对比分析层间位移角、层间剪力、附加阻尼比等.研究结果表明,多遇地震作用下,BRB+VFD组合减震加固方案中BRB可提供刚度,解决了底部薄弱层的问题,VFD可提供附加阻尼,减小了地震作用,进而减小了构件加固量.罕遇地震作用下,BRB+VFD组合减震加固方案下结构层间位移角更均匀,整体充分耗能且损伤较小,达到损伤控制和韧性结构要求.综合考虑,BRB+VFD组合减震加固方案为最优方案.

    韧性结构屈曲约束支撑黏滞阻尼器减震加固损伤控制

    既有办公建筑绿色改造关键技术

    蔡兆琼江彬
    10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并提高既有建筑使用价值,在既有建筑的基础上进行加层扩建,符合绿色低碳改造要求.某办公建筑在既有 7 层框架结构的基础上加层至 18 层,通过破除加层区域地下室底板,新增钢管桩并浇筑新的筏板基础,提高基础承载力.三桩承台与钢管桩采用环梁加固,确保新增筏板基础与既有基础能够共同工作.通过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和遇水膨胀止水胶,解决新旧混凝土结合面渗漏问题.通过采用改变荷载传递加层法、加大截面法及粘贴钢板法进行加固,确保改造后结构承载力和稳定性.

    框架结构钢管桩环梁承台加固改造

    大跨度弯扭钢箱拱拉杆悬桥结构施工技术

    葛欢
    107-110,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华彩·海口湾广场项目主体结构由A,B座塔楼和C,D座裙房组成,C座裙房屋面设有大跨度弯扭钢箱拱拉杆悬桥结构,并与A,B座塔楼相连.该悬桥结构具有造型新颖、主要构件多为弧形等特点,且形式较复杂,构件截面多变,施工难度大.根据悬桥结构形式、特点与现场实际情况,对施工重难点进行分析,并研究钢格栅、拱脚节点、内拱、水平拉杆与外拱、斜拉杆与弧形悬桥关键施工技术.通过施工模拟与过程控制相结合的方式,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缩短工期并节约成本.

    悬桥结构弯扭钢箱拱钢拉杆监测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