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农业科学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学会;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农业科学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学会;山东农业大学

王金宝

月刊

1001-4942

sdnykx@saas.ac.cn,sdnykx@sina.com

0531-83179268

250100

济南市工业北路202号

山东农业科学/Journal Shan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山东农业科学》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学会、山东农业大学共同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创刊于1963年10月。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提高为主的办刊方针。办刊宗旨是报道农业科技成果,传播农业科学技术,促进农业科技交流,推动农业科技进步。除设遗传育种、生物技术、栽培生理、植物保护、土壤肥料、新品种与新技术、畜牧兽医等固定栏目外,还不定期设农业科技发展论坛、农业信息技术、国外农业科技、实验方法、贮藏加工等栏目,及时报道农业科研的新成果、新进展、新方法及新技术。主要读者对象是农业科研人员、农业院校师生、农业管理干部、农技推广人员、农村科技示范户等。 本刊刊号:ISSN 1001-4942 CN37-1148/S,大16开本,月刊,144页,每期定价10元,全年定价120元,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24-2,各地邮局及本刊编辑部均可订阅。 地 址:济南市工业北路202号 邮 编:250100 电 话:0531-83179268 E-mail:sdnykx@saas.ac.cn,sdnykx@sina.co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番茄LeGlyⅠ基因的生物信息学特征与表达模式分析

    孙晓辉张月昌蒋健石勇志...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在遭受逆境胁迫时会产生过量的甲基乙二醛(MG)等有毒醛类化合物,而乙二醛酶系统能帮助其有效清除过量的MG,其中乙二醛酶Ⅰ(GlyⅠ)是级联反应的第一个酶,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以野生番茄'Heinz 1706'的幼苗为试材,克隆了番茄LeGlyⅠ基因,并对其生物信息学特征、表达模式以及亚细胞定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LeGlyⅠ的CDS序列全长为 489 bp,共编码 162 个氨基酸;LeGlyⅠ蛋白分子式为C798 H1226 N214 O235 S4,分子量为 17 706。05 Da,等电点为 6。51,亲水性平均值为-0。386,不稳定系数为39。32,预测为亲水性稳定蛋白,含有一个VOC-like结构域。LeGlyⅠ的启动子序列中包含多种顺式作用元件,包括无氧诱导必需的顺式作用元件、光响应元件、低温响应元件、干旱响应元件以及茉莉酸甲酯、脱落酸、生长素、赤霉素等激素响应元件。通过qRT-PCR分析发现,LeGlyⅠ基因在番茄的根、茎、叶中均有表达,且在叶中的表达量最高,并且其表达水平受氧化胁迫的影响。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LeGlyⅠ蛋白主要在线粒体和细胞核中发挥功能。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研究LeGlyⅠ基因在番茄抗逆中的功能及其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LeGlyⅠ基因番茄生物信息学分析氧化胁迫基因表达亚细胞定位

    茎莴苣F6'H家族基因鉴定及其与鲜切莴苣褐变的关系初探

    梁园丽帅良何纯锋林德胜...
    7-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探究阿魏酰-CoA-6'-羟化酶(feruloyl-CoA 6'-hydroxylase,F6'H)在鲜切莴苣褐变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本研究通过Blastp结合结构域筛选的方法从茎莴苣基因组中搜索鉴定F6'H家族成员,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褐变过程中的表达分析,同时测定了鲜切莴苣贮藏过程中褐变度和总酚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共鉴定出 11 个茎莴苣F6'Hs基因,其编码蛋白均为定位于细胞质中的亲水蛋白,氨基酸数在 181~840 个之间,分子量在 20。74~93。35 kDa之间,等电点在 5。16~8。36 之间,脂肪系数在 82。28~102。98 之间,不稳定指数为 26。13~55。39。鲜切莴苣贮藏过程中LsF6'H9 基因明显上调表达,LsF6'H3 和LsF6'H11 在贮藏 4~6 d上调表达,其余基因下调表达或变化较小;褐变度逐渐升高,总酚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贮藏6d时最高。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总酚含量与褐变度呈显著正相关,表明酚类的积累可能是导致鲜切莴苣发生褐变的重要因素;褐变度及总酚含量均与LsF6'H1、LsF6'H2、LsF6'H3、LsF6'H4、LsF6'H9、LsF6'H10 和LsF6'H11 的表达量呈正相关,特别是总酚含量与LsF6'H9 表达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褐变度与LsF6'H9 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LsF6'H9 可能在鲜切莴苣褐变中扮演重要角色。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探究F6'H在鲜切莴苣褐变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茎莴苣F6'H鲜切褐变基因表达总酚含量相关性分析

    王族海棠Alfin-like家族基因的鉴定及盐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杨艳孙瑜施伯宁田治国...
    1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Alfin-like(AL)转录因子家族对非生物胁迫反应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采用同源比对的方法检索鉴定王族海棠AL转录因子家族基因,系统分析其生物信息学特性,并采用qRT-PCR方法分析其在盐胁迫下的表达模式,以期为揭示AL家族在王族海棠响应盐胁迫中的生理功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从王族海棠基因组中共鉴定出 11 个MdALs基因,分布在 6 条染色体上,分别命名为MdAL1—MdAL11。MdALs转录因子具有高度保守的Alfin结构域和PHD锌指结构域,含 4~10 个内含子;上游启动子区域有大量与植物激素和非生物胁迫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且基因片段复制事件在MdAL基因家族的扩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转录组分析显示 MdALs 基因主要在王族海棠生育后期高表达。qRT-PCR 分析进一步表明,MdALs基因在王族海棠遭受盐胁迫下的表达模式不同,盐胁迫下,MdAL3、MdAL4、MdAL6 基因的表达量整体上调,尤其MdAL4 基因,其表达水平随着盐胁迫处理时间的延长呈显著增加趋势。综上,王族海棠AL转录因子家族与植物响应激素变化和非生物胁迫密切相关,尤其是MdAL4 基因,强烈响应盐胁迫,这可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王族海棠种质奠定基础。

    王族海棠Alfin-like家族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功能鉴定盐胁迫基因表达

    转基因抗虫玉米LG11中m2cryAb-vip3A融合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分析

    李文兰崔洁李冬梅李海涛...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虫转基因作物中杀虫蛋白的表达量对抗虫效果至关重要,研究外源Bt基因在作物不同生育时期和不同组织器官中的时空表达模式,对于抗虫转基因玉米产业化后的害虫抗性治理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LG11 抗虫转基因玉米中的抗虫基因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通过人工合成方法将外源Bt杀虫蛋白Cry1Ab和Vip3Aa的主要结构域组合形成的新型抗虫融合蛋白M2cryAb-vip3A,连续两年对该转化体材料抗虫基因m2cryAb-vip3A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利用实时定量PCR方法从转录水平对LG11 苗期的根、茎和叶,吐丝期的根和茎,成熟期的根、叶和籽粒中的m2cryAb-vip3A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从翻译水平对苗期的根、茎和叶,吐丝期的根、茎、花丝和花粉,成熟期的根、茎、叶、籽粒和苞叶中的M2cryAb-vip3A蛋白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m2cryAb-vip3A抗虫融合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在抗虫转基因玉米不同生育时期的不同组织器官中表达差异较大,以幼苗期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该研究结果可为LG11 未来的商业化推广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

    m2cryAb-vip3A表达模式转基因玉米

    秸秆还田和耕作方式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高鹏举李发桥唐国荣石达金...
    30-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秸秆还田和耕作方式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为玉米产量提高提供合理的耕作方式。本试验采用裂区设计,在主区秸秆还田和传统种植模式下,设置深松后旋耕(SS-RT)、旋耕(RT)、深松(SS)和免耕(NT)4 个耕作方式副区处理,对其 2022 年春秋两季玉米的光合特性、叶绿素相对含量、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和产量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较传统种植模式,秸秆还田模式下SS-RT、RT、SS和NT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分别提高 11。01%、6。48%、8。24%、8。75%,叶绿素相对含量分别提高 5。96%、5。14%、5。27%、6。49%,净光合速率分别提高 7。57%、9。04%、8。90%、9。39%,穗干物质量分别提高 9。03%、5。40%、6。73%、8。78%,周年产量分别提高 2。92%、4。73%、2。28%、3。52%;且秸秆还田模式下SS-RT处理的春秋季产量均值较RT、SS和NT分别提高 2。38%、12。26%、17。01%。综上可知,秸秆还田模式下深松后旋耕、旋耕、深松和免耕均可提高玉米的光合性能、干物质积累量和周年产量,且以秸秆还田结合深松后旋耕的效果更佳。

    玉米秸秆还田耕作方式光合特性产量

    XRN4/EIN5调控拟南芥对盐胁迫和ABA的耐受性

    刘艳王瑞娟苏龙陈浩...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XRN4/EIN5 是植物的 5'-3'核酸外切酶,主要参与细胞质中RNA的降解,同时也是乙烯信号通路的核心基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乙烯信号转导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探究该基因在植物抗逆性方面的作用,以XRN4/EIN5 T-DNA插入突变体ein5-6 为材料,设计不同浓度NaCl(0、50、100、150、200 mmol/L)和ABA(0、0。10、0。25、0。50、1。00、1。50 μmol/L)处理,基于拟南芥种子发芽率、子叶绿化率、叶片数、叶片面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当盐浓度低于 50 mmol/L时,ein5-6 的种子发芽率、子叶绿化率、叶片数和叶片面积比野生型Col-0 高;当盐浓度达到 100 mmol/L时,ein5-6 的种子发芽率和子叶绿化率在发育前期比Col-0 高,60 h和96h之后比Col-0 低,而二者的叶片数和叶片面积没有差异;当盐浓度达到 150 mmol/L及以上时,ein5-6 的种子发芽率、子叶绿化率、叶片数和叶片面积比Col-0 低。另外,ein5-6 对ABA与盐胁迫响应的趋势一致,ABA浓度较低时ein5-6 的子叶绿化率高于Col-0,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和ABA浓度的增加,其子叶绿化率越来越低,最终明显低于Col-0。表明与野生型相比,ein5-6 对盐胁迫和ABA处理更敏感,推测XRN4/EIN5参与了盐胁迫和ABA响应的调节。

    XRN4/EIN5盐胁迫ABA拟南芥耐受性

    盐胁迫对菊花'紫燕翻飞'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闵筱筱杜雨露滕云王志勇...
    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盐胁迫对大菊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明确其对盐胁迫响应的生理机制,本试验以传统大菊品种'紫燕翻飞'为材料,设置不同浓度盐(0、50、100、150、200 mmol/L NaCl)胁迫处理,研究其对'紫燕翻飞'株高、叶长、叶宽、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根冠比以及叶片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相对电导率(REC)、叶绿素含量、相对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0 mmol/L NaCl)相比,随着NaCl浓度升高,株高呈下降趋势,叶长、叶宽无显著变化,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整体呈下降趋势,根冠比则呈上升趋势;50 mmol/L NaCl处理下,各生长指标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当NaCl浓度增至 100、150、200 mmol/L时,株高、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较对照均显著降低(100 mmol/L NaCl处理的株高除外),根冠比均显著增大。随着盐浓度升高及胁迫时间延长,菊花'紫燕翻飞'叶片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及脯氨酸含量均呈逐渐上升趋势;低浓度盐(50、100 mmol/L NaCl)胁迫下,叶片SOD、POD活性呈升高趋势,高浓度盐(150、200 mmol/L NaCl)胁迫下,SOD和POD活性均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且均显著高于对照;叶片叶绿素含量、相对含水量则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可见,盐胁迫处理下菊花'紫燕翻飞'幼苗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植株可通过提高脯氨酸含量、增强SOD和POD活性来减缓盐胁迫对其造成的伤害,因此该品种菊花具备一定的耐盐能力。

    菊花盐胁迫生长指标渗透调节抗氧化酶

    基于品质性状与矿质元素含量的多花黄精种源多样性分析及评价

    王灿彬潘克琴王华磊罗春丽...
    5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多花黄精种质资源品质性状与矿质元素的遗传多样性并筛选优质种质,本试验以收集自国内的 43 份多花黄精种质为材料,测定其 7 个品质性状与 15 种矿质元素含量并进行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3 份种质多糖、总灰分、醇溶性浸出物、水分、部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均符合 2020 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标准;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在 10。4%~46。7%之间,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600~2。015 之间;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在23。6%~92。7%之间,遗传多样性指数在 1。526~2。006 之间。相关性分析显示,品质性状间、矿质元素间、品质性状与矿质元素间共 76 对指标之间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水平,矿质元素之间相关关系复杂但整体协同作用较强,矿质元素对品质性状则抑制作用较强。主成分分析将 11 种矿质元素简化为 3 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 66。71%,筛选出K、Zn、Fe、P作为评价多花黄精种质资源的特征元素。系统聚类分析在距离为 100 时将 43 份多花黄精种质资源分为 4 个类群,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与聚类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其中排名前十的优质种质为S33、S27、S29、S28、S31、S10、S17、S36、S32、S20。综上表明,多花黄精种质的品质性状与矿质元素含量变异明显,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本结论可为优质多花黄精种质选育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多花黄精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矿质元素遗传多样性综合评价

    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菜地黄壤微生物群落演变特征

    王喜英张露露李德燕赵辉...
    65-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壤是我国贵州地区主要的土壤类型,设施蔬菜种植已成为该区域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之一,然而,长期过度施肥和连作已导致设施菜地黄壤质量不断退化。土壤微生物群落在维持土壤质量和高效农业生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贵州设施菜地黄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种植年限(1、5、10、12 年)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变化及其与土壤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种植年限增加,土壤pH值和速效钾含量逐渐下降;有机碳先增后减;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逐渐增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细菌随种植年限增加逐渐下降,真菌在种植 5 年时显著低于其他种植年限;随种植年限延长,优势菌门变形菌门和子囊菌门相对丰度逐渐降低,芽单胞菌门和放线菌门丰度逐渐增加。土壤pH值及有机碳、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结构方程模型表明,种植年限对设施菜地黄壤中细菌有直接的显著负影响,对真菌群落有直接的显著正影响;种植年限通过直接降低土壤pH值和速效钾含量,间接抑制细菌和真菌群落及其多样性。综上,种植年限对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强于细菌群落。种植 5 年以上,设施菜地黄壤微生态逐渐失衡,制约了黄壤区设施蔬菜的持续健康发展。

    设施蔬菜种植年限黄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高通量测序

    覆膜对盆栽牡丹根际基质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赵明君史帅营李世奇史国安...
    7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覆膜能够改变植物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春、夏两季覆膜和不覆膜盆栽牡丹根际基质的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变化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覆膜显著提高盆栽牡丹根际基质酶活性,中性磷酸酶活性变化最为显著,脲酶次之;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和优势菌群相对丰度,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ot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有所提升,梭菌属(Faecalibacterium)和拟杆菌属(Bacteroides)的相对丰度发生变化;提高了根际微生物群落Alpha多样性,Simpson和Shannon指数均有所提高,但夏季覆膜降低菌群丰度;季节对微生物群落Beta多样性影响较大,覆膜有改变细菌距离的趋势。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讨覆膜对盆栽牡丹微生态环境的影响提供重要参考,为覆膜技术在盆栽牡丹生产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覆膜盆栽牡丹根际基质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