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医药
山东卫生报刊社
山东医药

山东卫生报刊社

欧一平

周刊

1002-266X

0531-88957404

250014

济南市燕东新路6号

山东医药/Journal Shandong Medical Journal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山东卫生报刊社主办的医学学术期刊,其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省、我国医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医学学术交流。主要报道临床疾病的防治经验及研究进展,以及医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接受内镜下胃黏膜剥离术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耐药情况分析

    付新宇宋连强贺涛孙善明...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接受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 选择430例行ESD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对患者进行 13C尿素呼气试验,判断Hp感染情况。收集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p感染的危险因素。对Hp感染患者ESD手术切除病变前行放大内镜评估并切除胃体、胃窦黏膜组织,采用平皿掺入法进行Hp菌株培养和鉴定,采用琼脂稀释法对获得的Hp菌株进行常用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试验。结果 430例患者中,Hp感染318例,Hp感染率为73。95%。有家族史、组织分化程度为分化型、浸润深度为黏膜下癌、周围黏膜高度萎缩、有肠化、高度异型增生患者的Hp感染率分别高于无家族史、组织分化成为为未分化型、浸润深度为黏膜内癌、周围黏膜中低度萎缩、无肠化、低度异型增生患者(P均<0。05)。家族史、浸润深度、周围黏膜萎缩程度、有无肠化、有无异型增生是早期胃癌患者Hp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取318例Hp感染患者的胃黏膜组织进行培养,共分离出248株Hp菌株。药敏试验显示,248株Hp菌株对甲硝唑耐药率97。98%,克拉霉素耐药率57。67%,左氧氟沙星耐压率61。69%,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四环素耐药率均为0。其中0。81%的菌株对6种抗生素均敏感,25%的菌株对单一抗生素耐药,30。24%的菌株对两种抗生素耐药,43。95%的菌株对3种及以上抗生素耐药。结论 早期胃癌患者Hp感染率较高,有家族史、深度浸润、周围黏膜重度萎缩及伴有肠化、异型增生是早期胃癌患者Hp感染的危险因素;早期胃癌患者感染的Hp菌株对甲硝唑耐药率高,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四环素可作为根除治疗的首选药物。

    胃肿瘤幽门螺杆菌细菌耐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术与腹横肌平面阻滞术对腹腔镜肝切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镇痛效果比较

    秦朝生余振卫林澄蒋奕红...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术(ESPB)与腹横肌平面阻滞术(TAPB)对腹腔镜肝切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患者75例,随机分为ESPB组和TAPB组,分别行ESPB和TAPB。记录两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手术时间,术中麻醉用药,术后2、6、12、24 h安静及咳嗽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中发生低血压及使用升血药情况,复苏室停留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穿刺相关并发症。结果 与TAPB组比较,ESPB组术中镇痛药瑞芬太尼用药总量减少,术后2 h静息时及咳嗽时的VAS降低,神经阻滞操作时间和麻醉复苏室停留时间均缩短(P均<0。05)。两组均未发生穿刺相关并发症。结论 与TAPB比较,超声引导下ESPB能够为腹腔镜肝切手术患者提供有效的镇痛,且其操作过程更简单、安全。

    竖脊肌平面阻滞术腹横肌平面阻滞术肝切手术麻醉管理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十二指肠镜与联合胆管镜手术治疗胆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临床效果比较

    林建泉杜丕波黄灿坡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十二指肠镜与联合胆管镜手术治疗胆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胆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86例,随机分为A、B组,每组43例。A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十二指肠镜手术同期治疗,B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管镜手术同期治疗。记录两组顺利完成手术及中转其他治疗的比例,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术前及术后1、7 d血清CD3+、CD4+ T淋巴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两组术前及术后1、7 d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水平,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及术后6、12个月复发率。结果 两组成功完成手术、中转开腹的比例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住院时间短于B组,住院费用多于B组(P均<0。05)。与术前1 d比较,两组术后1、7 d血清CD3+、CD4+ T淋巴细胞比例及GAS、MTL水平均降低,血清DAO、D-乳酸水平均升高(P均<0。05)。两组术前与术后相同时间点血清CD3+、CD4+ T淋巴细胞比例及GAS、MTL、DAO、D-乳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12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十二指肠镜与联合胆管镜手术治疗胆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相当,对患者免疫功能、胃肠功能的影响相近,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的住院时间短,腹腔镜联合胆管镜治疗的手术费用少。

    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管镜双镜联合T细胞亚群二胺氧化酶D-乳酸胆结石

    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系统评价

    胡斌郑畅韩晔李頔...
    5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性评价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通过万方、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Embase、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弯角椎体成形术(CVP)、单侧椎体成形术(UVP)和双侧椎体成形术(BVP)治疗OVCF的相关文献,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比较三种手术方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包括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手术时间、X线曝光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次数、骨水泥非理想分布率。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共610例患者,其中CVP 201例、UVP 215例、BVP 194例。Meta分析表明,与UVP患者比较,CVP患者骨水泥注入量增加(MD=0。105,95%CI为0。049~0。160,P=0。0001),骨水泥非理想分布率、骨水泥渗漏率降低(RR=0。094,95%CI为0。040~0。221,P=0。0001;RR=0。372,95%CI为0。222~0。624,P=0。0001),两者VAS、ODI、手术时间、X线曝光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066,95%CI为-0。167~0。036,P=0。204;MD=0。324,95%CI为-1。025~1。673,P=0。638;MD=0。319,95%CI为-0。450~1。087,P=0。416;MD=-0。033,95%CI为-1。168~1。102,P= 0。954)。与BVP患者比较,CVP患者VAS、手术时间、X线曝光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非理想分布率、骨水泥渗漏率降低(MD=-0。110,95%CI为-0。210~-0。010,P=0。031;MD=-16。726,95%CI为-17。503~-15。948,P= 0。0001;MD=-8。620,95%CI为-9。702~-7。538,P=0。0001;MD=-1。533,95%CI为-1。600~-1。466,P=0。0001;RR= 0。324,95%CI为0。126~0。834,P=0。0001;RR=0。366,95%CI为0。216~0。620,P=0。0001),两组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394,95%CI为-1。878~1。091,P=0。603)。结论 CVP治疗OVCF可以通过单侧入路优化骨水泥的分布,达到双侧入路的矫形效果,与UVP和BVP相比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弯角椎体成形术单侧椎体成形术双侧椎体成形术Meta分析

    CT扫描在肾透明细胞癌假包膜完整性评估中的应用

    苏磊刘毅冉祥英来庆国...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CT扫描成像在肾透明细胞癌假包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病理检查确诊、肿瘤直径≤7 cm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136例,采用腹部CT扫描和组织病理检查评价假包膜完整性。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病理检查与CT扫描评估假包膜的一致性。结果 136例CT扫描结果显示,假包膜完整96例,假包膜不完整36例,无明显假包膜4例。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假包膜完整97例,假包膜不完整32例,无明显假包膜7例。经Kappa检验,CT扫描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高(Kappa=0。745)。结论 大多数肾透明细胞癌有明显的假包膜;CT扫描能够评估肿瘤边缘和假包膜的完整性,CT扫描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良好。

    肾透明细胞癌肿瘤假包膜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非溶栓治疗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

    潘东段英杰
    6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非溶栓治疗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接受非溶栓治疗的176例AIS患者,记录治疗3 d内END发生情况。采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非溶栓治疗早期END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对AIS患者非溶栓治疗后END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 176例AIS患者中,非溶栓治疗后发生END 49例。发生END者与无END者在责任血管狭窄程度≥70%所占比例、分水岭梗死所占比例、脑微出血数目、病因学分型、OCSP分型、病灶横断面最大径、颈动脉狭窄程度、入院时NIHSS评分及血清Hcy、DD、Lp(a)、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责任血管狭窄程度≥70%、分水岭梗死、较严重的颈动脉狭窄、较高的入院时NIHSS评分及Hcy、DD水平是EN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将上述各危险因素拟合建立联合预测因子PRE_1,ROC曲线分析显示,PRE_1预测END的曲线下面积为0。821(95%CI为0。755~0。888),敏感度为81。6%,特异度为66。9%。结论 对于非溶栓治疗的AIS患者,责任血管狭窄程度≥70%、分水岭梗死、较严重的颈动脉狭窄、较高的入院时NIHSS评分及Hcy、DD水平均会增加治疗后END发生风险,基于上述危险因素的联合预测因子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END发生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能够为临床用药的及时调整提供参考。

    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影响因素预测价值

    《山东医药》关于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相关规定(2021年修订)

    71页

    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血清SerpinB1、DPP-4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苗睿张曼王学智郝亚逢...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SCF)患者血清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B1(SerpinB1)、二肽基肽酶4(DPP-4)与SCF患者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 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SCF患者150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46例为对照组。采集两组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erpinB1、DPP-4,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HOMA-IR≥2。5诊断为IR。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SCF患者血清SerpinB1、DPP-4与HOMA-IR的相关性,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CF患者发生IR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血清SerpinB1、DPP-4及HOMA-IR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SCF患者血清SerpinB1、DPP-4与HOMA-IR呈正相关(r分别为0。425、0。526,P<0。01)。SerpinB1、DPP-4是SCF患者发生IR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SCF患者血清SerpinB1、DPP-4水平升高,二者与IR相关,是SCF患者发生IR的独立影响因素。

    冠状动脉慢血流胰岛素抵抗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B1二肽基肽酶4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并发重度肢体缺血性坏疽伴感染患者血管腔内介入术后截肢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李树森姚书格吴广迎张雪峰...
    7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并发重度肢体缺血性坏疽伴感染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D)患者血管腔内介入术后截肢的影响因素,构建术后截肢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行血管腔内介入术治疗的106例ASD并发重度肢体缺血性坏疽伴感染患者,根据术后是否截肢分为截肢组20例和非截肢组8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感染严重程度、感染病原菌分布、实验室指标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截肢的因素,根据筛选出的危险因素和回归系数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采用ROC曲线分析该模型对患者术后截肢的预测价值。结果 截肢组年龄、ABI及合并糖尿病、卢瑟福6级、吸烟史比例高于非截肢组(P均<0。05)。截肢组重度感染比例高于非截肢组(P<0。05)。106份样本中共检出148株病原菌,其中截肢组检出34株病原菌,以奇异变形菌、大肠埃希菌比例最高;非截肢组检出114株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比例最高。截肢组WBC、NLR、PLR、CRP、PCT高于非截肢组,Alb、Hb低于非截肢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卢瑟福分级为6级、重度感染、ABI低、病原菌为奇异变形菌、Alb及Hb水平降低是ASD并发足部重度肢体缺血性坏疽伴感染患者截肢的危险因素(P均<0。05)。以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为:0。865+0。860×糖尿病+1。651×卢瑟福6级+1。296×重度感染-1。308×ABI+1。607×奇异变形菌-1。153×Alb-1。183×Hb,该模型预测术后截肢的曲线下面积为0。904(0。824~0。982),灵敏度为94。0%,特异度为87。4%。结论 并发重度肢体缺血性坏疽伴感染的ASD患者血管腔内介入术后仍有较高截肢率,糖尿病、重度感染、ABI<0。52、奇异变形菌等会增加术后截肢风险,以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对并发重度肢体缺血性坏疽伴感染的ASD患者血管腔内介入术后截肢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坏疽感染截肢

    1例NTRK1基因c.287+2dupT突变的先天性无痛无汗症的诊断

    高微微翟嘉马凤娈邹映雪...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神经营养型酪氨酸激酶1受体(NTRK1)基因c。287+2dupT突变的先天性无痛无汗症(CIPA)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过程。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NTRK1基因c。287+2dupT突变致CIPA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遗传学检测结果,总结该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结果 患儿女,9月龄,因"左手拇指红肿2周,发热咳嗽3 d"入院。初诊左手拇指感染、左手指骨骨髓炎、肺炎,经积极抗感染治疗,体温控制不佳。再次详细询问病史及查体,发现患儿平素对痛觉不敏感、反复咬伤舌头致舌溃疡、无汗,基因测序示NTRK1基因c。287+2dupT纯合突变,诊断为CIPA。后在抗感染基础上,辅以物理降温、控制环境温度,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左手指感染得到控制。随访6个月,患儿体温正常,仍存在发育迟缓。结论 CIPA临床罕见,首发症状表现多样,NTRK1基因c。287+2dupT突变者多存在典型无痛无汗症表现,对反复发热、无汗伴自残倾向者,要高度考虑,尽早行基因检测。

    先天性无痛无汗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神经营养型酪氨酸激酶1受体基因剪接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