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医药
山东卫生报刊社
山东医药

山东卫生报刊社

欧一平

周刊

1002-266X

0531-88957404

250014

济南市燕东新路6号

山东医药/Journal Shandong Medical Journal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山东卫生报刊社主办的医学学术期刊,其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省、我国医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医学学术交流。主要报道临床疾病的防治经验及研究进展,以及医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lncRNA-MEG3敲低人子宫平滑肌瘤细胞株增殖凋亡、克隆形成、细胞周期变化及与miR-93靶向关系

    马文文曹晖陈茜松于倩...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敲低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MEG3(lncRNA-MEG3)对人子宫平滑肌瘤(UL)细胞株的增殖凋亡、克隆形成、细胞周期的影响,并分析lncRNA-MEG3与微小核糖核酸-93(miR-93)的靶向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人UL细胞株SK-UT-1,细胞分为lncRNA-MEG3敲低组和敲低阴性对照组,分别转染lncRNA-MEG3敲低质粒和敲低阴性对照质粒至两组细胞,采用qRT-PCR法检测细胞中lncRNA-MEG3和miR-93,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增殖相关蛋白(Ki67、PCNA蛋白)、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蛋白)及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Wnt3a、β-catenin蛋白)。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lncRNA-MEG3和miR-93的靶向关系。结果 与敲低阴性对照组比较,lncRNA-MEG3敲低组细胞lncRNA-MEG3表达降低,miR-93表达升高,48、72、96 h时OD值降低,克隆形成数目减少,G0/G1期占比增加,G2/M期占比下降,凋亡率升高,Wnt3a、β-catenin、Ki67、PCNA、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蛋白表达升高(P均<0。05)。lncRNA-MEG3能靶向miR-93从而降低相对荧光素酶活性(P<0。05)。结论 敲低lncRNA-MEG3能够抑制SK-UT-1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及Wnt/β-catenin通路,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并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抑制细胞生长,lncRNA-MEG3与miR-93存在靶向关系。

    子宫平滑肌瘤微小核糖核酸-93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克隆形成细胞周期Wnt/β-catenin通路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MEG3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入院时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骨桥蛋白水平变化及其预后预测效能

    周梅訾和平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入院时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A8/A9(S100A8/A9)、骨桥蛋白(OPN)水平,并分析其预后预测效能。方法 MPP患儿211例[MPP组,其中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138例、一般肺炎支原体肺炎(GMPP)73例],同期健康体检儿童11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入院时血清S100A8/A9、OPN。211例MPP患儿根据入院后28 d预后情况分为不良预后组(62例)和良好预后组(149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MPP患儿入院后28 d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危险因素,并绘制ROC评估血清S100A8/A9、OPN水平预测MPP患儿不良预后的效能。结果 MPP组入院时血清S100A8/A9、OPN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SMPP者血清S100A8/A9、OPN水平高于GMPP者(P均<0。05)。MPP患儿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S100A8/A9、OPN、降钙素原及SMPP、住院时间延长(P均<0。05)。血清S100A8/A9截断值为1。01 ng/mL时,预测MPP患儿不良预后的AUC为0。789(95%CI 0。728~0。842),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48。32%;血清OPN截断值为24。13 ng/mL时,预测MPP患儿不良预后的AUC为0。781(95%CI 0。719~0。835),灵敏度为82。26%,特异度为60。40%;血清S100A8/A9联合OPN预测MPP患儿不良预后的AUC为0。867(95%CI 0。814~0。910),灵敏度为88。82%,特异度为 76。81%。结论 MPP患儿入院时血清S100A8/A9、OPN水平较健康儿童升高,SMPP患儿S100A8/A9、OPN水平较GMPP患儿升高,两指标与病情程度和不良预后有关,是MPP患儿入院后28 d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较单独检测更有助于不良预后的评估。

    S100钙结合蛋白A8/A9骨桥蛋白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情程度患者预后

    黄芪对孕鼠缺氧型子痫前期的治疗作用观察及其主要活性成分和核心靶基因筛选

    汪涛李博吕菁菁申永梅...
    11-1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孕鼠缺氧型子痫前期(PE)实验研究黄芪对PE的治疗作用,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潜在靶点和作用机制,为PE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构建孕鼠PE模型,设空白对照组、模型组(0。01 mL/g蒸馏水)及阳性对照组[0。013 mg/(g·d)阿司匹林]、黄芪低剂量组(3。9 mg/g黄芪)和黄芪高剂量组(15。6 mg/g黄芪),妊娠第7天开始给药并测量血压,妊娠17天处死,取出胎鼠和胎盘,记录胎鼠出生体质量、计算宫内生长受限率(IUGR);HE染色观察胚胎滋养细胞形态和血管形态;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胎盘组织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以及胎盘生长因子(PLGF)的mRNA表达量。利用TCMSP平台和Gene cards等数据库获得黄芪主要活性成分和PE疾病交集靶点基因,构建"黄芪药物成分—PE疾病靶点"网络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PPI)网络,获取核心靶点基因;进行GO和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余4组胎鼠体质量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高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孕鼠血压降低,其余4组胎鼠体质量升高(P均<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黄芪高剂量组和模型组胎鼠体质量降低,黄芪低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胎鼠体质量升高(P均<0。05);与黄芪低剂量组比较,黄芪高剂量组和模型组胎鼠体质量降低,空白对照组胎鼠体质量升高(P均<0。05);与黄芪高剂量组比较,模型组胎鼠体质量降低,黄芪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胎鼠体质量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IUGR率降低(P均<0。05)。空白对照组血管分布密集,存在大量滋养细胞;模型组孕鼠胎盘组织中滋养细胞及血管显著减少、有微血栓形成、局部梗死、胎盘绒毛间隙广泛纤维素渗出;阳性对照组和黄芪低剂量组孕鼠胎盘组织中血管分布密集,血运丰富;黄芪高剂量组孕鼠局部纤维素渗出、血管灌注不良。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HIF-1α、sFLT-1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PLGF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高剂量组sFLT-1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LGF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黄芪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HIF-1α、sFLT-1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空白对照组HIF-1α、sFLT-1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和PLGF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P均<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黄芪高剂量组HIF-1α、PLGF mRNA相对表达量及模型组HIF-1α、sFLT-1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P均<0。05);与黄芪低剂量组比较,模型组HIF-1α、sFLT-1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P均<0。05);与黄芪高剂量组比较,黄芪低剂量组HIF-1α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模型组sFLT-1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P均<0。05)。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获得黄芪治疗PE的潜在作用靶点共45个,涉及14个关键化合物;IL-6、TNF、IL-1β、EGFR、EGF等可能是黄芪治疗PE的核心作用靶点;涉及AGE-RAGE、PI3K-Akt、HIF-1、MAPK、IL-17等多条信号通路。结论 黄芪对孕鼠PE具有治疗作用,低剂量更佳,其机制可能通过HIF-1α调控下游PLGF和sFLT-1等靶点的转录发挥作用,网络药理学研究也表明中药黄芪的多种成分可能通过多个核心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发挥治疗PE的作用。

    黄芪子痫前期网络药理学缺氧

    1 600例产前超声检查异常胎儿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结果观察

    马一婧于彦华宋旭梅詹福寿...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1 600例产前超声检查异常胎儿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结果。方法 选取超声检查提示异常的胎儿1 600例,包括结构异常789例和非结构异常811例,分别采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MA,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及检出率,并对CMA检出的46例致病性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的分子学特征与超声表现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1 600例超声异常的胎儿中,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染色体异常68例,检出率为4。25%(68/1600)。CMA共检出异常147例,检出率为9。19%(147/1600),包括临床意义不明的拷贝数变异(VOUS CNV)58例和致病性拷贝数变异(pCNV)89例。两种检测方法检出率比较,P<0。05。789例超声结构异常病例中,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异常41例,检出率5。20%(41/789),811例超声非结构异常病例中,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异常27例,检出率3。33%(27/811),两组检出率比较,P<0。05。789例超声结构异常病例中,CMA检出pCNV 45例,检出率5。70%(45/789),811例超声非结构异常病例中,CMA检出pCNV 44例,检出率5。43%(44/811),两组检出率比较,P>0。05。应用两种方法均检出相同异常的病例48例,染色体核型分析额外检出15例平衡性结构异常,CMA额外检出39例pCNV,CMA提高致病性检出率2。44%(39/1 600)。CMA共检出致病性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46例(其中15例胎儿超声临床表型与其检出的pCNV具有相关性),包括15q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9例,16p11。2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7例,1q21。1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7q11。23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16p13。11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各4例,余18例为检出率较低的CNV。结论 染色体核型分析在识别平衡性结构异常及低比例嵌合体异常方面具有优势,CMA对微小结构异常尤其在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的检出具有优势,可大大提高pCNV的检出率,降低产前诊断漏诊率。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MA两种方法可以互相弥补,为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更精准的数据。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染色体核型分析产前诊断超声异常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

    益肾调经丸混悬液灌胃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大鼠卵巢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乔慧贞朱莉莉黄缨孙婷...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益肾调经丸混悬液灌胃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大鼠卵巢功能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70只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各10只,益肾调经丸高、中、低剂量组及戊酸雌二醇组、模型组均腹腔注射VCD溶液制备POI模型,佐剂对照组腹腔注射同等体积芝麻油,连续15 d,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造模成功后,益肾调经丸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益肾调经丸混悬液3。6、1。8、0。9 g/(kg·d)灌胃,戊酸雌二醇组给予戊酸雌二醇混悬液0。09 mg/(kg·d)灌胃,模型组灌胃给予0。1 mL/kg的0。9%氯化钠溶液。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FSH、LH、AMH、E2、IL-10、IL-17,HE染色法观察卵巢组织形态,免疫组化法检测卵巢组织TGF-β1、TGF-βRⅠ蛋白,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卵巢组织Smad2、Smad3、Smad7蛋白。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卵巢组织结构紊乱,各级卵泡数量减少,闭锁卵泡数量增多,血清FSH、LH、IL-17水平升高及AMH、E2、IL-10水平降低,卵巢组织TGF-β1、TGF-βRⅠ、Smad2、Smad3蛋白表达降低及Smad7蛋白表达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卵巢各级卵泡数量增多,闭锁卵泡数量减少,血清FSH、LH、IL-17水平降低,及AMH、E2、IL-10水平升高,卵巢组织TGF-β1、TGF-βRⅠ、Smad2、Smad3蛋白表达升高及Smad7蛋白表达降低(益肾调经丸中和低剂量组血清AMH、E2水平,低剂量组Smad2、Smad3蛋白表达无统计学意义,余P均<0。05);益肾调经丸各组间比较,高剂量组血清FSH、LH、IL-17水平低于中、低剂量组,AMH、IL-10水平高于中、低剂量组(P均<0。05),余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剂量组与戊酸雌二醇组比较,各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益肾调经丸能够调节POI大鼠血清性激素和炎症因子水平,进而改善卵巢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TGF-β/Smads信号通路有关。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益肾调经丸TGF-β/Smads信号通路

    Th17细胞功能相关基因OX40L筛选及其与miR-146a-3p靶向关系验证、对Th17细胞迁移调控作用机制探讨

    黄韵李春美李作孝
    29-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筛选Th17细胞功能相关基因OX40L,验证其与微小核糖核酸146a-3p(miR-146a-3p)的靶向关系,并探讨其对Th17 细胞迁移的调控作用机制。方法 ①通过在GEO数据集中搜索multiple sclerosis,筛选出GSE57098基因数据集,R语言获取CD4+T细胞和Th17细胞的差异基因,DAVID 6。8在线分析软件获取GO分析及KEGG分析,STRING在线分析网站获取蛋白互作关系,Cytoscape软件获取Th17细胞功能相关的Hub蛋白,选取关键蛋白OX40L,并用qPCR进行验证。②使用Starbase预测miR-146a-3p与OX40L存在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46a-3p与OX40L靶向关系。③体外培养生长良好的Th17细胞,给予miR-146a-3p模拟物和抑制剂及其对照处理,qRT-PCR检测Th17细胞miR-146a-3p mRNA,CCK8增殖实验检测各组Th17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各组Th17细胞迁移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Th17细胞凋亡比例;q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OX40L mRNA和蛋白,ELISA法检测各组Th17细胞TNF-α。结果 ①GSE57098数据集中Th17细胞和CD4+T细胞有差异基因2 130个,其中表达上调1 515个,表达下调615个,OX40L在表达上调的蛋白中排名靠前。OX40L在KEGG分析中参与Cytokine-cytokine receptor interaction途径。②miR-146a-3p与OX40L mRNA3'UTR呈靶向结合关系,miR-146a-3p可抑制OX40L基因的转录表达。③与对照组比较,miR-146a-3p mimic组Th17细胞TLR4和p-NFκB p65蛋白表达降低,分泌TNF-α能力降低,细胞迁移能力降低,P均<0。05。结论 OX40L在Th17细胞基因表达谱发生明显变化,其表达上调是造成多发性硬化发病的机制之一;miR-146a-3p通过靶向调节OX40L的表达,进一步抑制TNF-α途径中NF-κB p65的翻译水平,降低Th17细胞的迁移。

    多发性硬化OX40L基因Th17细胞微小核糖核酸146a-3pTNF-α途径

    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补体C3、C4、C1q水平变化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效能

    钱香杨平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补体C3、C4、C1q水平变化,并分析其对SLE的诊断效能,以及对SLE、SLE合并狼疮性肾炎(LN)的鉴别诊断效能。方法 活动期SLE患者45例(观察组),其中SLE合并LN者24例(LN者)、单纯SLE者21例(非LN者),同期健康体检者38例(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两组血清补体C3、C4、C1q。绘制ROC分析补体C3、C4和C1q对SLE的诊断效能,以及对SLE、SLE合并LN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补体C3、C4、C1q水平降低(P均<0。05);与非LN者比较,LN者血清补体C3水平降低(P<0。05)。当补体C3临界值为0。915时,约登指数为0。646,其诊断SLE的灵敏度为77。78%,特异度为86。84%,ROC曲线下面积为0。863 7,95%CI为0。783 4~0。944 0,P<0。05;当补体C4临界值为0。155时,约登指数为0。592,其诊断SLE的灵敏度为64。44%,特异度为94。74%,ROC曲线下面积为0。826 6,95%CI为0。737 3~0。916 0,P<0。05;当补体C1q临界值为13。85时,约登指数为0。440,其诊断SLE的灵敏度为46。67%,特异度为97。37%,ROC曲线下面积为0。690 4,95%CI为0。574 2~0。806 5,P<0。05;当三者联合时,其诊断SLE的灵敏度为75。56%,特异度为92。11%,ROC曲线下面积为0。867 8,95%CI为0。790 0~0。945 7,P<0。05。当补体C3临界值为0。83时,约登指数为0。357,其鉴别SLE是否合并LN的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52。38%,ROC曲线下面积为0。691 5,95%CI为0。532 3~0。850 7,P<0。05;当补体C4临界值为0。165时,约登指数为0。268,其鉴别SLE是否合并LN的灵敏度为79。17%,特异度为47。62%,ROC曲线下面积为0。591 3,95%CI为0。420 9~0。761 6,P>0。05;当补体C1q临界值为17。1时,约登指数为0。345,其在鉴别SLE是否合并LN的灵敏度为91。67%,特异度为42。86%,ROC曲线下面积为0。637 9,95%CI为0。469 3~0。806 5,P>0。05;当三者联合时,其鉴别SLE是否合并LN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38。10%,ROC曲线下面积为0。694 4,95%CI为0。535 3~0。853 6,P<0。05。结论 SLE患者血清补体C3、C4、C1q水平降低,检测三指标有助于SLE的诊断及鉴别SLE是否合并LN。

    补体C3补体C4补体C1q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lncRNA H19、LIPCAR水平变化及其对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效能

    李建飞朱王亮崔旭东阿拉腾其木格...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 H19(lncRNA H19)、心脏重塑的基因间长链非编码RNA(LIPCAR)水平变化,并分析其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效能。方法 选取AMI患者126例(观察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组血清lncRNA H19、LIPCAR,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lncRNA H19、LIPCAR与AMI患者临床参数的关系。观察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是否出现MACE分为MACE者(32例)和非MACE者(94),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AMI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lncRNA H19、LIPCAR水平对AMI患者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lncRNA H19、LIPCAR水平升高(P均<0。05)。血清lncRNA H19、LIPCAR水平与AMI患者LVEF(r分别为-0。752、-0。763,P均<0。05)、冠脉病变支数(r分别为0。672、0。731,P均<0。05)、Killip分级(r分别为0。667、0。712,P均<0。05)有关,与LVFS、CO无关(P均>0。05)。MACE者与非MACE者血清LIPCAR、lncRNA H19水平及Killip分级、LVEF比较,P均<0。05。血清LIPCAR、lncRNA H19水平及Killip分级是AMI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LVEF是保护因素(P均<0。05)。当血清lncRNA H19截断值为4。22时,其预测AMI患者发生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7(0。835~0。926),约登指数为0。597,灵敏度为0。791,特异度为0。806;当血清LIPCAR截断值为5。47时,其预测AMI患者发生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5(0。817~0。892),约登指数为0。581,灵敏度为0。757,特异度为0。824;两者联合时,其预测AMI患者发生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1(0。889~0。941),登指数为0。668,灵敏度为0。886,特异度为0。782。结论 AMI患者血清lncRNA H19、LIPCAR水平升高,与AMI患者心功能指标有关,是AMI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联合检测有助于预测AMI患者是否发生MACE。

    急性心肌梗死长链非编码RNAH19心脏重塑的基因间长链非编码RNALIPCAR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山慈菇的乙酸乙酯、石油醚、氯仿萃取物挥发性成分鉴定

    初雨萌李迪佳李雅静姚芳...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鉴定山慈菇的乙酸乙酯、石油醚、氯仿萃取物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 取3 kg山慈菇加工成粉末,分别以乙酸乙酯、石油醚、氯仿萃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乙酸乙酯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氯仿萃取物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定。结果 山慈菇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共鉴定出51种化合物,以儿茶酚含量最高,其次是4-羟基苯甲醛、2-乙基-3-甲基吡嗪、Phenol,4-(ethoxymethyl)-、肉桂酸、间羟基苯甲酸等;山慈菇石油醚萃取物共鉴定出35种化合物,包括肉桂酸、棕榈酸丁酯、十七酸甲酯、油酸、亚油酸等;山慈菇氯仿萃取物共鉴定出28种化合物,包括Phenol,4-(ethoxymethyl)-、2,6-二甲氧基苯酚、2-乙基-3-甲基吡嗪、肉桂酸等。结论 在山慈菇乙酸乙酯、石油醚、氯仿萃取物中抗癌挥发性成分都发现了肉桂酸,在山慈菇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发现了香草酸、间羟基苯甲酸、4-羟基苯甲醛等抗癌成分。山慈菇不同萃取物中首次发现儿茶酚、2-乙基-3-甲基吡嗪、Phenol,3-甲基环戊烷-1,2-二酮、甲基环戊烯醇酮、棕榈酸丁酯、十七酸甲酯、油酸、亚油酸、2,6-二甲氧基苯酚、2-乙基-3-甲基吡嗪等成分。

    山慈菇乙酸乙酯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氯仿萃取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挥发性成分

    术前右美托咪定膀胱灌注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的预防

    李娜郑伟张婷刘杰...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术前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膀胱灌注对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RBD)的预防作用。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80例,随机分为4组各45例,A组患者术前将20 mL生理盐水注入膀胱,B、C、D组患者术前分别将0。3、0。5、0。7 μg/kg的Dex溶解在20 mL生理盐水中注入膀胱,各组均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比较各组术后不同时点CRBD发生率、CRBD严重率、尿道VAS评分、Ramsay评分及不良反应率、补救药物使用率、满意度评分。结果 与A组比较,C、D组术后各时间点尿道VAS评分、CRBD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率降低,C、D组在T0~T2时点Ramsay评分增加,C、D组出PACU时与术后24 h患者满意度明显增加,D组不良反应增加(P均<0。05);与B组比较,C、D组术后T0~T3时点尿道VAS评分、CRBD发生率及严重率均降低,C组T0~T1时点和D组T0~T2时点Ramsay评分增加,D组不良反应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 术前Dex膀胱灌注能有效降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CRBD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降低术后尿道疼痛程度,不良反应最小,患者满意度高,尤以0。5 μg/kg Dex效果最佳。

    右美托咪定膀胱灌注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全子宫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