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医药
山东卫生报刊社
山东医药

山东卫生报刊社

欧一平

周刊

1002-266X

0531-88957404

250014

济南市燕东新路6号

山东医药/Journal Shandong Medical Journal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山东卫生报刊社主办的医学学术期刊,其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省、我国医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医学学术交流。主要报道临床疾病的防治经验及研究进展,以及医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骨形态发生蛋白9对肝细胞癌肿瘤干细胞干性、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机制

    卢金喜余红梅齐孝安方超...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9(BMP9)对肝细胞癌(HCC)肿瘤干细胞(CSCs)干性、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正常肝细胞、肝癌细胞、肝癌CSCs,采用RT-qPCR 法检测BMP9 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MP9蛋白表达。采用慢病毒干扰载体转染肝细胞癌肿瘤干细胞(HepG2-CSCs)以敲低BMP9表达,并分成HepG2-CSCs 组、HepG2-CSCs-BMP9 敲低组。加入MAPK/ERK 信号激动剂(DIPQUO)后,将细胞分为三组:HepG2-CSCs组、HepG2-CSCs敲低组及HepG2-CSCs敲低+ DIPQUO组。采用RT-qPCR实验检测HepG2-CSCs 干性相关分子CD44、SOX2和OCT4表达,采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Transwell 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MAPK/ERK 通路关键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肝细胞比,肝癌细胞和肝癌肿瘤干细胞(HepG2-CSCs)中BMP9表达上调(P<0。05)。HepG2 CSCs 细胞中BMP9 mRNA 和蛋白表达高于HepG2 细胞(P均<0。05)。BMP9 敲低后,HepG2-CSCs-BMP9 敲低组中HepG2-CSCs细胞中干细胞相关标志物CD44、SOX2、OCT4 mRNA表达较HepG2-CSCs 组降低(P均<0。05)。与HepG2-CSCs 组比较,HepG2-CSCs-BMP9 敲低组中HepG2-CSCs 在48、72和96 h的细胞增殖能力降低(P均<0。05),HepG2-CSCs 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降低(P均<0。05)。较HepG2-CSCs 组,HepG2-CSCs-BMP9 敲低组中HepG2-CSCs 中p-ERK1/2和 p-MEK1/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均<0。05)。HepG2-CSCs敲低+ DIPQUO组HepG2-CSCs 中干细胞相关标志物CD44、SOX2、OCT4 mRNA表达增加(P均<0。05),HepG2-CSCs增殖和侵袭能力增强(P均<0。05)。结论 BMP9 敲低可抑制 HepG2-CSCs干性维持并抑制细胞增殖、降低侵袭能力,机制可能与抑制 MAPK/ERK信号通路有关。

    肝细胞癌肿瘤干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9干细胞特性细胞增殖细胞侵袭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与计算机辅助阅片系统在子宫颈癌筛查中应用的对比观察

    潘育周东华范菊花平静...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观察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系统与计算机辅助阅片系统(TIS)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5 000例份宫颈液基薄层细胞涂片,按TBS-2014对宫颈细胞进行分类,分别采用"AI辅助+人工复核"、"TIS辅助+人工复核"阅片,计算两种阅片方式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两种阅片方式筛查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并比较两种阅片方式筛查结果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AI辅助+人工复核"与"TIS辅助+人工复核"两种阅片方式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灵敏度分别为90。40%、89。94%,特异度分别为99。43%、99。39%,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2。30%、91。78%,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9。28%、99。24%。"AI辅助+人工复核"、"TIS辅助+人工复核"阅片筛查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均较好(Kappa值分别为0。907、0。902),但两种阅片方式筛查结果的灵敏度、特异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者灵敏度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52)、特异度一致性一般(Kappa值=0。539)。结论 "AI辅助+人工复核"与"TIS辅助+人工复核"阅片在子宫颈癌筛查中均表现出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且其筛查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好,均可作为临床辅助阅片的手段。

    子宫颈癌筛查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计算机辅助阅片系统

    血清miR-497、Sirt4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赵爱丽崔晓敬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微小RNA-497(miR-497)、沉默信息调节因子4(Sirt4)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T2DM)患者203例,其中合并DR 61例(合并DR组)、未合并DR 142例(未合并DR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ELISA法检测血清miR-497、Sirt4。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2DM合并DR的影响因素。通过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miR-497基因与Sirt4基因的结合位点。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T2DM合并DR患者血清miR-497水平与血清Sirt4水平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497、Sirt4水平对T2DM合并DR的预测价值。结果 合并DR组血清miR-497水平低于未合并DR组,血清Sirt4水平高于未合并DR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延长及HbA1c、Sirt4升高是T2DM合并DR的独立危险因素,而miR-497升高则为其独立保护因素(P均<0。05)。经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miR-497基因与Sirt4基因启动子的3′端非翻译区存在结合位点。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T2DM合并DR患者血清miR-497水平与血清Sirt4水平呈负相关(rs=-0。774,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497、Sirt4水平联合预测T2DM合并DR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0,二者单独预测的AUC分别为0。769、0。765,血清miR-497、Sirt4水平联合预测T2DM合并DR的AUC高于二者单独(Z分别为2。976、2。880,P均<0。01)。结论 T2DM合并DR患者血清miR-497水平降低、血清Sirt4水平升高,二者可能共同参与DR进程;血清miR-497、Sirt4水平对T2DM合并DR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二者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型糖尿病微小RNA-497沉默信息调节因子4

    国产中间导管抽吸联合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杨丽华宋蕊楠王海亮刘洁...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国产中间导管抽吸联合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79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单一支架机械取栓治疗,观察组采用国产中间导管抽吸联合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比较两组入院基线资料、发病至穿刺时间(OTP)、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PTR)、取栓次数、血管再通、颅内出血、血栓逃逸、术后7 d NIHSS评分、术后90天mRS评分等;术前及术后7 d进行两组头颅核磁共振平扫,测量梗死灶及对侧相应区域表观弥散系数(ADC)并计算相对ADC(rADC)。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合并症、吸烟史、卒中病史、卒中TOAST分型、术前NIHSS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PTR较对照组缩短,取栓次数少于对照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颅内出血及血栓逃逸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NIHSS评分、mR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前ADC和rAD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7 d观察组梗死灶ADC及rADC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国产中间导管抽吸联合支架取栓相较于单一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急性脑梗死基底动脉闭塞中间导管抽吸支架取栓临床疗效不良反应

    NICU持续质量改进对超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及出院前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孙敏房军臣冯丽娟孙贺芳...
    6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持续质量改进对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存活率及出院前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日龄在7天内的ELBWI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2016年在循证医学证据指导下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为界,将纳入病例分为前5年组(2011年1月—2015年12月)和后5年组(2016年1月—2020年12月),分析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ELBWI预后的影响。结果 连续10年NICU收治ELBWI共106例,出生体质量895。0(777。5,950。0)g,胎龄27。2(26。0,28。3)周;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围生期补充Ⅱ(SNAPPE-Ⅱ)评分41(25,52)分。前5年组54例,后5年组52例。与前5年组相比,后5年组所收治的ELBWI出生体质量更低、SNAPPE-Ⅱ评分更高(P均<0。05)。后5年组与前5年组相比,肺表面活性剂(PS)、咖啡因应用比例升高(P均<0。05)。存活患儿中,后5年组插管机械通气及抗生素使用时间缩短(P均<0。05)。106例患儿共存活58例,总存活率54。7%,存活率由前5年的33。3%上升至后5年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6例患儿共死亡48例,其中35例系放弃治疗后死亡,占死亡患儿的79。2%。前5年组放弃后死亡30例(55。6%),后5年组仅5例(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BWI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73。4%、脑室内出血(IVH)57。6%、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51。6%、院内感染(NI)35。8%、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13。5%。后5年组与前5年组相比,BPD、IVH、ROP、NEC发生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I发生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NICU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降低ELBWI病死率、减少早产儿出院前主要相关并发症及降低NI发生率。

    超低出生体质量持续质量改进存活率并发症早产新生儿

    艾司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在儿童短小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贾晓晴安晓华徐艳冰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全麻诱导前预防性应用艾司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对儿童短小手术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扁桃体伴/或腺样体切除术患儿120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EM组、E组和M组,每组各40例,三组患儿性别、年龄、体质量、ASA分级、手术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入室后EM组静脉注射0。5 mg/kg艾司氯胺酮和0。05 mg/kg咪达唑仑,E组静脉注射0。5 mg/kg艾司氯胺酮,M组静脉注射0。05 mg/kg咪达唑仑。所有患儿全麻诱导和术中麻醉维持相同,术毕即刻停药并将患儿转运至麻醉恢复室(PACU)行全麻复苏。记录三组患儿麻醉诱导前5 min(T0)、插管即刻(T1)、手术开始(T2)、拔管即刻(T3)、拔管后5 min(T4)、拔管后10 min(T5)、拔管后15 min(T6)、转出PACU(T7)不同时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诱导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记录T3、T6时点患儿的Aono评分和疼痛量表(FLACC)评分及苏醒期躁动(EA)、心动过缓、低氧血症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患儿MAP比较,在T4、T5、T6时点,EM组和E组均高于M组(P<0。05);与同组T0时点比较,EM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在T5、T6时点MAP水平升高(P<0。05),M组在T2~T5时点MAP水平下降(P<0。05)。在T4~T7时点三组患儿HR均有增快,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苏醒时间短于EM组和M组(P<0。05),但EM组和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3时点EM组患儿Aono评分低于E组和M组(P<0。05),在T3、T6时点EM组患儿FLACC评分均低于M组(P<0。05)。EA发生率EM组和E组低于M组(P<0。05)。结论 儿童短小手术全麻诱导前预防性应用艾司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能够为患儿提供更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环境,有效减轻患儿术后躁动和疼痛,降低EA发生率,且不延长苏醒时间。

    全身麻醉艾司氯胺酮咪达唑仑扁桃体切除术腺样体切除术儿童苏醒期躁动

    子宫内膜癌血清PDK1、Lin28B、HMGA2变化及意义

    何建清杨立芬陈莹宋伟...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DK1)水平、内膜组织Lin-28同系物B(Lin28B)、高迁移率族蛋白2(HMGA2)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子宫内膜癌患者120例(观察组)和子宫良性病变80例(对照组),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PDK1水平,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及良性病变子宫内膜组织Lin28B、HMGA2阳性表达。比较两组血清PDK1水平及子宫内膜组织Lin28B、HMGA2阳性表达率,并观察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子宫内膜癌患者PDK1、Lin28B、HMGA2表达特点,分析血清PDK1水平及子宫内膜组织Lin28B、HMGA2阳性表达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PDK1水平及子宫内膜组织Lin28B、HMGA2阳性表达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病理分期、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有无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PDK1水平及内膜组织Lin28B、HMGA2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血清PDK1≥47。88 U/mL、子宫内膜组织Lin28B、HMGA2表达阳性为诊断标准,三项联合检测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3。75%、95。24%,均高于PDK1、Lin28B、HMGA2单项检测(P均<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PDK1水平及子宫内膜癌组织Lin28B、HMGA2的阳性表达率增高,且与肿瘤病理分期、组织分级、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肿瘤直径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较高。

    子宫内膜肿瘤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Lin-28同系物B高迁移率族蛋白2

    极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并发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因素

    刘选成谷名晓单若冰江倩男...
    7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并发肺动脉高压(PH)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BPD的VLBW患儿187例,根据生后28 d超声心动图结果将其分为PH组51例、非PH组136例。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妊娠期母亲情况、患儿一般情况、临床治疗相关指标及并发症。用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VLBW BPD并发PH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非PH组比较,PH组羊水过少发生率高(P<0。05),出生体质量低(P<0。05),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延长、重度BPD比例及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hsPDA)发生率高(P均<0。05)。羊水过少、重度BPD、出生体质量低及hsPDA是BPD并发PH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羊水过少、重度BPD、出生体质量低及hsPDA的VLBW BPD易并发PH。

    极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肺动脉高压影响因素

    脐动脉血pH、乳酸水平联合Apgar评分对早产儿脑损伤的预测价值

    吴萍张彩宁闫学爽贾松...
    8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脐动脉血pH、乳酸水平及Apgar评分对早产儿脑损伤(BIPI)及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42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BIPI组102例、非BIPI组140例,并将BIPI组根据脑损伤程度分为重度BIPI组53例、轻度BIPI组49例。检测各组脐动脉血pH及乳酸水平,并行生后1、5、10 min的Apgar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早产儿脐动脉血pH、乳酸水平及Apgar评分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脐动脉血pH、乳酸水平及Apgar评分对BIPI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BIPI组、非BIPI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IPI组脐动脉pH低于非BIPI组,脐动脉乳酸水平高于非BIPI组,1、5 min Apgar评分低于非BIP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度BIPI组脐动脉pH低于轻度BIPI组,乳酸水平高于轻度BIPI组,1、5、10 min Apgar评分均低于轻度BIP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脐动脉血pH与1、5 min Apgar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567、0。576,P均<0。05),脐动脉血乳酸与1、5 min Apgar评分呈负相关(r分别为-0。655、-0。691,P均<0。05),脐动脉血pH与乳酸呈负相关(r=-0。694,P<0。05)。脐动脉血pH、乳酸水平及Apgar评分预测BIPI发生灵敏度、特异度较高,脐动脉血pH、乳酸水平及Apgar评分联合预测BIPI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与任一单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脐动脉血pH、乳酸水平、Apgar评分对BIPI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有一定预测价值。

    早产儿脑损伤脐动脉血pH脐动脉血乳酸Apgar评分预测价值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贝利尤单抗干预后外周血RDW、RAR、PNI变化及意义

    刘保成颜苏艳刘东霞麻贞贞...
    8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贝利尤单抗干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分布宽度/血清白蛋白(RAR)、预后营养指数(PNI)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42例接受贝利尤单抗干预治疗的SLE患者,贝利尤单抗给药方案:贝利尤单抗10 mg/kg,前3次每2周给药1次,随后每4周给药1次;其中27例患者完成了26周(8次)干预。治疗前后采用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检测中性粒细胞(N)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RDW;采用全自动分析仪检测白蛋白(Alb);用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RP(CRP);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抗dsDNA抗体;ELISA法检测血清补体C3、C4。计算27例完成26周干预患者治疗前后RDW、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血小板/淋巴细胞(PLR)、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CAR)、RAR、PNI(Alb+5×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差值,即相应ΔRDW、ΔNLR、ΔPLR、ΔCAR、ΔRAR、ΔPNI。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各指标与狼疮活动度指数(SLEDAI-2K)的相关性。结果 27例患者贝利尤单抗干预26周后,SLE患者抗dsDNA、SLEDAI-2K、RDW、RAR较干预前降低(P均<0。05),C3、C4、Alb、PNI较干预前升高(P均<0。05),而CRP、NLR、PLR、CAR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LE患者RDW、RAR与SLEDAI-2K呈正相关(r分别为0。307、0。334,P均<0。05),Alb、PNI与SLEDAI-2K呈负相关(r分别为-0。313、-0。314,P均<0。05),ΔRDW、ΔRAR与ΔSLEDAI-2K呈正相关(r分别为0。394、0。490,P均<0。05)。ΔPNI与ΔSLEDAI-2K呈负相关(r=-0。446,P<0。05)。结论 贝利尤单抗干预26周后,SLE患者RDW、RAR较干预前降低,PNI较干预前升高,ΔRDW、ΔRAR、ΔPNI有助于评估贝利尤单抗干预治疗SLE的效果。

    系统性红斑狼疮贝利尤单抗疾病活动度疗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