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西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西建筑
山西建筑

毕兴锁

旬刊

1009-6825

zgtysxjz@263.net

0351-2023214;4133298

030001

山西省太原市山右巷10号

山西建筑/Journal Shanxi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本刊是山西省建设行业唯一的一份国家级刊物,本刊为旬刊,适合广大科研、勘察、设计、施工、生产、管理等方面的科技人员以及大中专院校师生发表论文或阅读参考。本刊的办刊宗旨是,为广大科技人员、院校师生提供最广阔的学术交流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路面结构层对高速公路加宽路基沉降的影响研究

    李钰馨王鹏飞马志宏
    146-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预防和控制高速公路加宽工程路基出现差异沉降,保障工程质量,利用有限元法,系统分析了路面面层模量与厚度、基层模量与厚度、土基模量等对高速公路加宽路基沉降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路面结构层参数对于高速公路加宽路基的受力与变形特性具有显著的影响,高速公路加宽路基的沉降量随着路面结构层厚度和刚度的增大而显著减小,提升路面结构层的厚度和刚度可以有效预防高速公路加宽工程出现差异沉降.

    高速公路加宽工程路基变形差异沉降路面结构基层模量

    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地质雷达与数值模拟研究

    邢振邯戴世鑫陈铸马媛...
    149-153,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探讨了地质雷达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勘探中的应用.对复杂地质条件对隧道施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了地质雷达在隧道地质勘探中的关键作用,以及数值模拟技术在解决复杂地质问题中的优势.在理论层面,着重阐述了地质雷达的基本原理以及数据处理方法,并通过运用gprMax软件设计实验,研究尺寸因素对目标体的影响.结合湖南永州紫金山3 号隧道工程项目的案例,使用地质雷达采集数据并验证了数值模拟的结果.在这一实例中,有效地应用了地质雷达技术,预测了隧道掘进面前的断层破碎区及其断层位移,这为工程操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引和帮助.这些发现不仅深化了大家对地质雷达在隧道勘探中应用的认识,同时也为复杂地质环境下的隧道工程施工提供了实际可行的预警和探测手段.

    隧道gprMax数值模拟探地雷达断层破碎带

    高架桥车辆行驶引起的环境振动研究

    万曦代剑英吴芳
    154-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精密工程结构中产品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其中微振动控制成为关键因素.针对西安某微电子厂房建设项目,考虑到周边高速公路高架桥对拟建场地可能产生的微振动影响,进行了详细的现场测试与分析.通过布置测点,采用高灵敏度振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记录了南北、东西和垂直方向的振动速度.测试结果表明,高速公路高架桥的微振动水平处于VC-D—VC-C之间,可为芯片厂房的选址和隔振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对类似精密工程结构的防微振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隔振设计微振动频域分析数据采集

    深水钢桁梁无承台特大桥无应力状态法合龙应用研究

    蔡宇环陈曦王思陈永俊...
    158-161,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水区域钢桁梁特大桥无承台桩基施工需要特别考虑施工工艺及其受力体系控制.依托四川汉源兰家湾特大桥工程,基于无应力状态方法分析计算钢桁梁特大桥的无桩基承台施工技术以及合龙施工的若干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搭建深水区域无承台的特大桥桩墩结合施工,在其上进行钢桁梁安装拼接的无应力状态法合龙施工可取得良好受力整体性效果.所述方法可解决在较深水流条件下的特大桥桩基施工与整体受力控制难题,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技术参考和借鉴.

    无承台特大桥深水区域无应力状态法合龙受力体系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隧道隐性渗漏检测研究

    凌高祥纪晨洪昱钱棱锋...
    162-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因隧道安装防火板,导致渗漏水隐蔽在防火板背后而不易被检测.红外热成像技术是一种非接触无损检测技术,因其对表面热辐射敏感而常用来测量表面温度场.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研究了隧道隐性渗漏车载非接触式快速检测的可行性.结合某长江隧道,将红外热成像设备安置在车顶,对隧道内表面实施移动扫描拍照,并通过红外热力图准确识别既有渗漏点.为了进一步验证检测效果,人为在防火板表面涂湿模拟渗漏,该渗漏过程可以被准确识别.通过试验研究,表明红外热成像技术用于隧道隐性渗漏车载非接触式快速检测是可行性的.

    隧道渗漏红外热成像渗漏检测非接触无损检测

    组合梁斜拉桥稳定性分析

    荆华东
    16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一座组合梁斜拉桥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数值方法进行线弹性稳定分析.研究了裸塔状态、张拉一半拉索状态以及成桥运营状态下结构的稳定性,分析了施工线形误差对成桥运营状态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桥梁的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桥塔施工误差对成桥运营状态线弹性稳定安全系数影响较小.

    组合梁斜拉桥稳定性屈曲模态数值模拟

    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水下不分散砂浆应用与效果分析

    盛健
    169-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现代工程建设技术的发展,特殊砂浆作为一种性能优越的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水下不分散砂浆在基岩裂隙水发育丰富、地下动水丰沛且受潮汐影响流动性强的地下工程建设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依托广州海珠湾隧道工程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试验段,结合普通砂浆与水下不分散砂浆在相同环境使用下的情况,从室内试验、地质雷达扫描、地表沉降监测、管片错台、渗漏水、上浮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跟踪验证,来对水下不分散砂浆的可行性开展分析.

    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水下不分散砂浆基岩裂隙水发育地下动水丰沛

    堆积体隧道超前加固方式研究

    潘文韬刘骏
    175-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堆积体隧道超前加固方式,建立了软弱堆积体隧道三维计算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对比了不同超前加固方式下围岩隧道变形与结构受力情况,确定了堆积体隧道最佳超前加固方式为帷幕注浆+大管棚.主要研究结论如下:双层小导管方案相比大管棚方案可控制拱顶部位的塑性区与沉降变形,减小结构拉应力,但有增大结构受压破坏的风险;双层小导管与大管棚方案相比帷幕注浆方案无法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对堆积体隧道适用性较差;帷幕注浆方案可大幅减小围岩变形以及左右拱肩塑性区,抑制隧道与支护结构变形,控制围岩压应力与衬砌受力;帷幕注浆+大管棚方案相比帷幕注浆+单层小导管方案可进一步提升整体围岩变形与支护结构受力.

    堆积体隧道数值模拟超前加固围岩隧道变形结构应力

    物探技术在特长隧道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叶建超
    179-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特长隧道常常穿过复杂地质环境,采用传统钻探法进行勘察时难以获得全面的地质信息,应用物探技术加以补充能够更好地指导后续工程建设.介绍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的基本原理及标量测量法的使用步骤,结合工程实例,论述了该方法的实际应用过程.表明应用该方法可以降低隧道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更好地保障工程安全.

    物探技术可控源大地电磁法特长隧道地质勘察测量

    大跨度钢混组合梁斜拉桥钢锚梁制造关键技术

    曹军文
    183-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公司近几年生产制造的大跨度钢混组合梁斜拉桥钢锚梁结构,以禹门口黄河大桥为例,介绍了钢锚梁结构组成,分析了大跨度钢混组合梁斜拉桥钢锚梁制造重难点,针对该项目钢锚梁结构复杂、熔透焊缝多的特点,论述了大跨度钢混组合梁斜拉桥钢锚梁的制造关键技术,解决了加工制造过程中焊接变形及尺寸精度控制等诸多技术难题.

    钢混组合梁斜拉桥钢锚梁制造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