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陕西煤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陕西煤炭
陕西省煤炭工业协会 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煤炭

陕西省煤炭工业协会 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余子彤

双月刊

1671-749X

SXMJ@chinajournal.net.cn

029-87671830 87671657

710001

陕西省西安市和平路东十一道巷6号

陕西煤炭/Journal Shaanxi Meitan
查看更多>>本刊是陕西煤炭系统一份综合性科技期刊,为适应西部大开发和国家能源战略西移的需要,期刊将立足陕西,面向全国,放眼世界。为充分发挥陕西的煤炭资源,经济潜能和科技力量优势,结合陕西煤炭生产建设的实际,跟踪陕西煤炭工业发展轨迹,报道陕西煤炭工业开发建设,安全生产,科技创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动向和发展水平;积极传播新科技,报道新成果,交流新经验,探讨新问题。为全方位促进产、学、研信息交流,宣传沟通,相互结合服务;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为推进陕西煤炭工业现代化,构筑具有陕西特色的环保型能源工业做出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重构造区叠加影响下矿井冲击地压显现规律

    宋锦陶
    60-64,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断层-褶曲双重构造影响下巷道应力分布规律及抗冲机制,以唐安煤矿为工程背景,通过FLAC3D建立数值模型,分析了构造类型、断层倾角以及煤体强度对构造影响区应力的影响特征.模拟结果表明,断层-褶曲构造、F3断层倾角为65°、煤体弹性模量为2.6 GPa是引起应力集中发生冲击事件的重要因素.同时分析微震事件监测数据,划分高低能级事件,确定了巷道采掘及服役期间冲击发生原因,并给出了合理的抗冲措施.

    冲击地压构造影响微震事件断层倾角

    我国煤系铀矿形成条件及成矿模式研究

    周荣洲梅军曹涛涛宁高飞...
    65-70,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铀资源对外依存度高达78%,供应安全不容乐观,煤系铀是一种非常规铀资源,对其开发能为我国铀资源安全供给提供保障.近年来随着煤铀协同勘查的推进,在我国北方地区发现了多个大型煤系砂岩型铀矿,对今后煤系铀矿勘探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参考资料.煤系铀矿成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目前关于煤系铀成矿的研究还比较分散,尤其是对其赋存和成矿规律还不够明确.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煤系地层中铀矿床成因类型、铀的赋存状态、成矿有利条件和成矿模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并进一步提出了我国煤系铀矿的研究仍很不充足,特别亟需加强铀的微观地质选择过程、铀矿的矿化时间和期次等方面的研究,以便深入了解和阐释煤系铀矿的成矿机理,同时在今后研究中也需更加关注煤岩铀和砂岩铀的成因联系.

    煤系铀矿赋存特征成矿条件成矿模式煤系地层

    连采连充工作面巷道失稳及遗留煤柱宽度研究

    刘守兵刘刚林益芃刘志刚...
    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防止在采掘过程中受遗留煤柱影响发生冲击地压事故,主要对工作面煤柱是否会发生失稳进行安全性分析.采用了传统的极限平衡理论计算护巷煤柱宽度,并且对遗留煤柱影响情况进行安全论证.研究结果表明,当煤层被巷道切割时,将会在工作面和巷道之间形成一定宽度的煤柱,而煤柱将处于超前支承压力峰值区内,造成煤柱上产生应力集中,当超过煤柱强度时,便会发生失稳.以陈蛮庄煤矿4302C工作面为对象进行研究,对工作面煤柱是否发生失稳进行安全性分析时采用传统的极限平衡理论计算护巷煤柱宽度.最后,通过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工作面掘进时应力分布变化规律.由于4302C工作面按计划属于单侧采空,理论计算合理煤柱宽度应大于26.136 m.因此,经对比该煤柱不会发生失稳.

    连采连充单侧采空超前支承压力极限平衡理论护巷煤柱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宁正矿区大埋深煤层冲击地压主控因素研究

    王军鲍耀
    76-80,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作面在掘进过程中不同的因素对冲击地压的作用不一样.为了探索深部开采条件下,影响冲击地压显现的各种因素,以某矿大巷掘进工作面为研究背景,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层次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权重的确定,研究结果表明,开采深度、煤层厚度、褶曲构造及坚硬覆岩对大巷区域的冲击危险性有明显的影响,其中褶曲构造和坚硬覆岩的影响尤为显著.对工作面区域进行划分,以层次分析法(AHP)为基础,建立了一套冲击矿压影响因子权重评价体系,从而识别出各个区域的影响因子之间的权重差异.在确定了各个地区的主控因素之后,用大巷开挖时的各区域微震资料来验证结论,经过检验,微震资料和结果高度一致,由此证实了本论文的论点.结果对煤矿冲击风险定量评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冲击地压影响因素坚硬覆岩层次分析法

    露天延深开采诱发边坡岩体滑移机理分析

    孙世国高园园于云鹤刘汭琳...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充分考虑地下采区多次重复采动的基础上对东露天矿的延深开采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数值模拟结果,研究井工转露天开采诱发边坡滑移机制,分析井工开采对露天边坡的影响,并通过计算沉降与位移,分析可知,地下采区受露天矿开采诱发的活化影响对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增大;由于活化效应,坑底矢量方向基本指向地下采空区方向,上部不同区域合成后矢量指向不同,说明放顶煤开采地下采空区的空间受连续活化影响,空隙空间逐渐减小,剩余空间继续压密;随着边坡的不断开采,当边坡位于主断面下山方向一侧时,矢量合成后应力作用增大,对边坡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而当边坡位于主断面上山方向一侧时,二者矢量合成后,会有一部分应力相互抵消,这对边坡的稳定性是有利的.

    露天延深开采数值模拟滑移机理多次重复采动边坡稳定性活化效应

    基于S变换谱分解技术地震勘探断层解释

    薛海军李亮汶小岗吴大林...
    87-91,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震勘探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地质勘探手段并应用于地质勘探,为了进一步提高二维地震勘探资料对较大断层构造平面位置和落差的控制精度以及三维地震资料对小断层的控制精度,介绍了 S变换谱分解技术的基本原理,构建断层落差不同大小的构造地质模型进行地震正演模拟,采用S变换谱分解技术对正演的地震资料进行处理分析.通过对比地质模型及正演地震时间剖面和S变换谱分解后的谱分解地震剖面,分析认为断层构造在谱分解后的频率域反映更清晰,并将该技术应用到实际二、三维地震资料中,取得了较可靠的地质成果.

    地震勘探断层构造S变换谱分解

    巨厚洛河组含水层精细划分研究分析

    许博
    9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彬长矿区多对矿井长期的开采实践中,巨厚洛河组含水层垂向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性逐步显现,以往将洛河组视为统一的含水层或简单的进行层位划分已不能满足当前的水害防治工作需要.因此本次通过对洛河组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精细探查,研究其垂向的富水性差异及内在控制因素,并对其进行层位的精细划分是十分必要的.以地质研究为基础,综合应用钻井、测井、录井、岩芯分析化验资料、区域资料、分层资料等地质资料,对彬长矿区内雅店煤矿洛河组砂岩含水介质进行综合评价、垂向及平面分布特征研究,从而为洛河组精细划分提供依据.

    分层抽采孔隙度渗透率富水性特征精细划分

    红沙泉露天煤矿西端帮边坡角度优化方案研究

    虎岩靳新宇马力
    100-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露天煤矿端帮边坡下压覆煤炭资源无法采出,提高端帮边坡角度对提高资料回采率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在保证边坡稳定性的前提下提高红沙泉露天煤矿西端帮边坡角度,在综合分析端帮边坡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西端帮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包括岩体开挖及堆载、岩体物理力学性质及构造、边坡的整体坡形与台阶坡面角等.结合了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和强度折减法对选取的典型坡面进行稳定性分析,并探索了端帮边坡角度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当前端帮边坡角度为21°条件下,边坡的潜在滑动模式为贯穿坡面内部的整体圆弧式滑动,稳定系数为1.728且高于储备系数,稳定系数随边坡角度增加呈先显著下降后缓慢下降趋势,在满足储备系数1.2要求下,优化确定西端帮边坡角度可提升至36°.

    端帮边坡稳定性极限平衡法稳定系数

    上海庙矿区长城六号井田地质特征及可采煤层对比

    沈建军倪月琴
    106-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海庙矿区长城六号井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以上海庙矿区长城六号井田为研究对象,在充分研究井田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从可采煤层地质特征、岩性标志层和测井曲线3个方面进行了可采煤层的对比分析.长城六号井田含煤地层主要为石炭-二叠系山西组和太原组,井田可采煤层自上而下划分为1、3-1、3-2、5-1、5-2、9-1、9-2和10号煤层,煤层厚度变化小,结构简单,煤层间距稳定,可进行全区对比.长城六号井田内比较稳定的标志层主要有3层,自上而下分别为K0黏土岩、K1泥质灰岩和K2泥质灰岩.K0黏土岩是1号煤顶部的标志层,全区可靠的标志层;K1泥质灰岩为7号煤直接或间接顶板,同时也是区分山西组和太原组的标志性层,在整个研究区广泛分布;K2泥质灰岩全区均有分布,是9号煤层直接或间接顶板.此外,3号煤顶部砂岩和8号煤顶部砂岩也可作为长城六号井田的辅助对比标志层.井田内1、5和9号煤层的三侧向电阻率曲线、长源距伽马-伽马曲线和自然伽马曲线形态特征变化规律明显,可作为煤层对比的重要依据.可采煤层地质特征、岩性标志层和测井曲线3个角度相互验证,进一步提高了煤层对比的可靠性.

    长城六号井田地质特征可采煤层岩性标志测井曲线

    小保当一号煤矿松散含水层最大涌水量分析研究

    杨彪麻银斗侯晓冰徐裴...
    112-116,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保当一号煤矿上部赋存一定高度含水层,面临着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开采安全风险,矿井安全回采以及涌水量预测问题亟待解决.通过理论预测方法研究小保当一号煤矿的导水裂隙带高度和矿井涌水量.研究表明,小保当一号煤矿导水裂隙带高度为123.21~158.80 m,经预测开采工作面正常涌水量178 m3/h、已采工作面涌水量202 m3/h、掘进工作面涌水量35 m3/h、主要井筒大巷涌水量60 m3/h,矿井正常涌水量为475 m3/h,选择其1.5倍作为矿井最大涌水量以计算系数,预测得到矿井最大涌水量为713 m3/h.通过对地质特征和水文地质监测进行分析,制定了相应的防治水措施,建立了完善的排水系统,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地质保障方案.

    松散含水层矿井涌水覆岩破坏地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