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陕西煤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陕西煤炭
陕西省煤炭工业协会 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煤炭

陕西省煤炭工业协会 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余子彤

双月刊

1671-749X

SXMJ@chinajournal.net.cn

029-87671830 87671657

710001

陕西省西安市和平路东十一道巷6号

陕西煤炭/Journal Shaanxi Meitan
查看更多>>本刊是陕西煤炭系统一份综合性科技期刊,为适应西部大开发和国家能源战略西移的需要,期刊将立足陕西,面向全国,放眼世界。为充分发挥陕西的煤炭资源,经济潜能和科技力量优势,结合陕西煤炭生产建设的实际,跟踪陕西煤炭工业发展轨迹,报道陕西煤炭工业开发建设,安全生产,科技创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动向和发展水平;积极传播新科技,报道新成果,交流新经验,探讨新问题。为全方位促进产、学、研信息交流,宣传沟通,相互结合服务;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为推进陕西煤炭工业现代化,构筑具有陕西特色的环保型能源工业做出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煤矿短壁工作面水力压裂顶板弱化试验

    刘兴安韩彪魏斌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陕西神木某煤矿短壁工作面切眼长度75 m,推采长度240 m,工作面上覆坚硬顶板.针对短壁工作面初采期间采空区顶板冒落不及时这一现象,采用了水力压裂技术对工作面上覆顶板进行有效弱化.通过分析该矿ST5201工作面采用水力压裂弱化顶板的效果,得出深孔水力压裂强制放顶时裂隙扩展半径可达30 m左右,压裂后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为20.5 m左右;从回采期间采空区顶板冒落效果,施工期间人工劳动强度、操作安全角度等方面验证了水力压裂对短壁工作面回采期间的安全可靠性,为短壁工作面坚硬顶板治理提供了有效途径.

    短壁工作面坚硬顶板水力压裂顶板弱化强制放顶

    瑶渠煤矿大巷间煤柱尺寸确定及支护优化

    路贝张波张浩解盘石...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大巷过剥蚀区时大巷间煤柱合理尺寸及围岩稳定性,以瑶渠煤矿西采区Ⅱ回风大巷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研究方法,建立了煤柱尺寸计算模型,揭示了煤柱在8m、10 m、12 m、14 m条件下巷道围岩应力、位移及塑性区的分布规律,确定了过剥蚀区大巷间煤柱的合理尺寸,并优化了西采区Ⅱ回风大巷的支护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瑶渠煤矿西采区Ⅱ回风大巷与辅运大巷之间煤柱尺寸由14 m减小至8m时,巷道围岩内的垂直应力由1.381 MPa增加至1.465 MPa、最大位移量增加了12.52%,塑性区逐渐贯通煤柱.当煤柱尺寸为10 m时,煤柱塑性区处于贯通的临界区域,煤柱内部具有一定的弹性核区域,且煤柱尺寸大于理论计算的9.23 m,能够满足巷道围岩的稳定性.综合考虑,确定煤柱最小合理尺寸为10 m.对10 m煤柱尺寸下西采区Ⅱ回风大巷进行支护优化,采用帮部3根锚杆支护后巷道围岩应力、位移和塑性区均显著改善,保证了巷道围岩的稳定性.

    剥蚀区大巷煤柱尺寸围岩支护塑性区垂直应力

    同忻煤矿窄煤柱宽度留设及围岩控制实践

    贺雄冯剑徐青云李硕森...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沿空掘巷时,留设宽煤柱护巷造成煤炭资源丢失严重,以及围岩变形量大、煤壁片帮等问题,以同忻煤矿8311工作面5311回风巷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沿空掘巷护巷煤柱合理宽度的留设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理论分析得知留设煤柱宽度为6 m左右时可确保5311回风巷位于沿空边缘煤体支承压力降低区和煤体应力屈服区,有利于巷道围岩的稳定.基于3DEC数值模拟分析,得到留设6m煤柱531 1回风巷的稳定性以及8311工作面回采后沿空掘巷超前段顶板、实体煤帮、煤柱内围岩应力分布和塑性区演化特征.经现场应用,验证了综放开采留设窄煤柱掘巷技术的优越性和可靠性.

    特厚煤层沿空掘巷煤柱宽度围岩控制顶板破断特征

    煤矿井下瞬变电磁法探测煤层上覆采空区积水实践

    马为林星刘正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掌握陕西神木某煤矿431303工作面4-3煤层上覆采空区的富水情况,在井下巷道内采用瞬变电磁技术进行顶板含水性探测.在总结已有地质、水文特征的基础上,设计合理的工作参数取得了高质量数据,应用全空间数据处理获得了距巷道顶板100 m范围的介质电性结构,结合煤层、围岩与裂隙带、富水区电性差异的地球物理特性圈定了采空积水异常区3处,且在钻探中得到很好的验证.应用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设计施工参数装置、严格采集及数据处理,井下瞬变电磁可以取得可靠的采空积水区探测结果.

    瞬变电磁法采空区富水性视电阻率钻探验证

    基于FLAC3D数值模拟的钻孔破坏特征分析

    雷腾飞李博涛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煤矿开采逐渐向深部发展,瓦斯超限事故危害增大,为保障煤矿生产安全,煤层瓦斯钻孔预抽技术是目前较有效的技术之一,钻孔质量对于抽采效果有着重要影响作用.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研究煤体在不同因素影响下钻孔破坏特征,分析煤体纵向位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钻孔直径的增大,钻孔顶部纵向位移增长1.10%,钻孔腰侧变化较小,钻孔底部纵向位移降低17.05%;随着稳压压力的增大,钻孔顶点纵向位移增大42.48%,钻孔腰侧纵向位移增大38.89%,钻孔底部纵向位移增大38.39%;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大,钻孔顶点纵向位移最大为0.053 mm,钻孔腰侧纵向位移最大为0.023 mm,钻孔底部纵向位移最大为0.005 mm.钻孔直径、稳压压力及加载速率与纵向位移呈负相关关系.通过对煤体钻孔试件在应力应变曲线中不同阶段进行机理分析,阐明了钻孔失稳全过程的变化情况,为保障煤层瓦斯钻孔安全预抽提供了理论依据.

    瓦斯抽采钻孔预抽钻孔破坏特征稳压压力加载速率

    黄陵二号煤矿厚煤层留巷围岩变形特征分析

    马晓博高文博鲍银辉张宏升...
    29-3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厚煤层煤柱留设宽度对煤炭资源回收率与围岩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为黄陵二号煤矿煤柱留设合理宽度,运用数值模拟方法与现场实测技术,对不同煤柱留设宽度的围岩应力进行分析,并对锚索应力、顶板离层量的演化趋势进行监测.结果表明,煤柱尺寸在12~18 m时应力峰值与位移峰值变化范围最小,最终确定煤柱尺寸为15 m.工程监测表明,回采动压超前影响范围为220 m,工作面距离四联巷的-50 m到75 m范围为矿压快速显现阶段.工作面回采过后50 m,锚索应力与顶板离层量趋于稳定状态,验证了黄陵二号煤矿303工作面的煤柱留巷稳定性满足围岩的支护控制需求.

    厚煤层煤柱留巷回采动压矿压监测围岩变形

    沿空掘巷窄煤柱留设及围岩控制技术实践

    李勤生杨运来王懿轩袁涛...
    33-4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缓解矿井采掘接替的紧张局面,改善巷道维护状况,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回收率,针对花草滩煤矿实际生产条件,结合极限平衡理论及窄煤柱留设原则,通过理论计算及FLAC3D软件数值模拟,确定合理的窄煤柱宽度为6m.通过现场调研相似地质条件矿井的回采巷道围岩变形特征、围岩力学分析、围岩损伤和破裂分析、围岩破坏机理,并根据花草滩煤矿1109工作面地质资料及围岩状况,模拟分析部分支护参数对1109回采巷道围岩支护应力场的分布特征的影响,经现场试验的数据整理和验证,综合对比后确定了合理的支护参数,制定了窄煤柱掘进期间顺槽的合理支护方案.

    沿空掘巷窄煤柱煤柱尺寸围岩控制支护设计

    杭来湾煤矿30201综采面矿压显现及支架适应性分析

    胡志华薛雄飞郭金帅闫鹏佳...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采面顶板控制是矿井安全生产中面临的关键问题,有必要对综采面矿压显现规律和支架适应性开展研究,以保障综采面安全生产.通过对杭来湾煤矿30201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进行现场观测和分析,发现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整体表现为"中间大、两头小"的分布规律;上、中、下部支架平均工作阻力分别约为31.76 MPa、37.91 MPa和45.44 MPa,平均动载系数分别为1.228、1.413、1.291,支架安全阀平均开启次数分别为7.8、29.5、8.6;建立了工作面正常开采期间与周期来压期间支架-顶板力学模型,给出了相应的支架临界工作阻力计算方法,计算得到正常开采期间支架所需载荷为14 700 kN,周期来压期间所需载荷为17 050 kN.经验证,30201工作面ZY21000/36/75D号支架能够满足安全生产要求,研究成果可为后续矿井开采设计、顶板控制等提供借鉴.

    综采面矿压显现周期来压支架适应性顶板控制

    关中盆地西部眉县城区地热水赋存特征

    王伟申小龙刘军贾志刚...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在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推进绿色清洁能源发展和实现新时代下"双碳"目标方面意义重大.眉县城区地下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且开发潜力较大,但地热地质研究程度较低.从眉县城区地质构造、地层及热储层、地温场、水流场及水化学特征等方面综合分析,并总结了其地热水的赋存特征.结果表明,眉县城区热储层兼顾传导和对流的"二元聚热"特征,地热水属于中低温孔隙-裂隙复合地热系统,大地热流是地热水形成的"源",区域深大断裂和次级断裂是地下热水补给和上涌的通道,同时接受地表水补给.热储层为蓝田-灞河组孔隙型砂岩热储和宽坪群裂隙型基岩热储及宽坪群基岩断裂带热储,热储层之间存在渗流和对流作用,具有一定的水力联系,区内较厚的第四系是良好的盖层.

    关中盆地眉县城区热储层地热地质地温场赋存特征

    复配表面活性剂对岩尘润湿性的影响

    王志坚
    55-5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余吾矿区岩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子模拟法探究复配表面活性剂AEO-7/DTAB、AEO-7/SDS和AEO-7/SDBS对岩尘表面润湿性的影响以及在各岩石体系的聚集行为以及润湿机理.研究发现,岩尘在阴离子/非离子复配体系中的润湿速度与其他溶液相比表现出显著的协同效应;表面活性剂分子在复配体系中通过形成胶束聚集体,降低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通过计算模拟体系的相互作用能,液相与各岩石之间相互作用能大小顺序遵循高岭石>白云母>石英的规律.同时,对比单一表面活性剂对岩石润湿性的影响,可以看出复配溶液在提高高岭石和石英石的润湿性能上更有优势,而对于改变白云母体系的润湿效果较难.

    复配表面活性剂岩尘分子模拟相互作用能润湿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