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陕西煤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陕西煤炭
陕西省煤炭工业协会 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煤炭

陕西省煤炭工业协会 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余子彤

双月刊

1671-749X

SXMJ@chinajournal.net.cn

029-87671830 87671657

710001

陕西省西安市和平路东十一道巷6号

陕西煤炭/Journal Shaanxi Meitan
查看更多>>本刊是陕西煤炭系统一份综合性科技期刊,为适应西部大开发和国家能源战略西移的需要,期刊将立足陕西,面向全国,放眼世界。为充分发挥陕西的煤炭资源,经济潜能和科技力量优势,结合陕西煤炭生产建设的实际,跟踪陕西煤炭工业发展轨迹,报道陕西煤炭工业开发建设,安全生产,科技创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动向和发展水平;积极传播新科技,报道新成果,交流新经验,探讨新问题。为全方位促进产、学、研信息交流,宣传沟通,相互结合服务;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为推进陕西煤炭工业现代化,构筑具有陕西特色的环保型能源工业做出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长沿空留巷挡矸支架安全回撤技术

    高亮马亮刘忠平李海瑞...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日推采12~15 m工作面沿空留巷工艺要求,在结合理论计算和实际工况的基础上研发了长达19 m、控顶面积达38 m2、挡矸面积达61 m2的庞大组合体挡矸支架.针对该庞大支架的回撤难题,通过现场试验研究出一种边采煤边回撤的新方法,距离停采线35 m时开始在综采支架前铺网护顶,距离停采线20 m时开始在综采支架间打设锚索,距离停采线5 m时拆除端头支架尾部的活动挡矸板并同步打设戗棚和木垛,当工作面推采至停采线时回撤端头T3和T4铺网支架,并同步将挡矸支架前移至停采线,然后将挡矸支架分前中后3段依次回撤.实践证明,该方法安全可靠,实现了采煤—回撤—留巷一体化,未对工作面采煤、回撤和留巷速度产生明显影响,满足陕北矿区和神东矿区高产高效工作面沿空留巷要求.

    沿空留巷挡矸支架边采边撤安全回撤

    红柳林煤矿中西部区域煤层顶板突水危险性评价

    曹虎生王世坤王力韩佳伟...
    6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榆神矿区原煤产量持续增加,对推进国家西部能源基地建设,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煤层开采深度不断加大,地质环境条件越来越复杂,煤层顶板水害威胁日益凸显.依据红柳林煤矿中西部地区水文地质勘查成果资料,对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和充水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拟评价煤层开采顶板突水危险性.研究表明,红柳林煤矿中西部区域煤层开采突水威胁主要来源于上覆含水层水与老空区积水,局部覆岩较薄地区随着导水裂隙带贯穿地表还受到地表水的影响.但总体而言,其突水程度受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影响,较为可控.提出的防治水工作建议可为矿井中西区煤层后续安全开采和顶板探放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红柳林煤矿含水层危险性评价顶板水害

    厚煤层坚硬顶板工作面定向长钻孔区域压裂技术及应用

    刘宝玉李国平艾敬国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矿开采中常用全部垮落法管理工作面采空区顶板,当工作面上覆岩层存在坚硬顶板时,一旦顶板悬顶重量达到自身承载极限时,极易发生大面积冒顶事故,造成设备损毁和人员伤亡.针对雅店煤矿工作面回采时上覆坚硬顶板难垮落,长距离悬顶问题,采用定向长钻孔区域压裂技术,打破坚硬顶板在垮落时出现的整体性、瞬时性问题.结果表明,压裂后微震能量同比下降约15%,压裂中期、后期各自30 d内高能事件数量分别下降67%和11%;采动影响范围缩小,压裂区域整体来压步距明显降低,压裂区域的来压强度减小.保障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形成适合雅店煤矿地质条件下的区域卸压技术体系.

    坚硬顶板周期来压定向长钻孔区域压裂

    黄陵一号煤矿814工作面充水性因素与涌水量预测

    焦稳锋祝师杰
    73-7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煤矿综采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通过对黄陵矿业一号煤矿814工作面充水水源、充水通道、充水强度展开分析,得出814工作面充水因素,并通过"动、静态水结合法"对814工作面涌水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直罗组下段裂隙水为工作面直接充水水源,对工作面回采充水影响较大,回采前有必要对工作面上覆延安组中部砂岩含水层和直罗组下段砂岩裂隙含水层进行疏放,消除上覆直接充水水源对814工作面的水害隐患;工作面回采期间,正常涌水量为60.4 m3/h,最大涌水量为84.7 m3/h.

    充水因素充水水源涌水量预测大井法廊道法

    中央大巷采空区影响区域冲击危险源探测技术

    邓辉王铁宏马文涛
    8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明胡家河煤矿中央大巷采空区影响区域冲击危险源分布特征及危险程度,利用CT探测技术原位探测中央大巷采空区影响区域,并进行冲击危险性评价,确定危险区域及危险等级.结果表明,强冲击倾向性、密集巷道群、采空区支承压力相互叠加使中央大巷区域冲击危险性升高;中央大巷探测区域内煤岩层总体处于弱冲击危险等级,进一步确定危险区域,提出针对性防冲技术措施,提高冲击地压防治水平,防治效果良好.

    中央大巷采空区影响冲击地压冲击危险源原位探测

    塔山煤矿井下煤矸智能分选方案设计

    张宪良秋丰岐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塔山煤矿矸石无效提升的问题,实现矿井的安全、高效、绿色开采.根据塔山煤矿实际开采现状及生产系统,结合煤矸智能分选系统布置原则,提出将井下煤矸智能分选系统布置在井底搭接硐室附近.同时,通过对塔山煤矿生产能力及原煤粒径进行分析,结合智能分选系统的分选能力,对系统的设备布置方案及主要设备选型进行设计,实施井下煤矸智能分选后可解决矿井的矸石无效提升问题,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并为类似条件矿井进行井下煤矸分选提供相关设计经验.

    塔山煤矿煤矸智能分选系统布置位置分选能力

    本安型电磁波随钻系统现状与展望

    王小波张鹏
    8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钻孔中采集数据受钻孔外界干扰小,在钻孔中开展地球物理探测能够极大地简化物探正演反演解释模型,该方法是未来煤矿井下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发展的方向.无线电磁波随钻测量技术是将随钻测量的孔中数据利用无线方式传输到孔口,该项技术无需借助专门的孔中通信线路,能够进行数据传输,有效解决煤矿钻孔探查信号传输"最后一公里"的技术难题.主要介绍无线电磁波随钻测量系统构成及各部分的技术发展现状,列举技术装备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无线电磁波系统中测量短节的准确性、测量短节类型、系统工作稳定性以及孔中测量部分电源续航能力的技术现状,并对未来测量短节类型及技术发展趋势、高速率数据传输,多学科协同数字化等方面进行展望.明确提出无线电磁波随钻测量、数据传输系统是实现全流程、智能化井下勘探作业和煤矿地质透明、智能钻孔探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测量短节钻孔中数据传输随钻测量矿用无线电磁波

    红沙泉一号露天煤矿采场涌水量分析及预测

    王强
    94-97,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沙泉一号露天煤矿勘探阶段使用大井法和平均降雨量法预测露天采场涌水量,与实测涌水量偏差较大.根据矿田水文地质条件,以及露天采场涌水量构成与变化规律,结合煤矿开采程度,进行偏差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的年平均降雨量值为较大范围年平均降雨平均值,导致涌水量预测结果偏大,而选用水文地质比拟法预测未来3年采场涌水量,误差较小.预测结果为红沙泉一号露天煤矿防治水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能够更好地指导安全生产.

    露天煤矿露天采场涌水量偏差分析大井法平均降雨量法水文地质比拟法

    立井井筒爆破安全评估及爆破参数优化研究

    李斌彭建臣
    98-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赵石畔煤矿为赵石畔煤电一体化配套煤矿,煤矿与电厂在同一工业广场布置,由于电厂先于煤矿建成投产,为防止煤矿井筒爆破开凿时产生的震动对周围建筑物及电厂设备产生影响,通过采取现场监测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得出与爆破地质等有关的介质参数为162,爆破地震波衰减指数为1.84,在此基础之上得到井筒在不同距离、不同药量情况下的振动速度,确定爆破设计参数的安全性,针对现有设计存在的问题和较大的富余系数对爆破参数进行优化,提升井筒爆破的科学性.

    煤电一体化井筒爆破装药量振动速度

    面间保护煤柱片帮特征及控制技术实践

    周竹峰李慧刚魏新帅雷鹏翔...
    104-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采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面间保护煤柱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分析面间煤柱的片帮特征和控制技术至关重要.通过对片帮面间煤柱的应力分布规律和塑性区分布状态进行分析,揭示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面间煤柱的片帮显现特征,理论分析覆岩结构破断诱发面间煤柱片帮的影响因素,确定面间煤柱片帮的控制技术并进行现场工程实践.结果表明,面间煤柱在单侧、双侧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面间煤柱片帮呈不对称分布,回采工作面侧面间煤柱片帮程度明显大于回采巷道侧片帮程度,双侧工作面回采面间煤柱片帮程度大于单侧工作面回采时片帮程度,最大网兜直径约为1.25 m.上覆岩层形成的走向、倾向、砌体梁关键块B的长度和破断线位置,是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面间煤柱片帮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改变面间煤柱上覆岩层走向和倾向破断线位置和长度,有效控制了面间煤柱不规律性片帮并减小了片帮程度,现场实践效果良好.

    综采工作面面间保护煤柱片帮特征应力特征控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