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武海顺

季刊

1009-4490

zrxb1986@126.con

0357-2051149

041004

山西省临汾市贡院街1号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查看更多>>《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山西省教育厅主管、山西师范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栏目有:应用数学,泛函分析,算子理论,数理统计学,高能核物理,理论物理,材料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多样性,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山西地方区域性地理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等。现本刊发行国内外,主要读者对象为:高等学校理工科教师、科研人员、研究生及各自然科学类科技工作者。本刊优先发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合理论创新的科研成果,热忱欢迎校内外学者踊跃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速公路施工机械维修保养模式风险综合评价研究

    卢昌仁
    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常规施工机械维修保养模式风险评价多采用灰色理论,此方法易受到各风险指标间定量关系的影响,导致评价准确性较低.为此,提出高速公路施工机械维修保养模式风险综合评价方法.以机械安全状态作为总评价对象,从施工中的四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计算指标熵权冗余度分析指标间的内在关系,利用排序赋权法计算各层级指标的综合权重,结合机械维修保养风险作用链,求取风险综合评价值,从而实现施工机械维修保养模式风险的综合评价.以实际高速公路建设工程进行实证研究,对所提方法进行性能验证,结果表明,设计的方法具有较高的评价准确性.

    高速公路施工机械维修保养模式风险综合评价

    过表达AtAUR1对UV-B胁迫下根尖细胞周期调控的影响

    王建华许强
    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南北两极臭氧层空洞的持续增大,UV-B辐射对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造成的危机不断增强.植物受其特殊生活方式的影响,更容易遭受增强UV-B辐射的影响.UV-B辐射作为一种非生物压力信号会造成植物细胞DNA的损伤从而显著抑制植物生长,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植物的死亡.Aurora激酶作为调控有丝分裂的重要蛋白,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参与了染色体的定位、分离以及胞质分裂等过程,实验室之前的研究结果表明过表达AUR1可以缓解UV-B辐射导致的损伤.研究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材料,通过有性杂交的方法获得含CYCB1;1-GUS标签的拟南芥AUR1过表达株系.通过GUS染色和RT-qPCR的方法对获得的转基因株系在UV-B处理后CYCB1;1的组织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证明了过表达AUR1可以上调植物根尖细胞中CYCB1;1的基因表达,UV-B辐射处理后的染色结果进一步证明了AUR1参与了 UV-B辐射后根尖有丝分裂周期的调控,为揭示过表达AUR1对根尖有丝分裂周期调控的影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拟南芥极光激酶CYCBi1,UV-B辐射

    太原市迎泽区不同类型公园植物的多样性比较研究

    梁楠曹建庭吕剑南韵敏...
    7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了样方法对太原市迎泽区内不同类型公园植物进行实地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后,对其进行多样性分析,旨在探讨不同类型公园园林植物的差异与关系.研究表明:综合公园的物种丰富度大于社区公园、游园、广场和绿地.从植物门类看,迎泽公园、双塔公园(永祚寺)、文瀛公园、碑林公园的植物门类最为丰富;从植物数量上看,迎泽公园、南沙河带状游园、太行路长风街互通立交、长风东街带状游园数量较大.

    迎泽区公园植物植物多样性

    2017年-2021年太原市大气污染物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樊晋宇王莉戴哲姜婷...
    87-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2017年-2021年太原市逐日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及2021年气象站气象数据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克里金插值等方法研究太原市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变化趋势,并利用SPSS 25.0软件分析了大气中6项主要污染物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2017年-2021年太原市PM2.5、PM10、NO2、SO2和CO年均质量浓度均呈下降趋势;O3变化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从月内变化特征上来看,PM2.5、PM10、NO2、SO2和CO浓度表现为"冬高夏低";O3浓度与之相反,呈"夏高夏低".②不同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变化存在差异.PM10、PM2.5和So2始终呈"南高北低".CO的空间分布格局呈"西低东高"的分布特征.NO2的空间分布呈"南高北低,西低东高".O3的空间分布格局变化不大,整体上中间向四周扩散.③相关分析发现,SO2、NO2、PM10、PM2 5、CO之间均为显著正相关关系,而O3与其余5类污染物均呈负相关.气温,湿度,降雨量、气压是影响污染物浓度的重要气象因素,对太原市大气污染影响较大.④WPSCF和WCWT分析表明,太原市PM10的主要潜在源来自内蒙古、陕西和山西省部分区域,对太原市PM10污染水平有较大的影响和贡献.

    太原市大气污染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碳排放绩效对我国就业影响的地区差异分析

    王颖
    96-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地区差异角度探讨了碳排放绩效对就业增长的影响,实证分析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和当地就业总量之间存在的关系时结合了动态计量与静态计量法.研究表明:就全国而言,静态面板模型的计量结果显示,二氧化碳排放绩效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业量会增加一个百分点;由动态面板模型估计结果可知,lncmcpi系数在1%水平下显著,表明长期来看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的提高能显著地带动就业.就区域样本而言,静态面板模型的计量结果显示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的提高对三个区域的就业均具有促进作用,对东部和西部两大地区效果极其显著,但中部地区则表现为非显著.

    碳排放绩效就业地区

    中国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

    李垚刘志刚赵林
    106-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绿色专利申请数据,采用箱线图、泰尔指数及空间趋势面分析等方法对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回归模型识别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2001年-2019年中国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整体提升,呈现出由低水平均衡转向高水平非均衡的演变态势.②绿色技术创新的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有所下降,区域间水平差异是造成空间非均衡的重要原因.③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在空间上表现为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黄河中下游、长江三角洲等地区绿色技术创新高水平集聚态势加剧,绿色技术创新呈现多极化发展,且水平较低的城市围绕着水平较高的城市呈辐射状分布.④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对外开放、R&D经费投入、数字经济均对各地级市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驱动效应.

    绿色技术创新时空格局驱动因素

    山东省黄河流域工业生态安全时空演变及预测研究

    刘冠权唐勇朱文晶
    116-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黄河流域山东段工业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和预测,为该地区工业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构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框架的工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法对2012年-2021年流域工业生态安全进行评价,最后采用RBF神经网络对该流域2022年-2027年工业生态安全水平进行科学预测.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山东段九市工业生态安全呈上升趋势,其中东营和济南处于最高水平;(2)各地空间上存在一定差异,中北部安全程度优于南部;济南、东营辐射作用变强,带动各市发展,各地之间差距逐渐缩小;(3)RBF预测结果显示2022年-2027年九市工业生态安全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各地之间差距进一步缩小.

    生态安全评价PSR-EES模型熵权法RBF神经网络

    环渤海地区农业优势的时空演变研究

    米一正骆华松
    127-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某一区域农业及其细分行业的优势,可以激发该区域农业的发展潜力,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业合理布局,提高农产品竞争力.该文将重心法、区位商和增长商等方法相结合,对环渤海地区整体和区内各省市的农业及其细分行业的比较优势和增长优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农业整体发展水平较高,除京津两市外,其余三省农业都具有比较优势.山东省的种植业和渔业、河北省的种植业、林业和畜牧业、辽宁省的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比较优势突出.1990年-2020年环渤海地区的种植业增速放缓,林业和畜牧业具有明显的行业增长,有适合区域增长优势,发展潜力巨大,渔业的增长幅度稍缓.从空间格局来看,环渤海地区有约70%的城市农业具有比较优势,大部分城市的林业和渔业产值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环渤海地区农业在全国的比较优势较强,但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增长速度较为乏力,林业和渔业增速较快,但在全国比较优势并不占优,应因地制宜,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综合发展.

    农业环渤海地区重心法比较优势增长优势

    五台山气候变化特征及影响分析

    张朝明李娜马严枝蔡兆鑫...
    140-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1998年-2019年五台山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日照时数资料,针对五台山多尺度光、温、水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旅游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五台山年平均气温为升温趋势,平均每10 a升高0.10 ℃;年平均最低气温升温明显,且春季最低气温升温速度最快;(2)五台山年降水量、降水日数极显著增加,年降水量平均每10 a增加124.66 mm,年降水日数平均每10 a增加17.44 d;夏季降水量最多,占全年的60.87%;四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均为增加趋势,夏季增速最快;五台山全年67%的降水量为小雨和中雨贡献;(3)各等级降水量、降水日数均为增加趋势,其中全年大雨的降水量增加幅度最大、小雨的降水日数增加幅度最大;(4)五台山年日照时数极显著减少,四季中,春季日照时数最多;各季日照时数均为减少趋势,其中夏季、秋季、冬季日照时数极显著减少.

    五台山降水气温区域气候变化

    磷灰石裂变径迹的实验原理及地质应用

    邓玉珍
    147-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磷灰石裂变径迹是近些年来一种最常用的低温测年手段,它记录了岩石在60 ℃~120 ℃的热历史信息,反映浅部地表的冷却历史.文章结合已发表的外文文献,重点介绍了以下几个方面:(1)磷灰石裂变径迹实验原理;(2)磷灰石裂变径迹实验数据处理软件(TrackKey和HeFTy)的使用和数据解释;(3)磷灰石裂变径迹在地质方面的应用,包括山体剥露的过程、古地貌、断层活动时间、盆地演化过程的研究.相对于其他传统的同位素测年方法,磷灰石裂变径迹具有封闭温度低、温度敏感度高以及测年的精度高等优点,是研究地质体低温热历史信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低温热年代学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