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社会保障评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社会保障评论
社会保障评论

季刊

2096-3211

journal@caoss.org.cn

010-62511990

100872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崇德楼东楼501室

社会保障评论/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社会保障评论》(季刊),创刊于2017年,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刊和权威的社会保障理论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栏目有:【常设栏目】综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福利与服务等;【特色栏目】中国社会保障史、慈善事业、社会保障国际比较、博士论文摘登。《社会保障评论》读者群体为社会保障与相关领域的专业研究者、专业师生,社会保障与相关领域的公共政策制定者、实务工作者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模式转型

    席恒
    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现代化过程中发展而来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社会权利范式"与"结构功能范式"的互动,与各国的现代化过程不断同频共振,并依据不同国家差异化的目标约束和条件约束,形成了危机救助、风险预防等社会保障模式.随着现代化的深化,作为现代化重要特征的社会保障模式,必将依现代化所带来的约束条件而做出适应性选择.由现代技术催生的社会经济形态、社会结构、新就业形态的变化和国民对社会保障权益诉求的不断提高,必然要求社会保障模式从危机救助、风险预防向权益保障模式的转型,以适应变化社会对国民社会保障的需求.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约束与新经济、新技术发展,人口结构变化等条件约束下,基于风险共识、责任共担、权益共享的权益保障模式是中国社会保障达成社会权利范式与结构功能范式内在平衡的可行路径.

    现代化社会保障模式危机救助风险预防权益保障

    中国医疗保障、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耦合协调研究:精准画像与发展路径

    黄国武
    1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医疗保障与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耦合协调能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高健康治理效能.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三个子系统之间发展水平差异大、区域之间发展不均衡,大部分省属于医保滞后型;整体耦合度均值0.49左右,属于总体拮抗水平,反映医疗保障、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日益加强,也验证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医疗健康整合发展具有强大内在驱动力.而耦合协调度均值为0.45左右,除北京外,其他地区均处于勉强耦合协调阶段,且耦合协调度低于耦合度,即三个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治理合力还不强.未来通过结构性的调整,提高耦合协调度,能有效提升医疗卫生整体效能,突破改革瓶颈.发展选择上呈现出经济拉动型和政策推动型两条路径,经济落后地区在政策推动下提升系统耦合协调度,实现健康促发展的新模式;经济发达地区在经济拉动下,应加快医疗卫生一体化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需求.

    医疗保障治理效能耦合协调

    构建租购并举的退役军人住房保障体系研究

    朱亚鹏孙小梅
    26-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适宜的居住环境对于保障和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等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退役军人住房保障如何既满足国防和军队建设需要、又不超越基本国情是亟待破解的重要命题.本文在辨析国内外退役军人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之上,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梳理了我国退役军人住房保障政策演进,分析了现有政策的主要特征与关键问题,最终提出了构建租购并举的退役军人住房保障体系的政策建议.研究对于推动广大退役军人"住有所居"与"住有宜居"、构建"普惠与优待"叠加的退役军人政策制度体系具有启示意义.

    退役军人住房保障租购并举政策体系

    反思"多支柱养老金"

    罗伯特·霍尔茨曼王新梅
    3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根据过去40多年全球性养老金改革的历程,结合中国的现状,对世界银行以私有化为核心的"多支柱模型"进行全面彻底反思;在描述2005年旧模型升级为以1支柱为核心并具有良好平衡性的新模型的历程基础上,介绍了新的国际共识.第一,新模型把1支柱的重要程度升级为整个体系中唯一的A+,将各种积累制都降级为B,将负担不起资本市场风险的低收入群体完全排除在积累制之外.第二,从政治经济稳定和效率的角度来看,0支柱非常重要,目前100多个国家都有0支柱,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其替代率可达100%.第三,延迟退休是各国广泛采用的维持公共养老金可持续的适宜措施.相较之下,进行了私有化改革的绝大部分国家都已经撤回了私有化改革.第四,公共养老金余额储备是平滑代际间负担的有效办法,但是它不能解决可持续性问题.第五,不应依赖自愿缴费的制度来解决一个国家的养老金问题,因为其规模太小.第六,如果一个国家基金的回报率低于工资增长率,那么积累制就不是解决问题之道.第七,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实际利率都呈现下降趋势,专家们并不确信低回报率未来能回高.第八,建议在发展积累制之前,打造好稳健可持续的公共养老金体系.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公共养老金不可持续的情况下成功运营积累制.第九,要想把积累制运营好,需要先培育好优良的金融市场及其监管制度.第十,即使在发达国家,企图通过建立庞大的补充性积累制养老金来成功地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也是困难的.

    多支柱养老金延迟退休公共养老金的可持续性资本回报率工资增长率

    新业态从业人员社会保险参保选择及其影响因素:一项基于配送骑手和快递员群体的调查

    赵青
    5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社会结构-个体行动"的理论框架下,本文对全国1600多名新业态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险参保行为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实地调查.以即时配送骑手和快递员群体为代表的新业态从业者,其社会保险参保水平尤其是就业关联的社会保险参保率相对较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劳动法律关系等制度性特征直接决定新业态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险总体参保程度及对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险种选择.个体年龄、健康状况、收入水平等特征及其与制度特征的交互,对参保行为产生显著影响.本文结合与新业态从业人员、地方政府部门的深度访谈,从制度结构嵌入个体理性决策的角度对新业态从业者的参保行为做出进一步阐释,最后提出完善劳动法律法规,优化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的政策建议.

    新业态从业人员社会保险制度结构参保选择

    中国医保支付体系改革25年:成就、问题与展望

    郑秉文韦玮
    7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医保支付体系和支付机制是决定医保制度运行和医保基金支付的核心规则,是关系到群众医疗服务的获得感和医保基金使用效率的关键所在.本文对我国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5年以来支付方式改革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总结,对支付方式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在分析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现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中国特色医保支付体系改革未来发展的五个取向,包括从后付制到预付制,从总额控制到总额预算,从西学中用到中西结合,从单一方式到多元复合,从数量支付到价值购买;最后,从联动机制、支付机制、支付政策和支付体系等四个方面对构建统一的中国特色医保支付体系改革前景提出政策建议.

    医保支付方式三医联动改革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按病种分值付费公立医院改革

    AGI视域下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技术解决方案初探

    丁元竹
    90-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社会学、社会保障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视角,分析了中国养老服务面临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通用人工智能(AGI)机器人开发的数据、模型和算力设想.在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本文旨在启迪那些负责任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基于中国养老服务的实际需求,开发能够助力老年人生活的AGI.文章还旨在帮助他们思考如何构建与AGI机器人开发相适应的数据系统和算力设施,以使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助力应对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养老服务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同时,本文也期望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人工智能技术之间,以及社会保障学科与人工智能学科之间搭建联系与合作的桥梁.

    高质量养老服务AGI机器人技术路径

    失能老年人的家庭养老图景与政策选择

    郑舒文
    108-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失能老人群体,失能老人政策关注的不足影响了我国老年人乃至全体人民的养老安全预期.鉴于家庭照顾在现阶段以及未来仍旧是失能老人主流的养老方式,兼顾失能老人群体以及家庭养老传统模式的老年政策体系应当成为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构建了一个分析家庭养老模式运作细节的框架,从压力源、家庭信念系统、家庭组织模式和家庭沟通过程维度,拆解了失能老人家庭在迷茫与希望阶段、挣扎和紊乱阶段以及适应与重组阶段发挥家庭养老功能时面临的风险因素及保护机制.基于对失能老人家庭照顾的一般规律的掌握,本文进一步从理念、具体政策和相关配套三个方面对失能老人照护制度体系提出建议.

    失能老年人家庭养老政策选择

    中国慈善服务的理论释义、实践探索与未来路径

    周缘园
    127-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慈善服务以马克思主义慈善观和唯物史观为理论本源,是中国特色慈善事业体摘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践效果决定着慈善事业对新时代的贡献价值.中国慈善服务已获得长足发展,领域实现拓展、主体走向多元、项目呈现多样、形式获得创新.然而,尽管中国慈善服务政策体系逐渐完善,在政策制定和执行方面正在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合力,但政策建设尚处在初期阶段,存在主客体角色固化、服务类慈善组织发展不足、服务精细化程度不高、服务空间与基础设施不足、服务质量与评价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新时期慈善服务发展要立足中国国情、回应人民需求、解决现实问题,坚持中国特色的慈善发展理念,以提供非营利性社会公共服务为导向,主动融入走向共同富裕的大局.

    慈善服务理论释义实践探索未来路径

    第三次分配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OECD成员国为例

    高雨虹
    14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第三次分配在促进共同富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OECD成员国数据的分析,探讨了影响第三次分配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税收政策对第三次分配存在积极作用,制定财政政策时需要谨慎权衡,避免政府支出可能导致的挤出效应.此外,本文对五个典型国家的慈善机制进行了详细分析,为我国第三次分配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案例分析表明,慈善机制在设计时需注重激励和透明度,加强对慈善项目执行的监管,同时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为确保共同富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需注重社会保障制度和慈善体系的建设,确保其与国家的法律、政策以及社会和经济的运作方式相协调,使更多人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第三次分配共同富裕慈善捐赠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