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社会保障评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社会保障评论
社会保障评论

季刊

2096-3211

journal@caoss.org.cn

010-62511990

100872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崇德楼东楼501室

社会保障评论/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社会保障评论》(季刊),创刊于2017年,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刊和权威的社会保障理论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栏目有:【常设栏目】综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福利与服务等;【特色栏目】中国社会保障史、慈善事业、社会保障国际比较、博士论文摘登。《社会保障评论》读者群体为社会保障与相关领域的专业研究者、专业师生,社会保障与相关领域的公共政策制定者、实务工作者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会保障的战略思考

    陈功
    5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结果和标志.本文立足人口老龄化变动趋势,以我国社会保障多层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导向,从顶层设计、基金可持续、经办管理三个维度剖析当前面临的挑战.重点探讨与老年人群体直接相关的延迟退休、长期护理保险、银发经济等关键议题,寻找现实症结和痛点.深入贯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明确社会保障的现实、发展与实践逻辑,以积极的态度迎接人口老龄化,通过践行"老有所为-以为促养"理念、回应老有所养期盼、发展银发经济等举措,充分利用我国优势,以缓解当前社会保障体系与老龄社会需求不匹配之间的矛盾为重点,推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

    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养老保障银发经济

    家国一体:老龄社会治理的中国秩序

    朱荟
    7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龄社会治理兼具国家力量的制度设计与家庭建设的机制保障,不仅事关家庭的结构变迁或功能弱化的问题,也关乎国家在迈向重度老龄化新国情下的角色定位和职能界定的问题.西方的治理困境及中国的治理实践表明,家国秩序是老龄社会治理的内在逻辑.如果不理解家庭与国家的秩序关系并予以理顺,将无法有效构建老龄社会治理体系.作为一个复杂性议题,中国老龄社会治理的家国秩序不是西方福利国家在"家庭化、去家庭化或再家庭化"的主观意志,而是在"家国同构"的关系共同体下动态的历史演进.以家国一体为典型特征的老龄社会治理的中国秩序,既是尝试对西方福利国家的理论修正,更是面向现代性与人民性的实践表征.

    老龄社会治理家国一体中国秩序福利国家

    从农村贫困监测到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理论和技术视角的阐释

    姚建平
    91-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贫困监测的目标是识别和统计贫困,为减贫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贫困预警则是通过对低收入人口的动态跟踪并发出预警,实现对贫困风险的提前干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既采用扶贫线跟踪贫困人口数量和评估扶贫工作成就,也采用多维贫困指标来监测分析农村贫困状况.从方法来看,农村贫困监测主要采用实地调查方法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2020年以后,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防止返贫,民政部门通过归集政府相关部门的数据建立了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机制.监测机制采用多维致贫指标体系,但贫困风险预警目前主要使用单维"触发式"指标.除了要发挥大数据平台的线上功能之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在主动发现、预警排查和分类处置等环节仍然需要大量的线下工作.总体来看,从农村贫困监测转向低收入人口监测预警是中国反贫困战略调整的必然结果,也是贫困治理理论和方法的创新.

    农村贫困监测预警低收入人口贫困线多维贫困

    以"并库"为突破口:两项政策衔接并轨的路径选择与政策集成

    霍萱
    103-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的衔接并轨构成过渡期内的工作重点.在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以防止返贫监测系统和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合并为突破口,打通衔接并轨各环节成为可行选择.本文首先提出"两库分离"基础上,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分别监测、分开研判和分类帮扶带来的潜在问题并进行实证检验,论证"并库"的意义.再从江西赣州龙南市的地方实践出发,提炼"并库"的实现过程,包括:加强两套信息系统数据共享和比对,统一监测内容和标准;开放链接端口,实现信息传输;扩大监测范围,强化数据功能.以"并库"为基础,通过信息集成推动政策集成,实现监测预警统一、综合研判统一、分类管理统一和帮扶政策统一,最终形成基本生活保障、专项救助、发展帮扶和急难救助四位一体的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体系智能匹配,实现低收入人口帮扶目标升级.

    防止返贫监测低收入人口帮扶"并库"衔接并轨

    中国慈善政策的演进特征与制度逻辑——基于1994-2023年的政策文本分析

    周俊
    115-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慈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在政策工具理论视角下建立分析框架,对1994-2023年间中央层面的431份政策进行内容分析发现,政府组合应用环境型、供给型和需求型政策工具对慈善事业进行规范管理和培育发展,其中环境型政策工具始终居于主导性地位,供给型政策工具的数量相对稳定,需求型政策工具在创新发展期略有增多,但总量一直有限.慈善政策工具的选择体现了政府在慈善事业发展中的"强监管弱赋能"制度逻辑,但总体而言政府对慈善事业的监管在不断减弱,而赋能在持续增多.慈善政策的未来发展需要更多关注供给型和需求型政策工具的应用,以更好地回应慈善事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慈善事业政策文本政策工具演进特征制度逻辑

    新时代社区公益慈善的逻辑定位与推进维度

    赵文聘
    131-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区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新时代社区发展有了新的历史使命和要求,社区公益慈善可以成为应对当前社区发展难题、建设"积极社区"的重要助推器.探索新时代社区公益慈善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要求,需要将中华慈善逻辑与当代慈善的现代性相结合,系统推进中国特色社区公益慈善发展.可以从政治性公共生活、关系性公共生活、利益性公共生活三个维度勾勒社区公益慈善助力"积极社区"建设的逻辑框架.发展社区公益慈善,应在积极解决社区内部需求和难题中,促进社区内外走向联动;在社区共同利益发掘和维护中,促进社区成员走向越来越紧密的联合,进而促进社区的有机团结,不断提升社区生活品质和社区文明程度.

    新时代积极社区公益慈善公共生活

    分类桥接嵌入:慈善组织如何融入基层治理

    刘黄娟
    144-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社区基金会为代表的慈善组织在助力共同富裕和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中成绩亮眼.基于深入实践调研后选取的"外部政府指导-内部组织运行"维度,社区基金会被分为实质指导-运作倾向型、实质指导-资助倾向型、象征指导-运作倾向型和象征指导-资助倾向型.本研究采用"最大求同法"进行四种类型社区基金会嵌入社区治理模式归纳,发现我国社区基金会主要采用环境类嵌入、关系类嵌入、文化类嵌入、项目类嵌入和能力培训类嵌入五种桥接嵌入机制.不同类型社区基金会"分类桥接嵌入"模式和自我中心网络样态被刻画出,用来克服悬浮困境和难融合困境,接通从一般嵌入到成功嵌入的"最后一公里",为激发慈善组织在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深度参与和能动性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社区基金会社区治理分类桥接嵌入外部政府指导内部组织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