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孙晋良

双月刊

1007-2861

xuebao@mail.shu.edu.cn

021-66135508

200444

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126信箱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以下简称本刊),是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上海大学主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本刊1995年创办,由原《上海科技大学学报》(1978~1994年)和原《上海工业大学学报》(1979~1994年)合并而成。本刊为双月刊,标准刊号:ISSN 1007-2861,CN 31-1718/N。主编:鲍家善(1995~2003年)、周邦新(2004~),执行编辑:刘志强。由《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委员会编辑,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上大印刷有限公司印刷,上海大学期刊社发行。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作为办刊的指导思想,以推动科学技术研究、培育科学技术人才、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办刊宗旨。本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执行国家科技政策和出版法规,提倡学术争鸣。本刊主要刊登本校师生(包括海内外校友)在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适量刊登校外作者的优秀科技论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863高科技计划等项目产出的科技论文)。内容主要包括:通信与信息工程、机电与自动化、冶金与材料、建筑科学、生命科学、数理化科学和管理科学等方面。读者对象为高校师生、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1995年至今一直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收录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0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入“中国期刊方阵”。2004年被 “200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组评选为核心期刊,编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学报还被以下10余种检索性文摘和数据库收录:美国《数学评论》(MR)、《化学文摘》(CA)、《剑桥科学文摘》(CSA),德国《数学文摘》(ZM),俄罗斯《文摘杂志》(AJ)和我国的《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电子科技文摘》、《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E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电子期刊服务》(CEPS)等。本刊1996年获得第二届上海市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9年获得上海市高等学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二等奖;1999年获得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0年获得《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2004年获得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本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全年一次性征订。欲订购者,可通过天津联合征订部、中国版本图书店(北京)、人天书店(北京)征订,也可直接向上海大学期刊社直接征订。编辑部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126信箱;邮编:200444;电话:021-66135508;E-mail: xuebao@mail.shu.edu.cn或sujournal@sina.co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非光合自养微生物固定CO2的影响因素及增效策略

    王佳赵晓迪胡佳俊高旻天...
    191-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生物固定CO2是一种极富前景的碳捕获和利用途径,对实现全球生态系统碳中和至关重要.非光合自养微生物由于其环境适应性强、固碳途径的多样性,以及会产生高附加值产物而备受关注.基于非光合自养微生物固定CO2的研究进展,系统分析影响非光合自养微生物固碳效率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包括有固定CO2途径、固碳关键酶、碳源、电子供体、代谢产物等,并列出多种增效策略.除了直接对应影响因素的增效方法外,还涉及微生物间的协同作用及代谢促进剂(生物炭与微纳米气泡)的使用.本工作有助于为深入理解和进一步增效非光合自养菌固定CO2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非光合自养微生物CO2固定电子供体微生物协同作用代谢促进剂

    装载ACE2的植物来源细胞外囊泡防治PM2.5暴露后细胞损伤

    叶旋钤嫄王红云周蕾...
    208-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装载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的植物来源细胞外囊泡(plant-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PDEVs)在保护机体抵抗空气污染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2.5)引发的呼吸系统损伤过程中的作用.基于葡萄提取PDEVs并装载ACE2过表达的质粒,通过CCK8实验、二氢乙锭(dihydroethidium,DHE)染色、蛋白免疫印迹、实时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等方法,探究改造后的PDEVs对PM2.5暴露后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的保护效果.PM2.5暴露会造成Beas-2B细胞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增加,以及炎症因子增加,而装载ACE2的PDEVs能够有效递送ACE2,从而缓解PM2.5诱导的细胞损伤.因此,PDEVs可作为潜在的递送载体,防治大气PM2.5暴露引发的细胞凋亡及损伤.

    细胞外囊泡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PM2.5葡萄

    老化黑碳颗粒诱导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炎症反应及机制

    黄津王田田安静钟玉芳...
    218-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为研究对象,分析被臭氧氧化的黑碳(oxidized black carbon,OBC)颗粒引起的炎症反应以及核因子-KB(nuclear factor-KB,NF-κB)和磷脂酰肌醇 3 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蛋白激酶 B(protein kinase B,PKB,又称Akt)信号通路的作用.结果显示:随着OBC颗粒染毒质量浓度的增加(5、10、20、40 µg/mL),细胞内线粒体跨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水平逐渐下降,DNA损伤程度逐渐升高,呈现质量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细胞外泌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水平升高和细胞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基因高表达,说明OBC颗粒会促进SH-SY5Y细胞发生炎症反应;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基因表达量升高,且HO-1蛋白水平升高,说明细胞发生氧化应激;胞内NF-κB和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显著变化,表明OBC颗粒激活了 NF-κB和PI3K/Akt信号通路.综上,OBC颗粒可诱导SH-SY5Y细胞发生氧化应激造成DNA损伤,促进炎症反应,且对NF-κB和PI3K/Akt信号通路有重要调控作用.

    黑碳颗粒SH-SY5Y细胞炎症反应核因子-κB

    从蛋白质环境引起的实际变化中剖析配体结构的误差

    乔琳琳李永乐郭聪BICZYSKO Malgorzata...
    229-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配体构象应变能(ligand conformational strain energy,LCSE)是计算机辅助药物发现中考虑的一个重要参数.通过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al,QM)方法对自由态配体和蛋白质口袋中的结合态配体的结构进行计算并比较,可以获得配体构象应变能.然而,对配体构象应变能的合理范围以及计算方法仍然存在争议.选择8个柔性较大、特征结构模式多样的配体,这些结构的分辨率在高分辨率(0.86×10-10)与中等分辨率(3.10×10-10)之间,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量子力学方法:密度泛函(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M062X-D3、Hartree-Fock和GFN1-xTB,对8个配体进行逐步优化并计算配体能量,分析在结合态配体逐步优化到局域能量最小的自由态配体的过程中配体在结构和能量上的差异.量子力学计算结果显示,配体构象应变能小于6.0 kcal/mol,结合态配体结构中显著的几何参数误差是结合态和自由态配体结构的主要能量差异.因此,在分析配体构象应变能之前,对结合态配体结构进行精确实验测定非常重要.

    蛋白质配体复合物应变能势能面密度泛函Hartree-FockGFN1-xTB

    基于自适应干扰观测器的巡航导弹掠海飞行轨迹跟踪控制

    刘宇李妍毛科峰张丹...
    243-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了巡航导弹动力学模型,将不确定性项与风浪干扰项合并,同时引入一种自适应干扰观测器予以补偿,提高导弹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并利用高阶滑模控制器和任意阶微分器实现控制系统反馈环节的有限时间镇定.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案可实现在1~7级海况下巡航导弹掠海飞行的高精度轨迹跟踪,同时具备较高的收敛速度和良好的适应性.

    巡航导弹掠海飞行干扰观测器高阶滑模控制

    基于Q-Learning的分簇无线传感网信任管理机制

    赵远亮王涛李平吴雅婷...
    255-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了基于Q-Learning的分簇无线传感网信任管理机制(Q-learning based trust management mechanism for clustered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QLTMM-CWSN).该机制主要考虑通信信任、数据信任和能量信任3个方面.在网络运行过程中,基于节点的通信行为、数据分布和能量消耗,使用Q-Learning算法更新节点信任值,并选择簇内信任值最高的节点作为可信簇头节点.当簇中主簇头节点的信任值低于阈值时,可信簇头节点代替主簇头节点管理簇内成员节点,维护正常的数据传输.研究结果表明,QLTMM-CWSN机制能有效抵御通信攻击、伪造本地数据攻击、能量攻击和混合攻击.

    无线传感器网络Q-Learning信任管理机制网络安全

    Cu50Ni50合金凝固过程中的空位捕获

    张伯阳汪昊周涛吴永全...
    26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MD)模拟,研究了 Cu50Ni50合金在不同温度下凝固及其退火过程的空位捕获.结果发现:凝固过程中的空位捕获效应,即被捕获空位浓度的过饱和现象非常明显;随着凝固温度的降低,空位浓度显著上升,与平衡浓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正好相反;Cu50Ni50存在一个特征温度T*,在T>T*浅过冷温度下,凝固速度随着凝固温度的降低快速增加,在T<T*深过冷温度下,凝固速度随着凝固温度的降低缓慢下降,表明空位浓度并不是界面生长速度的单值函数;作为合金元素,Cu比Ni更倾向于形成空位原子(vacancy atom,VA).

    分子动力学模拟空位捕获凝固温度Cu50Ni50合金

    喷丸强化对预变形CP800复相钢疲劳性能的影响

    崔浩诚王荃陈卓周俊...
    278-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喷丸强化可以提高CP800复相钢的抗疲劳性能.采用低(0.15 mmA)、中(0.3 mmA)、高(0.5 mmA)3种喷丸强度对5%预拉伸变形后的CP800复相钢进行表面喷丸处理,研究了喷丸后材料的表面形貌和表面残余应力,并通过拉压疲劳试验分析了疲劳断口.研究发现:2 mm板厚的CP800复相钢更适合采用低喷丸强度,疲劳寿命约为未喷丸试样的3倍;疲劳寿命的提升归因于表层发生塑性变形、位错密度提高,且残余压应力可抑制裂纹萌生;喷丸后材料表面粗糙度增大;喷丸强度过高易造成表面缺陷增多,尤其在高喷丸强度下,试样表面会出现分层损伤现象,对疲劳性能有不利影响.

    喷丸强化CP800复相钢抗疲劳性能残余压应力

    单晶SiC的化学机械抛光及辅助技术的研究进展

    张佩嘉雷红
    289-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单晶碳化硅(SiC)的传统化学机械抛光(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CMP)技术加工效率低,故提高SiC表面质量和材料去除率成为研究热点.总结了 CMP中抛光液的主要成分,比较了 CMP辅助抛光技术对单晶SiC抛光性能和作用机理的影响,并对单晶SiC-CMP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碳化硅化学机械抛光CMP辅助技术抛光速率

    Power-Ⅴ诱导的钻柱黏滑振动特征分析

    王文昌段浩宇李宁王孝亮...
    299-307页
    查看更多>>摘要:黏滑是石油钻井过程中影响钻井效率和井下钻柱安全的一种振动形式.垂直钻井系统Power-Ⅴ在提供有效控斜力的同时,还会诱导钻柱黏滑振动.通过研究垂直钻井系统Power-Ⅴ与井壁的接触作用及钻头与地层的相互作用模型,基于钻柱动力学有限元方法,深入分析Power-Ⅴ的作用机理,研究其对扭转振动的影响,指出Power-Ⅴ和井壁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钻柱与井壁的摩阻显著增加,进而引起摩阻扭矩的增大,诱导井下黏滑振动.实测振动数据证实,Power-Ⅴ与井壁间的相互作用是引起钻柱黏滑振动的关键因素.这对于揭示黏滑振动的成因和更好地发挥Power-Ⅴ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黏滑振动钻柱动力学振动信号测量Power-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