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设计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设计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
设计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

海军

半月刊

1003-0069

010-65815864

100053

北京市西城区下斜街29号

设计/Journal SHEJI
查看更多>>创刊于1988年,由中国科学界权威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主办,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合作出版,是中国唯一一本中国工业设计界全国发行的国家级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社会创新中的服务设计方法应用

    李栋何颂飞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社会创新理念和服务设计在推动社区群体共创中的系统模式和创新思路.基于服务设计的思维方法,对社区创新的服务要素进行分析和梳理,提炼出群体价值、协调机制和服务关系等3个创新关键.系统连接和驱动城市居民、群体、组织参与共创行动,构建"以社区为中心""协同参与"的服务网络,提升社区抵御风险和化解问题的能力.结论 从理论研究到设计实践,探索在地居民群体价值认同的社区生活方式,提出构建动态的、可持续的城市社区服务新方案.

    社区共创服务设计社会创新群体价值

    博物馆设计

    47页

    焦山碑林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中叙事设计的方法与实践

    刘秀敏张凯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叙事设计与焦山碑林博物馆文化,探讨焦山碑林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中叙事设计的方法与实践.运用实地调研、问卷访谈和焦点小组等方法分析叙事设计与焦山碑林博物馆文化的内核和内容.提出焦山碑林博物馆叙事设计方法,包括叙事主题确定、叙事情节设置以及叙事设计表达.将提出的设计方法运用在设计实践中,能够促进焦山碑林博物馆文化的传播,推动文创产品市场的发展.

    文创产品焦山碑林博物馆设计方法设计实践叙事设计

    基于活态保护理论的长城遗址文化博物馆设计研究

    吴琛张淼陈帅卿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延续遗址在当今社会的生命力是建设长城遗址文化博物馆所需要思考的问题.通过文献考证与现场踏勘,基于长城遗址保护中存在着遗址本体与当今社会发展、与遗址辐射区关联破碎化的问题,将活态保护理论引入其中,形成了关于长城遗址文化博物馆的设计思路,并将其应用到石峡长城民居博物馆的具体设计实践中,使其兼具互动休闲性、文化科普性与社会经济性,激发长城遗址在当代的生命力,以期为其他遗址保护与同类型博物馆设计提供参考.

    活态保护理论长城遗址设计体系石峡长城民居博物馆设计实践

    基于KANO-AHP的科技博物馆空间设计研究

    易欣玥江波刘郅政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科学提升受众对于科技博物馆空间设计满意程度,进一步合理针对受众需求属性进行精确获取以及划分排序.本研究面向受众需求构建出一种融合KANO模型与层次分析法(AHP)的科技博物馆空间设计模型.首先,应用KANO模型将挖掘到的受众需求划为不同属性类别.其次,引入AHP法与KANO属性结合构建出受众需求层次分析模型,并计算出各层次科技博物馆空间设计中受众需求权重.本文将KANO模型及AHP法结合运用于科技博物馆空间设计研究中,可有效划分受众需求类型与科学获取需求指标重要度,并提升设计方案可行性,可为同类空间设计提供参考意义及研究路径.

    KANO模型层次分析法受众需求科技博物馆环境空间设计

    多模态视阈下博物馆互动体验设计研究

    刘一婵李永昌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模态是指人通过将不同模态通道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整合,从而感知与周围物体环境交互的行为,强调两种及以上感官的融合,逐渐发展为了解与学习外界信息的主要方式,能够为博物馆交互体验的创新设计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文章对多模态理论原理及应用范围进行梳理,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实践设计等综合方式,探索多模态理论与博物馆交互体验设计的内在联系,依据参观者层层递进的认知过程,得出博物馆交互体验设计的层级模型.最终借助案例研究系统剖析该模型在博物馆中的应用形式,从交互形式、互动性质和感知体验3个方面提出多模态视阈下博物馆互动体验的设计策略;同时也指出博物馆的互动体验设计不应仅以技术革新为主导,而是要将技术与人的需求行为、场景等巧妙结合,使参观者的观展过程从客观转为主观、从外在转为内化,从而提升参观者的感官体验、激发其情感共鸣并扩大展览的表现形式,可为博物馆交互体验设计提供新思路与参考.

    多模态博物馆互动体验展示设计感官

    交互式叙事在非遗数字博物馆设计中的应用与探索

    王子楷杨弃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博物馆作为新兴的非遗展陈方式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与挑战.为探讨如何能够有效引导用户实现沉浸式观展体验的非遗数字博物馆,设计出一套交互策略.从非遗数字博物馆的观展需求角度出发,加入剧情交互与空间体验两个维度,将设定沉浸体验的交互剧情作为非遗数字博物馆设计框架,并以非遗白族扎染数字博物馆为例进行设计实践.提出了从剧情交互和空间体验两个维度出发的设计策略,并以非遗白族扎染数字博物馆为例进行实践验证.交互式叙事改善了非遗数字博物馆的现存问题,完善了非遗数字博物馆的设计框架,较好地实现了用户在非遗数字博物馆的沉浸式观展体验.

    非遗展陈交互式叙事沉浸式体验数字博物馆数字技术

    数字人文视域下博物馆交互设计研究

    陆琳仲崇儇张元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数字技术融入博物馆设计中交互设计的意义,探索设计路径与策略.以数字人文视角来分析博物馆交互设计,提供研究方法,通过构建数据信息库、优化展品交互设计和建立线上虚拟博物馆3个途径来推进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提升博物馆数字化水平.该方法能够丰富博物馆职能,更加适应当下数字社会,并满足人民各种环境下的文化需求.

    数字人文博物馆数字技术展示空间交互设计

    历史类博物馆标志视觉形象设计研究

    韩丽霞张晓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标志作为博物馆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的外在表现形式,能够促进博物馆品牌的传播.本文采用图形分析和数据统计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历史类博物馆标志,在借用要素和表现形式方面进行视觉的解析.根据人们在数字技术下审美倾向的变化,总结出新媒体语境下博物馆标志未来的发展趋向,为以后博物馆标志在内容和形式的设计上,提供更加多元的选择.

    博物馆标志设计品牌传播借用要素形式表达

    互联网+"服装工艺"课程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

    余正龙
    7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课题立足《服装工艺》课程建设、革新发展与实践运用角度,探索混合式的课程建设.通过建立案例资源库丰富课程学习形式与学习渠道,有效引入相关课程视频进行课外学习与课后知识扩展,构建信息化、数据化的评价考核体系.探索出新的"互联网+"时代的混合式课程教学路径.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扩展学习渠道,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综合成果,满足了现今服装行业对于服装工艺设计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

    互联网+教学路径混合式服装工艺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