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设计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设计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
设计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

海军

半月刊

1003-0069

010-65815864

100053

北京市西城区下斜街29号

设计/Journal SHEJI
查看更多>>创刊于1988年,由中国科学界权威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主办,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合作出版,是中国唯一一本中国工业设计界全国发行的国家级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幸福感理论整合视角的积极设计框架

    王晓昕
    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论文从幸福感理论整合视角,建构以提升用户幸福感为目标的积极设计框架.论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幸福感理论研究取向整合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并对幸福感理论整合框架与框架中各层次的关系进行了阐述;运用跨学科研究法,依据心理学整合幸福感的理论结构,提出积极设计框架;通过案头研究法探索各目标维度提升幸福感的路径,并明确了3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基于幸福感理论整合视角提出了由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个人意义、积极的社会关系3个目标维度构成的积极设计框架,以及框架内各维度提升幸福感的设计路径,依据积极情绪拓展建构理论、幸福感各层次内在关系解读了积极设计框架各维度间的关系.该框架明确了用户幸福感的本质和来源,拓展了积极设计发挥作用的范围,对积极设计理论研究的深化和设计方法的探索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积极设计幸福感幸福感理论整合积极设计框架设计路径

    国内外设计基础教育体系研究与反思——设计思维与设计基础教育

    刘嘉成陈虹儒
    8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缓解设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脱轨的现象,更好地打造"设计驱动创新"型发展道路.通过系统化的资料收集和资料分析过程构建理论体系,揭示中国设计教育在基础教育方面所面临和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并提出了国内设计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建议.得到卡耐基梅隆大学设计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设计的特点以及国内与其的异同,汲取经验.该反思与畅想为国内的一些本科院校的设计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参考.

    设计基础教育包豪斯设计教育体系批判性思维全行业大设计设计思维设计文化

    基于扎根理论、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的高校设计工作室运行模式研究

    潘国庆吴正仲陈毓彤
    8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高校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建立与改革提供系统性指标和参考范式.聚焦研究文献,提炼访谈大纲,邀请专家进行访谈,将访谈逐字稿应用扎根理论分析及译码,并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意见咨询和修正,以形成工作室运行准则与架构,最后,通过层次分析法探讨高校设计工作室运行准则权重.形成了经营愿景、教学模式、运行制度、环境氛围、评鉴制度、校企合作6个范畴的高校工作室运行准则,并明确了各指标之间的权重关系.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相结合,可以避免因个人感受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保证研究的完整和客观性.

    设计工作室工业设计扎根理论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

    XR虚拟实训中心的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全行张文涛
    8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虚拟现实等数字智能技术的发展,以实训中心为依托的实训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话语体系.为了明晰XR虚拟现实技术如何助力设计人才培养,文章通过虚拟实训中心建设与研究现状、内驱责任、人才培养思路和积极价值四个方面的探讨,提出实训教学数智化思维转变,建构有效助力应用型高校的实训课程,并总结依托虚拟实训中心的设计人才培养的方法论措施,旨在分析依托虚拟实训中心的设计类人才培养的规律,定位其教学角色,推动智能时代虚拟实训中心教学模式改革.

    设计教育虚拟实训中心XR技术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岭南乡土景观课程改革探究

    姜程王禹淳
    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养学生服务地方建设的实践能力,提升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将乡土元素融入现有景观设计课程内容,从课程改革内容所涵盖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提出方法及举措,优化课程结构.增强了学生服务地方发展的责任感,使学生树立生态化、特色化的乡村景观营造意识,提升了学生专业素养.通过课程改革补强了现有景观课程中的薄弱环节,培养了具有高度岭南文化认同感和中华文化底蕴的应用型人才.

    土景观岭南元素课程改革教学理念服务地方乡村振兴

    科艺融合视域下包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路径探索

    高秦艳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当代专业与学科发展的总趋势切入研究,探讨科艺融合作为包装设计专业教学未来趋势的几个着眼点,并从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整体性角度,具体通过学科交叉性、产学研协同性和教学定位的延展性等几个层面分析了当前包装设计专业教学的现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借助科艺融合的视角,结合我校开设包装设计新专业的情况,基于顶层机制调整、学科交叉探索、跨学科教学资源整合与产学研合作等4个不同的面向探讨了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路径和方法.

    科艺融合包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专业教学人才培养

    基于老年人观展需求的博物馆导向设计研究

    叶怡琳王娟
    97-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导向设计的角度助力构建老年人友好型博物馆空间.从老年人生理、心理、观展行为特征出发,分析老年人观展需求,得出博物馆导向系统适老化设计的关键,构建设计策略.构建涵盖"显著度、识别度、记忆度、安全度、智能化"5个维度的博物馆导向系统适老化设计策略.博物馆导向设计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群的具体需求,该策略为博物馆导向系统适老化提供了新的思路,以进一步提高博物馆的包容性.

    导向系统博物馆老年人适老化观展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厨房家具适老化设计研究

    郑艺铭马广韬
    10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今中国老龄化社会问题严重,选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数量也越来越多,为了解决老年人使用厨房时不安全、不方便的问题,厨房家具适老化设计必不可少.文章主要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对厨房家具的适老化设计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征等,总结出了厨房家具适老化设计原则和方法.通过对操作台和吊柜高度的实例分析,得出了适合老年人使用的高度.提出了人机工程学在厨房家具适老化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和设计原则.为厨房家具的适老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人机工程学厨房家具尺寸老年人适老化设计

    知觉现象学视域下的中小学校园家具创新策略研究

    周雨禾王玉珏邢万里
    10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知觉现象学作为重要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论,在设计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与指导作用,本文分析了知觉现象学的发展源流以及与家具设计关联性,在此基础上整理出我国中小学校园家具创新发展中"与空间语言相融合、与具身体验相弥合、修正离身感知"三点需求,并提出"强化诗意营造、丰富感官体验、增进媒介交互"三点创新策略,以期为我国中小学校园家具的创新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校园家具知觉现象学创新策略中小学知觉体验

    城市公园垃圾箱智能化设计

    唐真魏昌海
    107-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一款适用于城市公园的智能垃圾箱,旨在减轻清洁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增强游客自主分类意识.将城市公园垃圾箱使用者分为清洁人员、游客两类人群,对两者进行观察、问卷访谈,运用kano模型挖掘2类用户亟须解决的痛点,为研发设计提供依据.从空间自适应调节、清洁提醒、垃圾分类投放引导三方面进行设计.垃圾箱空间自适应调节通过超声传感器、控制模块调节不同类别垃圾之间的空间比例;清洁提醒由手机移动端、垃圾箱屏幕标识实现;游客分类投放引导包括无接触感应投放口与动态标识设计.

    智慧城市家具城市公园垃圾箱智能化设计用户体验空间自适应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