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管理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管理科学
上海管理科学

王方华

双月刊

1005-9679

newsroom_sh@sohu.com

021-62932762 62933116

200030

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上海管理科学》杂志社

上海管理科学/Journal Shanghai Management ScienceCHSSCDCSSCI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圈子人伦资本与创业企业成长机制:网络组织视角

    高强孙育会王会艳谢家平...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资本一直是企业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但沿袭国外社会资本概念和体系的本土研究结论存在文化权变性问题,亟待结合儒家文化从结构属性、关系属性和认知属性,探究圈子人伦资本,揭示其对创业企业成长的作用机理.文章以本土化概念"圈子关系"为核心,界定圈子人伦资本三维度属性,建构圈子人伦资本—创业资源获取—创业企业成长的基本框架,并以181家创业企业为样本,在儒家圈子人伦资本文化背景下,揭示圈子人伦资本对创业企业成长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圈子人伦资本的差序性结构和关系特征有助于创业者获取创业资源,并对创业企业成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企业的网链嵌入性越高,这种情况就越明显.

    社会资本圈子网络人伦资本创业资源创业企业成长

    继任CEO来源、组织冗余与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研究

    苏晓艳刘炜珊苏俊王海澎...
    6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2007-2018年395家发生CEO继任事件和具有国际化行为的中国上市制造业公司样本,分析继任CEO来源、组织冗余和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并探讨了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在CEO来源与组织冗余间的边界条件.研究发现,相较于内部继任CEO,外部继任CEO倾向于国际化范围更广、国际化速度更快及国际化节奏更不规律.组织冗余在外部继任CEO与国际化范围、速度间扮演更加显著的U型非线性中介作用,但在外部继任CEO与国际化节奏间作用并不显著.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削弱了外部继任CEO与组织冗余间的关系,即随着国际环境不确定性程度的提高,外部继任CEO会采取增加组织冗余的方式,从而弱化外部继任CEO与组织冗余之间的负向关系.

    CEO来源国际化进程组织冗余国际环境不确定性

    考虑拥堵的轴辐式快递网络的布局优化与资源均衡研究

    王咏仪
    72-76,95页
    查看更多>>摘要:轴辐式快递网络通过整合枢纽间的快递资源实现了规模经济,网络运输成本也得以降低,但枢纽处的集聚效应也使其成为网络中最易发生拥堵的节点.构建快递网络时,既要优化网络的基本布局来实现成本控制,也要设计资源均衡策略来缓解网络的局部拥堵,进一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基于此构建一个两阶段决策方法,第一阶段考虑运输成本进行枢纽选址的决策,第二阶段实施资源均衡策略来缓解拥堵,利用该两阶段决策模型构建了一个覆盖我国中东部的轴辐式快递网络.研究案例中,资源均衡策略使拥堵枢纽个数降低20%~67%,枢纽资源利用率的方差降低,枢纽整体的资源均衡水平提高.上述案例分析结果验证了两阶段决策方法的有效性和应用价值.

    快递网络优化轴辐式网络资源均衡网络拥堵

    乐园游客排队最大接受时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实证研究

    杜学美李俊刘桃
    77-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ACSI模型为核心,结合ABC态度模型和归因理论等建立了概念模型,旨在探究游客排队最大接受时长的影响因素.将迪士尼乐园作为研究对象,对收集到的220份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顾客期望维度的四个变量对排队最大接受时长均存在正向影响;游客排队时的感知质量中,游客对于园方排队管理的努力程度的感知以及游乐项目对于游客预期的个性化需求的满足程度对排队最大接受时长有正向影响,而排队的感知时长会对其产生负向影响;排队最大接受时长与顾客的抱怨/不满之间存在负向影响.研究结论为乐园优化游客排队体验,提升游客排队最大接受时长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排队最大接受时长ACSI模型影响因素

    重大突发事件下大都市居民食物储备行为影响机制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高士海陈廷贵沈卫新
    86-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大突发事件对大都市居民食物安全产生巨大冲击,必要的食物储备是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措施,故针对大都市居民食物储备行为机制展开研究.以计划行为理论和风险感知理论为理论框架,利用上海市414份居民的线下调研数据,通过结构方程对重大突发事件下大都市居民食物储备行为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食物储备意愿的影响大于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不仅直接影响食物储备行为,还可以通过食物储备意愿的中介效应间接影响食物储备行为;(2)突发事件信息对风险感知产生正向影响,而食物储备意愿受到风险感知的正向影响;(3)突发事件信息促使食物储备信念产生,而食物储备信念对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产生正向影响,同时突发事件信息通过食物储备信念的中介效应对行为态度产生间接影响.研究认为,应当采取加强食物储备意识、建立多元储备渠道、完善突发事件的信息披露等措施.

    食物储备行为计划行为理论突发事件风险感知大都市居民

    非常态下城市生鲜农产品供给保障协同分析

    姜启军王梦元
    96-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重大事故灾害等非常状态下,如何保障城市生鲜农产品供给,是需要切实解决的民生问题.城市生鲜农产品对外依赖度大,政府对生鲜农产品的运输、配送、销售缺少掌控力,城区农批市场不断受到挤压,非常态下生鲜农产品供给出现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城市生鲜农产品供给保障需要多元主体间的有效协同,提升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效率,确保城市生鲜农产品一定的自给率和可控的货源,保障极端情况下基础农产品的供给.建议提升城市生鲜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可控性,成立国企为主、民企为辅的城市应急保障联合体,出台非常态下生鲜农产品保供政策,确保非常时期的政策协同.

    非常态生鲜农产品城市供给保障

    考虑道德风险的突发事件政府治理路径研究

    刘举胜李超然王苑
    101-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道德风险和瞒报行为对突发事件应对将产生不利影响,探究政府治理路径对应对突发事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道德风险视角,利用演化博弈理论,在综合考虑企业道德风险、政府奖励、政府惩罚、政府监督等多个影响政府治理的因素基础上,构建了政府突发事件治理演化博弈模型,探究了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政府治理路径的演变情况.研究发现:政府治理突发事件行为的演化与其初始构建的支付矩阵密切相关,也与支付矩阵的初始参数选择有关.在一定范围内,增大对企业瞒报行为的处罚、降低政府强监管成本、减少企业道德风险可以有效促使系统的最终策略稳定于(强监管,实报)状态.研究结论可为政府在突发事件治理过程中形成联动治理局面提供一定参考和建议.

    突发事件治理路径道德风险演化博弈监管

    质量风险视角下的电网物资供应商履约行为分析与对策研究

    李钊汤颖丽夏宁泽张可融...
    108-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电网配网物资供应链中的产品质量对于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质量风险监控是电网企业的重要管理难题.基于企业实际检测运行数据,构建了相应的供应商履约行为分析模型,并基于实证研究探索了供应商非诚信履约行为与物资原材料价格之间的动态关联,发现原材料价格的增长型波动并不必然导致供应商的不诚信履约,利润空间总变动小或单位利润空间占比低对于供应商的履约行为有重要的指示性意义,进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配网物资供应商非诚信行为预警模型.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这一分析结果有助于为企业精准风控和运营管理提供新的思路与对策.

    供应商履约质量风险国家电网配网物资

    我国医疗不良事件中第二受害者研究现状分析及未来展望

    尹子威姜宏
    114-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梳理我国第二受害者相关文献,分析我国医疗不良事件中第二受害者的研究现状及热点,为未来第二受害者相关研究提供方向.将"第二受害者"作为搜索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利用数据库计量可视化分析工具,对文献发表时间、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国内第二受害者研究现状.研究共纳入102篇文献,自2017年起文献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有75篇文献明确表明将护士作为第二受害人研究对象,涉及精神科、重症监护室、急诊等科室.研究热点包括经验与支持、影响因素、心理体验、患者安全文化等.我国第二受害者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多数局限于对护士群体的研究,根据经历及支持量表对第二受害者体验及支持需求进行质性研究.今后的研究需持续扩大并细化群体,建设医疗机构患者安全文化,根据群体差异性探索干预工具及改善疗法并研究实施效果,促进更多组织支持实践,为医务工作者的人身安全及心理健康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二受害者不良事件患者安全经历与支持组织支持需求

    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在职博士培养研究

    王小丽毛建华
    120-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在职博士培养与工作状况的介绍,深入分析了在职博士毕业难的主要原因:对如何读博认识不足,对努力学习缺少动力,对专业选择没有规划,来自导师的管理和指导严重不足,过程管理失效和预警机制缺失.对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在职攻博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证,并针对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发展需要与研究生教育管理队伍的能力提升需求及职业发展错位的现状提出几点建议:加强研究生教育学科建设,鼓励报考教育管理专业博士,完善报考审批及考核晋升机制,强化全过程质量督查与预警功能,建立多元化的博士生学术指导体系.

    研究生教育管理在职博士培养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