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史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史林
史林

熊月之

双月刊

1007-1873

shilin33@sass.org.cn

021-64862266-28261

200235

上海市中山西路1610号826室

史林/Journal Historical Review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以刊登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社会史、世界史及上海学研究等最新研究成果为主,并开设城市史、口述史、海外史学名著评介、书评、读史札记等专栏。立意新颖,资料翔实,信息量大,已成为史学界有重要影响的学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陈朝初年的政治脉络与权力传承——以陈文帝入纂为中心

    李磊
    130-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陈书》叙事以陈武帝遗诏、内外危机、草创有功为陈蓓入纂及继位的依据.这一叙事缘起群臣定议时侯安都"按剑上殿"的推奉之言.侯安都的主张被章皇后甲寅令吸收后,成为陈朝的官方叙事,再被《陈书》采纳.陈蓓势力以吴兴郡社会关系为纽带,壮大于梁末夺取吴兴、会稽二郡的战事中.但陈蒨军事、政治地位的上升并非缘于战功,而是永定二年以后陈武帝有意擢升的结果.在陈武帝的身后事安排中,陈蓓被置于辅助嫡子陈昌归国继位的位置上,故而有追陈蓓还都之遗命.陈蒨利用这一机会,借助军事优势夺取了皇位.陈武帝遗诏之说的出现以及陈朝官方叙事的形成,反映了陈蒨接续陈武帝政治的意愿,陈朝的政治脉络亦由此得以延续.

    陈朝陈蒨陈霸先权力传承《陈书》

    明代科举同年关系及其官场效应

    裴家亮
    140-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代科举同年关系相较前代愈加受到重视.同年关系建立以后,逐渐分化为信—助型、礼仪型和对立型三种,其亲疏关系递减.前两者属于正面同年关系,在官场会给同年带来默契配合、良性建议、助力申救、推荐和提携等诸多积极的效应.后者属于负面同年关系,在官场易招致祸端,甚至倾轧陷害.身处同年关系网络中的官员,大多都乐于经营与同年的关系.

    明代科举同年官场关系思维

    雍正改制与清代科举的新传统——以登极恩科和恩诏科举广额为例

    张瑞龙
    151-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雍正登极恩诏中并无特开恩科之款,特开登极恩科是在此后另行专诏颁布.雍正开创登极恩科,提高、扩大恩诏科举广额的名数和范围,和他继位之初与宗室诸王的党争及其在八旗中的势力不占优势有关.此举旨在借助民人尤其是汉人的力量来稳固统治.雍正七年以孔庙庆云恩诏科举广额,实则与曾静案密切相关,其目的亦在于此.凡此皆与雍正朝用人行政和权力结构中的"重用汉人"相似.由于登极大典的至高礼仪规格和覃恩条款的极强延续性,雍正开创的登极恩科且恩诏科举广额,作为皇权的礼仪性缘饰,被后世继统之君援用,成为清代科举的新传统.恩诏科举广额的其他恩例,在雍正以降或遭取消废止、或被降低规格,清代恩诏科举广额的恩例由此形成鲜明的等级体系.在清代的制度和政治变革中,"雍正改制"或可作为一个独立的制度史时段.

    清代科举恩诏科举广额登极恩科新传统雍正改制

    辛亥南北议和演进与清帝退位诏书拟定及颁布

    尚小明
    168-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帝退位诏书拟定是贯穿辛亥南北议和各阶段的大事,而非清帝退位前夕才提上议事日程.当南北议和正式开始,双方就召集国民会议决定国体基本达成一致后,南方即率先提出优待皇室条件,并请张謇代拟诏书,力促清帝早日逊位,但因袁氏谋求"虚君共和",南方的计划未能实现.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后,袁内阁为了扭转不利局面,也拟定诏书,试图推动清廷降旨宣布共和并授权其"全权组织临时政府",但因遭到满蒙亲贵王公及南方两面反对,其目的也未能达到.迨段祺瑞等联名电请朝廷宣布共和及宗社党领袖良弼被炸死,清廷终于授权袁氏与南方协商优待条件.最终,双方以张謇所拟诏书为基础,吸收袁内阁所拟诏书措辞,商定了最后的诏书.但在诏书颁布前,袁氏又擅自添入由其"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内容,并单方面提前公布,导致南京临时政府措手不及,为南北纷争埋下祸根.

    辛亥南北议和袁世凯唐绍仪伍廷芳张謇虚君共和退位诏书

    章太炎苏州讲学的文化意蕴

    张笑川
    179-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州是章太炎晚年讲学的阵地.章氏自1932年秋至1934年春四次赴苏讲学,1934年秋更定居苏州,创办章氏国学讲习会,直至1936年6月病逝.章太炎晚年讲学一方面意在培养国学人才,以抵制新文化运动的冲击;另一方面意在阐发儒家精神,以国学救世.章太炎苏州讲学源于苏州士绅的盛情邀请和大力支持,章太炎晚年在苏州讲学并定居,显示出当时苏州城市的思想文化动向.

    章太炎讲学苏州士绅文化动向

    革命如何教育?——红军的政治课程与政治教材

    任伟
    191-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治教育是中共革命取得胜利的要因,而政治课则是政治教育的核心手段.中共通过精心设计教材与讲授方法,不仅让课堂变得有趣生动,更重要的是让思想深入人心,打造出了一支有主义的军队.在此过程中,阐明理论,进而把日常行为提升到理论层次,赋予其更高的意义,是红军政治课的一大诉求.这也契合中共强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用理论指导实践,让群众超越日常生活,把自身行为纳入更大的历史进程中去,从而进一步激发行动.以后见之明观之,革命时期的政治课堂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

    政治教育政治课红军革命教材

    新中国成立初期戒烟药品统一制供机制的形成研究

    张楠
    205-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戒烟药品统一制供机制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烟毒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形成与完善正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直接体现.新中国成立伊始,私人制售戒烟药品现象大量存在,严重阻碍戒烟工作的开展.为了彻底禁绝烟毒和重塑民族形象,在烟毒治理的不同阶段,人民政府不断调整制供政策,最终确立了以统一戒烟方法和戒烟药品行政管理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统一制供机制.戒烟举措不仅助力于烟毒治理工作的完成,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卓越的国家治理能力,而且为新中国在国际上赢得了"无毒国家"的美誉,使中华民族摆脱了"东亚病夫"的旧形象.

    新中国社会治理戒烟药品烟民

    Abstracts

    217-220页

    人物介绍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