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石化技术与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石化技术与应用
石化技术与应用

贾刚治

双月刊

1009-0045

shjs@0931mail.com

0931-7981693

730060

兰州市西固区合水北路1号

石化技术与应用/Journal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 Applica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3年, 原刊名《兰化科技》,是由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和兰州化学工业公司联合主办的石油化工类技术性刊物;双月刊,A4开本,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 62-1138/TQ,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0045;单月10日出版,每期发行量3000本。读者对象为国内外石油化工领域从事科研、设计、生产、管理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及相关高等院校师生。本刊曾多次被评为中国石化行业优秀期刊,现为《中国科技期刊引文索引》、《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来源期刊,并且是美国《化学文摘》(CA)、《工程材料文摘》(EMA)、《剑桥科学文摘》(SA)及俄罗斯《文摘杂志》(AJ)的来源期刊。报道内容涉及石油化工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的开发、工业应用、技术改造成果,以及在石油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有关工业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分析测试技术、绿色化工技术等;主要栏目有:石化论坛、研究与开发、工业技术、绿色化工、纳米技术、研究快讯、实用技术。自创刊以来,始终坚持科研开发与工业生产相结合的办刊思想,注重报道新技术的工业应用、工程技术问题解决措施、现有工艺及设备的技术改造成果及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成果,为国内外石油化工技术的传播、交流发挥了较大的作用,深受行业读者厚爱。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混合碳四全加氢镍系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郝昭陈明林刘军董万军...
    319-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共沉淀法和挤条成型工艺小试制备了混合碳四全加氢镍系催化剂,考察了反应压力、体积空速、氢烃体积比等加氢工艺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采用打片成型工艺进行催化剂中试放大制备,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入口温度为室温,反应压力为 2.0 MPa,氢烃体积比为 300,进料体积空速为 2.0 h-1 的优化加氢工艺条件下,小试催化剂可以将混合碳四原料中单烯烃质量分数降低至 1.0%以下;与小试催化剂相比,中试放大催化剂堆积密度和径向抗压碎力分别提高 73%,302%;中试放大催化剂与进口钯系催化剂在 789 h评价周期内的不饱和烃转化率分别为 94.26%,89.72%,前者比后者具有更优的低温加氢活性和加氢稳定性.

    混合碳四全加氢中试放大镍系催化剂钯系催化剂转化率

    水相单层氨基改性二氧化硅的制备及Pb2+吸附效果

    韩璐叶杰铭杨玉琼王景元...
    324-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硅烷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硅烷(APTES)和(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EAPTMS),通过水相工艺分别制备出单层氨基改性二氧化硅(SiO2-APTES和SiO2-AEAPTMS,用作吸附剂),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分析仪、热重-差热分析仪、元素分析仪等仪器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Pb2+吸附效果的影响因素,确定了最佳吸附条件.结果表明:当偶联剂添加量(质量分数)小于 15%时,可实现二氧化硅的单层氨基改性;在初始Pb2+质量浓度为 200 mg/L,pH值为 6,吸附时间为 60 min的优化条件下,SiO2-APTES和SiO2-AEAPTMS对Pb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达到 18.48,34.75 mg/g;吸附过程均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模型,均为单分子层的化学吸附过程;吸附剂重复使用 5 次后,Pb2+吸附量仍超过最大吸附量的 90%,具有良好的循环使用性能.

    二氧化硅硅烷偶联剂氨基改性铅离子(Pb2+)吸附效果

    含氨氮滤液交换的ZSM-5分子筛性能

    王久江马彦鹏田亮赵红娟...
    330-333,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ZSM-5 分子筛生产装置的含氨氮滤液、纯铵盐溶液对ZSM-5 分子筛浆液进行交换,分别得到了HZSM-5-L分子筛、HZSM-5-A分子筛,利用X射线衍射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测定仪对交换后的ZSM-5 分子筛进行表征,并对 2 种分子筛制备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采用含氨氮滤液作为交换液,可以得到相对结晶度为 93%,Na2O质量分数为 0.22%,总比表面积为 362.84 m2/g的合格分子筛产品;以催化裂化装置原料油为评价原料,采用HZSM-5-L制备的催化剂总液体收率较HZSM-5-A制备的催化剂高 0.19 个百分点,焦炭产率低0.32 个百分点,二者的丙烯产率基本相当;采用含氨氮滤液不仅可降低ZSM-5 分子筛生产成本,而且可减少氨氮处理费用.

    ZSM-5分子筛氨氮滤液离子交换催化裂化催化性能

    重整生成油低温液相脱氯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黄睿杜文强陈蓝天徐亚荣...
    334-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减少重整装置生产中因氯化物引入带来的影响,以分子筛和碱金属氧化物为主要成分,采用"一锅法"制备出低温高效液相重整生成油脱氯剂,考察了该脱氯剂性能的影响因素,并在工业装置进行了脱氯效果评价.结果表明:该脱氯剂的抗压强度为 77 N/cm,氯容大于 20%,水浸泡 24h后无泥化现象发生;在反应温度为 5~40℃,吸附压力为 0.3~1.8 MPa,质量空速为 0.9~11.7 h-1 的条件下,所制备的脱氯剂脱氯性能良好,脱后油品含氯量小于 0.5 μg/g;在工业侧线进料量为 5~9 L/h,质量空速为 3.3 h-1,反应温度为30~40℃,吸附压力为 1.8 MPa的条件下,累计运行 260 d,脱后重整油含氯量低于 1.0 μg/g,所制脱氯剂与进口脱氯剂的脱氯效果相当,满足工业装置脱氯剂的使用要求.

    重整生成油脱氯剂分子筛碱金属

    挥发性有机物催化氧化催化剂的性能及工业应用

    李苗苗崔煜王昆李晶蕊...
    338-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评价了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研发的挥发性有机物催化氧化催化剂的性能,并在某石化公司污水处理厂考察了其工业应用情况.结果表明:自研催化剂活性组分涂层脱落率仅为 0.19%;在反应温度低于 200℃时,自研催化剂的C6H6 转化率为 50%和 90%时的反应温度分别为 155,176℃,高于进口催化剂的;在反应温度为 252~451℃,体积空速为 9 000~13 000 h-1,催化氧化装置进口废气中非甲烷总烃(NMHC)质量浓度为 27~1 300 mg/m3,C6H6 质量浓度为 10~1 000 mg/m3 的条件下,在 100 d长周期工业运行过程中,NMHC去除率稳定在 97%以上,C6H6 去除率稳定在 99%以上.

    挥发性有机物催化氧化催化剂非甲烷总烃C6H6去除率工业应用

    催化裂化回炼油制备针状焦

    毛清国任晶李峻峰李新...
    342-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催化裂化回炼油为原料,先采用糠醛抽提工艺分离得到富含芳烃的抽出油,再通过釜式焦化工艺制备针状焦,并对针状焦的组织结构和抗压碎强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次糠醛抽提所得抽出油中3~5 环芳烃总质量分数为 48.7%,相比于抽提前有所增加;二次糠醛抽提所得抽出油中残炭质量分数为3.3%,3~5 环芳烃总质量分数为 61.4%,均符合针状焦原料指标要求;以脱固油浆为原料制备的针状焦收率最高,为 56.42%;以二次糠醛抽提抽出油为原料制备的针状焦收率为 46.28%,满足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使用要求,并且组织结构中镶嵌结构明显减少,流域结构尺寸大,纤维结构占比高,综合性质更佳.

    催化裂化回炼油针状焦糠醛抽提抽出油釜式焦化

    裂解汽油二段加氢催化剂LY-9802的抗CO性能及工业应用

    吕龙刚孙庆国胡晓丽孙利民...
    346-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某裂解汽油加氢装置氢气中CO体积分数(1 000×10-6 以上)较高的情况,分析了CO对裂解汽油二段加氢催化剂LY-9802 加氢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催化剂LY-9802 的工业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催化剂LY-9802 能使氢气中的CO部分加氢生成CH4,随着反应温度升高,CO转化率和CH4 生成率均提高,但CO转化率不超过 60%;在氢气中CO体积分数为 1 400×10-6,反应器入口温度为 245~260℃的小试加氢反应条件下,产物溴价为 0.005~0.008 g/g,含硫量为 0.5~0.8 μg/g,当入口温度分别为 265,275℃时,产物溴价分别小于 0.005,0.001 g/g,含硫量分别小于 0.5,0.1 μg/g,提高入口温度能有效恢复并提升催化剂活性;在加氢反应器二段入口温度为 280~320℃的工业生产条件下,床层温升在 40~60℃波动,加氢产品溴价不大于 0.001 g/g,含硫量不大于 0.5 μg/g.

    裂解汽油二段加氢催化剂钴钼镍系加氢催化剂CO甲烷化溴价含硫量

    南开大学联合团队在电催化水分解制氢研究中取得进展

    350页

    进口俄罗斯原油综合性质评价

    吕君君高伟王鹏伟兰伟伟...
    351-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实沸点蒸馏仪对进口俄罗斯原油进行切割,分析所得馏分,并与已知性质的陕西榆林地区原油作对比,得出进口俄罗斯原油综合评价数据.结果表明:与榆林原油相比,进口俄罗斯原油的轻油馏分收率较高,按关键馏分分类属于中间基原油;15~175℃馏分精制后是高品质的乙烯裂解原料,65~175℃馏分可作催化重整原料,140~240℃馏分可生产 3 号喷气燃料;175~370℃馏分可生产-20 号车用柴油,240~360℃馏分可生产-10 号车用柴油,360~500℃馏分经脱蜡、精制后,可生产对黏度指数要求不高的润滑油基础油原料,360~540℃馏分是一般的催化裂化原料;>360℃重油馏分属于二类渣油,可部分掺入蜡油中用作催化裂化原料,>540℃渣油馏分属于三类渣油,可用作延迟焦化原料.

    俄罗斯原油综合性质原油评价实沸点蒸馏石油馏分相对密度指数

    天津大学研发出廉价绿色新型丙烯催化剂

    3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