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叶必丰

双月刊

1008-7095

skxb93@sjtu.edu.cn

021-62933089/3798

200030

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1000号信箱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学术期刊。刊登社会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坚持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力求“理论性、超前性、实践性”办刊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小说"所见"与"洞见"——访谈布克奖得主安妮·恩莱特

    王敬慧谢紫薇
    1-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推出"著名作家高端访谈"栏目,本期访谈2007年布克奖得主安妮·恩莱特,主要探讨了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小说创作要素的探讨,包括小说的意象与意识流,人物观点与作者观点的区别,小说与共情,特别是对"洞见"的创新性探讨与发现;二是对爱尔兰文学两大巨匠詹姆斯·乔伊斯与塞缪尔·贝克特的回顾与比较;三是有关文学作品翻译的问题.访谈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当代爱尔兰作家的创作特点,同时通过当代爱尔兰作家的视野,更深入地了解爱尔兰文学.

    爱尔兰文学安妮·恩莱特乔伊斯贝克特洞见

    完善全球治理"共商机制"的对策探析

    丁煌吕嘉欣
    1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确立"共商"在全球治理中的先导作用、脱域功能和多维价值导向,对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有重要意义.在类型化方法的分析下,全球治理"共商机制"的沟通内容可分为重大国际政治议题、全球公共政策与知识、地域及议题分支下的自治事务三类,"共商机制"以异见整合为工作目标."共商机制"由辩论、说理和对话三个路径交互生成,其各有特色和局限.既有"共商机制"在应用中的阙如主要体现为常以单边立场作为辩论主题、霸权说理居于强势地位、圈子化和排他性对话侵蚀全球团结.为完善"共商机制",应当用共识性辩论避免落入"自证陷阱",用公共性说理颠覆霸权"孤证循环"、构建可动员国际社会广大成员的"共同自证系统",用和合性对话承袭共识性辩论和公共性说理之成果,激励多元主体以问题为导向进行自证实践,对接"共建共享".

    全球治理"共商共建共享"人类命运共同体协商民主北极治理

    中国制造与"远见文化"的同步变迁:一项跨国比较研究

    黄琪轩
    2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兴衰与大国地位变迁紧密相连.近几十年来,除中国等亚洲国家外,世界经历了一轮去工业化潮流.随着世界制造业中心逐步向中国转移,中国的"远见文化"也在同步发展.一国发展制造业需要付出长期努力.本文对中国、美国、日本、巴西等国家制造业兴衰进行国际比较,聚焦国际关系中的"短视"与"远见".本文展示了具备"稳定的秩序"与"稳定的参与者"的国家更可能制定长远计划,实施长期政策,发展"远见文化".中日韩三国制造业的成长以及"远见文化"的同步发展均受益于此.英国、美国、印度与巴西等国制造业遭遇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源于难以同时具备上述两个条件.凭借制造业发展与升级,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向世界分享技术成果与发展机遇,推动构建着眼长远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界制造中心中国制造远见文化稳定的秩序稳定的参与者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是否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秦朝吴建南
    4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作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地方政府结合自身特点出台实施方案.本文以中国大陆省级行政单位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包括经济结构调整、科技发展、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在内的衡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水平的指标体系,以此对各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情况进行测评,并利用30个省级行政单位2006-2022年的面板数据,检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对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不仅能显著改善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水平,且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四个维度均有显著促进作用.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战略实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跟跑-并行-领跑依然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由之路——"从0到1"需要慎思慎行

    安维复陈敏
    5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0到1"的原始创新值得追求但需要慎思慎行,"从1到100"的渐进式创新可能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公众不加限定地强调"从0到1"的原始创新可能误导政策思维或干扰研发活动.本文所要理证的是,让公众正确处理渐进式创新与原始创新的辩证关系,公共科技政策设计应以渐进式创新为主体、以原始创新为愿景.简言之,跟跑-并行-领跑依然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由之路.历史一再证明,人类技术史就是一部自我进化的技术改进史,所谓科技革命不过是幅度较大的技术改进,即使像瓦特这样的工业革命巨匠也只是改进而不是发明蒸汽机,而最先发明的蒸汽机不过是一个玩具!我国目前领先的盾构机就是渐进式创新成功案例.跟踪、模仿、不断改进等长期积累可能与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同样重要.原始型创新与改进型创新可能只有程度上的不同;有时,改进即为原创.依本文推之,原始型创新与改进型创新的差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特别是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一言以蔽之,颠覆型创新与渐进型创新同样重要,技术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哲学反思同样重要.

    创新规律科技自立自强创新分类渐进型创新

    科技伦理教育的三重意蕴

    王少
    69-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伦理教育是科技伦理治理的重点任务,澄明科技伦理教育的意蕴是深入开展科技伦理教育的前提.科技伦理教育的意蕴源于科技伦理的基本范畴、主要内容和最终目标.亟须治理的科技伦理问题必须在教育中直面,不止于术的伦理应用是科技伦理教育的治理意蕴;"意识—反思—行动—影响"的规训逻辑必须在教育中贯彻,术道之间的伦理教化是科技伦理教育的规训意蕴;将科技伦理责任内化于心的目的必须在教育中表达,道在人心的伦理浸润是科技伦理教育的责任意蕴.科技伦理教育的三重意蕴在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逻辑结构中紧密铆合,三重意蕴及其相互关系为科技伦理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指导.基于科技伦理教育的三重意蕴,相关主管部门和高校、科研院所应当以治理为导向探索科技伦理教育模式,以规训为基础建立科技伦理课程体系,以责任为底色建设科技伦理教育队伍.

    科技伦理教育治理规训责任意蕴

    人工智能时代科技人文融合发展:理论与实践

    张江王宁刘建军宁琦...
    79-90页

    探索构建科技人文共同体

    何宁赵思琪
    91-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智时代下如何使科学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促进科技向善、向好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人文为科技赋值,科技为人文赋能,二者融合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语言文学作为人类文明的"根"与"魂",其规范性、引领性和媒介性功能指引着数智技术进一步融入人类生活.而人文社科也需要借助科技力量,重新认识新时期知识生产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实践,以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的姿态积极调适知识体系的内部结构和外在架构.推动科技人文命运共同体构建,是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格局持续动荡和人类社会转型变革背景下时代之问的有力回应,也是对中国新文科自主知识体系的积极探索.高品质学术期刊的引领与青年学者的智慧支持为推进科技人文命运共同体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

    科技人文命运共同体数字化与智能化新文科自主知识体系一流期刊建设

    涉存款犯罪定性规则研究

    周铭川
    102-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刑法用存款占有理论解释涉存款犯罪的定性问题,认为存款人已经丧失对存款的占有权和所有权,仅享有请求银行支付存款本息的债权.这种理论既违背社会观念,又误将债权当成占有权,使得财产犯罪认定重心从侵犯所有权转换到侵犯占有.实际上,货币是广义物的价值表征,存款是存款人将相应价值出租给银行但保留所有权的行为,存款账户中的记录则是对价值金额的记账记录而不是种类物,不能适用"占有即所有"理论来确定价值的所有权人,必须分开考虑价值与价值载体.在解决侵占存款、错误汇款、挂失取款、秘密转账等涉存款犯罪的定性问题时,应从整体上实质性地把握行为是否侵犯所有权以及以何种手段侵犯谁的所有权等问题.

    涉存款犯罪事实上占有侵占罪价值所有权错误汇款

    承包农户流转土地经营权中解除权与收回权的冲突及协调

    夏沁
    120-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土地承包法》第42条规定的解除权与《土地管理法》第37条、第38条规定的收回权关于是否消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效果,存在明显冲突.价值层面,涉及稳定承包关系和保护国家粮食安全的理念冲突.规范层面,其本质是私法规范与公法规范在调整同一法律关系时适用顺位的冲突.解除权优先说、收回权优先说抑或择一说并未解决问题.依现代法律观念,解除权与收回权冲突及其协调应置于公私合一的体系中,确定"私法主导、公法补充"与"公法主导、私法补充"两种适用类型.对于连续两年以上弃耕抛荒的事由,应限缩解释为预期违约而解除合同的情形;对于改变农地用途的事由,则应限缩解释为在改变农地用途且满足特定条件时而无偿收回的情形.

    土地经营权土地承包经营权解除权收回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