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叶必丰

双月刊

1008-7095

skxb93@sjtu.edu.cn

021-62933089/3798

200030

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1000号信箱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学术期刊。刊登社会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坚持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力求“理论性、超前性、实践性”办刊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的优化路径研究

    汪泓罗娟
    1-2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的优化对健康中国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健康服务角度出发,构建健康服务体系系统动力学模型,从政策支持、资源保障、产业支撑3个维度,基于2012-2023年间全国GDP、健康服务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情况,预测分析2024-2025年间的健康服务业发展.研究发现健康服务业是全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在对这两者的促进作用中,政策支持是首要引导,人才和技术是关键保证,保险体系和信息化建设是重要保障.

    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系统动力学优化路径

    复杂性化约: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的理论解释

    王阳
    2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化的持续发展在催生社会复杂性的同时,也增加了政府治理的难度,对政府治理传统构成挑战.复杂性化约是卢曼系统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治理适应社会变革,推动自身发展的重要动力.区别于简约治理的权威化约机制以及科层治理的制度化约机制,A市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围绕化解地方矛盾这一核心功能,运用数字技术实现"以事为中心"的治理场境建构,发挥数字技术在时间和空间层面化约复杂性的优势,体现了以"功能—结构"逻辑重组政府治理结构的努力,构成政府治理现代化改革的新方向,在地方政府数字化转型实践中具有启示意义.

    复杂性化约政府治理数字治理系统理论

    超大城市相对贫困治理:学理探析与国际经验

    侯启缘
    3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脱贫攻坚目标的完成,我国贫困治理已从绝对贫困治理向相对贫困治理、从农村贫困治理向城乡贫困共治的新阶段转型.从理论机理来看,超大城市作为区域甚至全国的经济增长极,具有发展机遇更多、资源稀缺性更强和社会结构更复杂等特殊性,相应地,超大城市相对贫困治理也呈现出主动贫困、贫困放大和多元贫困等问题,需要以发展匹配、社会保障和分类治理为治理靶向发力;而国际主要城市的贫困治理发展历程及相应措施也为中国超大城市相对贫困治理提供了贫困测度、差异化治理、最低工资标准等有益经验.基于此,超大城市相对贫困治理需要形成包含贫困测度、人力培育、协调发展、"提低"保障和分类精准治理等具体措施的政策体系.

    城市贫困相对贫困国际经验超大城市

    论计算法学的全球发展趋势

    林喜芬李铮
    4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文科建设的推进,计算法学正成为近年来炙手可热的新兴学科和研究范式.中国计算法学现今的问题是:对计算法学之发展脉络,尤其是在学科的研究范畴和发展路径上没有形成一致的认识.文章通过使用多种统计学方法和研究工具,系统地梳理、分析和对比全球近二十年的计算法学研究的相关文献,重现了从21世纪初至近年国内外计算法学研究阶段、科研合作、研究主题和知识结构的演进过程和差异.与国外相比,中国计算法学在不同研究范畴上可能走向分化.倡导问题导向的计算法学研究有利于梳理不同研究路径的关系,促进学科的有序发展.学界需要尝试在问题意识、研究能力和研究方法的不同维度上整合计算法学的研究路径,探索计算法学发展的中国道路.

    计算法学法律实证研究计算科学人工智能文献计量学

    数字技术驱动产业生态系统突破式创新的机理和演进——以智能汽车为例

    陈洁韦俊龙
    6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瓶颈约束下数字技术驱动产业生态系统突破式创新的机理和演进的研究对我国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基于智能汽车产业多案例研究发现:(1)数字技术重构产业生态系统要素/边界是驱动突破式创新的机理;(2)数字技术驱动产业生态系统突破式创新的演进过程,在数字化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阶段,产业面临差异化的创新瓶颈,本研究即基于不同阶段数字技术"内生性、连通性、扩展性"的突出特征,推导出"数字模块化、数字集成化、数字共生化"分别驱动"创新要素量质提升、创新边界明晰、创新边界扩张"的三层递进的创新机理,它们"辅助、赋能、重构"产业生态系统的突破式创新.文章在理论上,丰富了产业生态系统突破式创新机理研究;在实践上,立足产业提炼了数字技术加速突破式创新演进规律,对提升我国产业全球技术先导权、产业主导权和生态话语权具有启示意义.

    数字技术产业生态系统突破式创新智能汽车

    构建中国环境史研究学术体系述论——以内容体系为对象

    陈业新
    8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内容是中国环境史研究学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体内容的确定,需有明确的学理性支撑,也就是从环境学关于环境概念的界定出发,厘清环境的内涵、外延,并以环境分类为基础,结合中国历史实际,将中国环境史研究分为环境变迁史、环境思想史、环境保护史三大方面内容.研究内容体系的建构,仅为中国环境史研究学术体系构建的一个部分.学界在建构中国环境史研究学术体系过程中,需力求做到三个"回归",即回归学理、回归中国、回归历史,进而实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史研究三大体系的目标.

    学术体系建构研究内容中国环境史

    汉唐间的信任变迁——以契约与赦令为中心的考察

    张春海
    96-109,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游牧族群的武力征服及文化的冲击与渗透,使古代中国各个历史时段的整体社会文化环境出现了重大差异,形塑了不同时代人们的性情、观念与精神世界,产生了不同的生活与行为模式,并外化为契约及实践.由两汉到隋唐,中国民间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在整体上呈现出"恶化"趋势.在此过程中,契约的内容与条款日益细密、丰富.与此同时,法律的地位与权威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成为建构与维持交易秩序,重塑人与人之间信任关系的重要手段.因此,在中原一统王朝重新建立的唐代,朝廷采取了种种为法立信的措施.

    契约信任族群赦令

    印度文字记数法及其文化背景探析

    吕鹏纪志刚
    110-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原典史料整理了古代印度数学文献中对于数的四种文字表记方法,根据先后年代,分别是:《吠陀》中的十进制数词;《阿耶波多历算书》中的字母表记法,采用百进制,以梵语元音-辅音来对应数,用于表示巨大的天文常数;具象数词,以朴素集合观念为基础,用表示自然人文事物的词来表记数量;Ka-Ta-Pa-Ya式表记法,辅音表示1~9和0,再适当选择元音就可用富有意义的词来表记数量.了解以上数表记法的用法和特点后,可以发现古代印度数学文献虽以数学内容为主,但在撰写过程中还兼及修辞,具有简洁优美及易于传诵的特点.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印度数学的发展与印度独特的文化背景,如帕尼尼语法学、宗教神话和哲学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印度数词《阿耶波多历算书》具象数词印度神话梵语修辞

    "饭圈"的权力生产及其社会机制表征

    徐婧
    120-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饭圈"已成为当下中国互联网研究的新型问题域.本研究探究"饭圈"作为一个新问题域的生成、破圈与被征用的总体逻辑,揭示其与传统粉丝研究的差异,并探索其与网络圈群、平台资本、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在数字时代,"饭圈"内部的交往秩序呈现出再中心化、再制度化和交往异化的新特征,在互联网交往中"饭圈"逐渐与其他圈群、平台、社会和国家之间形成复杂张力,造成网络交往行为与行动"饭圈化"的溢出,进而使"饭圈"成为数字时代的国家治理对象."饭圈"是国家权力微观下沉和各类资本力量合力造就的青少年网络圈群组织,同时也是数字时代"治理"的隐喻之一.

    饭圈饭圈化数字交往实践数字"治理术"

    影响青年意见极化的社交媒体因素分析

    沈郊
    133-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交媒体时代,用户习惯于接受碎片化、同质化的信息并据此形成自己的意见或立场.一些学者认为这一现象将使得人们进入"信息茧房"或"回音室"并造成公众意见的极化,另一些则对此持反对意见.在回顾意见极化的文献基础上,本文对中国大陆各地区的青年群体进行了问卷调查(N=1 039),对青年意见极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社交媒体使用时间越长,社会网络异质化程度越低,青年群体越呈现出意见极化的状态.研究进一步发现并检验了选择性接触机制的中介效应,表明在青年群体的社交媒体使用过程中,选择性接触信息影响了其意见并导致极化现象的产生.

    社交媒体选择性接触意见极化社会网络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