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社会科学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论坛
社会科学论坛

赵虹

月刊

1008-2026

shkxlt@heinfo.net

0311-83035752

050051

石家庄市裕华西路67号

社会科学论坛/Journal 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
查看更多>>社会科学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半月刊,全年出版第1至24期。每期208页,异型16开。单数期每月10日出版,双数期每月20日出版。从2010年第1期起,本刊将做重大改版。届时,封面学术气息将更加浓厚,装帧设计(包括开本)将更加大气,期号标示将更加规范,栏目设置将更加科学,所刊文章及编校印质量将更加上乘。取消原上半月期学术评论卷和下半月期学术研究卷的形式。所设栏目都将由全国知名学者特约主持:1.学术论衡(特约主持: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2.学科新探(特约主持: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3.学术评论(特约主持:清华大学许章润教授)4.学界人物(特约主持:中国政法大学杨玉圣教授)5.学人随笔(特约主持:北京大学贺卫方教授) 6.学者论坛(特约主持:中共中央党校吴忠民教授)7.学界观察(特约主持:厦门大学谢泳教授)8.书林评介(特约主持:清华大学仲伟民编审)特别声明:本刊从未与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进行组稿等活动,凡以本刊名义向作者组稿者都是假冒本刊名义。请作者直接与本刊联系投稿事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反向行为保全的网络版权保护机制

    曾荇张磊
    131-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知—反通知程序的权利配置失衡与移除程序的法定义务化倾向,使得对恶意投诉、错误通知的反制偏离了平台治理的制度预设,倒向了司法提前介入的反向行为保全机制.反向行为保全所具有的深刻问题导向,决定了其不仅受制于诉前行为保全的程序性规定,更当服膺于网络侵权治理逻辑的实体性安排.前者呈现出及时原则与稳妥原则之间的张力,后者则蕴含了架空反通知程序、网络治理后置化的不安.因此,在对网络侵权算法化的治理中,反向行为保全机制难以取代通知规则下的平台治理而成为新的网络治理范式.

    反向行为保全版权保护网络平台治理补充性适用恶意投诉

    环境法典中生态环境纠纷解决的逻辑框架与困境纾解

    刘娉
    146-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法制发展和社会需要来看,编纂环境法典对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法律体系发挥着关键作用.而生态环境纠纷解决作为环境法典生态环境责任章的重要内容,是对不同类型生态环境责任的承担及其制度设计作出的程序性回应.生态环境纠纷解决的法典化,首先就是要明晰生态环境纠纷解决与传统纠纷解决的关系,确立生态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的逻辑框架;其次是分析环境法典中生态环境纠纷解决机制面临的实践性难题;最后是围绕法典化对生态环境纠纷解决机制遇困境提出规范化的设计方案.

    生态环境环境纠纷解决环境法典专门化纠纷解决

    人格权禁令的实体法视角检视及司法适用研究

    卢炳权
    160-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置于实体法与程序法之下共同研究,是确立和实施人格权禁令的必然选择.人格权禁令作为民事实体法上的救济措施,它与专门针对家庭暴力案件的人身安全保护令之间,存在一般与特殊的适用关系;它具有事前预防功能,区别于人格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事后追溯性;它不属于人格权请求权的具体内容,虽然二者在功能方面存在一定的重叠,但不在同一程序轨道上运行.立法应当明确"人格权益"为人格权禁令的适用范围,且不以行为具有违法性为适用前提.人格权禁令在司法适用过程中要处理好程序效益与程序公正的关系,其体现出来的诉讼法理与非讼法理,决定了有必要构建一套独立的司法程序.该程序涉及的证据、担保、审查、执行以及程序性权利救济机制等问题,应紧紧围绕利益均衡原则展开.

    人格权禁令事前预防人格权益程序内在价值程序利益均衡

    情感与符号:互动仪式链视角下JK制服群体的建构与维系

    宋辰婷谢玙
    173-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各类网络虚拟社区林立,JK制服圈子成为时下最具热度的青年亚文化群体之一.在JK制服圈子出现热潮的同时,其内部时常爆发反常互动,甚至大规模冲突.然而在冲突之后,JK制服群体不仅没有解体,反而呈现出更为紧密的互动景象.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批判性地使用互动仪式链理论,通过分析JK制服群体这一亚文化群体的建构与维系机制发现,情感能量和符号体系作为核心要素,能够串联起亚文化群体日常的互动仪式,使亚文化群体得以初步建构并渐趋稳固;而符号体系的破坏以及情感能量的差异也会导致反常互动甚至冲突,即反常的互动仪式,但反常的互动仪式也有其调和与重构的独特作用,借此JK制服群体自身可以实现群内冲突的消解与群体的长久维系.

    JK制服亚文化群体互动仪式符号体系情感能量

    传统村落生态理水文化价值及实践

    严晓萍
    185-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传统村落中蕴含着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资源,蓄水、引水、用水文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村落中对雨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和治理方法等非遗文化,综合了实用性、景观性、生态性和可持续性,是前人历史经验的积累,充分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内涵.太行山区传统村落蕴含丰富生态理水文化智慧的是窖池、梯田和水渠,对解决干旱少雨地区生活、生产用水,建设宜居的人居环境,华北地区水资源生态环境建设,防范水灾,人居环境建设和乡村环境治理,将传统生态理水文化智慧融入乡村生态振兴实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传统村落生态理水文化价值

    乡村治理转型中的生活与治理——兼论美好生活的实现

    佘国梁
    194-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实现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有效治理乡村社会问题的必选题.乡村治理从集体化时期的意识形态取向和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发展取向,转向了新时代人们如何安排日常生活的"生活治理"的范畴,体现了乡村治理的现实经验嬗变和研究范式转换.乡村生活治理的提出融合了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以及中国治理传统思想,弥补了乡村治理研究中经典的国家与社会分析范式的不足.乡村治理转型中的生活与治理关系启示我们,实现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准确把握村民生活特性,提供精细化生活服务;强调党和政府作用的同时,重视乡村日常经验以及民众的主体性;平衡好乡村生活治理与发展间的关系.

    治理转型乡村治理生活治理美好生活

    从晚清到五四:外国文学翻译走向现代之路

    张智中赵曼
    208-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四时期的外国文学翻译盛况空前,任淑坤《五四时期外国文学翻译的言说与实践》一书研究视角切中该时期多维的翻译言说与实践关系,披沙拣金,突破五四时期翻译史研究以言说为依据、默认翻译实践与言说一致的模式,使言说与实践的多维关系从隐身走向现形.一则见解高卓,从宏观视角对五四时期的译本作系统和整体考察;再则其探骊得珠,以《新青年》为典例,从微观角度探究五四时期大量外国文学作品传入盛况.引而申之,触类而长,其研究对当今中国文学走出去极具借鉴意义.

    五四时期外国文学翻译言说与实践多维关系《新青年》

    阐释学发展与中国学术批评生态的建构

    邓心强
    218-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学阐释学成为近年来的学术前沿和热点,它对当前学术批评生态的建构具有重要启示和影响.学者围绕理论问题展开深入而持久的争鸣,取得了很多学术共识;论争走向精细化,理论探讨专业且深入;期刊与学者协作,共同推动学术走向繁荣;学术研讨的形式丰富多样,走向多元化和国际化,并呈现出开放、包容、对话的鲜明特征.阐释学发展在批评的形式与内容上都极具典范性、示范性,对推动中国当前学术批评生态的建构意义重大、启迪深远.

    阐释学学术争鸣批评生态开放包容学术对话人才培养

    嘤鸣会文 叠桥建章——访德国汉学家吴漠汀

    吴漠汀杨程
    232-242页

    "白话文百人百论"二十一 白话文百人百论之顾毓琇、周策纵、唐德刚

    李春阳
    243-2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