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社会科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研究
社会科学研究

双月刊

1000-4769

shyj-zzx@126.com

028-87013623

610071

成都市一环路西一段155号

社会科学研究/Journal Social Science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以大学师生及研究机构研究人员为读者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动因、内涵体系与构建路径

    张明军李天云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基于"大智移云"等数字技术形成的新场域民主,开创了数字时代民主政治的新范式.智能文明发展中新技术革命的创新驱动、人民民主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形态拓新、数字技术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度融合是数字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深刻动因.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变革因应、组织形态适配、技术创新扩散共同构成数字全过程人民民主"价值—制度—组织—技术"四维一体的丰富内涵体系.随着数字化与智慧化交叠融合,以数智赋能实现民主要素的贯通连接、民主功能的系统整合、民主过程的高效运作、民主形态的韧性发展,是数智民主建设的必然路径.

    数字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数字全过程人民民主数智民主

    数字守门人理论:溯源、误读与构建

    李剑尹玉涵
    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市场治理的讨论中,数字平台经常被称为数字守门人."数字守门人"概念主要涉及两种不同的守门人理论,一是讨论中介机构履行第三方监管义务的传统守门人理论,二是讨论超大型平台履行促进竞争义务的新型守门人理论.两种理论在概念逻辑、义务产生机制和义务设立方式上存在本质区别.将两种理论混为一谈,会产生提高第三方监管义务的设立标准、将反垄断义务转换为事前义务的问题.事实上,传统守门人理论已经为数字平台第三方监管义务的设立初步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分析方式,而新型守门人理论则未能证成为超大型平台设立促竞争义务的正当性与可行性.因此,为了有效回应数字市场治理实际需要,构建逻辑自洽的数字守门人理论应聚焦于数字平台的第三方监管义务,在具体内涵阐释、义务标准构建上进一步完善传统守门人理论.

    守门人数字市场法平台监管义务标准

    推想文学:"我们世界"与"另外世界"的塑造与互动

    程朝翔
    2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独立的文学类别,推想文学是现代西方的产物.推想文学包括奇幻、惊悚、科幻等子类别,而子类别之间的界限十分模糊.推想文学大多尚未进入西方现代文学的正典,甚至与现代文学的正典格格不入.西方现代文学的正典多以人类世界为中心,而推想文学则"推想"出人类世界之外的另外世界.另外世界或无视、或冲击、或碾压、或溶解、或融入人类世界,不同世界之间互为"他者".论文聚焦推想文学中互为他者的不同世界,同时也涉及当代西方理论中的推想转向.

    推想文学奇幻文学惊悚文学科幻文学现代状态现代主义

    电子游戏文学:从制造可能世界到改造数字生态

    唐小林潘鹏程
    3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代,电子游戏是演示类文学的重要体裁,可以进一步挖掘文学叙述的潜力.因而需要从文学角度研讨电子游戏,理解以电子游戏为媒介完成的文学书写.在世界制造上,电子游戏将"情节脉络"改造为"故事网络",随着选择的完成与行动的展开,叠加的故事才坍缩为确定的情节.同时,在游戏规则中玩家才能够正确地识别元素与边界,从而通过意义的聚焦实现文本的"再中心化".在此意义上,电子游戏是将计算机作为虚拟剧场的演出叙述.在虚构与实在的关系上,电子游戏具有策略行动与角色扮演的双重性质,以及故事语义和规则话语的两层基座,"通达"成为其文本的基本形态.从作为道德神学的媒介生态学出发,定位电子游戏的文化价值,可以发现电子游戏让文学书写成为改造数字媒介生态的具体方案,也成为再理解现实为何的清晰起点.强调电子游戏是文学叙述的新媒介,可以探索文学书写参与到时代对话的有效路径.

    电子游戏文学叙述世界制造世界通达数字媒介生态

    精准还是脱靶:政策工具与政策目标的适配性研究——基于大气环境规制政策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黄新华廖燕珠
    49-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大气环境治理政策目标的成效关键在于选取行之有效的政策工具,但政策工具是否一定能与其设定目标精准对接?应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能够深入探讨政策工具与政策目标之间的适配性问题.通过分析31个省级行政单位在大气环境治理中的政策工具与政策目标匹配情况,发现高水平政策目标不可仅凭政策工具的单项施行所实现,而是多元政策工具综合配置的结果,同时政策工具与政策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呈现出波动性,在绝对精准与全然偏离的连续谱系间存在多种适配可能性.研究结论有助于阐释在实现政策目标时政策工具之间的协同效应和联动匹配模式,深化在复杂环境中政策工具与政策目标关系的理论探索,为推动高质量公共政策制定提供实践启示.

    政策工具政策目标适配性大气环境规制政策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算法分发模式下的主流文化认同建构——逻辑进路、实践困境与突围策略

    黄莹莹杨弘
    60-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传播媒介的迭代与传播理念的革新,主流文化传播由传统的编辑筛选模式与社交过滤模式发展至算法分发模式.以算法推荐技术为信息分发模式的社交媒体平台、门户网站、聚合新闻资讯平台打造的全媒体传播矩阵,通过个性化推送类、排序精选类、检索过滤类等算法技术实现主流文化与用户之间的智能化、个性化、精准化、高效化匹配,对主流文化认同具有极强的建构和引导优势.但受资本趋利性的驱动,平台算法的"个性化"推荐、"碎片化"叙事、"流量为王"分发逻辑导致了主流文化传播面临"能见度"被遮蔽、整体性与系统性被割裂、权威性被削弱的遭遇和挑战,使得主流文化认同建构陷入认知认同弱化、情感认同稀释、价值认同扭曲的困境.为此,需要破除算法分发模式造成的公众认知舒适"茧房"和"感官陷阱",推进算法推荐技术的"流量纠偏",特别是规避算法的资本逻辑后果,从而全方位破除算法分发模式造成的公众认知和情感认同困境,建构主流文化的价值性和权威性共识.

    主流文化认同算法分发模式算法推荐技术

    民营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理论澄清、逻辑机制与现实路径

    张文武
    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开创性地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民营经济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要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经验表明,要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地解析共同富裕,特别是理解共同富裕的所有制形式不能简单地一分为二、固执其一,应该是兼容并蓄、动态包纳地促进多种所有制共生共存.民营经济是优化社会主义所有制体系的重要组成、实现社会财富增长的重要来源、共同富裕三次分配的重要途径.新时代新征程,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民营经济,应肥沃民营经济发展之壤、培育劳动资本利益共享之根,不断夯实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定支撑.

    民营经济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两个健康"

    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空间的逻辑理路和实践进路

    周俊蒋瑛
    76-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推动力量,与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与实践中都存在紧密关联.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来看,高水平对外开放能够有效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高水平对外开放符合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也契合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中国对外开放在不同历史阶段各有侧重地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高水平对外开放立足新时代,有力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有效规避西方式现代化发展困境,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新动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应该丰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径,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空间、要素空间、制度空间、合作空间、动力空间、生态空间和人文空间.

    对外开放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空间逻辑实践

    城乡经济不平衡的内在逻辑与变革进路

    黄涛朱悦蘅
    88-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乡经济不平衡由来已久,我国城乡经济不平衡呈现出明显的中国特征,并在不同经济体制和时代条件下积重而行.究其根本,在于城乡生产力结构布局的不均衡,本质原因则是城乡生产关系的制度安排多有失衡,深层动因则表现为城乡治理体制机制的不平衡.基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进一步构建"生产要素不平衡—产权制度不平衡—治理机制不平衡"的具体分析框架,阐明其中的辩证互动关系,从一个整体性、制度性的视角解析城乡经济不平衡的内在逻辑,并在增长与平衡、体制与结构、制度与治理的辩证视角中提出化解城乡经济不平衡的对策进路.

    城乡关系经济不平衡集体产权治理机制制度分析

    从"不稳定性"到"不确定性":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不确定性工作的兴起及其启示

    文军刘思齐
    97-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数字化时代社会转型的深入推进,工作的不确定性激增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不稳定工作"从传统工业社会相对确定的样态转变为数字化时代深度不确定性的形态,由此引发其在概念界定、理论建构和现实应对层面的多重困境.在此背景下,以"不确定性工作"来代替"不稳定工作"并展开新的理解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因此,通过对比传统工业化时代"不稳定工作"与数字化时代"不确定性工作"在劳动空间、劳动时间、劳动主体、劳动关系、劳动过程和劳动结果六个维度的发展转型,我们可以勾勒出数字化时代"不确定性工作"的发展特征与基本内涵,并通过对其时代意义的揭示,为个体、企业、国家和社会的应对策略提供参考,也希望以此为未来的持续研究提供借鉴.

    数字化转型不确定性工作不稳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