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社会科学战线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战线
社会科学战线

邵汉明

月刊

0257-0246

0431-84612431 84638362

130033

长春市自由大路5399号

社会科学战线/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内容以反映国内外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主,涉及文、史、哲、政、经、法等基础学科,也注重应用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法律鼓励帮助子女等家庭成员亲身陪伴照护老年人——背景、涵义、法理与制度

    赵红梅
    187-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孝老文化在现当代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现当代孝老文化较之传统孝老文化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偏重具有精神慰藉功能的亲身陪伴照护.子女等家庭成员亲身陪伴照护老年人存在现实障碍,法律对此应当予以鼓励帮助而非强制.我国可借鉴域外经验并突出本土特色,从财政补贴及失能长期照护保险、税费减免、保障性住房供应方面进行制度构建.

    子女家庭成员亲身陪伴照护老年人法律鼓励帮助

    劳动用工"规制缓和"的正当性及其实现

    冯彦君孙佳梅
    198-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倾斜保护理念是劳动法筑法之基、护法之本,需坚决恪守,不可动摇,但倾斜保护之"度"应因时因势而调适.近年来,疫情导致经济下行、企业困顿,科技发展促使雇佣形态变容,趋向灵活化和非典型化.在经济下行与经济变容的双重挑战和冲击下,用工规制缓和的呼声和诉求日益高涨,劳动法益结构的动态调适势在必行.劳动关系治理应秉持规制缓和的立场,在不触及劳动法制度框架和理念前提下,通过劳动政策消解、执法目标和力度微调以及处罚新规迁移适用等路径实现雇主用工缓和化治理,助力企业和经济复苏.当前推进劳动法法典化的进程中,亦应为用工"规制缓和"预留一定的观念场域和制度调适空间.

    劳动用工规制缓和实现路径法益结构处罚新规

    基本医疗保险"保基本"的法理重释

    田蒙蒙
    209-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具有"保基本"的属性特征.实践中对"保基本"的曲解与误识严重影响了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给付范围和保障程度,甚至背离了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目的.基本医疗保险中的"保基本"并不含有"保小病"的独立内涵,"保基本"也并不等于医保基金安全原则下医疗保险待遇给付的最小化."保基本"的真实内涵应该指向参保人的宪法基本权利保障,借鉴德国法定健康保险的制度经验,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可考虑通过"治疗需要"和"因影响工作产生治疗需要"的解释路径对疾病风险进行规范建构.基于此,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应对实践中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对象、保障程度、多层次医疗保障、筹资机制、医保等待期等问题作出系统回应和改造要求.

    基本医疗保险保基本基本权利基金安全

    中国百年师范教育制度变迁:内在动力、总体特征及历史经验

    曲铁华
    219-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的师范教育制度,历经百余年,从无到有,由部分至系统,从初步形成到拥有规范体系.纵观中国百年师范教育制度的变迁,在逐步规范、系统的同时,完成了 自身的制度化.中国百年师范教育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力是制度断裂和制度渐进交替进行.制度变迁的总体特征,一是动力机制,外部因素和内在逻辑共同作用;二是变迁路径,从移植模仿到本土化探索;三是价值取向,由工具本位向教师本位过渡.制度变迁的历史经验,一是乡村师范教育的中国化求索;二是师范教育课程突出师范特质;三是公费师范教育的不定与一定.

    师范教育教育制度教师教育制度变迁

    顾颉刚与近代大学国学研究及人才培养

    肖朗李得菲
    231-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20-40年代,顾颉刚先后在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国学门、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进行国学研究及人才培养,从古史辨伪到开展民俗探索,再到倡导史地研究,在此过程中他努力发掘民俗材料作为国学研究的新材料,积极开拓历史地理学的新领域,并培养了一批国学研究的专业人才.系统梳理顾颉刚在近代大学开展国学研究及人才培养的轨迹与脉络,不仅有助于认识和把握顾颉刚对近代大学国学研究及人才培养所做出的贡献及其特色,而且对当代国学研究及人才培养也不乏借鉴价值.

    顾颉刚近代大学国学研究人才培养

    巴迪欧事件哲学的主体性问题刍议

    郭忠义陈烨
    244-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巴迪欧的事件哲学以事件、真理和主体为核心要义,认为事件是真理显现的契机,是割裂整体的杂多,是主体证明自身的载体.事件和真理之所以能够显现,是因为主体对之进行把握,进而树立起哲学和真理的权威.主体在求真理的过程中,必须以"忠实"为原则,首先还原事件本身,即求事件之"真",这是人类"求真"的认识论前提.

    巴迪欧事件哲学主体性求真

    人工智能艺术的哲学追问

    李天成
    250-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今,AI艺术遭受着这样一种质疑:AI取代艺术家,使艺术沦为"任务".事实上,此担忧来自对AI与AI艺术的不合理想象.本文将首先从哲学和科学的角度,描述AI的困境与现状,以建立一种对AI的客观认识.以此为基础,通过对AI技术的分析继而指出,AI与人处于足以"智性交流"的共生关系中,AI艺术是入—机的艺术.当中,AI作为"智性交流者"将美学思维引向自身,AI艺术的创造力存在于"艺术地使用AI"中,即AI艺术的真正意涵是AI的艺术化.

    人工智能框架问题人工智能艺术智性交流

    美国馆藏韩乐然中国工合运动画作的历史探源与价值考述

    尚亚宁曹应飞
    260-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优秀共产党员、红色艺术家韩乐然罹难至今已有70余年.国内关于韩乐然的研究成果主要聚焦其艺术成就和革命活动,现存绘画作品大部分收藏于中国美术馆及其亲属处.笔者发现了一组美国馆藏韩乐然绘画作品,描绘了中国工合运动中培黎学校学生学习、工作的场景,是不可多得的图像史料.这组画作对中国史学界和艺术界全面了解韩乐然在西北地区的革命历程,探索韩乐然与中国工合运动的关系,充分展示韩乐然革命家、艺术家双重身份以及深入研究其绘画艺术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韩乐然中国工合运动培黎学校绘画作品

    中国边境地区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

    陈曦朱建华
    266-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利用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测算中国边境地区流动人口短期、长期以及永久居留意愿,运用空间分析技术和分层logit回归模型分析中国43个边境地级行政区居留意愿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短期与永久居留意愿在边境地区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格局,长期居留意愿作为"过渡状态"的分异特征相对不明显;倾向于短期居留的流动人口以经济型流动为主,流动性较大且未来预期不稳定;倾向于长期居留的流动人口通常拥有稳定的生计来源且家庭规模较大;倾向于永久居留的流动人口以社会型流动为主,更高的家庭禀赋为边境地区流动人口提供了经济与社会支持;倾向于短期与永久居留的流动人口在边境地区的城市特征中存在显著异质性.

    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空间分异人口安全中国边境地区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探究

    李承秋韩丽颖
    273-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劳动精神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与要求,表现为崇尚劳动的价值信仰、热爱劳动的情操境界、辛勤劳动的人生底色、诚实劳动的处事原则以及创造性劳动的时代最强音.以劳动精神涵养大学生精神品格,有利于大学生增强自觉担当历史使命的志气、自觉彰显民族气节的骨气以及主动追求人生价值的底气.为此,应通过思想引领,满足大学生对劳动世界的深度需求;通过实践淬炼,激发大学生自觉劳动的内在动力;通过文化浸润,厚植大学生自强不息的劳动情怀.

    劳动精神大学生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