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黄刚

双月刊

1004-8634

xuebao@shnu.edu.cn

021-64322304

200234

上海市桂林路100号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一直坚持办刊宗旨: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执行党的宣传方针,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成果提供发表阵地;鼓励学术研究,强调学术平等,坚持学术自由,倡导学术争鸣,不遗余力地发表优质文稿,为繁荣我国的学术贡献应有的力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与世界:区域现代化进程省思录

    董经胜孟庆龙唐利国
    5页

    外部因素与拉丁美洲的现代化

    董经胜
    6-12页

    南亚国家现代化进程再审视

    孟庆龙
    13-18页

    东亚近代化研究的范式演进

    唐利国
    19-24页

    社会形态更替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文明性质

    户晓坤
    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论述,体现了社会形态更替一般规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统一的唯物史观立场.只有深刻揭示人类社会向着更高形态演进的历史必然性,才能真正阐明中国式现代化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和人类整体进步的世界历史意义;只有深刻把握人类历史发展一般规律与社会形态特殊形式之间的辩证关系,才能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抽象普遍性,立足于"自由人的联合体"这一更高原则的普遍性及其实现方式与发展趋势,真正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历史意义.

    社会形态生产方式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遵循

    贺新元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由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出一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新路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探寻、开创、推进和拓展中,离目标越来越近且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式现代化渐趋融合、合轨而行,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的建设规律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规律认识日益深化,并把深化认识的结论概括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政治论断.

    中国共产党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与文化主体性建构

    沈江平丁耀鹏
    40-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主体性是跨文化视域中民族文化自我意识的集中彰显,是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托,展现了面向民族文化的整体图景.历史和现实揭示,中国式现代化同文化主体性建构具有深刻关联.一方面,中国的现代化践履塑造着文化主体性:在封建社会中文化主体性以文化基本精神的潜在形式呈现,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探索历程使中华文化主体性实现了从内隐到外显的变革,同时在拓展叙事空间的意义上将文化主体性建构推向新的高度.另一方面,文化主体性给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能动力量:文化主体性强化着中国式现代化探索的自我意识,夯实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同时赋予中国式现代化鲜明的中国特色.在行动策略上,新时代继续推进文化主体性建构必须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和文化主体性同向而行的关系,坚持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丰富文化主体性所展开的经济社会基础;深化"第二个结合",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造彰显文化主体性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主体性第二个结合自主意识

    从"自由灯塔"到"世界领袖":两次世界大战与美国人国际角色认知的转变

    王立新
    50-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 18 世纪晚期到 20 世纪初期,美国精英们虽然抱有以共和主义改造世界的理想,但相信美国应该专注于国内的"共和实验",以榜样的力量而非对外干预行动来影响世界,扮演"自由灯塔"而非"自由十字军"的角色.一战爆发后,威尔逊试图重塑美国人的国际认知,说服民众放弃孤立主义并支持美国在战后发挥世界领导作用,但没有成功.到二战结束时,美国朝野终于达成共识,认识到美国不应该满足于做"自由灯塔",还应该成为战后的"世界领袖",承担起领导世界实现和平与繁荣的责任.美国精英们对美国国际角色认知的改变既是美国实力迅速增长和国际环境巨变的结果,更与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有关.特别是二战的悲剧使美国民众意识到,美国的安全和繁荣与外部世界息息相关,美国有必要通过对国际事务的主导塑造有利于美国的世界环境.美国从此走上了全球干涉和霸权护持之路,对美国自身和整个世界都产生深远影响.

    自由灯塔世界领袖国际角色威尔逊杜鲁门二战教训

    一战后美国的"国际协会"与"国际联盟"之争

    刘义勇
    6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战后,美国总统哈定曾公开宣称要用"国际协会"来替代威尔逊的"国际联盟",一度引发了美国国内的热烈争论.这场"命名政治学"折射出当时美国政治精英在世界联合问题上的理念竞争与价值观分歧.从具体语境看,"联盟"相比"协会"具有更多卢梭式"国际政府"与"军事同盟"的含义,更少康德式"自由联合体"的理想成分;同时,它们还分别反映了排他性与包容性、强制与自由、司法与政治、低制度化与强制度化原则间的张力.尽管哈定的国际协会提议很快被遗忘,但它的短暂出现仍反映了美国在从地区霸权转为世界霸权过程中遇到的权力纠葛和身份困惑,并一定程度预示着美国二战后两条互相矛盾又互相补充的外交路线.

    国际联盟国际协会国际政府自由联合

    比较电影学的建构意义、研究原则及路径

    丁亚平闫明
    73-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并推动中国电影的发展,应合日益频繁的中外电影交流,以及文化强国战略对中国电影走出去的要求,比较电影学的学科建构势在必行.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比较电影学应向已发展成熟的比较文学学科汲取成功经验,但同时也要尊重电影研究的本体特色.基于宏观系统、目标与原则,文章从比较电影学的学科定义、建构意义、研究原则与研究路径等方面着手,详细论证比较电影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建设的可行性.

    比较电影学电影性主体间性宏观系统数字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