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绥化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绥化学院学报
绥化学院学报

田军

月刊

2095-0438

shxyxb@vip.126.com

0455-8301079

152061

黑龙江省绥化市黄河南路18号

绥化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为社科类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的办刊宗旨概括为:追寻科学理念,探索学术真知,传播先进文化,塑造大学精神。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功能对等理论视域下方言英译研究——以《红高粱家族》为例

    杨会勇
    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方言作为地方特色语言,是地方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基本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文学作品中的方言对于彰显文化底蕴、展现地域特色、传播民族文化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红高粱家族》通过方言词汇,向读者展现了高密的社会、历史、文化及风土人情.为了有效展现《红高粱家族》中的方言文化特色,文章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理论内涵及文本内容,探索创译、直译、意译等策略.

    功能对等理论方言英译《红高粱家族》

    生态翻译视域下闽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英译研究

    游灼梅
    7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分析了生态翻译理论对于非遗外宣英译的重要点,并从生态翻译视域下的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层面探讨了闽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英译方法,最后提出了闽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英译改进策略,以期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域外传播提供建设性意见.

    闽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英译对外传播

    红色旅游资源的外宣翻译策略研究

    陈雯雯
    7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旅游资源是我国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的重要基础.做好外宣工作是吸引外国游客参观、体验红色旅游资源的重要抓手,要在充分把握外宣翻译内涵的基础上,向外国游客传递中华民族精神,促进跨文化交流.文章深入分析与红色旅游资源相关的多个外宣翻译问题,指出译者应改正语法、拼写错误,充分发挥外宣资料译文的信息功能,提升外宣信息化水平,助力红色旅游资源的外宣水平提升.

    红色旅游资源外宣翻译策略

    营城子满族文化变迁原因探析

    李文凯唐戈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满族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员,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历史与文化.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满族文化式微;此外,其他民族文化也发生了类似的变迁,因此探索满族文化变迁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仪式,有利于探索文化衰落的原因、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有利于为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提供一点思路.基于对五常市营城子满族乡的田野调查和相关文献研究,结合多理论视角,从共同体到社会的转化、政治场域的变化和角色重构、互动与平衡、信息的交流互通四个角度进行分析,以探究文化变迁的内涵.

    满族文化变迁社会变迁

    非遗活化视域下闽南拍胸舞的存续策略

    谢向英林子琳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被誉为"东方迪斯科"的闽南拍胸舞,其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记忆,更在文化、精神层面上有着丰富内涵.文章从非遗活化的视角出发,对福建省在闽南拍胸舞的动作、表现形式、文化内涵、文化元素上进行的创新开发分析,发现传承、文化原生性、流行性舞蹈、文化元素上的问题都阻碍着闽南拍胸舞的保护与开发.文章通过教育传承、文化创新、产业发展方面来寻求闽南拍胸舞的存续策略,探索闽南拍胸舞文化的保护与开发途径,希望为同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提供参考.

    非遗活化闽南拍胸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策略

    民族歌剧《与妻书》的创作分析

    张瑞
    8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妻书》是一部通过对林觉民写给爱妻的家书进行文本改编和音乐创作的民族歌剧作品,由福建省歌舞剧院在2018年末成功首演,广受好评.作品围绕《与妻书》的主体进行展开,呈现出非常深刻的思想内涵与英雄气概.这部歌剧的创作在遵循传统西方正歌剧形态的同时,加入了极具民族色彩的粤剧与闽剧元素,是新时代中国歌剧创作中西结合的典范.歌剧《与妻书》充分利用了舞美科技所创造出来的空间感,突出了剧中人物情感及动作语言的表达效果.对歌剧《与妻书》的文本创作、音乐创作和舞美设计进行分析,将有助于促进中国民族歌剧对西方歌剧的借鉴与融合,有助于传统音乐文化在歌剧艺术中的继承.

    《与妻书》文本创作音乐创作舞台艺术

    《肖申克的救赎》小说与电影之对读

    戴文疾
    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广为人知,它的成功源于其原著《丽塔·海华兹与肖申克的救赎》扎实的故事基础.两厢对读明显看到,把文学文本语言转换成影视艺术形式,要尽可能把原著的文化精神保留下来,在尊重文学原著精神内核的前提下,既能保持文学独立的艺术性,也能通过改编对原著进行超越和跨越时空场域的交流互动,实现文学和影视的双赢场面.文章从改编之维——救赎故事的悬置方式、改编之得——被暗示的最深刻价值、对读之思——文学作品和影视的互动之路三个方面加以讨论,其目的在于明确无论是小说《丽塔·海华兹与肖申克的救赎》还是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都具有双向解读的意义.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小说异同对比

    《漫长的季节》:开启悬疑剧创作新维度

    董艳
    9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漫长的季节》作为2023年度国产悬疑剧的优秀代表,主要讲述了由一起碎尸案和18年后的一起出租车套牌事件勾连出一段人生经历的故事.剧集有意拓展悬疑叙事边界,在主题呈现、人物塑造、空间建构等方面强化文本特质.旨在揭示一个时代背后交集的生活真相,充分展现时代洪流中的个体命运,描绘小人物的生活智慧与人性光辉,为观众带来良好镜像体验的同时给予精神力量.

    《漫长的季节》创新主题呈现人物塑造空间建构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意境塑造及韵律美学

    李焱
    9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舞蹈诗剧以抽象写意的舞蹈形式展现丰富的传统文化意蕴,真正实现了文化与艺术的融通,因而基于意境塑造与韵律美学维度探讨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艺术价值,具有较强的典范性与开创性意义.文章紧扣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内容主题、动作设计与人物展现,分析其山水意境与情景意境,剖析舞蹈姿态、线性动作、舞蹈调度、袖舞形式等要素影响下的舞蹈诗剧意境塑造.在此基础上,依照逻辑构建、呈现策略、具体展现的顺序,层层探究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韵律美学,感悟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韵律之美.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意境塑造韵律美学

    基于沉浸式传播的AR童书出版策略创新

    隋金池李娜娜李哲
    9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AR技术在儿童出版领域崭露头角.AR童书能够带给儿童丰富的阅读内容、立体化的视听感受和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推动了儿童阅读方式的创新.目前我国AR童书出版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出版内容同质化、过于关注AR童书娱乐性导致内涵不足、出版技术及展示媒介不成熟、缺乏多元化的AR童书出版宣传渠道等现实问题,必须要立足儿童阅读场景实现童书选题策划、把握儿童阅读需求打造AR童书IP品牌;优化AR硬件设施开展智能个性阅读服务、发挥多种渠道优势实现AR童书出版传播.

    AR童书出版沉浸式传播IP品牌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