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绥化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绥化学院学报
绥化学院学报

田军

月刊

2095-0438

shxyxb@vip.126.com

0455-8301079

152061

黑龙江省绥化市黄河南路18号

绥化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为社科类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的办刊宗旨概括为:追寻科学理念,探索学术真知,传播先进文化,塑造大学精神。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什克洛夫斯基小说三部曲:陌生化叙述手法的多元运用

    张晓慧赵生学
    7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什克洛夫斯基是著名的俄国散文家和文论家,提出了陌生化的文学叙述方式,创作了一系列具有陌生化叙述特征的小说作品.20世纪20年代,什氏在《感伤的旅行》等三部自传体小说中进行了极具实验性的陌生化叙述实践,通过多种陌生化文学叙述手法展示自我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研究以《感伤的旅行》《动物园,或不谈爱情的信札,或第三个爱洛伊斯》和《第三工厂》三部小说为分析对象,深入研究什氏在其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陌生化叙述方式,探讨什氏对陌生化叙述手法的多元应用.

    什克洛夫斯基陌生化叙事结构

    翻译写作过程视角下的政治文献英译探析

    周苏萍陈绍恋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翻译写作学研究翻译写作过程及翻译效果,可以指导翻译实践.《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是国家翻译实践的成功案例.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为例,从翻译写作学角度,特别是从翻译写作过程探讨政治文献译文如何产生,并分析其翻译效果,有助于指导政治文献的翻译实践,做好对外宣传工作.

    翻译写作学翻译写作过程政治文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对外宣传

    《利维坦》陆道夫主译本的"互文性"疏解

    姚晓菁周小雅陆道夫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陆道夫主译霍布斯哲学经典《利维坦》(2019)汉译本为研究对象,从互文性翻译视角对陆译本中的互文性展开研究.重点分析陆译本中内、外互文性的翻译及其效果.研究表明:陆译本中的内、外互文性强化了译本的解释空间和表现张力,增强了译文的逻辑性、艺术性和开放性.《利维坦》陆译本的互文性翻译研究,有望为今后西方政治类经典的重译和复译带来新的某种借鉴和启发.

    《利维坦》陆译本互文性翻译内互文性外互文性

    《堂吉诃德》社会文化类文化素的翻译研究

    吴其佑王冠人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堂吉诃德》是颇具盛名的西班牙古典文学作品,有诸多中译本出版发行.文章以翻译学中"文化素"概念为切入点,定位《堂吉诃德》第7章和第8章中包含的社会文化类文化素,并通过实例对比分析杨绛译本与董燕生译本所使用的翻译技巧,探讨在翻译这一类别的文化素时应重点考虑的问题:在翻译职业、头衔、礼貌用语时,可以在中国有相似的名称时建立对等,或是可以使用翻译构建词;在采用音译技巧时,可以选用贴合原义的汉字词;结合译文整体情况,可以适当增减文字、扩充内容、改变语言特征或采用补偿、笼统化等技巧;当遇到嵌合式文化素时,可根据上下文进行创译.

    《堂吉诃德》文化素西中翻译研究翻译技巧

    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苏州房捐政策研究

    徐紫情赵伟
    8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国民政府开始在全国大城市或较大城镇征收房捐,房捐征收以城镇房屋和商铺为征收对象.文章主要对1929年-1937年苏州房捐征收管理进行讨论,第一个部分主要对1929年苏州颁布的房捐章程以及1935年江苏省政府颁布房捐统一整理征收章程展开讨论;第二部分介绍政府为改善苏州房捐一向难以征收的情况,于1934年进行整顿房捐;第三部分主要为对苏州房捐政策的评价,从苏州房捐的横向比较、苏州房捐对于苏州财政的地位、苏州房捐的实际征收效果、时人对于苏州房捐的评价等多个维度对战前南京国民政府于苏州的房捐政策实施的评价展开论述.

    住户捐铺户捐房捐苏州

    奇幻电影的受众要求与观影体验研究

    吴德政孙志恒陈晶茹
    8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奇幻电影作为电影类型的一种,一直以来都具有广泛的吸引力.文章旨在深入探讨奇幻电影的受众要求以及观众在观影过程中的体验.通过分析奇幻电影的内容、风格和主题,以及观众的兴趣和期望,揭示奇幻电影所特有的观众特点和观影体验.从电影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审视了奇幻电影的定义、特征和历史发展,以及观众与奇幻电影之间的关系,分析受众对奇幻电影的要求,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奇幻电影提升观影体验的方法,目的是推进奇幻电影的进一步发展.

    奇幻电影受众要求观影体验

    "布袋戏"木偶形象当代审美价值与服饰美学研究

    张玉琴信玉峰于昊田
    9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当今热点话题.而传承的载体应建立在现代审美的基础之上,进行时代改写与优化,其发展理念需要建立在新时期发展的实际需求之上,让传统文化更加符合新时期民众的实际需求,进而能够更为长远高效地发展.文章以布袋戏作为研究的对象,分析布袋戏传统形象设计以及新时期形象设计的特点,从现代审美角度入手,针对其典型的服饰元素进行分析,深入了解其服饰存在的美学价值,也为我国传统文化新时期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传统布袋戏木偶戏木偶形象服饰美学

    池州傩戏文化的纪实影像传播研究

    刘贵梅谢磊
    9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戏曲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池州傩戏是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代表之一,数媒时代随着观众接收文化信息方式的改变,纪实影像对传统戏曲的传播与传承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以池州傩戏为传播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当下的传播现状、仪式特征和文化意义,最后探析池州傩戏文化的纪实影像传播路径,针对纪实影像对池州傩戏文化的仪式传播实践,更好地促进文化传承与传播,构建民族共同的文化意义,凝聚人们的文化共识,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和实践意义.

    纪实影像池州傩戏仪式传播

    电子传感器技术在服装设计中的交互式应用研究

    郑美卉迟锐
    9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子传感器技术在服装设计中的交互式应用是一种新兴的技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它是一种将传感器技术与交互式设计相结合,实现人机交互、实时数据传输和反馈等功能,从而创造出更具创新性和功能性的智能化服装.还可以为服装设计师提供新的设计思路和创意,使得服装不仅仅是传统的服饰,而是一种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具有交互功能的服装产品.

    传感器电子技术服装设计交互式

    新媒体网络舆情信息并发获取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

    吴启祥吴雪
    10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常规的舆情信息并发获取模型通常不会提取信息特征,模型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导致并发获取触发值下降,为此提出对新媒体网络舆情信息并发获取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针对隐匿性、突变性、多元性、交互性以及随机性对网络舆情信息特性研究.以此为基础,分析信息并发获取模型的构成因素,打破传统信息获取的限制,提取舆情信息特征,明确实际的应用范围,构建舆情信息并发获取模型.最终的实例分析先获取实际的舆情并发信息,采用所构建模型模拟舆情并发情况,对比模拟结果与实际结果.结果表明:经过四次测定,最终促使网络舆情信息的并发获取触发值均保持在1.5以上,说明该模型的并发获取效果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并发获取速度及效率更高,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新媒体网络舆情信息处理模型构建实证分析并发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