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傅继梁

双月刊

1008-0392

yxxb@tongji.edu.cn

021-65980705

200092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Tongji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国内公开发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重要数据库和文献期刊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铜稳态失衡与肾脏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周文茜牛阳阳朱赛雅余晨...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肾脏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肾脏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的共同病理表现及病理生理基础.其主要特征包括细胞外基质的异常合成和堆积,伴随着炎性细胞渗透、肾小管萎缩以及周围毛细血管网络的减少等病理改变.这些变化导致肾实质逐渐减少,最终引发肾功能衰竭.肾脏纤维化的机制复杂,目前缺乏特异性治疗靶点,难以延缓或阻止其进展.铜离子是人体中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作为多种蛋白和酶的催化结构或辅助因子,参与多个生物学过程,如能量生成、皮肤色素生成、自由基清除和细胞增殖等.既往研究已证实铜离子与肝脏纤维化和肺纤维化相关,近期研究发现铜离子也可能参与肾脏纤维化的发生.本文将从铜离子在机体和细胞代谢中的角色入手,总结铜及相关蛋白在肾脏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为深入探讨肾脏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铜伴侣蛋白赖氨酸氧化酶肾脏纤维化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缓解老年小鼠心脏成纤维细胞衰老的研究

    张来海李永唯周淳秀刘中民...
    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探索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esenchymal stem cells-derived exosomes,MSCs-Exo)对老年小鼠心脏成纤维细胞衰老表型的调控作用,并初步探索发挥关键作用的外泌体蛋白.方法 使用超速离心法提取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中的外泌体,通过透射电镜、纳米颗粒跟踪分析及Western印迹法进行鉴定.分离18月龄老年小鼠与4周龄年轻小鼠的心脏成纤维细胞,分别作为衰老组和年轻组,加入外泌体干预后的衰老细胞作为治疗组.进行细胞衰老标志物β-半乳糖苷酶染色实验、细胞活力实验和细胞迁移能力实验,对结果做定量分析.基于公共数据库结果,对外泌体的蛋白质内容物进行质控后的GO富集、蛋白互作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潜在关键内容物,并结合基因敲低实验与衰老标志物检测进行验证.结果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可以显著减少老年小鼠的衰老心脏成纤维细胞衰老标志物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P<0.001),同时显著促进细胞活力与细胞迁移速度(P<0.001).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外泌体蛋白内容物中的P4HA2可能是GO富集程度最高的胶原纤维组织通路中的关键蛋白.敲低P4HA2显著下调MSCs-Exo缓解老年小鼠心脏成纤维细胞衰老的能力(P<0.001).结论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能够对老年小鼠心脏成纤维细胞起抗衰老、促活力、促迁移的效果,而外泌体中的P4HA2蛋白可能是行使上述功能的核心成分.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衰老心脏

    miR-let-7d-HMGA2通路调控缺氧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样细胞增殖

    虞珊珊李静谭琪丁梦蕾...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缺氧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滑膜成纤维样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增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HE染色法检测RA和对照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滑膜组织FLS增生情况.分离原代RA-FLS并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将RA-FLS置于常氧(21%O2)或缺氧环境(3%O2)中培养,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的变化,RT-PCR检测miR-let-7d表达的变化.通过类似物或抑制物改变miR-let-7d的表达,观察其对RA-FLS增殖、凋亡的影响;探究miR-let-7d靶基因在缺氧诱导的RA-FLS增殖中的作用.结果 FLS在RA滑膜中增生明显,在缺氧环境下RA-FLS增殖加快,miR-let-7d表达水平降低;过表达miR-let-7d抑制RA-FLS增殖,但对细胞凋亡水平无明显影响;进一步的研究证实miR-let-7d靶基因HMGA2参与缺氧诱导的RA-FLS增殖.结论 miR-let-7d-HMGA2通路调控缺氧诱导的RA-FLS增殖.

    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样细胞缺氧miR-let-7dHMGA2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刺芒柄花素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靶点及机制

    李珊赵康杨提王莹...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联合GEO基因芯片数据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索刺芒柄花素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潜在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在PubChem等数据库获取刺芒柄花素的作用靶点,在GeneCards、DisGeNET等数据库获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靶点基因,与GEO芯片筛选的差异基因合并去重后得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靶点基因;通过构建韦恩图,得到药物与疾病共有靶点;利用R软件包对共有靶点进行富集分析;利用String在线平台构建共有靶点蛋白互作网络,运用Cytoscape软件对网络进行拓扑学参数筛选得到核心靶点;再运用分子对接技术将筛选出来的核心靶点分别与刺芒柄花素的结合活性进行验证.结果 筛选出413个刺芒柄花素作用靶点及1 244个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达差异基因,两者取交集后得到55个刺芒柄花素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潜在靶点,KEGG富集分析显著富集于PPAR信号通路、MAPK信号等通路,并显示基因功能与炎症及细胞凋亡相关;运用Cytoscape筛选得到核心靶点CAP1、CXCL8、EGFR、FOS、CTSS、IGF1、MMP9、PPARG;分子对接模拟验证显示,CAP1、CXCL8、EGFR、FOS、IGF1、MMP9、PPARG等核心靶点与刺芒柄花素结合强,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刺芒柄花素作用于CAP1等多个核心靶点调节炎症相关信号通路,进而发挥抗动脉斑块形成的作用,可为后续临床用药提供数据支持.

    网络药理学GEO数据库刺芒柄花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阿比特龙耐药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迟永楠杨涛刘莺王新安...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CRPC)患者行阿比特龙(abiraterone acetate,AA)治疗后出现耐药的相关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接受AA治疗的81例mCRPC患者的临床资料.AA药物抵抗定义为AA治疗后患者发生疾病进展,包括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及影像学进展.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临床因素与AA耐药的相关性,采用Log-rank检验评估相关因素对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的影响.根据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系数建立预测模型,采用时间依赖ROC曲线及AUC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并绘制列线图对AA耐药结局的风险进行预测.结果 AA治疗后患者中位随访时间9.9个月(5.9~17.9个月),发生AA耐药64例(79.0%),中位PFS为10.9个月(95%CI:5.7~16.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体能状态(ECOG)评分(HR=2.121,P=0.01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HR=1.029,P=0.040)、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HR=1.004,P=0.042)是 AA 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据Cox回归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模型:Model=-0.05×体质量指数(kg/m2)+0.529×淋巴结转移+0.213×转移瘤负荷+0.421×T 分期+0.029×NSE-0.004×血红蛋白+0.004×LDH-0.071 × 白蛋白+0.752× ECOG评分.时间依赖ROC曲线提示模型在AA治疗第6、12、24个月预测耐药结局的AUC分别为0.837、0.867、0.844,其 AUC 在第 6 个月显著高于 NSE(0.578)、LDH(0.656)、ECOG(0.673)(均 P<0.05),在第 12 个月显著高于 NSE(0.482)、ECOG(0.605)(均P<0.05),在第 24 个月显著高于 LDH(0.436)、ECOG(0.732)(均P<0.05).结论 mCRPC患者AA治疗前ECOG评分、血清NSE及LDH水平是AA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模型可在AA治疗后第6、12、24个月较好地预测耐药结局,其预测效能优于ECOG评分、血清NSE及LDH水平.

    前列腺癌去势抵抗阿比特龙耐药预测

    肺腺癌患者预后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孟露吴勇汇罗诗岚吴晓婷...
    39-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探索影响肺腺癌预后、分期和免疫微环境的标志物来预测患者的生存预后.方法 利用R语言Limma包筛选从UCSC基因组网站上获得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应用clusterProfiler包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随机拆分样本方法将数据划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比率=0.6∶0.4).应用LASSO算法和随机森林算法来选择预测因子并构建列线图;研究CACNA2D2和CD79A的免疫浸润与预后的关系并采用ROC曲线和DCA曲线评价列线图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 Western印迹法和qRT-PCR实验分析肺腺癌细胞CACNA2D2、CD79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48例肺腺癌患者肿瘤组织CACNA2D2和CD79A表达情况.结果 共鉴定出42个上调差异基因和19个下调差异基因,只有CACNA2D2和CD79A与肿瘤分期和生存预后高度相关.其中,CD79A的过表达与免疫反应相关.CACNA2D2和CD79A低表达组的肺腺癌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和较差预后的风险显著增加.构建了基于关键基因的列线图模型,使用ROC曲线和DCA曲线对模型进行验证.实验结果发现肺腺癌细胞与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相比,CACNA2D2和CD79A表达较低,并且肺腺癌组织CACNA2D2和CD79A阴性更多出现在Ⅲ~Ⅳ期患者以及有远处转移的患者,而强阳性更多出现在Ⅰ~Ⅱ期患者以及未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结论 肿瘤中CACNA2D2和CD79A低表达与肺腺癌患者的肿瘤分期和较差的总生存期相关,CACNA2D2和CD79A可能是肺腺癌的潜在预后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肺腺癌TCGA列线图

    上海市社区老年人电子衰弱指数的构建与实践

    赵欣欣茅丽玲盛飞唐碧菡...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电子衰弱指数(electronic frailty index,eFI)评估社区老年人衰弱状况,为全科医生提供方便快捷的筛查工具.方法 选取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9-2021年体检数据,构建电子衰弱指数.对2022年10月参加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健康体检的老年人,通过衰弱表型和电子衰弱指数评估衰弱状况,并评价两种评估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从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9-2021年连续参加老年人健康体检的5316名研究对象的体检数据中提取41个健康缺陷作为变量构建eFI,研究对象平均年龄(67.7±5.2)岁,男性2323例,占43.7%,女性2 993例,占56.3%.2019年研究对象衰弱指数的平均值为0.11±0.04,2020年衰弱指数平均值为0.13±0.05,2021年衰弱指数平均值为0.13±0.06.2022年10月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参加体检的222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69.3±6.7)岁,男性95例,占42.8%,女性127例,占57.2%.以eFI评估的电子衰弱指数平均值为0.11±0.05,15.8%老年人为健壮,63.5%的老年人为衰弱前期,20.7%的老年人为衰弱期;按照衰弱表型评估的衰弱情况:27.5%老年人为健壮,57.2%的老年人为衰弱前期,15.3%的老年人为衰弱;eFI和FP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742,95%CI:0.677~0.796,P<0.001,eFI与FP的一致性较好,eFI与FP评估的衰弱状态的Kappa值为0.503,即eFI与FP评价的衰弱状态具有中等的一致性(Kappa>0.5).结论 基于体检数据构建的电子衰弱指数比较稳健,可为全科医生评估社区老年人衰弱情况提供快捷有效的途径.全科医生可充分利用电子健康档案对社区老年人群进行衰弱评估和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人衰弱全科医学评估

    全髋置换术后远程居家康复和住院康复疗效比较

    张鑫陆妍婷张弛李桦...
    5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远程居家康复和传统住院康复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疗效.方法 本试验于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进行,受试者均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和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完成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手术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6月),康复干预于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完成.共64例患者被纳入该项单盲、平行、非劣效性随机对照试验,受试者被随机分为远程居家康复组(远程组)和住院康复组(住院组).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2人,于术后1周入组.试验组(远程组)的康复干预包括为期4周(每周5次x45 min)的远程视频电话指导与移动APP康复训练跟练,在干预后接受每2周1次的电话随访直至12周随访结束,并使用APP继续居家训练直至12周随访结束;对照组(住院组)接受4周(每周5次x45 min)的常规线下物理治疗干预,此外不接受其他康复相关治疗(如针灸、理疗和作业治疗等),出院前物理治疗师布置训练作业并以纸质方式交付患者及家属,出院后接受电话随访,训练频率与远程组一致.本试验的评估数据采集分别在入组时、干预结束(入组4周)及随访结束(入组12周)进行,主要观察指标为随访结束时的髋关节功能障碍和骨性关节炎结局评分(HOOS)的生活质量亚量表(QOL)评分,次要结局指标为入组4周和12周时HOOS的其他亚量表评分、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Berg平衡测试(BBS)和12项生活质量调查简表(SF-12)评分以及入组4周的HOOS评分.结果 远程组与住院组在人口统计学与临床特征上无显著差异.在随访12周结束时的评估中,两组的HOOS各亚量表评分(经初始基线值调整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TUG和BBS结果均有显著提升,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各个随访时间点,两组在躯体和精神方面均没有差异(P>0.05).结论 远程居家康复有利于促进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且疗效与住院康复无显著差异,这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新的选择.

    髋关节骨折全髋关节置换居家远程康复老年人

    基于深度学习的冠状动脉CTA自动后处理技术诊断冠心病的价值研究

    罗月倪炯崔晓东吕礼...
    6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一种基于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辅助诊断系统诊断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周内先后完成CCTA和侵入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的69例患者,共462个冠状动脉近端血管节段.比较AI辅助诊断技术和CCTA人工分析影像数据所用时间.分别在患者水平、血管节段水平评估AI和CCTA对CAD的诊断效能;在各血管节段水平对AI、CCTA诊断结果进行误差分析.结果 AI耗时明显低于CCTA[(5.5±0.9)min vs(14.2±1.8)min].在患者水平和总血管节段水平,AI识别显著狭窄(狭窄程度≥50%)的灵敏度分别为97.9%、79.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93.2%,准确性分别为82.6%、80.5%;CCTA识别显著狭窄的灵敏度分别为96.6%、85.9%,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8%、92.9%,准确性分别为94.2%、91.6%;CCTA 识别显著狭窄的准确性较高,AUC 分别为 0.984(95%CI:0.959~1.000)、0.960(95%CI:0.942~0.977),与CA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I识别显著狭窄有一定准确性,AUC分别为0.864(95%CI:0.748~0.979)、0.823(95%CI:0.780~0.865),与CA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各血管节段水平,AI检测显著狭窄的准确性分别为89.9%、78.3%、92.8%、69.6%、60.9%、88.4%、85.4%.对于钙化斑块、混合斑块、非钙化斑块、心肌桥及血管解剖异常,AI分别漏诊11、20、29、7、2段,误诊7、3、5、1、5段;CCTA分别漏诊2、5、6、2、2段,误诊9、3、4、4、2段.结论 基于DL的CCTA自动后处理技术能高效完成CCTA数据分析,有较高的CAD诊断效能,具有成为临床诊断CAD辅助工具的潜力.而人机结合可能有望进一步提高CAD的诊断效能.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冠心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口腔常见微生物与哮喘患者肺功能及口腔免疫特征相关性研究

    吴加豪乔建瓯
    7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口腔常见微生物与哮喘患者免疫特征及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0年3月—2020年9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呼吸科就诊的患者共65例,将其分为哮喘组(n=45)与非哮喘组(n=20),对两组患者行口腔微生物、口腔分泌物细胞因子、肺功能检测及口腔内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计数等相关检查,对哮喘患者的口腔常见微生物丰度差异及与其他指标相关性进行分析,揭示哪些口腔常见微生物与哮喘患者口腔内免疫特征有较强的关联性.结果 曲霉菌、乙型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在哮喘组口腔中的丰度明显高于非哮喘组(P<0.01),同时上述菌种与哮喘患者严重程度、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及肺功能也密切相关(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哮喘患者口腔内曲霉菌、乙型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与口腔内EOS计数具有显著相关性(P=0.026、0.042和0.031);曲霉菌、乙型链球菌与口腔分泌液中IL-7浓度呈正相关(P=0.015、0.026);乙型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与口腔分泌液中IL-21浓度呈正相关(P=0.042、0.028).结论 口腔中特定的微生物与哮喘免疫特征之间存在相关性.本研究的发现将为进一步揭示这些口腔中常见菌种在塑造宿主口腔免疫环境和哮喘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奠定基础.

    口腔微生物哮喘免疫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