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便秘(FC)的疗效和安全性及纳入证据的质量,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Embase、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搜集穴位埋线治疗FC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23年10月16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完成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偏倚风险评估,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采用GRADE评价方法对各项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最终共纳入19项RCT,包括167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穴位埋线治疗FC可提高总有效率[RR=1.23,95%CI=(1.17,1.29),P<0.000 01],增加完全自发排便(CSBM)次数[MD=0.61,95%CI=(0.11,1.10),P=0.02],改善粪便性状[MD=0.53,95%CI=(0.31,0.76),P<0.000 01]及排便困难[MD=-0.71,95%CI=(-1.03,-0.40),P<0.000 01],缩短排便时间[MD=-0.50,95%CI=(-0.72,-0.29),P<0.000 01],改善便秘生活质量评估量表(PAC-QOL)评分[MD=-7.72,95%CI=(-12.83,-2.61),P<0.00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37,95%CI=(0.10,1.38),P=0.14].GRADE证据级别评价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中级别证据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粪便性状评分、排便困难评分为低级别证据质量,CSBM次数、排便时间、PAC-QOL评分为极低级别证据质量.结论:穴位埋线治疗FC具有一定的疗效,可改善便秘相关症状,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但纳入研究质量总体偏低,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