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检验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检验医学
检验医学

吕元

月刊

1673-8640

shjyyxzz@126.com

021-68316211;021-68316300-1102

200126

上海市浦东新区洪山路528号

检验医学/Journal Laboratory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上海市卫生局主管、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杂志。坚持以实用为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检验与临床三结合,报道本专业领域中的最新科研成果、实用技术的新进展、各种检验的方法与试剂、仪器的性能和特点内容。既体现了上海检验医学界的学术水平,也为全国各级临床检验人员提供了他们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新理论、新技术。 本刊自2012年1月1日起正式启用远程网络采编系统。进入网站,点击左侧“作者中心”中的“投稿(注册或登录)”栏,首次投稿时需要登记作者信息并注册,注册成功后即可在线投稿。注意请作者以实名、实际电子邮箱登记,否则无法进一步联系。投稿成功后,我们的系统会自动发送邮件和手机短信通知您稿件的进展程度,您也可以随时登录系统,自主查询稿件处理情况,完全实现在线的稿件处理过程。网上投稿不方便者仍需使用纸质稿件,请电话或E-mail通知本刊(电话:021-68316211,021-68315766;E-mail:shjyyxzz@126.com),但2种投稿方式只选其一,请勿重复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脓毒症患儿降钙素原和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蒋晶晶顾萍王成云张帆...
    573-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儿降钙素原(PCT)和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2年6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157例脓毒症患儿和132例非脓毒症患儿基本信息、原发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休克发生率、序贯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28 d治疗转归等临床资料,以及PCT、凝血酶原(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等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根据PCT水平将157例脓毒症患儿分为A组(PCT<2.00 ng·mL-1)、B组(PCT为2.00~10.00 ng·mL-1)、C组(PCT≥ 10.00 ng·mL-1),比较3个组脓毒症患儿和非脓毒症患儿各项指标的差异.分析脓毒症患儿PCT与凝血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判断脓毒症患儿预后不良的效能.结果 与非脓毒症患儿比较,脓毒症患儿PT和APTT均延长,PCT、Fib、DD水平均升高(P<0.05).A组、B组、C组患儿PT、APTT、Fib、DD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3个组中PCT水平越高、脓毒症越严重的患儿,预后不良所占比例越高.脓毒症患儿PT、APTT、DD、Fib与PCT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20、0.502、0.186、0.166,P<0.05).PCT、PT、APTT、Fib、DD判断脓毒症患儿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2、0.819、0.524、0.541、0.879;PCT联合PT、APTT、Fib、DD判断脓毒症患儿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909,且具有较好的敏感性(89.5%)和特异性(78.9%).结论 脓毒症患儿PT、APTT、Fib、DD均与PCT相关.动态联合监测PCT和凝血功能指标判断脓毒症患儿不良预后的效能优于单项指标,可为脓毒症患儿临床诊疗方案的确定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降钙素原凝血功能脓毒症儿童

    4种血培养瓶4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吸附能力分析

    杨会林陈娟闫津津欧嘉文...
    578-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4种血培养瓶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万古霉素和卡泊芬净4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吸附能力,为提高血培养病原体检出率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万古霉素和卡泊芬净敏感标准菌株进行配对,将抗菌药物和配对菌株分别加入4种临床常用的血培养瓶(FA plus、FN plus、Aerobic、Anaerobic)进行培养,根据培养瓶报阳情况和阳性报警时长,评估不同血培养瓶对4种抗菌药物的吸附能力.结果 对照瓶(无抗菌药物吸附措施)培养5 d均未报阳.FA plus、FN plus、Aerobic、Anaerobic阳性报警率分别为75.0%(15/20)、100.0%(10/10)、70.0%(14/20)、0.0%(0/10).亚胺培南/大肠埃希菌组,FN plus均能报阳(5/5),阳性报警时长为(12.4±0.3)h,FA plus、Aerobic和Anaerobic 5 d均未报阳;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铜绿假单胞菌组,FA plus和Aerobic能报阳(5/5),阳性报警时长分别为(16.2±0.3)和(18.1±0.4)h,2种血培养瓶阳性报警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组,FA plus、FN plus和Aerobic能报阳,阳性报警时长分别为(16.7±0.4)、(24.1±0.6)和(31.3±3.9)h,3种血培养瓶阳性报警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aerobic培养5 d未报阳.卡泊芬净/白念珠菌组,FA plus和Aerobic能报阳,阳性报警时长分别为(47.1±3.3)和(42.9±2.0)h,2种血培养瓶阳性报警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N plus具有吸附亚胺培南、万古霉素的能力,FA plus和Aerobic具有吸附万古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卡泊芬净的能力;对采集血液样本前使用了抗菌药物的患者,不建议使用无吸附抗菌药物措施的血培养瓶,应根据临床抗菌药物使用习惯选择合适的培养瓶.

    血培养抗菌药物吸附病原菌阳性报警时长

    EB病毒感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临床特征分析

    闫江泓王乐马琳杨硕...
    583-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EB病毒感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的临床特征,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8月河北省儿童医院90例≤17岁ALL住院患儿,根据是否感染EB病毒分为感染组(78例)和未感染组(12例).收集所有患儿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儿血清EB病毒抗体谱[抗EB病毒衣壳抗体IgM(EBV-CAIgM)、抗EB病毒早期抗体IgG(EBV-EAIgG)、抗EB病毒衣壳抗体IgG(EBV-CAIgG)、抗EB病毒核抗体IgG(EBV-NA1IgG)].比较2组患儿临床特征和各项指标差异.结果 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儿中EB病毒感染占70.59%(12/17),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中,EB病毒感染占90.41%(66/73),不同免疫分型患儿EB病毒感染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LL患儿和T-ALL患儿既往感染所占比例均较高(>45%).结论 ALL患儿EB病毒既往感染比例较高,临床应加强对ALL患儿EB病毒的筛查和监测.

    EB病毒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

    MALDI-TOF MS直接靶板微滴生长测定法在CRKP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吴昕哲茆海丰杨晋左春磊...
    587-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的直接靶板微滴生长测定(DOT-MGA)法快速筛查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0-2021年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251株,其中美罗培南敏感123株,CRKP 128株.采用DOT-MGA法对4和6 μL 2种取样量的所有菌株进行美罗培南耐药性检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菌株的美罗培南最小抑菌浓度(MIC).以微量肉汤稀释法耐药性分析结果为标准,评价DOT-MGA法耐药性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以微量肉汤稀释法为标准,孵育生长4 h后,DOT-MGA法2种取样量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均为100.0%,其中4 μL取样量检测CRKP的特异性为92.5%,阳性预测值为92.8%;6 μL取样量检测CRKP的特异性为89.8%,阳性预测值为90.1%.123株美罗培南敏感株的美罗培南MIC50为0.125 µg·mL-1,MIC90为0.25 μg·mL-1;128株美罗培南耐药株的MIC50和MIC90均为≥128 μg·mL-1.DOT-MGA法与微量肉汤稀释法的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4μL加样量Kappa值为0.88,6μL加样量Kappa值为0.83.结论 基于MALDI-TOF MS的DOT-MGA法筛查CRKP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简便、快捷,可用于快速检测CRKP.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直接靶板微滴生长测定法微量肉汤稀释法

    医务人员鼻定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筛查和spa分型

    徐茂锁林勇周聪张慧...
    592-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鼻腔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情况,以及鼻定植金黄色葡萄球菌spa类型与psm-mec、pvl、qacA/B、mecA基因分布.方法 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247名医务人员鼻拭子,采用质谱仪进行菌种鉴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spa类型和psm-mec、pvl、qacA/B、mecA基因.采用自动化鉴定药敏仪进行甲氧西林敏感性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医务人员鼻腔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率为23.89%(59/247),MRSA定植率为4.45%(11/247).鼻定植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spa类型依次为t084(8/59,13.56%)、t309(5/59,8.47%)和t338(5/59,8.47%)、t034(4/59,6.78%)、t701(3/59,5.08%).基于spa基因构建的进化树将鼻定植金黄色葡萄球菌归为3个主要进化支.MRSA分离株以ST398-t034-SCCmecV型(36.36%,4/11)为主,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分离株以t084型(16.67%,8/48)为主,MRSA和MSSA菌株spa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843,P=0.017).psm-mec、pvl、qacA/B、mecA基因检出率分别为3.39%(2/59)、11.86%(7/59)、6.78%(4/59)、18.64%(11/59).psm-mec(x2=59.000,P=0.001)、pvl(x2=40.582,P<0.001)和mecA(x2=18.724,P=0.001)在不同spa类型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医务人员鼻定植金黄色葡萄球菌spa类型多样,MRSA的SCCmec类型和ST类型多样,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在不同spa类型中存在分布差异.

    金黄色葡萄球菌鼻腔定植spa分型医务人员

    全身炎症指数和预后营养指数对重度胰腺炎的早期诊断价值

    王田白毅赵静解娟...
    598-6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全身炎症指数(SII)、预后营养指数(PNI)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等炎症相关指标在早期诊断重度胰腺炎(SAP)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急性胰腺炎患者305例,根据新亚特兰大分类标准分为非重度胰腺炎(NSAP)组(226例)和SAP组(79例).检测所有患者入院24 h内的血常规、C反应蛋白、白蛋白,计算SII、PNI和NLR,比较2个组各项指标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II、PNI和NLR预测SAP的效能.结果 NSAP组和SAP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白蛋白、C反应蛋白、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NLR、SII、PN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SII、NLR、PNI诊断SA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6、0.747、0.753、0.722;4项指标联合诊断SAP的曲线下面积为0.783,敏感性为83.6%,特异性为64.2%.结论 SII、PNI和NLR可用于早期诊断SAP,3项指标联合C反应蛋白诊断效果更优.

    全身炎症指数预后营养指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重度胰腺炎新亚特兰大分类标准

    欢迎加入《检验医学》特约审稿人队伍

    《检验医学》编辑部
    601页

    2种快速光学法与魏氏法红细胞沉降率检测结果一致性分析

    彭朝阳李宏波周建明张洪涛...
    602-6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种快速光学法和魏氏法红细胞沉降率(ESR)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收集5家医院402例患者(以骨科和风湿免疫科患者为主)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血样本,分别采用2种快速光学法(A方法和B方法)和魏氏法检测ESR.按照ESR的医学决定水平和血细胞比容(HCT)进行分组,比较2种快速光学法和魏氏法检测结果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魏氏法ESR结果为15.00(7.00~38.00)mm,A方法和B方法分别为15.90(7.59~36.28)和23.00(10.00~46.00)mm.2种快速光学法检测结果与魏氏法均存在系统偏差(P<0.05),但相关性较好(P<0.05).魏氏法ESR为20.00 mm时,A方法的分类效能与魏氏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方法与魏氏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HCT(HCT<0.35)组B方法与魏氏法ESR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正常HCT(0.35≤HCT≤0.45)组和高HCT(HCT>0.45)组A方法与魏氏法ESR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结论 快速光学法检测ESR与魏氏法的相关性较好,但存在系统偏差.实验室在将ESR分析仪应用于临床实践之前,需进行全面的验证,建立适合的参考区间,以保证不同体系间ESR检验结果互认的客观、准确.

    红细胞沉降率魏氏法全自动快速光学法性能评价

    欢迎阅览《检验医学》掌上期刊

    《检验医学》编辑部
    607页

    CRISPR/Cas核酸检测系统的研究进展和未来挑战

    周建任雪梅王馨李卓...
    608-6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相关蛋白(Cas)系统是一种新兴的分子诊断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操作简单、特异性高等优势,目前已成为分子诊断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CRISPR/Cas系统构建的核酸检测系统中有一部分已得到临床验证,并获得预期的结果,有望成为一种理想的核酸分子诊断技术,但其在临床大规模应用前尚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文章对已建立的CRISPR/Cas核酸检测系统的原理、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CRISPR/Cas核酸检测系统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相关蛋白分子诊断技术核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