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经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经济研究
世界经济研究

月刊

1007-6964

wes@sass.org.cn

021-63845104;53060606-2472

200020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472室(西区)

世界经济研究/Journal World Economy Study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学术理论刊物。刊登研究当代世界经济问题的论文和最新资料。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东亚区域产业链重构的经济效应:基于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反事实分析

    苏庆义王奉龙
    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美脱钩、新冠疫情冲击等新形势下,东亚区域产业链重构备受各界关注.但目前学界对东亚区域产业链重构的研究大多使用定性方法研究其动因、趋势等,缺乏对重构影响的定量分析.量化分析东亚区域产业链重构的效应有助于更加深刻地认识其带来的影响.文章利用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对东亚区域产业链重构的经济效应进行反事实模拟分析,并进行稳健性分析.文章量化分析中国中低端产业向东盟十国转移、日本和韩国高端产业向中国转移的影响,以及中国承担产业转入与转出双重角色时的综合效应,分析东亚区域产业链重构通过上下游产业关联带来的产业层面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出的影响远大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出,中国承接日韩技术密集型产业对自身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拉动作用有限;东盟十国承接中国产业的能力具有明显的差异,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受益相对较大,其他国家受益相对较小,因产业转移而获得较大受益的国家能够有效抵御新冠疫情冲击的影响;产业关联放大了东亚区域产业链重构的影响.

    东亚区域产业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全球投入产出模型反事实模拟

    ESG表现与企业"走出去":路径机制与实证考察

    陈伟雄郝涵宇
    19-3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降碳、减排、扩绿、增长协同发展是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微观主体,可持续发展理念正潜移默化地影响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垄断优势.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表现的提升可能成为"走出去"的新型优势.文章基于2010~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利用企业个体与时间双向固定效应,实证分析ESG表现的提升对企业"走出去"的影响.研究发现,ESG表现的提升可以显著而稳健地促进企业"走出去",且各分维度中治理表现促进企业"走出去"的效果最显著,而环境表现与社会表现则相对较弱.政策冲击结果显示,《绿色信贷指引》能够准确识别ESG表现的提升与企业"走出去"之间的关系.异质性分析表明,企业所有制、规模、管理层的不同会使ESG表现的作用效果有所差异.调节效应显示,企业的融资约束、经营困境、效率问题会削弱ESG表现提升对企业"走出去"的促进效果.路径分析表明,ESG表现提升可以通过增加企业研发投入、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来促进企业"走出去".基于此,文章提出要促进ESG信息透明度、制定ESG相关激励措施、积极参与国际ESG倡议等建议.

    ESG表现对外直接投资可持续发展绿色信贷指引

    移民网络、母公司管理者能力与海外子公司绩效

    赵晓阳衣长军
    3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加速对外投资和全球产业布局,海外移民网络在国际投融资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文章以2008~2021年中国跨国企业海外子公司数据为样本,分析了东道国移民网络对海外子公司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进一步考察了母公司管理者能力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移民网络对海外子公司绩效具有促进作用,母公司管理者能力增强了移民网络对海外子公司绩效的促进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移民网络通过降低价值观差异和提高投资合法性进而对海外子公司绩效产生赋能效应.文章进一步研究发现,移民网络对海外子公司绩效的促进作用在非制造业行业、非国有企业和海外子公司进入模式为独资的情景下更加明显.研究结论对全面刻画海外移民网络在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经济学意义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跨国企业移民网络海外子公司绩效母公司管理者能力

    数字技术竞争、基础设施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

    吴楚豪唐婧
    4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企业如何通过数字技术竞争提升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对中国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08~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了国内外数字技术差距对中国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国内外数字技术差距与中国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显著负相关,在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此结论仍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技术进步与中国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显著正相关,产品替代能力较弱和技术进步较慢是造成中国企业无法发挥数字技术经济赋能效应的主要原因;拓展分析发现,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企业贸易网络中心度显著正相关,说明数字化转型企业对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要求更高.这些发现为中国企业参与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提供了理论支撑.

    数字技术竞争基础设施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技术进步

    全球无形资产价值链的测算及其创新效应检验

    何雅兴朱清
    6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是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问题.文章运用投入产出法刻画和跟踪了全球生产网络中知识流动的价值贡献,并分析了全球无形资产价值链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进一步从吸收能力和"多链融合"视角探究了全球无形资产价值链影响创新绩效的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全球无形资产价值链是构成无形资产价值链的主要部分,2000~2014年全球无形资产价值链份额呈现以2008年和2012年为拐点的先降低后波动再上升的趋势;制造业部门技术含量越高,全球无形资产价值链的份额越大.第二,全球无形资产价值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创新绩效,特别是经济规模相对较小的国家和高技术制造业部门.第三,在全球无形资产价值链发展的同时,保证对外部创新资源的有效吸收利用、全球非无形资产价值链的同步发展、国内价值链的强大和全球供应链的碎片化,更能有效促进创新绩效的提升.文章从全球生产网络的创新资源配置优化视角,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经验证据和重要启示.

    全球无形资产价值链创新绩效全球非无形资产价值链国内价值链全球供应链

    国际公共产品概念的泛化与细化:以国际货币体系为例的研究

    姚大庆孙艳琳
    8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国内学术界存在泛化理解国际公共产品(IPG)概念的倾向,文章分析了这种倾向产生的根源和造成的问题,提出正确使用IPG概念所应注意的几个要点,并以国际货币体系为例讨论如何对IPG做出正确的细化分类.文章认为,国际货币体系中包含各种不同类型的IPG,不加以细致的分析,笼统地用一个IPG概念予以涵盖并进行研究,这不仅在理论上不适当,而且在实践中可能造成相关政策的混乱.文章分析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趋势,其中,自然力型IPG的作用显著上升,社会演化型IPG的演化速度加快,由国内公共产品发展而来的IPG正发挥其重要作用,在国际协定和国际组织类IPG大量出现的同时,由一国提供的IPG也快速发展,而理念目标型IPG将成为各国间新的竞争点.

    国际公共产品(IPG)细化分类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资本外流冲击下汇率逆周期因子的金融稳定效应研究

    王东明曹春玉
    90-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构建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在外部加息带来国际资本外流冲击时,结合中国经济结构及运行特征,在管理浮动汇率中加入汇率逆周期因子,研究其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及其与其他宏观审慎政策配合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基于外国货币政策调整的逆周期因子的汇率稳定效果优于其他政策,在管理浮动汇率中引入逆周期因子,能够更好地实现金融稳定的目标;在实施逆周期准备金率时,管理浮动汇率中加入逆周期因子能够抑制汇率过度贬值的顺周期行为,平滑汇率波动,同时辅以再贷款利率的调节,有助于平滑国内债务波动;在管理浮动汇率下加入逆周期因子,能够降低社会福利损失.文章提出,货币当局应构建完善的动态汇率逆周期调节机制,注重其与汇率浮动管理、准备金政策和再贷款利率等宏观政策的配合.

    汇率逆周期因子金融稳定双支柱调控宏观审慎政策国际资本流动

    贸易摩擦、不确定性感知与企业研发行为: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微观证据

    严兵齐凡
    107-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2007~2020年上市公司年报数据,通过文本分析构建企业层面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感知指数,从微观层面揭示了不同企业在感知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后作出的异质化研发决策.论文发现,感知到贸易环境中不确定性的上升会促使企业提升研发强度,这一效果主要体现在高科技行业.其中,企业去金融化与争取政府补贴是最主要的影响机制,为了获取税收优惠而人为调整会计科目造成的研发强度提升并不能形成真正的研发成果,因而不利于企业抵抗风险能力的提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发现,受美国对华关税加征的影响,中国高新技术上市企业研发强度显著提升,受影响企业正在努力开拓自主创新之路.

    贸易摩擦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研发创新

    贸易摩擦是否促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微观证据

    范家瑛万华林
    120-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于外部环境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金融市场化改革、营商环境、数字金融发展、政府扶持政策等正面激励视角,较少有文献从压力视角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动因,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可能引发的企业转型问题.文章使用2012~2021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基于双重差分法,探讨了中美贸易摩擦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受影响企业显著提升了数字化转型水平,这种提升效应在进行多种检验后保持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中美贸易摩擦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存在倒逼效应和资源效应,即中美贸易摩擦对有较大竞争压力和更为依赖出口的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作用明显,表现为倒逼效应;同时,中美贸易摩擦对融资约束较低和成熟期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作用更明显,表现为资源效应.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数字化转型可以帮助企业解决因贸易摩擦引起的信息需求和降低成本需求;同时,数字化转型还能帮助受影响企业提升实质性创新水平,而对策略性创新没有产生作用.文章研究对中国企业正确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具有启示意义.

    贸易摩擦数字化转型竞争压力融资约束生命周期

    Abstracts

    135-1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