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教育信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教育信息
世界教育信息

周一

月刊

1672-3937

010-66096526

100816

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世界教育信息/
查看更多>>《世界教育信息》教育科研杂志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报道国内外教育信息及发展的最新动态和趋势为己任,重点介绍我国教育发展现状,反映国内外教育教学科研及实践的最新成果,服务于科教兴国战略。本刊致力于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构建一个交流学术成果的园地,萃集各位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科研方面的实践经验、教法教理及教案设计、教学教改探讨、教育文化及产业的发展模式等方面的最新成果,集教育教学信息及科研的指导性、理论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是一本以教育信息报道和科研成果展示为主,兼具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国家级教育类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将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搭建一个学术交流、成果展示、合作共进的平台,充分展现我国教育工作者积极工作的精神面貌及相应的业绩成就,成为教育工作者评定科研成果及职称的好帮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历史发展到全球竞争力:亚洲国际高等教育的演变与挑战

    黄福涛
    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探讨亚洲国际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和当代动态,重点关注西方教育模式的融合和区域特色的形成.通过对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的分析,文章探讨这些国家如何在全球化和本土化的教育政策和实践中平衡传统价值观与西方的影响.文章追踪全球化、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变革推动下的转型发展,并探讨当前区域内合作加强、学生跨国流动增强和英语授课项目扩展等趋势.这些变化不仅增强了区域内学术交流和国际学生流动性,还提高了这些国家在全球教育中的地位.与此同时,亚洲在人才流失、教育质量差距和对西方模式依赖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文章为理解亚洲国家如何应对这些动态发展提供更深入的视角,并为未来政策制定与国际合作提供参考,以及为塑造国际高等教育的未来格局提供了经验.

    国际高等教育亚洲教育政策全球化历史演变

    概念的演化与迁移:简·奈特教育国际化理念的深层认知探讨

    钟周
    1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运用认知隐喻分析方法,系统考察简·奈特30年来(1994-2024年)在教育国际化研究中认知隐喻的演变.基于对其91篇关键文献的系统分析,本研究构建了一个"结构性—关系性"和"静态—动态"两个维度的"2×2"隐喻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奈特的认知隐喻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变:从强调以"支柱""基础"等结构/静态隐喻为主,到突出"流动""路径"等结构/动态隐喻,再到关注"网络""节点"等关系/静态隐喻,最后发展出"知识外交""生态系统"等关系/动态隐喻.这种演变反映了高等教育国际化从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到注重关系网络构建,从静态管理到动态适应的发展趋势.研究显示,国际化不仅需要稳固的组织架构,更需要建立持久的合作关系,并保持战略灵活性以应对全球环境变化.本研究丰富了概念隐喻理论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为理解教育国际化的复杂性提供了新视角.

    简·奈特国际化高等教育认知隐喻概念隐喻

    教育枢纽建设的战略目标与政策工具——以新加坡、马来西亚、阿联酋、卡塔尔为例

    阮懿子王丹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向纵深发展,新加坡、马来西亚、阿联酋和卡塔尔四个国家根据增强国际影响力和知识经济竞争力等现实发展需求,建设侧重学生枢纽、技术劳动力枢纽、知识或创新枢纽等不同类型的教育枢纽,并通过出台法律法规、设置专门认证机构、提供资金支持等政策工具,对引入的世界一流高等教育资源进行质量监管和制度保障,取得良好成效.教育枢纽建设的国际经验可为我国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多元化教育枢纽类型建设、加强跨国教育合作质量监管等方面实现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目标提供借鉴.

    教育枢纽海外分校跨国教育教育战略政策工具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国际教育战略:举措、特征与挑战

    王彦璋孙璥
    3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推动教育产业逆势复苏、社会经济发展,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于2022年颁布国际教育战略,确立国际教育发展的核心内容,包括扩大省内学生参加海外学习和工作的机会,加大对国际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国际教育品牌的宣传力度,提升全球贸易市场参与度,推动建立国际研究伙伴关系框架.该国际教育战略具有注重学生的多元发展、多方协调合作和可持续发展等特征.尽管已经建立较发达的国际教育体系,萨斯喀彻温省的国际教育发展仍面临着竞争激烈、缺少省级国际教育评价系统、国际教育的教学模式较单一等挑战.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国际教育战略国际学生

    国外高校有组织科研内部治理的实践趋向——对主要发达国家的考察

    刘思雨赵瑞雪荣淇琛徐艳茹...
    3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对高校通过健全内部治理机制,加快科研范式和组织模式变革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文章以美国、日本、瑞士、英国等发达国家高校有组织科研内部治理实践为研究对象,归纳出以下实践趋向:完善顶层设计,推动高校内部有组织科研的顺利开展;实行全流程科研管理,保障高校内部有组织科研体系的有效运行;构建激励与评估机制,促进高校内部有组织科研的持续发展.基于此,文章尝试从顶层设计、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三方面出发,提出优化我国高校有组织科研内部治理机制的对策建议.

    有组织科研内部治理跨学科研究高校实践趋向

    美国高等教育结构:"卓越"和"普及"双重向度的实践逻辑

    魏亚邵波
    4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普及化高等教育面临的核心挑战在于平衡"卓越"与"普及"的双重价值追求.美国是世界上首个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国家.进入普及化阶段以来,美国高等教育结构在40余年间并未经历重大的重组性变化和颠覆性调整,而是灵活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进行适度调整.这种实践效果显著,成功实现了"卓越"与"普及"双重向度的统一.文章通过统计分析,研究了美国高等教育在普及化阶段的层次结构、院校结构和科类结构的演变和调整,并与英法德日等国的相应数据进行横向比较,以揭示普及化高等教育结构演变的一些规律性趋势,提出了促进"卓越"与"普及"双重向度统一要因应社会需求变化、坚持多层次多样化原则、努力打造顶端优势的有益启示.

    美国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结构演变

    俄罗斯博士生培养模式结构化转型研究

    王森周峪竹
    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俄罗斯新版《研究生部科学和科学教育人才培养条例》《授予博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研究生部科学和科学教育人才培养计划构成、实施规程、修业年限国家要求》的正式施行,俄罗斯一流大学博士生培养模式开始由个别化向结构化转型.培养模式的转型促进了博士生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学制、培养平台、课程体系、指导方式和学位授权等全方位的转变,俄罗斯拓宽博士生培养目标、根据学科和专业特点实行差异化学制、重视博士生通用能力和跨学科研究能力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指导模式等方面的改革经验,对我国博士生教育改革具有参考价值.

    俄罗斯博士生教育结构化培养模式转型

    走出西方质性研究方法"普适性"和"普世性"的双重迷思——基于文化维度理论的中美比较分析

    戴园园贾雪玲梁静刘雨婷...
    6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方质性研究方法体系通过打造其兼具"普适性"和"普世性"的双重迷思以实现并不断强化在全球的垄断,非西方质性研究者往往身陷其中而难以适应.文章基于对田野实践五要素的中美比较,揭示西方质性研究方法在包括中国在内的非西方国家不具"普适性"的现状,继而运用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框架,破解西方质性方法体系缺乏"普适性"的根源在于其文化不具备"普世性".在此田野实践的中美比较和文化分析基础之上解构西方质性研究体系的自洽逻辑,进而探索一条走出西方质性研究方法"普适性"和"普世性"双重迷思的本土化路径.

    质性研究本土化田野中美文化维度

    比较历史分析在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应用及意义——基于安迪·格林《教育与国家形成:英法美教育体系起源之比较》的解读

    杨帆汪艳
    7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下半叶以来,教育全球化、后现代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等背景下公共教育体系面临巨大困境,安迪·格林坚持对教育与国家的关系问题进行反思.现实的教育危机和多元的学科背景积淀使得格林著就《教育与国家形成:英法美教育体系起源之比较》一书,该书集中反映了比较历史分析思想与运用,呈现出以问题为基础多层次分析的研究模式、根据研究目的融合多种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注重因果分析和历时性过程、重视系统化和情景化的比较等具体特征.格林对全球化时代的教育问题的关注以及他的比较历史分析思想和方法对当下比较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重拾比较教育的历史人文主义视野,有利于摆脱西方中心主义的困境,推动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发展.

    安迪·格林比较历史分析《教育与国家形成:英法美教育体系起源之比较》比较教育方法论

    书讯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