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建筑
世界建筑

王路

月刊

1002-4832

010-62785799 62781318

100084

北京清华大学建筑馆

世界建筑/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专业技术性刊物。报道国内外建筑科学的最新成果,刊登世界各国城乡规划和园林建筑实例,介绍各种建筑流派及世界著名建筑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辇路埋秋藓——元代奉元路安西王宫城政治文化意涵考释

    王瑞坤
    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代安西王(秦王)一藩两府,皆为宫邸,分别在奉元路和开成路.本文首先通过梳理中外历史文献,廓清了安西王世系封建废黜和宫城兴建废毁的历史脉络,及其与蒙古皇室的纠葛、与伊斯兰教的联系.其后以考古实证为基础、参考史料记载、结合前哲的设想,考辨了奉元路安西王宫城建筑形制和空间布局的特征、规律,进而比较了两座安西王宫城与元大都宫室、宋代宫室、蒙古毡帐、西域伊斯兰建筑的关联.在此基础上解析了奉元路安西王宫城对于城市形态的塑造作用,通过引鉴西方现代社会思想家的观点和方法,探究了城市空间结构所体现的社会秩序、民族关系、政治角力、文化意涵.本文通过考释安西王宫城的空间布局,对其间发生的同化、异化、涵化,以及汉化、华化、夷化等现象作出解析,进而对西安古城在特定历史阶段的统治策略进行批判,这对于更加深刻清醒地认识现代国家的民族、宗教、文化战略具有一定意义.

    奉元路城安西王宫城城市形态空间权力社会秩序民族关系政治角力

    环渤海传统民居谱系研究思路与方法

    李世芬况源赵嘉依于璨宁...
    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渤海地区在人文地理、自然气候以及社会经济等方面具有典型特征,以往有关该区域的民居研究多针对内陆或分散展开,缺乏对民居文化挖掘及其现代传承的系统研究.本文从环渤海整体视角展开,提出环渤海传统民居谱系的概念,采用建筑类型学、文化地理学、方言语系分区以及数据统计分析等定量、定性方法,结合课题研究进展与阶段成果,从民居谱系区划特征与关联机制、地域民居体系等方面,探讨了环渤海传统民居谱系研究的整体性技术框架及其实现途径,以期指导相关研究.所取得阶段成果有助于推进、深化研究内容,进而形成整体性成果,以弥补传统分散研究的缺憾,并为地域文化保护、传承和乡村人居环境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传统民居环渤海地区谱系构建

    从"希腊风"到"开明的品位"——迪朗早期作品设计中的"古典"思想及主导因素转向"类型"原因探析

    赵霖霖钱锋
    2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让-尼古拉-路易·迪朗是18-19世纪法国著名的建筑教育家和理论家.作为巴黎综合理工学院的建筑学教师,他开创了以网格、轴线为方法,以经济、简明为目的的建筑设计教学方法,这套隐含着类型学思想的设计方法体现出了明显的与"古典"的区别,也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然而,在他成为理工学院教师之前的设计作品得到的关注寥寥无几,关于从"古典"到"类型"转变的原因也莫衷一是.本文将从迪朗1793-1794年间的设计作品入手,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这些作品诞生的环境、设计的方法及受到的影响,总结他的职业生涯早期是如何受到"希腊风"影响,将建筑与当时的时代精神结合到一起;并以"建筑物—精神"之间的联系为依据分析他从受到希腊风影响转向"开明的品位"的原因.

    迪朗希腊风古典类型18世纪末期的法国建筑思潮

    从"批判的工学主义"看日本公共空间营造的社会性转向

    弋念祖许懋彦
    3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本新生代建筑师藤村龙至的"批判的工学主义"理论,是3·11大地震以后,观察日本城市公共空间营造回应新命题、描绘新内涵、揭示新转向的重要切入点之一.基于对该理论框架的综合分析,以及3个典型案例的深入研究,本文从公共空间营造的新设计主体、设计程序、设计组织3个重要层面,总结了日本公共空间营造的新生态.基于"批判的工学主义"的新生态,形成了与"共治"体系的目标与方法的价值对应,成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公共空间营造新趋势.

    公共空间批判的工学主义设计主体设计程序设计组织

    建筑学科沉浸式虚拟现实实验室建设模式分析

    崔佳玉程晓喜
    4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新技术带动建筑学科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为建筑教学场景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多所世界一流建筑院校开始探索将其应用于研究和教学实践.本研究旨在对国外已建成的建筑学科相关沉浸式虚拟现实实验室案例进行分析,将其按照建设主体不同归纳为3种建设模式并总结相应特征,进而推论实验室环境搭建与管理运作的有效方式.

    建筑教学虚拟现实实验室建设

    地铁项目引起的土地利用及碳汇时空变化评估——以成都地铁10号线二期项目为例

    陈春宇刘金毕凌岚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地下空间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低碳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地铁系统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空气质量问题最受关注的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会引起土地利用变化,可能导致城市树木覆盖面积大幅减少,从而影响城市的陆地固碳潜力.调查了2016-2019年成都市地铁10号线二期项目导致的土地利用及陆地碳汇的时空变化.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与POI数据相结合用于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利用landsat8 OLI卫星传感器数据估算的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用于检测树木覆盖变化和量化碳储量.结果表明,商业用地、一类居住用地以及交通设施用地增长较为剧烈,三类居住用地、物流仓储用地和其他用地逐年减少.在研究期间,地铁周边区域为修建地铁导致土地利用变化和砍伐城市树木造成了7.113tCO2e的排放.以往在评估由于公共交通减少的排放量时,常忽略了这一部分.了解地铁站点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以及地铁项目建设过程对碳排放的影响,对调整和优化地铁项目方案及地铁系统的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地铁项目碳固存遥感归一化植被指数土地利用变化

    基于空间句法的湖州市新市古镇历史街区空间形态研究

    刘抚英朱文婷
    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梳理总结了湖州新市古镇历史街区的发展演变历程,调查分析了历史街区的现状概况,从完整性和真实性的角度诠释了历史街区的历史价值,从多元化与地域性的角度论述了历史街区文化价值,基于街区历史与价值延伸出空间形态研究逻辑;进而,对历史街区形态研究相关方法进行了概述,提出了应用空间句法研究新市古镇历史街区形态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应用"轴线分析法"对历史街区的可理解度、协同度与深度值进行计算和分析,据此提出了街区路网可理解度低、出入口设置过于集中、传统街巷协同值高等特征与问题;应用"凸空间分析法"选取典型院落进行凸空间划分,生成空间关系图解,进行空间组构结构分析与过渡空间句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街区2个典型传统商业院落结构都为树状结构,空间渗透性高,但部分院落空间集成度较低且深度值较大.最后,提出了新市古镇历史街区形态保护与优化的对策建议.

    历史街区空间句法空间形态新市古镇

    性能导向下拉萨地区民居形式的提取

    代倩倩成辉李欣
    6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拉萨城镇化加剧,当地居民建设缺乏理论指导,新建民居形式不能应对气候、使用时耗能增加且室内舒适性变差.本文以性能为视角,构架气候与建筑形式间的明确联系.剖析拉萨特定气候要求下的民居性能需求以及形式应答机制.基于实地调研的民居资料,识别民居的空间与界面的形式因子,提取出不同性能民居的形式原型得到形式图谱,并依据传统拉萨民居的营造经验值对原型图谱进行量化.旨在为拉萨民居建设提供低能耗、高舒适的民居形式范本,改善拉萨人民的人居环境及室内热舒适、降低能耗,实现美好生活.

    性能拉萨民居民居形式提取

    黔东南侗族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对旅游者足迹行为影响研究

    刘畅王琰李立敏
    7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旅游蓬勃发展.关注旅游者的足迹行为对传统村落的旅游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黔东南侗族传统村落为例,从调试人地关系的角度构建空间认知逻辑框架,运用多源数据和MNL方法建立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对旅游者足迹行为的影响模型,通过量化分析侗族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与旅游者足迹行为之间的耦合关系,为黔东南传统村落的旅游地供给与旅游者需求之间寻求更加平衡的关系,以期对传统村落动态保护传承发展旅游提供参考.研究发现:(1)村落旅游资源发展空间有限且不协调,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与旅游者足迹行为出现错位,究其本质是空间主体的多元化;(2)侗族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加强了功能性核心空间的旅游集聚效应,路网渗透性较差,村落边缘旅游景点缺失.面对侗族传统村落空间旅游发展的滞后性,宜促成多元主体合作,均衡主体间构想、现实与生活空间的"真实性"与"商品化".

    黔东南侗族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旅游者足迹行为MNL行为机理模型

    分析、布局、优化——图论在建筑策划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郭凇庄惟敏
    76-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策划是根据总体规划对建筑本身的规模、性质、容量、性格等影响设计和使用的诸因素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归纳分析,从而得出定性定量的结论和数据的过程,能够有效提升设计成果的合理性.但此前由于技术应用的局限,建筑策划依据进行推理的数据往往只能凭经验整合,成果的系统性有待提升.功能气泡图能够简明地用于空间布局的推敲和表达,一直是建筑策划的重要成果形式.基于图论的智能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策划所用多源数据建立可解释关联的可能性,从而可以全流程地提升策划的科学水平.本文基于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梳理了当前可用以表示建筑策划所用多种信息的28种图表示类型,以及可在建筑策划分析、布局、优化不同环节融合图论方法提升策划效果的14个切入点.最后,对融合图论建立智能策划理论体系的优势和局限进行了述评,对融合图论的智能建筑策划框架进行展望.

    建筑策划图论图神经网络复杂性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