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陈凯先

双月刊

1674-3849

wst@casipm.ac.cn

010-62616352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思源楼12层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Journal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是在科技部社会发展司、中科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教司指导下创办的,集战略性、政策性、指导性和学术性为一体的先导性科技期刊,具有很高的权威性,是目前国内中医药界最活跃、影响最大、对社会贡献最大的期刊之一。2005年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本刊面向全国中医药管理、科研、生产、流通、教学、临床、 出口等有关部门和人员。其宗旨是弘扬中医药,宣传中医药发展战略,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和知识产权保护,使中药产业成为21世纪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进而造福全人类。   主要刊登内容:国家有关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部署、进展及 相关政策:从药材种子选育、栽培、饮片炮制直至中药新药研究开发过程中的基础性研究成果、方法、标准等:从药材直至成药的产业化发展趋势与实践;中药系列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与实践;中医药国际市场需求、前景,国际化的战略、政策、措施及范例,中药进入各国的途径、申报程序等;国内外有关部门中药、植物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现状、措施及典型实例;利用信息技术加速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其它有关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等。   主要栏目:中药现代化专论、战略决策与法规、思路与方法、高技术应用、药学前言、中药资源保护、药品分析与鉴定、基础研究 与临床应用、市场评述与展望、知识产权保护、中药材生产与基地建设、产业经济研究等。  本刊作为唯一一本国家级中医药现代化杂志,为科研、教学部门 等医疗单位和产业部门介绍最新成果、促进中医药成果转化、宣传临床经验、展示新技术、新工艺,促进中药规范化、规模化。   本刊现己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药学文摘》、《中国药学文献数据库》列为收录源期刊。  本杂志为双月刊,全年6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清热类中药防治糖尿病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彭川张丽花彭庆娟冉思燕...
    2928-2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临床以血糖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传统中医认为,糖尿病归属于中医"消渴病",其基本病机为阴虚燥热,故治疗以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主。随着中医理论不断完善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医家普遍认为"火热"贯穿于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始终,而清热法则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中药功效理论认为清热类中药具有清热泻火的功效,其本身泻热存阴的作用,符合糖尿病的中医治疗原则。故本文综合近几年相关文献,对清热类中药防治糖尿病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行归纳总结,清热类中药降糖作用主要与保护胰岛p细胞功能、缓解胰岛素抵抗、抑制糖苷酶活性、降低炎症反应、缓解氧化应激以及调节肠道菌群等有关,并分析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清热类中药防治糖尿病的药物开发与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清热类中药糖尿病消渴胰岛β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炎症氧化应激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脏痹方治疗TNF-Tg小鼠类风湿关节炎并发心肌肥厚的疗效研究

    周茂琳王怿李雪菲杨灿...
    2937-29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观察脏痹方(ZBF)在类风湿关节炎(RA)心脏并发症中的疗效。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HPLC-TOF-MS)和网络药理学分析ZBF治疗心肌肥厚的活性成分、靶点、通路,运用分子对接验证成分与通路相关蛋白的结合能力。方法 采用TNF转基因(TNF-Tg)小鼠作为RA及其心肌肥厚并发症模型,ZBF连续灌胃8周后通过超声心动图观察小鼠左心室肥厚情况,WGA染色、HE染色、Masson染色用于观察分析心脏组织的病理变化。采用UHPLC-TOF-MS技术鉴定ZBF的化学成分。利用公共数据库筛选活性成分及成分靶点、疾病靶点,构建互作网络,并进行生物富集分析以及活性成分与蛋白的对接能力分析。结果 动物实验中,ZBF降低了 TNF-Tg小鼠的心重指数、心重胫骨长比(P<0。05,P<0。01),减轻了心肌肥厚(P<0。001)和心肌细胞的肥大(P<0。01),缓解了心脏的炎症浸润和纤维化(P<0。0001)。通过UHPLC-TOF-MS共从ZBF中鉴定出24个化合物。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共筛选出105种ZBF的活性成分,构建了 ZBF治疗心肌肥厚187个潜在靶点,富集通路中具有意义的有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结论 ZBF减轻了 TNF-Tg小鼠的心肌肥厚和心肌细胞的肥大,缓解了心脏的炎症浸润和纤维化,ZBF或可成为临床中治疗RA及其心脏并发症的潜在药物。

    类风湿关节炎心脏并发症心肌肥厚脏痹方TNF-Tg小鼠

    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及其并发症模型研究与比较

    张爽杨宇峰臧凝子石岩...
    2951-29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utoimmune thyroid disease,AITD)是一种常见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为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和/或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滴度显著增高,并伴有甲状腺组织内淋巴细胞浸润等病理表现。本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发病机制复杂,并发症如桥本脑病、不孕不育或流产、相关肾病等,危害较大,因此本病已成为本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动物模型对疾病基础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众多学者通过不同动物模型揭示了 AITD的病因病机、并发症及中西医治疗干预机制等。本文通过整理分析近年来AITD及其并发症小鼠模型的动物选择、具体造模方法和模型评价,为AITD基础实验研究选择合理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并发症动物模型造模方法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的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啮齿类动物模型分析

    井贺云康乐董亚博杨艳丽...
    2959-2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又称儿童多动症,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儿童疾病,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符合中西医临床病症的动物模型是深入研究ADHD发病机制及防治手段的基础,本文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为主题,总结归纳CNKI、万方、维普网、pubmed数据库中近20年ADHD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和模型特点,评判其优缺点,分析各模型与中、西医临床病证的吻合程度。结果显示,现有ADHD动物模型较多,主要可以分为自发性模型、诱导型及基因模型三种,其中SHR大鼠模型因其表面有效度好、价格适中等优势成为目前应用普遍、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目前ADHD动物模型以西医的疾病模型为主,符合中医临床病症特点的模型少见,中医证候体现不足。因此建议后续构建ADHD动物模型时应考虑加入中医不同证型的相关致病因素和指标检测,如动物的舌象、精神状态、饮水量及心率等,以期构建出一种更加贴近临床的动物模型。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动物模型中西医病症特点诊断标准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甘麦大枣汤对ADHD模型大鼠肠道炎症的影响

    薛晨号羡云倩唐丹王嘉诚...
    2968-29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蛋白质机理和实验验证探讨甘麦大枣汤在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e disorder,ADHD)模型大鼠肠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 从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甘麦大枣汤对ADHD模型大鼠肠道炎症的影响作用的相关靶点和相关通路,并通过分子对接验证主要成分和靶点的亲和力。将40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为模型组、哌甲酯组和甘麦大枣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另设Wistar京都大鼠(WKY)8只为正常组。各组大鼠均每日灌胃治疗,持续3周。通过HE染色技术观察小肠病理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原癌基因Fos(FOS)表达。结果 网络药理学筛选化学成分117个,预测248个有效靶点。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异牡荆素(Isovitexin)、β-胡萝卜素(Beta-carotene)、山奈酚(Kaempferol)、木犀草素(Luteolin)、柚皮素(Naringenin)等成分与AKT1、FOS、VEGFA、TNF等靶点有较强亲和能力。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甘麦大枣汤可以改善ADHD的核心症状,保护肠道正常功能和状态,下调相关IL-1β、TNF-α、FOS因子含量。结论 甘麦大枣汤可以通过保护SHR大鼠肠道正常功能,下调炎症因子减轻关于其ADHD的核心症状。

    甘麦大枣汤网络药理学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肠道炎症

    基于JAK/STAT信号通路探讨"敛疮生肌方"灌肠疗法对UC模型大鼠结肠黏膜屏障的作用

    刘竺华张彩峰皇菊莲薛雯娣...
    2980-2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敛疮生肌灌肠疗法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大鼠结肠损伤和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 2,4,6-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不造模)、模型组、阳性药组(美沙拉嗪缓释颗粒0。42 g·kg-1)、敛疮生肌方高(灌肠10。5 g·kg-1)、中(灌肠5。25 g·kg-1)、低剂量组(灌肠2。62g·kg-1)。比较各组大鼠粪便隐血、结肠黏膜损伤程度、病理变化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JAK2、p-JAK2、STAT3、p-STAT3蛋白表达量,TUNEL观察结肠组织凋亡情况。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美沙拉嗪组、敛疮生肌方中、高剂量组可缓解大鼠体质量下降,降低粪便隐血评分,改善结肠受损程度,减轻结肠溃疡区黏膜层、黏膜下层炎性细胞浸润和黏膜层坏死程度;美沙拉嗪组、敛疮生肌低、中、高剂量组可不同程度下调p-JAK2、p-STAT3蛋白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P<0。05),其中以高剂量组最为显著(P<0。01);结肠组织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敛疮生肌灌肠疗法能够明显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便血、结肠病理损伤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JAK2、STAT3磷酸化蛋白表达,进一步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有关。

    敛疮生肌灌肠溃疡性结肠炎黏膜屏障JAK2/STAT3信号通路

    基于图神经网络的中药聚类方法研究

    何佳怡谢佳东胡晨骏胡孔法...
    2988-2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图神经网络的中药聚类方法(CHM-GCNK),旨在从生物分子网络层面发现潜在的中药配伍。方法 首先,收集中药、靶点(蛋白质)信息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构建中药靶点网络。其次,采用图神经网络学习所构建的中药靶点网络,获取中药节点的嵌入表示。然后,利用Kmeans算法进行聚类。最后,采用非线性降维技术t-SNE可视化聚类结果。结果 应用CHM-GCNK、Node2Vec-Kmeans和SVD-Kmeans方法,以治疗肺癌的40个中药为例进行聚类,聚类结果为五个簇,聚类算法评价指标SS、DBI、CH结果显示CHM-GCNK优于其他两种方法,分别为0。4006、0。7631、59。0001。结论 CHM-GCNK聚类效果更好,可应用于中药配伍研究,进而为人工智能和多组学数据时代的中医药生物网络分析方法提供参考借鉴。

    图神经网络蛋白质互作网络分子生物学中药聚类

    光果甘草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次级代谢产物活性研究

    李洋贾志鹏赵毓杰赵肖肖...
    2996-30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从新鲜的光果甘草中分离、纯化内生真菌,并筛选出能够对腺苷脱氨酶、β-内酰胺酶、黄嘌呤氧化酶和酪氨酸酶产生抑制效果的次级代谢产物的菌株。方法 采用4种培养基以组织匀浆法分离纯化内生真菌。然后用活性评价平台对其次级代谢产物进行评价。结果 分离得到植物内生真菌131株,其中34株形态各异且特殊。其中菌株G(1-5)(s)的菌丝体甲醇提取物有较好的腺苷脱氨酶抑制活性(抑制率:98。58%)和β-内酰胺酶抑制活性(抑制率:93。15%),菌株G6次级代谢产物的乙酸乙酯相有较好的黄嘌吟氧化酶抑制活性(抑制率:91。38%),分别鉴定为Penicillium sp。和Aspergillus sp。。结论 光果甘草内生真菌种类丰富,具有良好的研究价值,后期值得深入研究,为光果甘草的保护和深层次应用提供重要的技术资料。

    光果甘草内生真菌分离鉴定次级代谢产物酶抑制活性

    基于MAPK信号通路的中医药干预脓毒症的研究进展

    彭金婵谢胜王光耀刘柱...
    3006-3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产生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损害疾病,以发热、寒颤、气促、意识改变为特征,甚至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等严重并发症。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连年居高,存在医疗资源耗费大、预后不佳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经济负担。因此,探索高效、安全、廉价的新型治疗方法十分重要。本病发病机制复杂,其中炎症反应失衡是脓毒症的主要发病机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信号通路是受环境因素或炎症因子等激活的信号通路,介导增殖、分化、炎症反应和凋亡等功能,在脓毒症发生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目前,抗生素、液体复苏、机械通气是临床上治疗脓毒症的主要方法,虽然能遏制部分病情的进展,但部分治疗效果欠佳。大量文献证实,中医药干预脓毒症具有显著优势,其通过多途径、多靶点调控MAPK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加强免疫防御而有效治疗脓毒症,是脓毒症目前的研究热点。然而,目前仍缺乏对中医药调控MAPK信号通路治疗脓毒症的系统综述。故本文通过检索近年来国内外数据库脓毒症相关文献,系统性总结MAPK信号通路与脓毒症的关系及中医药在其中的作用,为脓毒症的治疗及开发新药提供新的理论支撑。

    脓毒症MAPK信号通路中医药炎症因子研究进展

    2024年《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征稿、征订启事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编辑部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