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陈凯先

双月刊

1674-3849

wst@casipm.ac.cn

010-62616352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思源楼12层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Journal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是在科技部社会发展司、中科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教司指导下创办的,集战略性、政策性、指导性和学术性为一体的先导性科技期刊,具有很高的权威性,是目前国内中医药界最活跃、影响最大、对社会贡献最大的期刊之一。2005年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本刊面向全国中医药管理、科研、生产、流通、教学、临床、 出口等有关部门和人员。其宗旨是弘扬中医药,宣传中医药发展战略,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和知识产权保护,使中药产业成为21世纪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进而造福全人类。   主要刊登内容:国家有关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部署、进展及 相关政策:从药材种子选育、栽培、饮片炮制直至中药新药研究开发过程中的基础性研究成果、方法、标准等:从药材直至成药的产业化发展趋势与实践;中药系列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与实践;中医药国际市场需求、前景,国际化的战略、政策、措施及范例,中药进入各国的途径、申报程序等;国内外有关部门中药、植物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现状、措施及典型实例;利用信息技术加速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其它有关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等。   主要栏目:中药现代化专论、战略决策与法规、思路与方法、高技术应用、药学前言、中药资源保护、药品分析与鉴定、基础研究 与临床应用、市场评述与展望、知识产权保护、中药材生产与基地建设、产业经济研究等。  本刊作为唯一一本国家级中医药现代化杂志,为科研、教学部门 等医疗单位和产业部门介绍最新成果、促进中医药成果转化、宣传临床经验、展示新技术、新工艺,促进中药规范化、规模化。   本刊现己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药学文摘》、《中国药学文献数据库》列为收录源期刊。  本杂志为双月刊,全年6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知识管理角度探讨中医传承新模式

    刘兴杨正孙鹏程白明华...
    281-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个部分,本文从知识管理角度,阐述了五种中医传承模式中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组成,系统梳理了传统中医传承模式的优势与不足,并创新性地将SECI知识管理模型引入中医传承研究中,构建中医知识传承创新模式,通过隐性知识社会化、隐性知识外部化、显性知识组合化、显性知识内部化4个方面提出中医知识传承的新思路。该模式有助于实现中医传承中的显隐性知识循环转化,为中医传承事业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借鉴方案。

    知识管理隐性知识显性知识中医药传承模式

    槲皮素对肝细胞性肝癌的增效减毒效应研究进展

    李兴强晁旭冯雪松
    287-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霉素、5-氟尿嘧啶和顺铂为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化疗药物,化疗的同时易产生明显的毒副反应和多药耐药,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开发新型有效药物降低化疗引起的副作用势在必行。槲皮素是一种在安全剂量范围内天然无毒的黄酮醇类化合物,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槲皮素的多种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已被逐步挖掘,如促凋亡、抗增殖、抗炎和抗氧化作用等;槲皮素不仅能够增强化疗效果,还能够降低化疗中的不良反应。本文总结了槲皮素对HCC化疗药物增效减毒效应的研究概况,并展望了槲皮素作为治疗HCC的辅助药物应用于临床的发展前景。

    槲皮素肝细胞性肝癌化疗药物增效减毒

    地榆槐花汤通过调控p38 MAPK/p53通路对人结直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于春雪陈楠丛珊禹晶...
    294-3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地榆槐花汤对人结直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HCT116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空白血清)、阳性对照组(奥沙利铂含药血清)、地榆槐花汤低、中、高剂量组(10%、15%、20%地榆槐花汤含药血清),给予相应含药血清干预,MTT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克隆形成能力;Annexin V-FITC/PI法检测细胞的凋亡水平;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Bax、Bcl-2、Cleaved caspase-3、p38MAPK、p-p38MAPK(Thr180/Tyr182)、MDM2和p53等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将HCT116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空白血清)、地榆槐花汤组(20%地榆槐花汤含药血清)、p38MAPK抑制剂TAK-715组(10 mmol·L-1 TAK-715)和联合组(20%地榆槐花汤含药血清+10 mmol·L-1 TAK-715),采用20%地榆槐花汤含药血清和10 mmol·L-1 TAK-715进行干预,MTT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Annexin V-FITC/PI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38MAPK、p-p38MAPK、MDM2、p53等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地榆槐花汤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HCT116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克隆形成能力显著降低(P<0。01),细胞核呈皱缩、碎块状变化,细胞凋亡水平显著增加(P<0。01),Bax/Bcl-2、Cleaved caspase-3、p-p38MAPK/p38MAPK和p53等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MDM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然而,联合TAK-715处理可明显降低地榆槐花汤对HCT11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凋亡的诱导作用(P<0。05)。结论 地榆槐花汤可通过调控p38 MAPK/p53通路抑制HCT116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地榆槐花汤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细胞凋亡p38MAPK/p53通路

    基于代谢组学研究葫芦素B诱导人肝内胆管癌HuCCT1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杜思宇王楚婷李励陈新...
    302-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葫芦素B(CuB)诱导人肝内胆管癌HuCCT1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HuCCT1细胞分为对照组,CuB给药低(50 nmol·L-1)、中(100 nmol·L-1)、高(200 nmol·L-1)剂量组,给予药物干预24 h,采用Annexin V/PI双染法和Hoechst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检测其主要差异代谢物,并分析其相关代谢通路。结果 Annexin V/PI双染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经CuB给予处理后HuCCT1细胞的凋亡比例从7。86%±0。73%增加到16。53%±0。27%,P<0。0001;Hoechst染色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经200 nmol·L-1 CuB给予处理24 h后细胞结构被破坏,细胞破碎,边缘轮廓不规则,出现大量核固缩现象;代谢组学分析筛选出了20个显著的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的代谢通路包括TCA循环、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脂质代谢等。结论 CuB具有较好的抗肿瘤作用,可能是通过干扰HuCCT1细胞的多条代谢通路,引起细胞快速增殖的物质缺乏,最终导致细胞凋亡,而发挥药理作用。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葫芦素B细胞代谢组学肝内胆管癌

    石见穿多糖对结肠癌SW620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摆丽蒋明鸿吴润霞王其美...
    31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石见穿多糖对结肠癌SW620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探讨石见穿多糖抑制结肠癌侵袭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石见穿多糖对SW620细胞进行干预,干预时间分别为12小时和24小时;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并选择后续实验的药物浓度和时间;细胞划痕和Transwell迁移实验来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力;Western blot和qRT-PCR方法检测EMT相关蛋白E-cadherin、Vimentin及其mRNA,以及转录因子ZEB1、ZEB2、Twist1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石见穿多糖能够抑制SW620细胞的增殖,且浓度越高、干预时间越长,抑制作用越强,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因此,在后续实验中,选择0。25 mg·mL-1、1 mg·mL-1、2 mg·mL-1、3 mg·mL-1作为干预浓度,选择24 h作为干预时间。与对照组比较,石见穿多糖能够抑制SW620细胞的迁移和侵袭,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呈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石见穿多糖能够上调E-cadherin及其mRNA的表达,且浓度越高,表达水平越高,呈浓度依赖性;同时下调Vimentin、ZEB1、ZEB2、Twist1及其mRNA的表达,且浓度越高,表达水平越低,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石见穿多糖能够抑制SW620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上调E-cadherin的表达,下调Vimentin、ZEB1、ZEB2和Twist1的表达,从而抑制EMT过程有关。

    石见穿多糖SW620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上皮间质转化

    基于Hedgehog通路探讨理肺消积丸对NSCLC A549细胞周期、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刘素晓张丛丛孔德琪黄慧敏...
    320-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理肺消积丸对A549细胞的影响作用及对Hedgehog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MTT实验筛选理肺消积丸含药血清对A549细胞最佳干预浓度后,将细胞分为6组:对照组、理肺消积含药血清组、Hedgehog通路抑制剂组(Vismodegib组)、顺铂组、理肺消积含药血清+Vismodegib组、理肺消积含药血清+顺铂组。不同干预后,分别采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克隆形成实验观察细胞克隆形成能力,采用Transwell实验观察A549细胞迁移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周期比例的变化,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Hedgehog通路中Gli1、Ptch1、Smo和CyclinD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浓度为10%的理肺消积丸含药血清能显著抑制A549细胞增殖(P<0。05),降低细胞克隆形成和迁移能力(P<0。05),阻滞细胞周期从G1期到S期转变,同时抑制Gli1、Ptch1、Smo和CyclinD1 mRNA和蛋白表达(P<0。05),且与Vismodegib有良好的协同作用。结论 理肺消积丸可显著抑制A549增殖和迁移能力,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控Hedgehog通路阻滞细胞周期有关。

    非小细胞肺癌理肺消积丸A549细胞Hedgehog通路细胞周期

    虎七散含药血清对食管癌细胞Ec9706糖酵解的影响及AMPK/FOXO3a通路的调节作用研究

    李洪霖高付彦李娜娜张颖...
    328-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虎七散含药血清对食管癌细胞Ec9706糖酵解的影响及对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叉头框蛋白O3a(FOXO3a)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 收集Ec9706细胞,接种于细胞培养皿中,分别设置空白对照组、虎七散低、中、高剂量组及顺铂组,虎七散各剂量组分别加入虎七散含药血清,顺铂组加入2 μg·mL-1的顺铂,空白对照组加入新鲜DMEM培养液,四噻唑蓝(MTT)法测定Ec9706细胞增殖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Ec9706细胞葡萄糖摄取量、乳酸生成量、己糖激酶(HK)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划痕实验测定Ec9706细胞24h迁移率,Transwell实验测定Ec9706细胞侵袭率,流式细胞术测定Ec9706细胞凋亡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测定Ec9706细胞FOXO3a、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Bcl-2)及乳酸脱氢酶A(LDHA)mRNA水平,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Ec9706细胞p-AMPK、FOXO3a、Bax、Bcl-2及LDHA蛋白水平。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虎七散各剂量组及顺铂组Ec9706细胞24 h、48 h及72 h增殖率、葡萄糖摄取量、乳酸生成量、HK活性及LDH活性,Ec9706细胞24 h迁移率、侵袭率、Bcl-2及LDHA mRNA及蛋白水平、p-AMPK/AMPK水平显著降低(P<0。05),Ec9706细胞凋亡率、FOXO3a、Bax 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随着虎七散剂量的增加,Ec9706细胞各项指标变化更优。结论 虎七散能够显著抑制食管癌Ec9706细胞糖酵解过程,进而抑制Ec9706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过程,促进Ec9706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节AMPK/FOXO3a通路有关。

    虎七散食管癌AMPK/FOXO3a通路糖酵解

    整合肠道菌群和代谢组学探讨疏肝和胃汤改善抑郁大鼠的作用机制

    何地李娟胡俊杰刘焱文...
    336-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16S rDNA扩增子测序技术结合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的方法,探讨疏肝和胃汤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制作抑郁模型;采用16S rDNA扩增子测序技术分析疏肝和胃汤对抑郁大鼠肠道菌群分布的影响;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疏肝和胃汤对抑郁大鼠海马组织代谢物及其代谢通路的影响;结合Spearman分析法对肠道差异菌群和海马组织差异代谢物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行为学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糖水偏爱率、体重和旷场运动距离显著降低(P<0。01),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延长(P<0。01);与模型组比较,疏肝和胃汤可提高糖水偏爱率(P<0。01),增加体重和运动距离(P<0。05,P<0。01),缩短不动时间(P<0。01);16S rDNA扩增子测序结果发现疏肝和胃汤可以改善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考克氏菌属、颤杆菌克属、大肠埃希菌、产丁酸肠杆菌、Subdoligranulum、瘤胃球菌属等菌属的丰度;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共鉴定出66个差异代谢物,涉及的代谢通路主要为甘油磷脂、鞘脂和花生四烯酸代谢等;Spearman分析发现部分肠道差异菌群与海马组织差异代谢物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结论 疏肝和胃汤可通过调整肠道菌群中多种菌属的丰度、调节海马组织中小分子代谢物的表达进而发挥抗抑郁作用。

    疏肝和胃汤抑郁肠道菌群非靶向代谢组学花生四烯酸代谢脂质代谢

    解毒护肝通络方对药物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肠道菌群和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李思潼彪雅宁刘晨旭顾亚茹...
    351-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解毒护肝通络方对药物性肝损伤(DILI)小鼠的保肝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C57BL/6N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对乙酰氨基酚(APAP)组、阳性药(水飞蓟宾)组及解毒护肝通络方高、中、低剂量组。上午采用APAP药液灌胃复制DILI小鼠模型,下午灌胃相应药物治疗,持续14天。小鼠处死后,收集血清、肝脏、回肠、结肠组织以及粪便用于后续指标检测。结果 与正常组比,APAP组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的含量或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肝脏、回肠和结肠组织均出现病理损伤,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肠道组织闭合蛋白(Occludin)和闭锁小带蛋白-1(ZO-1)表达水平以及拟杆菌门和S24-7相对丰度均显著降低(P<0。01,P<0。05),厚壁菌门、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比值(F/B)和毛螺菌科相对丰度升高(P<0。01,P<0。05)。与APAP组比,解毒护肝通络方能显著改善小鼠肝功能以及肝脏、回肠和结肠组织病理损伤,降低血清LPS含量(P<0。01),升高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肠道组织中occludin和ZO-1蛋白表达水平以及拟杆菌门、S24-7的相对丰度(P<0。01,P<0。05),降低F/B、厚壁菌门和毛螺菌科相对丰度(P<0。01)。结论 解毒护肝通络方可能通过恢复肠道菌群失调,保护肠黏膜屏障,降低肠道通透性,进而达到保肝的目的。

    解毒护肝通络方药物性肝损伤对乙酰氨基酚肠道菌群肠黏膜屏障

    豨莶草调节Nrf2介导的抗氧化途径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李光辉王前进王俊杰李明...
    360-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豨莶草对骨质疏松症大鼠抗氧化和保护骨组织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法制备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分为模型组(Model)、ML385(Nrf2抑制剂)组、豨莶草组(Hsb)和豨莶草+ML385组(Hsb+ML385),另设置假手术组(Sham),每组12只。给予相应药物干预,连续干预12周。采用Micro CT测定各组大鼠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骨小梁微结构参数变化;HE染色观察股骨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化学法检测大鼠血清中活性氧(Reactive oxidative stress,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采用qRT-PCR和Western bolt分别检测骨组织中Nrf2和HO-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Sham组比较,Model组大鼠骨组织结构破坏明显,BMD、血清ALP水平及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TRACP-5b、MDA及ROS水平显著增加(P<0。05),而骨组织中Nrf2和HO-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与Model组比较,Hsb组大鼠骨组织结构损伤明显改善,BMD及血清ALP水平及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TRACP-5b、MDA及ROS水平明显降低(P<0。05),骨组织中Nrf2和HO-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而ML385组大鼠上述各指标进一步升高/降低。与Hsb组比较,Hsb+ML385组大鼠骨组织结构破坏明显,BMD、血清ALP水平及SOD活性又显著降低(P<0。05),TRACP-5b、MDA及ROS水平又显著增加(P<0。05),而骨组织中Nrf2和HO-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又显著下调(P<0。05)。结论 豨莶草可以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改善大鼠骨质疏松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HO-1信号有关。

    豨莶草骨质疏松症Nrf2/HO-1信号通路氧化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