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陈凯先

双月刊

1674-3849

wst@casipm.ac.cn

010-62616352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思源楼12层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Journal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是在科技部社会发展司、中科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教司指导下创办的,集战略性、政策性、指导性和学术性为一体的先导性科技期刊,具有很高的权威性,是目前国内中医药界最活跃、影响最大、对社会贡献最大的期刊之一。2005年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本刊面向全国中医药管理、科研、生产、流通、教学、临床、 出口等有关部门和人员。其宗旨是弘扬中医药,宣传中医药发展战略,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和知识产权保护,使中药产业成为21世纪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进而造福全人类。   主要刊登内容:国家有关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部署、进展及 相关政策:从药材种子选育、栽培、饮片炮制直至中药新药研究开发过程中的基础性研究成果、方法、标准等:从药材直至成药的产业化发展趋势与实践;中药系列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与实践;中医药国际市场需求、前景,国际化的战略、政策、措施及范例,中药进入各国的途径、申报程序等;国内外有关部门中药、植物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现状、措施及典型实例;利用信息技术加速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其它有关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等。   主要栏目:中药现代化专论、战略决策与法规、思路与方法、高技术应用、药学前言、中药资源保护、药品分析与鉴定、基础研究 与临床应用、市场评述与展望、知识产权保护、中药材生产与基地建设、产业经济研究等。  本刊作为唯一一本国家级中医药现代化杂志,为科研、教学部门 等医疗单位和产业部门介绍最新成果、促进中医药成果转化、宣传临床经验、展示新技术、新工艺,促进中药规范化、规模化。   本刊现己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药学文摘》、《中国药学文献数据库》列为收录源期刊。  本杂志为双月刊,全年6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柳叶白前不同蜜制方法对体外溶出度的影响研究

    薛春龙王雅婷张玺雅董征艳...
    2415-2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柳叶白前质量标准,评价不同蜜炙方法对柳叶白前体外溶出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①胡萝卜苷和β-谷甾醇含量测定方法:色谱柱: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甲醇:0.05%磷酸水(99∶1).等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09 nm;进样量10 μL;柱温30℃.②葡萄糖果糖测定方法:色谱柱为Inspire NH2糖分析专用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水(77∶23)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L·min-1;柱温为35℃;进样量10 µL;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漂移管温度为100℃,载气流速为2.8 L·min-1.结果 ①结果显示胡萝卜苷和β-谷甾醇成分的测定在质量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1%和98.83%,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RSD均小于2.0%.②葡萄糖果糖建立的方法在0.05-0.5mg·mL-1(r=0.999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 该研究含量测定方法及体外溶出度实验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要求,为制定蜜炙柳叶白前质量标准和现代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柳叶白前胡萝卜苷β-谷甾醇葡萄糖果糖

    基于ARRIVE指南和SYRCLE工具的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动物实验报告质量评价

    李萧银子涵崔露尹柄尊...
    2425-2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目前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动物实验的报告质量,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和Embase六个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检索时间截止2022年12月31日.对检索的文献进行去重、题目及摘要初筛和全文复筛后,使用ARRIVE指南和SYRCLE偏倚评价工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初检文献共643篇,最终纳入136篇文献进行质量评估.评价发现:针灸治疗OP动物实验的报告质量整体较为均衡,文章总评分呈现缓慢波动上升趋势,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集中于纳排标准的设置、随机化与盲法的实施、伦理声明与动物护理的缺失以及实验实施具体细节的不清晰等方面,这些问题带来的选择偏倚、实施偏倚、报告偏倚是影响文献评分的关键因素.结论 当前针灸治疗OP的动物实验研究在方法学上存在设计不严谨、实施不透明、报告不规范等问题,建议未来的研究借助SYRCLE偏倚评价工具及ARRIVE指南完善实验的设计思路,改进实施与报告的规范性,进而提高针灸治疗OP动物实验相关结果的严谨性与可信度,以促进针灸治疗OP的临床推广.

    针灸骨质疏松症动物实验报告质量评价

    肌少-骨质疏松症与肠道菌群相关性研究

    魏巍王世轩战丽彬
    2434-2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肌少-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肌少症和骨质疏松症并存的退行性代谢综合征,常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其特点是骨密度低、肌肉质量下降和力量损失,这些因素会降低生活质量和活动能力.肌肉骨骼系统是人类整体健康的重要决定因素,随着人口老龄化,肌少-骨质疏松症患者日益增多,其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体肠道中存在一个复杂的菌群,这些菌群影响着肌肉骨骼发育和体内平衡.因此本综述以肠道菌群对肌肉、骨骼的作用为切入点,分析肠道菌群在肌少-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及治疗中的作用,阐明肌少-骨质疏松症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为更好地治疗肌少-骨质疏松症提供新思路.

    肌少-骨质疏松症肠道菌群干预方式研究进展

    基于CiteSpace的中医夹板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的夹板应用材料、创新改良及生物力学的可视化分析

    王仁杰成冯镜茗余志勇熊巍...
    2444-2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供研究者了解中医夹板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的应用材料、创新改良及生物力学的研究现状、进展,进行可视化分析,为进一步开展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与指引方向.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Pubmed从建库至2023年5月30日收录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其关键词、研究机构、作者的知识图谱.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212篇.广东、江苏、浙江为发文量排名前三的地区;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发文量最多;研究者奚小冰发文量最多;研究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发文量最多;研究最多的夹板材质为木制、纸制、杉树皮、竹制、3D打印;"改良夹板""微型薄膜""拉力监控""压力传感""桡骨短缩""压垫压力""监测"为2023年的研究热点.结论 目前应用最多的夹板材质为纸、杉树皮和竹,且研究热度仍未减.当前研究者对夹板进行了诸多的创新与改良,包括可调节、可监测、多模块、无创.此外,应用微型薄膜的压力传感研究夹板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未来,应用薄膜压力测试器对不同应用材料、改良创新的夹板在不同年龄、体质等人体的夹板下压力量化及智能监测研究应是今后重要的研究方向,这是将基础研究结果向临床转化的重要一步.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夹板夹板下压力应用材料创新改良生物力学

    姜黄素治疗骨关节炎过程中潜在的铁死亡关键基因的分析与验证

    李培金韩倩王威唐园...
    2455-2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基于铁死亡(Ferroptosis)基因探究姜黄素治疗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c,OA)的分子机制,为骨关节炎的诊疗和新药开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通过基因综合表达数据(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检索,下载姜黄素治疗骨关节炎的高通量测序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考察姜黄素治疗前后基因表达主成分的变化;通过limma算法,考察姜黄素治疗前后转录组的变化;通过基因本体论富集算法,考察姜黄素治疗前后信号通路的改变;通过GeneMANIA在线工具,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筛选枢纽基因;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体外验证姜黄素治疗对枢纽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 姜黄素治疗前后,软骨细胞的转录组表达和信号通路活性发生显著改变(P<0.05);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显示,GCLC、HMOX1、FTL、FTH1和SLC7A11为铁死亡枢纽基因;亚铁离子荧光探针检测和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IL-1β显著诱导炎症并提高了软骨细胞中Fe2+和ROS的累积,姜黄素治疗显著缓解了 IL-1β诱导的炎症反应,并显著降低软骨细胞中Fe2+和ROS的含量;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技术结果显示,姜黄素治疗显著改变了枢纽基因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 姜黄素可能通过介导GCLC、SLC7A11基因的上调和HMOX1、FTL、FTH1基因的下调影响软骨细胞的铁死亡过程,从而对骨关节炎具有治疗作用.

    骨关节炎铁死亡基因表达谱通路富集分析生物信息学

    骨痹通消颗粒调控PI3K/AKT/FoxO1信号通路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脂分化的影响

    朱彩玉李胜王壮壮顾一帆...
    2466-2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骨痹通消颗粒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的保护作用.方法 收集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SANFH、股骨颈骨折(FNF)患者股骨头和骨髓组织进行研究.检测骨组织内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叉头框蛋白1(FoxO1)和胆固醇调节原件结合蛋白(SREBP)表达水平.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CCK-8法检测骨痹通消颗粒含药血清对hBMSCs增殖的影响,油红O及茜素红染色观察细胞成脂和成骨分化情况,RT-qPCR、Western blot法分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CCAT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碱性磷酸酶(ALP)mRNA和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表明,SANFH患者股骨头组织中PI3K、AKT和SREBP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升高,FoxO 1表达则明显降低(P<0.05);不同体积分数骨痹通消颗粒含药血清均能促进hBMSCs增殖,其中以5%组作用48 h时最为明显;与模型组比,5%含药血清作用后可明显减少胞质中的脂滴着色进而增加钙盐沉积处的橙红色矿化结节,同时下调细胞中PPARγ、C/EBPα mRNA和上调Runx2、ALP mRNA表达水平(P<0.05).此外,含药血清干预后,还可显著提高细胞中FoxO1蛋白表达,降低AKT、p-FoxO1和SREBP等蛋白表达(P<0.05).结论 骨痹通消颗粒干预后hBMSCs成脂分化减少、成骨分化增多,可有效改善糖皮质激素环境下的脂质沉积,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FoxO 1信号通路有关.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痹通消颗粒骨脂分化磷酸化PI3K/AKT/FoxO1信号通路

    疏肝化痰散结方与紫杉醇抗乳腺癌MCF-7/PTX细胞的协同增效作用及机制研究

    张立柱韩长辉范焕芳张洋...
    2476-2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疏肝化痰散结方(SHSF)与紫杉醇抗乳腺癌MCF-7/PTX细胞的协同增效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低浓度加量持续诱导法建立乳腺癌PTX耐药细胞株MCF-7/PTX,MTT法检测不同浓度PTX对MCF-7和MCF-7/PTX细胞及SHSF含药血清对MCF-7/PTX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并根据IC50值计算耐药指数(RI)和逆转倍数.将MCF-7/PTX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PTX组(45 nmol·L-1 PTX)、SHSF组(7.5%SHSF含药血清)和PTX+SHSF组(45 nmol·L-1 PTX+7.5%SHSF含药血清),药物作用24 h,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凋亡蛋白Bax、Bcl-2和Akt/mTOR通路相关蛋白p-Akt(ser473)、Akt、p-mTOR(Ser2448)、mTOR等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成功建立乳腺癌PTX耐药细胞株MCF-7/PTX,RI值为6.70.随着SHSF含药血清的浓度增加,MCF-7/PTX细胞增殖活性呈浓度依赖性降低;7.5%SHSF含药血清对MCF-7/PTX细胞的耐药性逆转倍数为3.48.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TX组和SHSF组MCF-7/PTX细胞凋亡水平显著增加(P<0.01),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Bcl-2、p-Akt/Akt和p-mTOR/mTO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与PTX组相比,PTX+SHSF组细胞凋亡水平显著增加(P<0.01),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Bcl-2、p-Akt和p-mTO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结论 疏肝化痰散结方通过抑制Akt/mTOR通路促进细胞凋亡,从而发挥与紫杉醇抗乳腺癌MCF-7/PTX细胞的协同增效作用.

    疏肝化痰散乳腺癌紫杉醇耐药细胞凋亡Akt/mTOR通路

    益心方抑制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细胞焦亡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杨燕玲董莉郑钰凡戎靖枫...
    2483-2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益心方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6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造模组55只;造模组采取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方法构建大鼠MIRI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造模组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益心方低、中、高剂量组和曲美他嗪组.益心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于造模后予以益心方6.84 g·kg-1、13.68 g·kg-1、27.36 g·kg-1灌胃,曲美他嗪组予以曲美他嗪5.4 mg·kg-1灌胃,假手术组与模型组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各组灌胃7天.超声心电图检测大鼠心功能情况;生化法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纤维化程度;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焦亡指数;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NLRP3、pro-Caspase-1、GSDMD-FL、GSDMD-N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显著降低(P<0.001),心肌损伤标志物CK、AST、LDH显著升高(P<0.001),病理结果显示心肌结构受损,间质水肿伴炎性细胞浸润,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变大(P<0.001),心肌纤维化明显(P<0.001),心肌细胞焦亡指数显著增加(P<0.001),心肌组织中NLRP3、pro-Caspase-1、GSDMD-FL、GSDMD-N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益心方各剂量组和曲美他嗪组LVEF、FS显著升高(P<0.05,P<0.001),心肌损伤标志物CK、AST、LDH显著降低(P<0.05,P<0.01,P<0.001),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减小(P<0.05,P<0.001),心肌纤维化程度减轻(P<0.001),心肌细胞焦亡指数下降(P<0.05,P<0.001),心肌组织中 NLRP3、pro-Caspase-1、GSDMD-FL、GSDMD-N蛋白表达降低(P<0.001).结论 益心方能够减轻大鼠MIRI后心肌损伤和心肌纤维化程度,从而改善大鼠心功能情况,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LRP3/Caspase-1/GSDMD信号通路介导的心肌细胞焦亡相关.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益心方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GSDMD细胞焦亡

    基于SIRT1/NRF2/HO-1信号通路探讨黄芪甲苷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

    田萌媛张铭张秋菊陈光顺...
    2492-2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黄芪甲苷治疗肝纤维化(HF)的作用机制.方法 HSC-T6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黄芪甲苷组、抑制剂组(采用Sirt 1抑制剂EX527)、黄芪甲苷加抑制剂组,除空白组外均采用100 μmol·L-1的H2O2制造HSC-T6氧化应激的模型,模型组干预4 h,除模型组外干预24 h.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中α-SMA、Collagen 1水平;生化试剂盒法测定细胞中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中ROS的含量;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中α-SMA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Sirt1、Nrf2、HO-1、α-SMA、Collagen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经H2O2处理的HSC-T6上清中α-SMA、Collagen 1及细胞中MDA、ROS的含量明显增加,而细胞中CAT含量及SOD活性明显降低,细胞中Sirt1、Nrf2、HO-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α-SMA、Collagen 1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细胞中MDA、ROS的含量明显降低,CAT含量及SOD活性明显增加,黄芪甲苷组、黄芪甲苷加抑制剂组上清中α-SMA、Collagen 1表达量降低,Sirt1、Nrf2、HO-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增加,α-SMA、Collagen 1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 黄芪甲苷可以减轻因H2O2刺激造成的HSC-T6氧化应激反应,减少氧化应激产物产生及胶原纤维沉积,从而达到抗HF的目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Sirt1/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

    肝纤维化黄芪甲苷大鼠肝星状细胞氧化损伤Sirtuin1/核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

    征稿启事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