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石油工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石油工业
世界石油工业

高泳生 王志明 祁少云

双月刊

1006-0030

010-64523343

100011

北京安外安华里2区3号楼(北京755信箱)

世界石油工业/
查看更多>>本刊是全面反映世界石油工业发展的综合性科技期刊,全方位地刊登国内外石油工业的技术、经济、管理研究成果;交流石油、石化、海洋企业的经营管理之道;分析预测国内外石油工业的市场、资源供需趋势;研究中国石油工业的宏观战略和应用策略。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推动能源领域科技创新 引领中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中国世界石油理事会国家委员会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能源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格局动荡变革、极端气候灾害频发、能源行业低碳转型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爆发.世界各国持续面临能源供应和需求不平衡问题,能源转型之路并不平坦.协调能源安全性、清洁性和经济性之间的关系,先立后破是建设中国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中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分为3个阶段:2035年前新型能源体系筑基期;2036-2050年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加速期;2051-2060年新型能源体系建成期.油气在中国能源体系中将长期发挥重要作用,天然气在能源转型中将发挥重要的桥梁和伴侣作用.化石能源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是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必由之路.中国要与国际社会共同维护国际能源市场稳定,保障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深入开展低碳技术、碳中和、甲烷控排、碳市场等领域交流合作.能源科技创新进入持续高度活跃期,可再生能源、非常规油气、储能、氢能等一大批新兴能源技术正加快迭代,推动能源产业从资源、资本主导向技术主导转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能源技术和产消结构,成为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新型能源体系科技革命先立后破能源转型能源安全一带一路新能源

    油气安全与能源转型的新趋势

    孙龙德张鹏程江航王祖纲...
    6-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确保能源安全.2023年COP28大会重申既定气候目标,并达成了实现科学净零排放的新共识.全球能源市场格局重塑,油气在能源安全中的地位得到重视,油气企业转型仍聚焦核心竞争优势,但上游投资复苏偏慢.全球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CS)项目数量爆发式增长,直接空气捕集(DAC)技术受到关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兜底保障技术.针对全球未来发展目标和中国国情,分析了世界油气行业发展趋势和国内油气安全形势,提出了中国油气行业发展趋势及能源转型过程中因势利导和应对挑战的措施,为油气企业转型决策提供参考.中国能源自给率高,能源安全形势总体可控.中国油气产业呈现"三个维度"的发展趋势,勘探深度向万米挺进、油气储集空间尺度拓展到纳米、老油气田开启百年建设新征程,需要从释放"两深一非一老"增储上产潜力、深化"一带一路"重点地区能源合作、扩大油气储备能力,完善管网布局、建立系统化、智能化的风险管理和决策支持体系、大力发展CCUS产业链等方面发力.

    能源安全能源转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一带一路"倡议油气储备双碳目标

    国内外油页岩工业发展现状

    马跃向卿谊丁康乐
    1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油页岩可作为锅炉燃料直接燃烧产生蒸汽发电,也可经热解后分解生成页岩油、页岩半焦和类似天然气的干馏气,是石油的重要补充能源,开发前景广阔,对世界能源结构的改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梳理世界主要油页岩国家油页岩资源特点、加工利用技术和开发利用现状,世界各国对油页岩的勘探、开采和干馏技术不断革新提升,包括爱沙尼亚、巴西、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已经拥有了较先进的油页岩处理技术,对油页岩进行合理开采并进行产业化利用.目前,中国在抚顺、新疆、甘肃等地加工利用油页岩,抚顺页岩油年产量最大.与世界主要油页岩国家相比,中国油页岩开发利用程度总体较低,新技术开发利用不够成熟,尚未形成以油页岩为基础的完整产业链,未来发展还需要更多相关国家政策支持,进一步加大油页岩的科研投入,研究开发适应中国特点的新型技术,不断提高油页岩的工业利用水平和资源化利用水平,在提高处理量、产油率的同时减少生态污染,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油页岩页岩油干馏工艺油气资源

    海外油气在产项目综合能力分析

    张涛尹子钊吕肖东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背景下,能源领域的油气项目合作建设受到了广泛关注.中国作为石油进口国,同海外国家开展石油项目的合作是确保国家油气供应和能源安全的关键.与国内油气项目相比,海外项目投资大且回收期长,风险更高,政治、环境等不确定因素多.目前现有的评价考核体系大多从经济或风险单因素角度出发进行分析评测,其综合性与全面性不足,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项目综合能力评判方法对在产项目评价,选取优质项目运营.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构建了一套多维度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且能定量分析项目的评价体系,通过实证数据进行海外石油项目综合能力的比较,实现对海外在产项目的遴选及高质量发展.

    在产石油项目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指标体系

    中国中西部含油气盆地超深层油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潜力分析

    汪泽成赵振宇黄福喜施亦做...
    3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油气工业发展,向深层超深层领域进军已成为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趋势.通过对中国中西部含油气盆地超深层油气勘探与研究进展的深入分析,明确深层超深层油气成藏的有利条件,指出中西部叠合盆地的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基岩及火山岩3大领域是未来超深层油气勘探重点领域,超深层元古界是值得勘探重视的潜在领域,并指出超深层油气地质理论与关键技术的攻关方向.研究表明:(1)克拉通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发育以多套海相烃源岩、白云岩和断控型缝洞体等规模储集层、3类有利成藏组合,是寻找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重点领域;(2)前陆盆地下组合发育以煤系为主的湖相优质烃源岩、(扇)三角洲砂体为主的规模储集层、大型构造圈闭,是寻找碎屑岩大油气田的重点领域;(3)以花岗岩和变质岩为主的基岩储集层不受埋深限制,源岩-基岩接触型成藏组合最有利,紧邻生烃凹陷及大型走滑断裂带的基岩潜山是深层-超深层基岩油气藏勘探的重点领域;(4)中新元古界受超大陆裂解及全球冰期影响,发育受陆内裂陷控制的优质烃源岩,资源潜力较大,未来勘探地位值得重视.

    超深层油气成藏构造分异基岩油气藏深层碎屑岩叠合盆地

    二连盆地阿南凹陷阿3断块下白垩统沉积相研究

    贾方曾庆桥王睿思周贤...
    4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蒙古二连盆地东北部马尼特坳陷东部阿尔善构造带南部的阿南凹陷阿3断块自投入开发以来先后经历了断块的无水采油期、断块的低含水开发期、断块的中低含水期,目前为断块的高含水开发期,进入开发瓶颈期,开发矛盾突出.以阿3断块下白垩统的阿尔善组阿四段和腾格尔组腾一段为研究对象,开展沉积构造、粒度特征、和测井曲线电性特征等识别研究.结果表明:(1)阿尔善期发育近岸水下扇内扇、扇中亚相,至腾格尔组沉积末期发育滨浅湖亚相;(2)平面上受北部阿南大断层的影响,砂体多为北东—南西向展布,垂向上沉积过程中发育水进沉积体系域,水体自下而上逐渐变深,水域扩大;(3)由于相变导致的物性变化制约剩余油挖潜,在沉积相指导下,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寻找剩余油相对富集区域.研究区域构造背景、物源方向、时空演化基础上总结阿3断块近岸水下扇沉积模式,寻找优质储层为油田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二连盆地阿3断块白垩统近岸水下扇滨浅湖沉积相

    连续管技术与装备在深层页岩气开发中的浅析

    柳庆仁张富强吕维平卢秀德...
    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促进深层页岩气连续管技术进步,提高连续管装备在深层页岩气井的作业能力和安全水平,总结深层页岩气连续管作业技术与装备发展现状,调研深层页岩气连续管作业技术与装备面临的挑战;分析深层页岩气连续管作业技术与装备的发展需求,总结深层页岩气连续管作业技术与装备研究难点.基于此,提出了深层页岩气连续管作业技术与装备发展方向和研究建议,即配备大管径、超长下深能力连续管作业装备,推进延长下深技术发展,持续提升作业安全性,加强数字化连油建设及发挥辅助配套的作用等.同时提出了大管径、超长下深能力连续管作业装备的结构形式和现场作业流程,大管径、大容量滚筒的结构和作业模式,延长下深新作法、提升连续管作业安全性的具体措施和辅助配套的用法和配套要求,对深层页岩气连续管作业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未来连续管应用需适应深层超深层、超长水平段、套管变形井等复杂井作业需求,是深层页岩气连续管作业技术与装备发展及现场应用的主要方向.

    深层页岩气连续管作业技术与装备大管径油气开发发展建议

    在役管道应力无损检测方法试验研究

    孙晁张靖婕燕冰川王龙升...
    70-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油气管道在长期运行时,会在各种地质灾害和其他异常荷载的影响下产生变形,进而引发管道安全事故.对在役管道进行定期的应力检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估管道安全的手段.为探究更适用于在役管道的应力检测方法,选用主要材料为X70和X80钢板的在役管道进行拉伸试验,利用超声波法、磁各向异性法和矫顽力法检测不同荷载下钢板的应力,并对应力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在8组单向拉伸实验中,超声波法有5组试验数据拟合优度在0.99以上;在双向拉伸试验中,超声波法的拟合效果线性度最好,矫顽力法和磁各向异性法的数据拟合效果较为离散.随着提离值的增大,轴向矫顽力与环向矫顽力都呈下降趋势,磁各向异性法的检测信号也随着提离值的增大呈现降低趋势;超声检测的结果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呈线性增加,矫顽力的测量结果随温度的升高而呈整体的下降趋势,磁各向异性技术的测量结果随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通过对3种方法试验结果对比分析,超声波法对在役管道应力检测精确度最高,为今后在役油气管道选择更高效的无损检测方法指明方向.

    应力无损检测对比研究超声波法矫顽力法磁各向异性

    双碳愿景下CCUS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

    胡书勇郭学强张佳轶陈世纪...
    8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氧化碳(CO2)捕集与封存技术(CCS)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一项重大技术,如何运用CCS技术实现碳减排,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因地质体具有良好的封闭性和巨大的封存潜力,CO2地质封存成为碳封存的首选方式.单纯的地质封存项目成本高昂,不适宜开展大规模推广;油气藏注CO2提高采收率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已经较为成熟,其目的主要是提高油气采收率.将这两者相结合,大幅度提高油气采收率的同时,可实现CO2长久安全封存,节约碳封存成本.在对CO2地质封存与油气藏注CO2提高采收率技术的作用机理与发展现状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提出"双碳"愿景下中国油气工业应大力发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及封存(CCUS)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实现CO2绿色资源化利用,达到既实现CO2的地质封存又提高油气采收率双赢的目的.指出目前的技术瓶颈及进一步发展的方向,特别是随着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向非常规、难采储量油气藏发展,中国大力发展CCUS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更具重要性和迫切性,并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中国顺利实现"双碳"目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及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及封存油藏注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气藏注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油气藏开发二氧化碳绿色资源化利用

    绿氢制绿甲醇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

    唐春周乐懿李东升赵连仁...
    9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二氧化碳(CO2)排放量逐年递增,气候变化和CO2排放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CO2减排和资源化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发展可再生能源与CO2清洁利用技术已成为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可再生能源制绿氢与工业捕捉的CO2合成绿甲醇,构筑碳基化学品零碳循环体系,既能实现CO2资源化利用,又能清洁无污染获得绿甲醇.针对可在生能源制绿氢再耦合CO2制绿甲醇技术经济性问题,分析可再生能源制绿氢的前景,结合现有CO2加氢制甲醇化工企业调研,对绿氢制绿甲醇的技术经济进行分析,预测未来随着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均摊成本降低导致绿电和绿氢价格走低,碳减排补贴力度加大,高效稳定催化剂的开发,绿氢加CO2制绿甲醇相较传统制甲醇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为绿氢制绿甲醇化工行业提供技术依据和经济性分析方法.

    可再生能源绿氢二氧化碳加氢绿甲醇技术经济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