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石油工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石油工业
世界石油工业

高泳生 王志明 祁少云

双月刊

1006-0030

010-64523343

100011

北京安外安华里2区3号楼(北京755信箱)

世界石油工业/
查看更多>>本刊是全面反映世界石油工业发展的综合性科技期刊,全方位地刊登国内外石油工业的技术、经济、管理研究成果;交流石油、石化、海洋企业的经营管理之道;分析预测国内外石油工业的市场、资源供需趋势;研究中国石油工业的宏观战略和应用策略。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天然气供需安全评价与发展建议

    李洪兵罗雨韩咪刘盈...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碳目标的提出,对中国能源结构的调整作出新的要求,天然气作为化石能源中碳排放量最低的能源,成为能源转型过程中的关键过渡能源,天然气供需安全成为能源安全的核心组成部分.从资源、供应、需求和进口4个维度遴选中国天然气供需安全影响因子,建立天然气供需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Critic法对指标赋权,构建多元线性综合评价模型,对2012-2022年中国天然气资源安全度、供应安全度、需求安全度、进口安全度以及综合安全度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中国天然气供需安全的关键指标为储采比、进口集中度、自给率、储量指数;中国天然气供需总体安全状态处于Ⅲ级.资源安全度逐年升高,从IV级提高到Ⅱ级;供应安全度变化呈"W"型特征,维持在Ⅲ级;需求安全度趋于稳定,保持在Ⅱ级;进口安全度呈下滑趋势,从Ⅱ级降至Ⅲ级.要保障中国天然气供需安全稳步提升,需从多角度着手,主要措施包括持续推进油气增储上产计划、促进能源结构多元化、建立健全天然气多元进口渠道、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等.

    天然气供需安全Critic法多元线性综合评价模型安全评价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油气企业电力业务发展策略

    李劼
    10-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能源行业正积极迈向生产低碳化、能源消费电气化的转型阶段.中国能源行业正在经历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的能源转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等一系列重要变革,这些变革使能源生产低碳化、能源消费电气化的总体趋势日益显著.近年来,中国油气企业经营状况较好,但从长远来看,其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正受到行业发展新趋势、新要求带来的严峻挑战.油气企业如何结合自身特点,顺应行业潮流拓展电力业务,将挑战转化为机遇,实现转型发展,已成为一个亟待思考的重要课题.基于对当前中国能源转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发展趋势的分析,阐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油气企业发展电力业务的必要性;为进一步促进油气企业在这一新形势下高质量拓展电力业务,基于优势分析法(SWOT)分析结果,提出差异化发展、跨周期发展、创新发展三大策略,旨在为中国油气企业在新形势下高质量拓展电力业务提供战略决策参考,助力企业实现从油气公司向综合能源公司的成功转型.

    油气企业电力业务能源转型优势分析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发展战略

    四川盆地龙马溪组深层页岩储层压力与含气量动态演化过程

    缪欢郑洪扬范文龙伍秋姿...
    19-29,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川盆地五峰—龙马溪组页岩储层超压发育,但超压演化过程中页岩气含气量的变化特征尚不清楚.为了探明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压力与含气量动态演化过程,以四川盆地泸州区块L3H1为例,借助于盆地模拟、流体包裹体测温、激光拉曼光谱等测试,重建了泸州区块异常压力演化过程,并结合古温压条件,揭示了泸州区块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压力与含气量动态演化过程.结果显示:L3H1井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98.6~214.4 ℃,均值为155.41 ℃,冰点温度为-9.3~-2.2 ℃,均值为-4.97 ℃,甲烷激光拉曼峰位位移为2 910.13~2 910.57 cm-1,均值为2 910.32 cm-1,甲烷密度为0.262~0.284 g/cm3,均值为0.275 g/cm3;L3H1井压力演化过程与有机质生排烃密切相关,储层压力随有机质成熟度增加而增加,在最大古埋深时达到最大压力,为189.39 MPa,压力系数为2.48,在地层抬升阶段发生泄压;L3H1井含气量演化可分为3个阶段,湿气阶段随有机质成熟增加,吸附气量与游离气含量增加,水溶气含量具有先增加后减少特点,干气阶段随成熟度增加,游离气含量逐渐增加,吸附气含量随成熟度先增加后急剧减少,水溶气含量持续下降,抬升阶段吸附气含量逐渐增加,水溶气和游离气含量逐渐减少.

    四川盆地泸州区块深层页岩龙马溪组超压演化含气量演化

    构造导向滤波分频相干法在断层精细识别中的应用

    周建科
    30-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渤海A油田油藏类型主要为断层油气藏,高精度断层识别对A油田开发井的部署及优化具有重要意义.A油田现有地震资料品质不佳,难以进行断层的精细识别,严重影响油田开发井的部署与优化.通过优化断层检测流程实现断层的精细刻画,对原始地震数据进行构造导向滤波,在压制随机噪声的同时有效保留同相轴边缘信息;利用精度较高的三参数小波变换对降噪后的地震数据进行分频处理;优选中心频率略高于地震资料主频的单频数据体进行相干运算得到高精度的断层检测数据体.与原有相干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渤海A油田断层识别精度,为井位部署及优化提供指导.

    构造导向滤波三参数小波变换分频相干断层精细识别渤海A油田

    基于震源机制的断层滑移量计算方法

    刘怀亮樊子潇刘宇连威...
    4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川页岩气区块在开发过程中套管变形问题严重,主要由断层滑移引起,可通过微地震监测识别断层,但是基于微地震参数计算断层滑移量的方法还较为缺乏.基于震源机制基本方程,建立断层滑移量的计算方法,以长宁某井在压裂过程中监测到的微地震信号为样本,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法对计算过程中所需震源参数b值进行精确计算,得到的断层半径和滑移量与现场结论相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微地震参数和地层参数对断层滑移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断层滑移量与地层性质、微地震矩震级和微地震b值有关.地层弹性模量越低,断层内摩擦系数越小,断层滑移量越大;断层滑移量随矩震级增加呈指数关系增加;b值越接近1,断层滑移量越大,且矩震级的变化对断层滑移量的影响越明显.若产生矩震级2.5以上微地震事件或微地震b值异常降低至1附近时,应及时调整压裂参数,降低压裂强度以预防断层发生滑移.该研究成果可对预警断层滑移风险提供参考.

    页岩气套管变形微地震断层滑移震源参数断层滑移量

    松辽盆地南部火石岭组火山岩分布特征

    许方哲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松南地区火山岩具有分布范围广、厚度大、岩性岩相特征复杂、地层穿时的特点,地层序列划分是地质研究的基础,对于后续相关地质研究及油气勘探开发部署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明确不同区块的火山岩喷发时期与岩性组合差异尤为重要.应用以往的岩性岩相识别、地震地层接触关系分析方法,在火山岩年代学指导下,利用U-Pb、K-Ar、Ar-Ar等测年方法确定火山岩地质时期.通过取样分析测试得到松辽盆地火山岩的年代数据130个,明确松南地区火山岩时代归属.结合火山岩成分分类,确定松南地区火石岭组火山岩发育3个喷发旋回,由上至下分别为中性喷发旋回、中酸性喷发旋回以及中基性喷发旋回.中性喷发旋回分布范围较广,喷发次数多,在查干花、梨树、龙凤山地区均发育;中酸性喷发旋回分布范围较小,厚层酸性喷溢相为主,发育火山通道相,主要分布在查干花、梨树地区;中基性喷发旋回分布范围较小,仅在东岭地区发育,该旋回以中基性喷溢相和中基性爆发相为主.明确松辽盆地南部火石岭组火山岩喷发旋回划分,建立全区的火山岩地层格架,优选更利于勘探部署的喷发旋回开展研究工作,控制了勘探的时间成本,有利于松辽盆地南部火山岩研究的系统化.

    火山岩成因类型喷发旋回松辽盆地

    CO2驱油用增稠剂体系研究现状及展望

    高亚慧宫汝祥郑玉飞周秀玲...
    5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CO2驱油技术(CO2-EOR)能够在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同时,将部分CO2封存于地质体中,是一项"双赢"的技术.但由于原油与CO2之间黏度相差较大以及油藏的非均质性,CO2驱油过程极易发生气窜,气窜后CO2驱油产量明显降低,在CO2中加入增稠剂提高CO2黏度是解决气窜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用于增稠CO2的聚合物,即含氟类、硅氧烷类、碳氢类以及含氧烃类聚合物,对现有聚合物CO2增稠剂的研究效果和其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认为,在增稠CO2提高CO2驱油效率的研究和现场应用中,首选碳氢类和含氧烃类聚合物CO2增稠剂,并总结得出有效的聚合物增稠剂应具备亲CO2疏水基团和增稠基团、无规聚合、平均分子量为6 000~15 000的分子结构.目前尚未有兼具有效、经济和环保的CO2增稠剂产品,因此设计和合成价格更便宜、无氟、无毒、环保、高可溶性的CO2增稠剂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CO2驱油气窜增稠剂聚合物分子结构

    第三十三届孙越崎能源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

    《世界石油工业》编辑部
    64页

    埋地燃气管道泄漏扩散特性分析

    闻炯明武立文张毅
    65-7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埋地燃气管道发生泄漏事故后天然气在土壤中的泄漏扩散规律有助于及时发现泄漏源,预测泄漏气体的扩散范围,减少事故损失.采用Design Modeler软件建立了埋地燃气管道泄漏扩散三维数值模型,采用Fluent软件对不同工况下甲烷气体在土壤中的泄漏扩散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管道压力、泄漏孔径、土壤类型、土壤温度以及土壤含水率对甲烷体积分数和气体横向扩散距离的影响.压力、泄漏孔径和土壤温度与甲烷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压力、泄漏孔径和土壤温度越大,相同泄漏时间内土壤中的甲烷浓度越高,达到爆炸下限所需时间越短,危险性越高;土壤含水率越高,相同泄漏时间内的甲烷浓度越低.在低压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较小,导致含水率越高,气体的横向扩散距离越大;土壤类型对甲烷扩散有较大影响,气体在砂土中的扩散距离最大,爆炸危险性最高,其次是壤土.黏土的黏性阻力系数和惯性阻力系数远小于砂土和壤土,因此,气体在黏土中的浓度最低,危险性最低.研究结果为埋地燃气管道的泄漏风险评估与管道监控管理提供了参考.

    埋地管道天然气泄漏扩散计算流体动力学多孔介质

    致密砂岩裂缝时空演化特征规律

    徐永陈立超杨补旺王生维...
    7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摸清层理对致密砂岩断裂规律的影响,对于客观评价致密油气储层压裂裂缝延展规律具有实际意义.对不同层理方向上致密砂岩半圆弯曲试样(SCB)开展三点弯加载,借助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对试样表面位移、应变演化和裂纹扩展进行记录,得到砂岩裂纹扩展演化情况.研究表明:加载位移载荷曲线显示致密砂岩断裂裂缝发展包括缺陷压缩、弹性压缩、破裂失效、快速断裂、缓慢破裂这5个阶段,整体上致密砂岩塑性较为显著;致密砂岩在层理角0°、90°时横向位移最大,表明裂缝开度大,岩石断裂为纯张型断裂形式,对于深部致密油气储层高导流压裂有利;在层理角45°时位移最小而x轴方向应变最大,表明试样为剪切断裂,裂缝两侧岩石基质变形严重,制约基质孔隙油气流体进入压裂裂缝.试验发现,层理组构影响裂缝延展方位,随着层理夹角的增大,裂缝偏斜角先增大后减小,层理角45°时裂缝与最大载荷方向夹角最大.

    致密砂岩层理方向裂缝延展规律数字图像相关位移场断口形貌压裂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