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石家庄经济学院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石家庄经济学院

郝东恒

双月刊

1007-6875

xbbjb@sjzue.edu.cn;sjzjjxyxb@163.com

0311-87208093;87207130

050031

石家庄市槐安东路136号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of EconomicsCHSSCD
查看更多>>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简介 刊 名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双月刊)创刊时间 1978年1月出 版 号 ISSN1007-6875;CN13-1217/F 荣 誉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原《河北地质学院学报》创刊于1978年1月,随着学校1996年的更名、专业及办学方向的转变,1997年,《河北地质学院学报》正式更名为《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学报》系经济科学、管理科学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其主要任务是反映经济学科、管理学科等的教学科研成果,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鼓励创新、开拓精神,从而促进教学科研不断发展,更好地为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学报》主要刊登反映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科研成果及论文。主要栏目有:经济学研究、管理学研究、法学研究、文史哲研究及高等教育研究等。主要读者对象:全国经济、财政、金融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管理人员、专业科研人员以及大专院校师生。 《学报》为大16开(A4)本,每期8个印张,70克双胶纸印刷,双月刊,逢双月末出版。 《学报》被多次评为河北省、地矿部、国家教委优秀高校学报、优秀期刊。 《学报》被国内多家著名检索刊物收录:中国人文科学引文数据来源,《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2003年9月进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行列。2008年6月,在由中国学术期刊评价委员会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主持研究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09—2010)中,《学报》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玄武岩纤维改良华东地区红黏土的工程适用性分析

    葛宏盛刘丽萍汪朝明郑贞成...
    7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液限红黏土在华东地区分布广泛,若治理不当极易引发工程灾害.通过室内土工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玄武岩纤维改良高液限红黏土的可行性.结合室内试验结果,采用有限元差分软件FLAC3D 模拟均质红黏土路基和添加玄武岩纤维红黏土路基在施加均布荷载情况下对两者塑形区、应力及沉降进行对比.室内土工试验表明,玄武岩纤维能大幅提高土体的黏聚力、无侧限抗压强度以及土体静态弹性模量.数值模拟分析表明,纤维加筋技术能缓解土体塑性流动,提升抗挤压能力,缓解沉降变形.依托纤维加筋技术改良高液限红黏土,可为特殊土体路基改良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玄武岩纤维高液限红黏土室内土工试验FLAC3D沉降变形

    基于反复直剪试验的强膨胀土强度特性研究

    李云鹏林一芃张晶旭
    8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ZJ型四联应变控制式直剪仪对南水北调邯郸段不同初始含水率的重塑强膨胀土进行反复直剪试验,设置初始含水率分别为 15%、20%、25%、饱和 4 种状态,研究含水率对其抗剪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相同时,峰值及残余强度均随竖向应力的增长而增长;竖向应力相同时,强度随含水率的增长而降低.强膨胀土的抗剪强度指标随着含水率的增长而降低,且可能存在一个含水率的临界值使强度发生明显衰减,强度指标快速降低,研究区膨胀土强度受初始含水率的影响在实际工程中应当引起重视.

    峰值强度残余强度强膨胀土初始含水率竖向应力

    城市绿色空间研究进展与展望

    刘畅张晓瑞
    9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逐渐增加,生态环境压力及土地利用压力逐渐涌现,如何使城市绿色空间用地有效利用并发挥其重要生态效益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城市绿色空间作为城市存量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发挥重要作用.在综合分析梳理城市绿色空间理论基础上,从城市景观生态格局和公共健康两大关键问题出发,通过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分析,系统梳理了城市绿色空间的应用研究情况.现有理论和技术方法不足表现为未能充分实现多学科融合,与数字技术景观等前沿涉及较少.最后提出未来研究应从空间规划、数字技术及定量研究深入展开,完善绿色空间评价体系.

    城市绿色空间景观格局公共健康城市生态定量研究

    中国省域科技创新水平评价

    李国柱黄琪骏
    99-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创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占有重要地位,研究分析了全国各地区科技创新发展情况,并针对结果提出了有效建议,具有现实意义.基于相关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与有序聚类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原本 8 个指标变量经过降维处理后,可提取 2 个主成分,进而根据计算出的主成分综合得分,可以对全国 31 个省市科技创新发展情况进行排名;(2)对降序后的排名进行有序聚类分析,发现聚类数目为 4 类,每一类分别代表不同科技创新发展水平的地区.

    科技创新主成分分析有序聚类

    河北省建筑业碳排放效率时空演化及达峰路径分析

    牛建广王斐然辛伯雄王明琪...
    105-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从建筑业角度探索"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实现路径,实现建筑业减排目标,基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与改进BP神经网络结合情景分析法,对 2000-2019 年河北省 11 个地市建筑业排放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及碳达峰情景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2010-2019 年河北省建筑业碳排放效率距离生产前沿面存在 26%的发展潜力,说明当前河北省建筑业的发展中存在着较大的资源浪费;2)河北省建筑业碳排放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空间分布格局由"西部高、东部低"向"中部高、南北低"转变;3)在基准情景下,河北省建筑业未能实现碳达峰;低碳情景下可以在 2030 年实现达峰目标;而强化情景下,则能够促使达峰时间提前到 2027 年.同时提出"以政策调控为主导、以市场合作为辅助、以技术升级为根本"的减排路径.

    建筑业碳排放效率碳达峰SBM模型时空演化

    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效果评价

    高伟淦徐杰刘冬晗
    112-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些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建设生态文明.2014 年,先后设立了福建、江西、贵州、云南、青海等5 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对于探索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2014 年国家设立的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研究对象,基于 2015-2020 年的数据,利用熵值法测度生态文明建设效果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考察"两山"转化程度.结果显示:1)研究期内,福建、江西、贵州、云南、青海五省生态文明建设效果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较高;2)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福建省在推动"两山"转化层面要领先于其他示范区省份.得出结论应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两山"转化.

    生态文明耦合协调度模型"两山"转化

    典型国家"双碳"目标实现路径解析及中国借鉴

    张梦楠曹楠楠朱雪莲
    119-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碳"目标的提出及推进对中国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为助力"双碳"目标实现,通过梳理低碳发展水平处于前列的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典型国家及地区在实现碳达峰时的阶段特征、"双碳"目标实现路径、量化分析影响典型国家和中国"双碳"目标实现进程的因素,剖析了中国"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在经济、产业、能源、城镇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保障"双碳"目标和经济发展并行不悖、关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以及"双碳"目标分解落实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探求中国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路径,平稳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

    "双碳"目标碳减排实现路径国际经验借鉴

    文化遗产地长城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现状——以陕西榆林地区为例

    马小宁同杨阳
    127-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长城整体保护管理的布局下,文化遗产地长城资源及其赋存环境的差异历来是长城工作的关注重点.随着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为支撑的长城事业快速发展,厘清各文化遗产地长城工作现状成为现实中的紧迫需求.通过梳理榆林长城资源保护利用过程中的现实困难与突破创新之举,探寻文化遗产地长城工作的目标、定位与发力点,以期推动中国长城文化遗产地工作扎实开展,并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新时代长城保护利用体系构建提供借鉴.

    文化遗产地地方单位长城工作保护与利用

    课程思政视阈下财会类混合式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路径研究

    张丽君冯丽丽杨昌红
    13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之根本.课程思政既是育人理念的体现,亦是教学模式的创新.为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思政理念,明确课程学习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推动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以高校财会类学科基础课程"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为例,探索课程思政与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机结合的实践路径,以期为高校财会类混合式课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提供参考.

    课程思政混合式课程教学改革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电子信息类综合实践教学改革

    王军芬李明亮宗佳泰
    137-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强调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而综合实践是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有效途径.以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为指导,改革了电子信息类综合实践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以能力产出为导向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为核心设计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按照电子产品开发的整个周期来创设教学情境,构建科学合理的全过程评价机制,以利于持续改进.以电子技术实践为例,介绍新思路下综合实践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情况,通过持续改进与教学实施,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工程教育背景下综合实践教学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复杂工程问题实践教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