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路志正

月刊

1673-6613

sjzxyjh@126.com

010-64822253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115号院6号楼109室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Journal 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医学类科技期刊(月刊,CN11-5511/R,ISSN1673-6673),本刊遵循“以中为本、西为中用”的原则,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医史文献、实验研究、临床研究、针灸研究、药物研究、思路与方法、综述等栏目,充分展示国内外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研究领域的新方法、新成果、新进展,为继承和宣扬中医药学,提高中医药学的国际地位,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做出贡献。本刊以国内外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教学人员为读者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国家专利的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用药规律研究

    刘江腾王乐李泽宇郭志卂...
    1697-1702,17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国家专利数据库中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中药复方专利进行分析,挖掘其用药配伍及组方规律.方法 检索1985年9月10日—2024年1月1日期间国家知识产权局治疗DPN的中药复方专利,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7)及SPSS Statistics 26.0统计学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专利复方进行药物频次和性味归经统计、关联规则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治疗DPN的中药复方专利66首,涉及中药149味.高频药物依次为黄芪、川芎、当归、丹参、桂枝、鸡血藤等;药性以温性药最多,其次为平性、微寒等,药味以甘味最多,其次为辛味、苦味等,归经主要为肝经、脾经、心经等;关联规则以益气活血类置信度最高,药物组合前三位为川芎-黄芪、丹参-黄芪、当归-黄芪,以黄芪为核心药物;聚类分析获得的药物组合有"丹参、生地黄、赤芍、延胡索、牛膝、红花、桃仁""川芎、当归、黄芪、鸡血藤、桂枝、地龙"和"蜈蚣、甘草"等.结论 中药复方治疗DPN注重气血同调,以益气活血为基本治法,根据病情配合滋阴、温阳、通络、止痛等法,常用补阳还五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当归四逆汤、止痉散等方化裁,可为DPN的临床治疗及新药研发开拓思路、提供参考.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专利中药复方组方规律数据挖掘

    活血潜阳祛痰方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芦波周训杰桂明泰马玉龙...
    1703-17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活血潜阳祛痰方(HQQR)对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增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SD大鼠原代CFs,并进行鉴定.应用Ang Ⅱ诱导CFs建立体外心肌纤维化模型.将CFs分成空白细胞组、Ang Ⅱ组、Ang Ⅱ+HQQR(低剂量)组、Ang Ⅱ+HQQR(高剂量)组和Ang Ⅱ+缬沙坦组,作用48 h.应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ROS水平,Elisa检测各组上清中羟脯氨酸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NADPH氧化酶4(NOX4)、核因子κB p65(NF-KB p65),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和p-ERK1/2的水平,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QQR可显著改善Ang Ⅱ诱导CFs增殖.Ang Ⅱ组上清中羟脯氨酸水平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ROS水平和NOX4蛋白表达量亦显著升高(P<0.05).Ang Ⅱ刺激CFs后,细胞中NF-κB p65蛋白表达量和ERK1/2磷酸化比值高于空白细胞组(P<0.05).HQQR治疗可以改善CFs增殖和胶原分泌,降低ROS水平,并显著减少NOX4、NF-KB p65蛋白表达量和ERK1/2磷酸化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QQR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减轻炎症反应来抑制CFs增殖,改善心肌纤维化.

    活血潜阳祛痰方血管紧张素Ⅱ心肌成纤维细胞炎症氧化应激

    湿邪为患须详审细辨——窦永起教授论治湿邪相关病证学术思想探析

    王毓国闫梓乔徐冉窦永起...
    1708-1710,1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湿邪有弥漫、重浊、黏腻、趋下的病理特性和隐袭致病、易伤阳气、阻滞气机、易寒化热化、易兼夹风寒暑热等致病特点,因此湿邪为病临床表现复杂,最易误诊.窦永起教授指出,年轻医生临证时,但见"多汗、畏寒、口干、疼痛、憋胀"症,不加以仔细辨别,便认为是"气虚、阳虚、阴虚、气滞或寒"证,从而导致用药失误而无效甚至适得其反者,比比皆是.而经详细问诊、察色按脉,这些症状常常是因湿邪所致.文中结合窦永起教授临证诊治病例的相关论述,总结其诊治湿邪相关病症的学术经验,以飨同道.

    窦永起教授湿邪辨证论治学术经验师承制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孙丽蕴教授治疗风湿蕴肤型扁平苔癣的用药规律

    房玲刘晔杨惠卿孙丽蕴...
    1711-1716,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探讨孙丽蕴教授治疗风湿蕴肤型扁平苔癣(Lichen planus,LP)的用药组方规律.方法 收集和整理2019年2月—2023年10月期间孙丽蕴教授门诊诊治风湿蕴肤型LP的医案,并进行标准化录入,运用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药物进行分析.结果 71例风湿蕴肤型LP患者男女性别比例为1∶1.3,平均年龄(49.65±16.60)岁.(1)频次≥30的药物共32味,依次为钩藤、鸡血藤、徐长卿等;(2)药物性味多性寒、味苦,归肝、胃经为主;(3)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高频药对19个,包括"鸡血藤-钩藤"等组合;包括"香橼-苏木-三棱"等26个核心药物组合;香橼-苏木-三棱-路路通-石菖蒲等13个新处方.结论 孙丽蕴教授认为风湿蕴肤型LP的主要病因病机以阴阳失调为本,风、湿、热、瘀、毒邪互结为标,在治疗过程中,以调和阴阳,祛风利湿,清热活血为主,兼顾养护脾胃,调畅情志,为LP的临床遣方用药和新药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扁平苔癣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数据挖掘用药经验分析

    经典名方丁香柿蒂散的文献考证与现代临床应用

    许琳琳张潇亚李廷保
    1717-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整理有关丁香柿蒂散的古籍条文及现代研究,对其基本信息进行分析考证,为经典名方丁香柿蒂散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及考证学方法,整理有关丁香柿蒂散的中医古籍,对其处方渊源、组方规则、药物配伍、药物剂量、主治病证、服药方法等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同时筛选并总结此方在现代临床中的应用.结果 共搜集相关中医古籍文献信息70条,筛选出有效中医古籍23部.现收录在《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的第83首丁香柿蒂散,出自清·杨栗山撰《伤寒瘟疫条辨》,由丁香、柿蒂、人参、生姜4味药组成,病机为"治久病呃逆,因下寒者",具有温中降逆、和胃益气的功效,主治虚寒呃逆.据考证清代折算标准,《伤寒瘟疫条辨》中该方的组成及剂量为:丁香7.46 g,柿蒂7.46 g,人参3.73 g,生姜11.19 g.现代临床应用及网络药理学研究相关文献20篇,现代多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并涉及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等系统疾病,常配合越鞠丸、旋覆代赭汤等治疗顽固性呃逆、胃食管反流病、肿瘤化疗后恶心、术后恶心呕吐等病证.结论 通过对丁香柿蒂散古籍文献的挖掘及现代应用的分析,以期为丁香柿蒂散更高效的临床运用及后续进一步探究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经典名方丁香柿蒂散古籍文献历史沿革处方考证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倪青主任病证结合治疗Graves病遣方用药经验

    王凡陈惠焦巍娜孟祥...
    1725-1729,1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倪青主任病证结合治疗Graves病(Graves disease,GD)的遣方用药经验.方法 收集就诊于倪青主任门诊的GD患者235例,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和特异性理化检测指标将病情分为重度、中度、轻度和病情相对平稳的类型;中药处方235张,构建数据库,应用相关软件,分析病情与方剂及中药的关系.结果 235例患者中重度7例,中度19例,轻度52例,病情平稳者157例;235张处方共涉及方剂40种,中药201味.频次统计提示重度使用最多为滋阴潜阳甲亢方;中度常用四逆散;轻度以参芪地黄汤为主;病情平稳最多用藿朴夏苓汤.201味中药中,使用频次高于10次的中药共59味,重度常用中药为夜交藤、生地黄、玄参、田基黄、栀子、牡蛎等;中度常用药为枳壳、厚朴、柴胡、香附等;轻度常用茯苓、太子参、炙甘草、生黄芪、白术、山萸肉等;病情平稳常用茯苓、泽泻、厚朴、猪苓、半夏、藿香、佩兰等.关联规则提示,支持度>10%,置信度>10%,作用度>1 h,病情与中药一项关联中与重度一起出现的为玄参、生地黄、夜交藤;中度为青皮;轻度为太子参.两项关联中与重度一起出现的为玄参、夜交藤;中度为青皮、陈皮;轻度为女贞子、旱莲草;病情平稳为牛蒡子、桔梗;仙茅、仙灵脾;荆芥、防风.三项关联中与中度一起出现的为漏芦、路路通、丝瓜络;轻度为太子参、生黄芪、生地黄;病情平稳为生薏米、苍术、田基黄;大腹皮、砂仁、莱菔子;香附、枳壳、赤芍;泽兰、泽泻、川牛膝.结论 倪青主任病证结合治疗GD临床经验丰富,依据不同病情分度,分别采用滋阴潜阳、疏肝理气、益气养阴、健脾化痰、疏风利咽、利湿活血之法遣方用药.

    Graves病数据挖掘关联规则名老中医用药经验

    疏肝中药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系统评价

    陈峰罗瑞莉方云龙郭子嘉...
    1730-1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疏肝中药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syndrome,FM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 database)、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 disc,CBMdisc)等自建库以来至2024年5月关于疏肝中药治疗FMS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的文献,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96篇文献,最终纳入11项研究,共751例FMS患者.Meta分析显示,与西药组相比,疏肝中药组(包括单用中药和中西药联用)治疗FMS可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RR=1.33,95%CI(1.24,1.43),Z=7.63,P<0.01],降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SMD=-1.67,95%CI(-2.34,-1.00),Z=4.87,P<0.01]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SMD=-0.78,95%CI(-1.50,-0.07),Z=2.15,P=0.03],减少中医证候积分[SMD=-0.74,95%CI(-1.04,-0.44),Z=4.85,P<0.01]与不良反应发生率[RR=0.44,95%CI(0.24,0.82),Z=2.59,P=0.01].亚组分析发现,中药组和中西药联用组提高总有效率和缓解疼痛VAS评分优于西药组(P<0.01),中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药组(P=0.03).漏斗图显示两侧不完全对称,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结论 疏肝中药单用或中西药联用治疗FMS疗效优于西药,且疏肝中药治疗安全性好.

    纤维肌痛综合征疏肝法有效性系统评价

    基于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系统评价针灸治疗抑郁症疗效

    白晶玉吴雅丽陈楚云
    1737-1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采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针灸治疗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的有效性.方法 检索 CNKI、CBM、Wan fang、VIP、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从建库以来至2023年10月31日针灸治疗MDD的随机对照研究(RCT),纳入研究质量评估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利用RevMan 5.3软件行Meta分析,并采用Cochrane工具自带的GRADE系统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 纳入文章9篇,包括7篇国内文章,2篇国外文章,总样本量636例(试验组325例,对照组311例).9项研究均以fMRI为主要观察指标,结果显示针灸可调节差异脑区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低频振幅比率(Fractional of amplitude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f ALFF)及局部一致性(Region homogeneity,ReHo)值,改变脑功能连接.次要结局指标分析结果显示针灸治疗可明显改善MDD患者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OR=1.98,95%CI(1.30,2.99),P=0.001],减轻抗抑郁药物带来的副反应,并有效降低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MD=-3.08,95%CI(-4.46,-1.70),P<0.0001]、Zung 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MD=-4.67,95%CI(-6.93,-2.40),P<0.0001]、抗抑郁药副反应量表(Side-effect rating scale for antidepressant,SERS)总分,降低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MD=-3.22,95%CI(-5.00,-1.43),P=0.0004]水平及血清皮质醇激素水平.结论 针灸治疗MDD效果显著,可激活边缘系统脑区,重组MDD发病的认知、情感加工及默认网络结构,并对额叶进行调节,从而改善抑郁.

    抑郁症针灸脑功能磁共振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秦伯未与《清代名医医案精华》诊治咳嗽的经验挖掘与对比研究

    陈一凡李雁
    1745-1751,1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析中医名家秦伯未与其所编著的《清代名医医案精华》中诊治咳嗽的经验,通过对比尝试寻求其学术渊源及特点,并为现代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筛选并录入现存于东直门医院病案室的秦伯未查房记录、出版书籍及《清代名医医案精华》中的咳嗽医案,统计医案与处方数量、临床表现与药物出现频次、频率等信息,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再结合清代名医医案文本内容及秦伯未著作中对咳嗽的认识,与挖掘结果互参、互证、互补,从而总结秦伯未与清代名医诊治咳嗽的思路与经验.结果 共获得秦伯未治疗咳嗽的医案51份,处方81首以及《清代名医医案精华》中7位医家治疗咳嗽的医案73份,处方91首.通过挖掘分析结合内容分析,可将秦伯未诊治咳嗽的主要思路总结为:咳分外内脏腑,治需标本兼顾;标在痰阻气逆,宣肺降气化痰;本于外感内伤,尚应审因论治.清代名医诊治咳嗽则亦重顺气化痰,多用培土生金;亦分外内脏腑,重视五行生克.结论 秦伯未与清代名医诊治咳嗽均重视外邪、内伤、脏腑咳的分类以及顺气化痰法的使用,秦伯未以理气化痰止咳为核心,并细分病因而治;清代名医则多用培土生金之法,并重视五行生克.二者的诊疗经验对现代临床较少关注的伤暑、伤湿及外寒内热等外感咳嗽,食积、瘀血、心火、肝气、胃寒、肾虚等内伤咳嗽以及脏腑咳的辨治可提供有益启发.

    咳嗽医案秦伯未《清代名医医案精华》

    吕培文教授运用"调和法"治疗乳腺增生经验总结

    李田田王雨徐旭英吕培文...
    1752-1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腺增生是现代中青年女性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称之为乳癖.吕培文教授基于机体"不和"致病的病机理论,提出脏腑失和、冲任失和、阴阳失和、气血失和是乳癖的基本病机,调顺即病愈.并从脏腑辨证出发,提出应用中医调和法对乳癖患者进行干预,临证采用疏肝理气、健脾益肾、补益肝肾等治法,加快机体功能恢复,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中医乳癖乳腺增生吕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