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世界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李振吉

月刊

1673-7202

sjzyyzz@vip.126.com;wfcms2006zzs@163.com

010-58650023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9号财富嘉园A座303室

世界中医药/Journal World Chinese MedicineCHSSCDCSTPCD
查看更多>>《世界中医药》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世界中联的国际性、专业性杂志。拟于2006年11月正式出版,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世界中医药》杂志以增进世界各国中医药学术交流,促进中医药发展为宗旨,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传播中医药文化,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为己任。本刊的办刊方针是提高兼顾普及,继承与创新并重,展现中医药界最具权威的学术成果。《世界中医药》杂志力求做到既能反映世界各国高质量的中医药学术研究成果,又能满足各国中医药从业者提高技能的需要。因此,栏目设置多样,如“科研成果”、“科研动态”、“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床报道”、“名老中医经验”、“理论研究”、“综述”、“论坛”、“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中医药教学”等。另外,杂志还登载中医药在各国和地区的发展情况,中医药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各种进修培训信息,向读者推荐新书等。为把《世界中医药》杂志办成国际化精品期刊,使中医药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我们欢迎各界人士为本刊撰写文章或提出建议,共同把《世界中医药》杂志办好。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净制对乌梅质量的影响及乌梅肉质量标准的研究

    杨琳琳辛洁萍张姝妍王鑫...
    1-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净制对乌梅质量的影响,完善乌梅肉质量标准.方法:首先采用蒸与润2种方法分别净制3批乌梅肉样品,比较其产率、浸出物以及枸橼酸含量差异,确定净制方法;根据确定的净制方法,对12批乌梅药材进行净制,比较乌梅肉和核中浸出物及枸橼酸含量差异,探讨净制对乌梅质量的影响.对21批乌梅肉饮片的外观性状、显微、薄层鉴别、水分、水溶性浸出物和枸橼酸含量分别按照药典要求进行测定,拟定乌梅肉质量标准限度.结果:蒸法与润法净制乌梅质量(产率、水分、枸橼酸及浸出物)无显著性差异,但蒸法所用时间为30 min,远短于润法润制过夜.乌梅肉的浸出物及枸橼酸的含量72.5%、33.1%远高于乌梅核17.9%、8.0%,二者存在极显著差异.乌梅肉的平均水分为(11.0±1.4)%;浸出物为(72.0±3.4)%;枸橼酸含量为(33.8±4.5)%.结论:乌梅净制可以去除非药用部位,提高枸橼酸及浸出物含量,具有科学道理,蒸法和润法2种净制方法均可行,蒸法更易操作.

    乌梅乌梅肉净制浸出物枸橼酸质量控制质量标准

    不同叶面肥和底肥对山药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李莹孔维军李先恩贺超...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种类或配方的肥料对山药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设计田间实验获取不同叶面肥和底肥处理的山药样品.随机抽样获得山药单株重量、直径和长度的数据,将所有山药称重得到产量数据.采用烘干法、蒽酮-硫酸法、凯氏定氮法分别测定样品中水分、多糖和蛋白质的含量,通过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氨基酸的含量,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分析尿囊素、尿嘧啶和腺苷的含量.结果:叶面肥处理的山药产量较高,而底肥处理的山药的氨基酸、蛋白质和尿囊素含量较高.结论:叶面肥YY3、YY4和YY6处理可显著提高山药的产量,但在提高山药营养成分的含量方面效果不佳.底肥也可以提高山药的产量,虽然增产作用弱于叶面肥,但能同时显著提高氨基酸、蛋白质、尿囊素等营养成分的含量.

    山药叶面肥底肥产量质量含量测定

    白芥子穴位给药配伍对延胡索乙素药效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高远李冀韩东卫周梦丹...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冬病夏治"全方配伍和无白芥子配伍延胡索乙素在模型家兔"肺俞"穴皮下药代动力学特征及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模型的相关性.方法:支气管哮喘模型家兔随机分成延胡索单方组、缺白芥子组、全方组,微透析技术收集14 h穴位皮下透析液,液相色谱-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LCMS)法检测方中君药延胡索主要成分延胡索乙素浓度,获得药代动力学参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对应时间点模型动物血清中IgE水平,获得药效学参数;对药动学、药效学参数进行PK-PD模型拟合.结果:白芥子配伍后的药峰浓度(C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平均滞留时间(MRT0-t)均显著增加(P<0.01,P<0.01,P<0.05),达峰时间(Tmax)提前(P<0.01);"浓度-时间-效应"三维曲线表明,方中有白芥子配伍时,药效出现更快、消退更慢,起效时间晚于峰浓度,具有一定滞后性.结论:动力学参数、PK-PD模型结果表明,白芥子配伍能够改变"方中君药——延胡索的主要成分延胡索乙素穴位局部的皮下分布,促进方中君药有效成分快速吸收,延长滞留时间,在方剂中起到主药、改善其他药物分布的"双重"作用.

    白芥子穴位给药配伍研究延胡索乙素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模型"冬病夏治"方浓度-时间-效应"三维关系滞后曲线

    雷公藤内酯醇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小胶质细胞M1/M2型极化的影响

    白雪王亚博闫伟娇霍好利...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TPL)对脑缺血再灌注(CIR)大鼠小胶质细胞M1/M2型极化的影响.方法:选取192只SD大鼠设假手术组、模型组、丁苯酞(6 mg/kg)组和TPL低、中、高(0.2、0.4、0.8 mg/kg)剂量组,每组3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5组采用线栓阻断大脑中动脉2 h的方法复制CIR大鼠模型.各组均于造模前3 d开始给药,1次/d,再灌注24 h后,检测大鼠神经功能、脑梗死率、脑含水量,观察缺血侧皮层神经元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缺血侧皮层组织炎症介质含量,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小胶质细胞表型M1型标志物CD86/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onized Cal-cium-binding Adapter Molecule-1,Iba-1)、M2型标志物CD206/Iba-1,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p-核因子κB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TPL中、高剂量组和丁苯酞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率、脑含水量显著降低(P<0.05);缺血侧皮层神经元病理学变化明显改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含量显著降低而IL-10含量显著升高,CD86/Iba-1阳性细胞率显著降低,CD206/Iba-1阳性细胞率显著升高(P<0.05);缺血侧皮层组织Toll样受体4(TLR4)、p-核因子κB表达显著下调,p-核因子κB/核因子κB比值显著降低(P<0.05).除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含水量、IL-1β含量外,TPL高剂量组对其他指标的影响均优于丁苯酞组(P<0.05).结论:TPL可抑制大鼠CIR损伤,可能与促进小胶质细胞M1型向M2型极化,抑制TLR4/核因子KB通路活化及炎症反应有关.

    雷公藤内酯醇脑缺血再灌注小胶质细胞极化神经功能Toll样受体4核因子KB炎症

    龙胆苦苷对果糖诱导小鼠高尿酸血症的作用

    李静尚平平杨洋何姣...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龙胆苦苷对果糖诱导小鼠高尿酸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连续饮用10%果糖溶液12周以制备高尿酸症小鼠模型,从第9周开始,别嘌呤醇组,龙胆苦苷高、中、低剂量组(80 mg/kg、40 mg/kg、20 mg/kg-)每天灌胃给药1次,共给药4周.末次给药后取血,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尿酸(UA)、肌酐(Cr)和血尿素氮(BUN)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肾组织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色法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组织中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龙胆苦苷各给药组小鼠血清GPT、GOT、UA、Cra和BUN水平显著降低(P<0.01),肝、肾病理学变化有所改善;肾脏SOD水平显著升高(P<0.01),MDA、TNF-α和IL-6水平显著降低(P<0.01);同时肝脏XOD的活性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或P<0.05).结论:龙胆苦苷通过降低XOD活性和表达,降低尿酸水平,进而减轻肾脏氧化应激和炎症水平,达到肾脏保护作用.

    龙胆苦苷果糖高尿酸血症尿酸黄嘌呤氧化酶氧化应激炎症肾脏保护

    肺系疫病的近现代辨治方法

    包瑜马晓北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系疫病是中医疫病中传染性最强、发病率最高、危害性最大的一类.总结肺系疫病的近现代辨证论治方法,多继承应用传统的伤寒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方法等,或者将2种及2种以上传统方法相结合地创新性应用;分期(型)论治的方法因其简便性、现代临床适用性,应用非常普遍;此外肺系疫病还常根据具体疾病的自身演变特点采取特殊的辨治方法,如辨顺症、逆症治疗与辨常证、变证治疗方法.认为肺系疫病的辨治应当结合辨证、辨病与辨症论治,传承创新,以适应现代临床的特点及需求.

    肺系疫病辨证论治辨病论治辨症论治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

    以络病理论为指导的"通法"在银屑病治疗中的运用

    李小婷徐菁吴治民陈广山...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因其慢性、复发性的特点成为临床难治性疾病."通法"在中医治法中占据重要地位,内涵丰富,包罗万象,运用"通法"论治络病,为临床医家治疗多种疑难杂病提供了新的治疗角度和治疗思路,在皮肤科以络病理论为基础的"通络法"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慢性顽固性皮肤病的治疗.文中对络脉的形象、生理、病理特点进行了简要剖析,从病位、病理因素、病机发展角度系统阐述了银屑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络脉病变机制,包括皮肤与络脉的关系、银屑病与络病的共同病理因素、久病入络的疾病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通络法治疗银屑病的理论依据进行具体探讨和介绍,总结概括为驱除病邪、引药达所、维护气血3种治疗目的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及其理论指导基础.以期为研究银屑病病因病机、指导临床治疗、完善用药结构尽绵薄之力.

    中医药络脉络病理论久病入络通法祛邪通络银屑病气血阻滞

    林洪生"固本清源"理论指导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学术经验

    毛启远尹炳驿刘艺黎雪...
    39-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林洪生教授在继承"扶正培本"理论的基础上,广纳各家肿瘤治疗之所长,结合四十多年临床诊疗经验,凝练并提出了"固本清源"理论,丰富了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学术体系.通过阐述"固本清源"理论的源流以及科学内涵,将基于"固本清源"理论指导下的中医药应用于现代医学治疗肿瘤的各个阶段,较大程度上提高了临床疗效,丰富了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的理论与方法.

    @林洪生固本清源中西医结合恶性肿瘤中医理论治疗方法经验思想

    岭南刺络放血疗法在特应性皮炎中的应用

    李晨陈达灿莫秀梅陈艳婷...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岭南刺络放血疗法是岭南针灸流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陈全新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所创,在治疗特应性皮炎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其秉承"阴阳互济,通调和畅"的思想,将辨病、辨证、辨经络相合,以治血为主,补虚泻实,以快速旋转法进针,强调操作的无痛与无菌,在治疗特应性皮炎方面具有较好的指导借鉴意义.

    岭南刺络放血疗法陈全新特应性皮炎病因病机流派经验治疗特色

    针刀松解联合Mulligan手法治疗中期膝骨关节炎临床观察

    唐占英肖静李唯薇王诗云...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针刀松解联合Mulligan手法治疗中度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金山分院门诊收治的KOA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针刀组、手法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针刀组采用单纯针刀治疗,手法组采用Mulligan手法治疗,联合组采用针刀联合Mulligan手法治疗.分别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24周骨关节炎指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变化情况、5次坐立试验情况和2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结果:与针刀组、手法组比较,联合组在治疗后和随访24周,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和5次坐立试验情况改善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联合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优于针刀组(92.10%)和手法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联合Mulligan手法治疗中度膝骨关节炎,在改善患者关节疼痛、僵硬和活动不利等症状在近期与远期疗效方面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膝骨关节炎针刀疗法Mulligan手法调衡筋骨视觉模拟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5次坐立试验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