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世界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李振吉

月刊

1673-7202

sjzyyzz@vip.126.com;wfcms2006zzs@163.com

010-58650023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9号财富嘉园A座303室

世界中医药/Journal World Chinese MedicineCHSSCDCSTPCD
查看更多>>《世界中医药》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世界中联的国际性、专业性杂志。拟于2006年11月正式出版,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世界中医药》杂志以增进世界各国中医药学术交流,促进中医药发展为宗旨,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传播中医药文化,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为己任。本刊的办刊方针是提高兼顾普及,继承与创新并重,展现中医药界最具权威的学术成果。《世界中医药》杂志力求做到既能反映世界各国高质量的中医药学术研究成果,又能满足各国中医药从业者提高技能的需要。因此,栏目设置多样,如“科研成果”、“科研动态”、“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床报道”、“名老中医经验”、“理论研究”、“综述”、“论坛”、“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中医药教学”等。另外,杂志还登载中医药在各国和地区的发展情况,中医药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各种进修培训信息,向读者推荐新书等。为把《世界中医药》杂志办成国际化精品期刊,使中医药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我们欢迎各界人士为本刊撰写文章或提出建议,共同把《世界中医药》杂志办好。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衰老视角阐释膝骨关节炎虚实夹杂病机的科学内涵

    邢润麟廖太阳王培民
    3382-3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膝骨关节炎是骨伤科常见的退行性疾病,症状以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为主.既往中医并无关节炎病名,对此病的认识多依据症状,早期归入"痹证""膝痹",后期归入"痿证"范畴.病因病机方面总体认为本病属于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是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标实主要是气血痹阻、寒凝痰结等.因此,在治法方面,各家经验虽然治法、用药不一,但多数强调治法的攻补兼施.膝骨关节炎本质上是骨关节的衰老,结合中医对于衰老的认识,以及现代医学对于组织细胞衰老的认识,从细胞衰老及其在组织间扩散的机制认识膝骨关节炎"虚实夹杂"的科学内涵,对临床和科研具有启发性意义.

    膝骨关节炎膝痹退行性疾病虚实夹杂病机学细胞衰老科学内涵防治

    石学敏院士针灸从"窍"论治学术思想初探

    樊同涛樊小农李改改董慧慧...
    3386-3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窍"是人体内外信息沟通的通道,分为九窍、脑窍、心窍等,与五脏六腑关系紧密.石学敏院士对"窍"见解独特,从"窍"出发创立多种针法用于临床.通过对针灸从"窍"论治的相关针法总结发现,他非常重视脑窍,治窍不离神,别窍论治,擅用内关穴,这些学术思想对指导针灸临床及临证思维大有裨益.

    针灸脑窍醒神调神名医经验

    高彦彬教授治疗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临床经验

    邢俊艳高彦彬
    3390-3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与高尿酸血症发病率高,常合并出现,导致体内严重的代谢紊乱,影响疾病的转归与预后.高彦彬教授诊治代谢性疾病4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认为先天禀赋不足,脾肾亏虚,痰湿体质为发病的内因;过食肥甘,体力活动减少,体形肥胖为重要的外因;肝失疏泄为发病的重要环节;痰湿瘀毒阻滞络脉为基本病机.防治强调应防重于治,未病先防,异病同治,从络病论治.临床分为:肝郁脾虚,痰湿阻络;湿热内蕴,毒瘀阻络;肝肾亏虚,浊瘀阻络;脾肾两虚,湿浊瘀阻肾络;气阴两虚,痰瘀阻滞心络;阴阳两虚,络脉失荣.治疗上强调健脾、益肾、调肝,更重视祛邪通络,如利湿通络、化痰通络、降浊通络、化瘀通络等,获效颇丰.

    名医经验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中医药治疗络病医案病因病机临床疗效治则

    关于开展归芪活血胶囊征文的通知

    《世界中医药》编辑部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394页

    张纾难教授治疗肺结节的用药规律分析

    李冬霞王浩浩罗雪樊佳佳...
    3395-3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张纾难教授治疗肺结节的用药经验与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张纾难教授近4年来治疗肺结节的中药处方,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多维度分析处方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核心处方及药物群组.结果:对221首处方进行中药频次统计,共涉及171味中药,常用药物性味分别是温、寒,苦、辛;最常用归脾经、肝经、肺经药物;最常使用的药味为黄芪、桂枝、川贝母;常用药对是"生黄芪,桂枝""生黄芪,川贝母".关联规则分析得出由"黄芪、桂枝、川贝母、夏枯草、陈皮、郁金、生龙骨、生牡蛎、山慈菇"9味核心药物组成的关联网络,聚类分析得到4首新方.结论:张纾难教授在治疗肺结节时注重扶正以祛邪,寒温并用,清补共施,善用脾经、肝经、肺经药物,补脾益气,化痰散结,疗效确切.

    @张纾难肺结节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用药规律中药寒温并用清补兼施数据挖掘

    基于中医系统论策略的脑小血管病全周期辨治及用药思路

    任北大孙梓宽李丹溪薛冰洁...
    3400-34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学的生命力在于其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就认识而言,只有理论才能解决本质问题.中医系统论是中医学与系统科学的交叉学科,是系统中医学研究的理论基础,旨在将人体视为有机、自主的系统,通过整体调控以防治疾病.脑小血管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隐匿,病机复杂,治疗相对困难,且缺乏整体防治机制,日益受到广泛关注.现从中医系统论角度分析脑小血管病的病因病机、治法治则及处方用药,探讨中医系统论策略对脑小血管病全周期辨治及用药思路的指导意义,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中医系统论策略脑小血管病全周期辨治思路用药中医药病因病机

    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儿童感冒中成药的用药情况分析

    张依李璇胡思源
    3406-3410,3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药典》)中治疗儿童感冒的中成药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儿童中成药新品种开发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检索《药典》,建立儿童感冒中成药数据库,对该数据库中中成药种类、剂型、用法用量、证型、主治症状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不同证型中成药组成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药典》中共收录治疗儿童感冒中成药76种,包括儿童专用药35种,儿童成人共用药41种;包括颗粒剂、口服液、丸剂等13种剂型;包括风热感冒证、风热夹痰证、风寒夹痰证等9种证型.风热感冒证常见发热、咽痛等症,常用黄芩、金银花、连翘等药,以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为主,配伍少量性温、味甘之品;风热夹痰证常见咯痰、咳嗽等症,常用苦杏仁、甘草、桔梗等药,以宣降肺气、化痰止咳为主,配伍清热解毒药.结论:《药典》中儿童专用中成药品种少、剂型少、用法用量不明确,部分证型中成药品种与临床实际不符.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辨证选择最适合的中成药;新品种药物应专注于儿童专用中成药开发,并根据临床中出现的不同证型,开发针对性的中成药;完善各品种中成药的儿童具体用法用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儿童感冒中成药用法用量用药规律频次分析关联规则

    基于文献数据挖掘中药外用治疗跟痛症用药规律研究

    吉富涛尹本敬陈葛程强...
    3411-3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30年文献数据挖掘中药外用治疗跟痛症的用药规律,为跟痛症的辨证论治和遣方用药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方法:运用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对中药外用治疗跟痛症的中文文献进行检索,构建跟痛症的外用中药数据库,通过对中药频次统计、相互关联规则分析、分层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总结和分析高频次中药、核心药物及处方潜在规律.结果:中药外用治疗跟痛症排名前20位的主要是透骨草、红花、伸筋草、威灵仙、牛膝、川芎、川乌、桂枝、乳香、当归、草乌、没药、独活、海桐皮、苏木、木瓜、花椒、五加皮、防风、艾叶;在四气分布中使用频率最多的为温性中药,其次为平性和热性中药;在五味分布中使用最多的为辛味中药,其次为苦味和甘味中药;在归经分布中使用最多的前3位分别为肝、脾、肾经;在支持度设置为≥20%的基础上,将置信度设为≥80%,得到"白芍-当归""没药-红花"等搭配规则的关联药物共27组;通过高频次中药的聚类分析得到核心药物组合共14组.结论:中药外用治疗跟痛症主要以补益肝肾、祛风除湿、活血化瘀为主.药性主要为温、平、热,药味主要为辛、苦、甘,归经主要为肝、脾、肾经.

    跟痛症中药外用功效性味归经文献数据挖掘

    中医药领域应用脑-肠轴理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可视化分析

    沈爱花赵鲁卿李丹艳王郅宜...
    3418-3422,3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中医药领域应用脑-肠轴理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现状及研究热点,阐明相关领域发展趋势,为中医药治疗IBS的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检索收集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发表的中医药领域脑-肠轴理论治疗IBS的研究文献,检索时间为2000-2021年,采用CiteSpace软件对纳人文献的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176篇,年发文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吴皓萌、霍清萍、储浩然、王迎寒等团队为本领域贡献最大的研究团队;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是发文量最多的机构;研究热点词包括"脑-肠肽""5-羟色胺""痛泻要方""肝郁脾虚"等;研究内容集中于中医药疗法、实验研究及机制研究、治法方药等.结论:近20年来中医药领域脑-肠轴理论论治IBS研究取得了突出成果,目前的研究热点为总结临床经验、中医药疗法改善IBS疗效;研究趋势为调节脑-肠肽和肠道微生态.

    脑-肠轴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可视化分析痛泻要方肝郁脾虚5-羟色胺脑-肠肽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针灸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选穴规律

    王凯利岳公雷周清辰赵子萱...
    3423-3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究针灸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取穴规律.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d自建库至2021年11月公开发表的针刺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有关文献,通过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对获得数据运用Excel表格进行频次统计分析,SPSS molder进行聚类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针灸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腧穴使用频次较高的是三阴交、百会、神门、四神聪、肾俞、太冲等.经络选用以足太阳经、督脉为主.所选腧穴主要位于下肢部,其次是头颈部.特定穴中交会穴、原穴、五输穴、背俞穴使用较多.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气海-关元、肾俞-肝俞、心俞-肾俞相关性较高,对使用频次6次以上腧穴进行聚类分析,得到7个聚类群.结论:针灸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疗效确切,在辨病取穴的基础上,更注重调补脏腑、安神定志,充分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的医学特色.

    数据挖掘围绝经期失眠针灸取穴规律聚类分析关联规则调补脏腑安神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