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塑料工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塑料工业
塑料工业

陈敏剑

月刊

1005-5770

office@plast.com.cn

028-85570801、85558516

610041

成都市人民南路4段30号

塑料工业/Journal China Plastics Indu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月刊,本刊为专业技术刊物。刊登塑料工业技术方面的论文与科技成果。主要栏目有:合成工艺与工程、成型加工与设备、材料性能与应用、塑料助剂与配混、物化分析与测试、新技术与产品开发、国外动态、塑料市场等。读者对象为塑料工业科技人员及相关专业高等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铜尾矿/聚磷酸铵阻燃聚氨酯的制备及研究

    沈海峰高顺王国栋高业访...
    90-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聚磷酸铵(APP)/铜尾矿(CTS)为阻燃体系,采用一步全水发泡法制备硬质聚氨酯泡沫/聚磷酸铵/铜尾矿(RPUF/APP/CTS)复合材料.阻燃测试表明,RPUF-30APP的极限氧指数(LOI)达到 24.0%,垂直燃烧测试达到V-0 级别,其阻燃性明显提高.锥形量热测试表明,RPUF-30APP的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由纯样的 300.5 kW/m2 降低至 139.4 kW/m2,下降幅度高达53.6%;总热释放(THR)由纯样的40.0 MJ/m2下降至28.1 MJ/m2,降低幅度高达29.8%,表明APP/CTS体系明显降低复合材料燃烧过程中的热释放,其火灾安全性提高.炭渣分析表明,CTS/APP/RPUF复合材料燃烧过程中形成了致密的炭层,提高了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该研究为CTS提供了一个新的应用领域,并为提高聚合物的防火安全性铺平了道路.

    硬质聚氨酯泡沫聚磷酸铵铜尾矿复合材料阻燃

    1910nm激光透射焊接同种透明聚苯乙烯工艺的研究

    孟宪凤蔡令波王剑磊昌小涵...
    98-101,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使用波长为1910 nm的半导体激光器对聚苯乙烯(PS)透明塑料板材进行了无吸收剂激光透射焊接实验,研究了激光功率、焊接速度以及线能量等参数对试件的焊接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910 nm半导体激光器可以实现对同种聚苯乙烯透明塑料的无吸收剂焊接,且焊接效果优异.在线能量为3J/mm时,得到了较为理想的焊接试件,焊缝形貌均匀规整,可承受的拉断力达到707 N,可满足食品、医疗等对塑料制品卫生标准要求较高的塑料加工领域的需求.本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替代传统塑料焊接(超声焊接、摩擦焊接等)以及传统激光塑料焊接(需添加吸收剂)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聚苯乙烯透明塑料激光透射焊接无吸收剂

    面成型光固化3D打印制件成型精度优化

    苗盈张西祁司海伯潘常春...
    102-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面成型光固化工艺存在制件尺寸收缩、翘曲变形等成型精度问题,制作尺寸为 60 mm×60 mm×20 mm的样件,以分层厚度、建模样式和构建角度为试验因素,以制件的尺寸、圆度和平面度为试验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分析各试验因素对制件成型精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建模样式是影响尺寸精度的最主要因素,构建角度是影响几何形状精度的最主要因素.总体而言,随着打印层厚的增加,成型误差逐渐增大;随着建模样式由粗略(Draft)到精细(Premium),成型误差逐渐降低;随着构建角度的增大,成型误差先降低后增大.通过极差分析法,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打印层厚 30 μm、建模样式Premium、构建角度15°.经试验验证,优化后的工艺参数提高了面成型光固化三维(3D)打印制件的成型精度.

    面成型光固化三维打印制件成型精度正交试验工艺参数优化

    基于MSIWOA算法的SLS聚酰胺制件工艺参数优化

    赵静王超范恒亮罗殿宇...
    108-11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聚酰胺粉末为实验材料,以力学性能为评价目标,研究了激光功率、扫描间距、摆放角度及他们两两交互作用对选择性激光烧结(SLS)制件抗拉强度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断口形貌揭示了工艺参数对制件成型的影响机理,通过响应面设计得到了工艺参数与抗拉强度间的回归方程,分析了模型的有效性与准确性.以回归方程为目标函数,使用混合策略改进的鲸鱼优化(MSIWOA)算法进行SLS制件抗拉强度的优化,得到最优工艺参数,并与鲸鱼优化(WOA)算法的优化结果及实验验证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表明,MSIWOA算法对SLS聚酰胺制件工艺参数的优化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较好的可行性,可为SLS制件力学性能的提升提供技术方法.

    聚酰胺选择性激光烧结工艺参数优化MSIWOA

    基于机器学习耦合模型预测FDM零件的表面粗糙度

    赵陶钰邵鹏华
    116-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熔融沉积工艺(FDM)制造的零件表面粗糙度高,不仅影响了零件外观,还降低了性能.采用响应面实验设计,研究了层高(A)、填充密度(B)、喷嘴温度(C)、床层温度(D)和打印速度(E)对聚乳酸(PLA)零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同时,将遗传算法(GA)与决策树(DT)、人工神经元网络(ANN)两种机器学习模型相结合,预测了零件的表面粗糙度.结果表明,A、B、C和E是显著影响零件表面粗糙度的主效应,A×B、A×C、A×E、B×C、B×E、C×E是影响显著的交互效应.GA+DT耦合模型预测PLA零件表面粗糙度的准确性更高,预测值与实验值的相关系数(R2)、均方误差(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0.952、0.132 和0.234,优于GA+ANN的0.823、1.561 和1.759.GA+DT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值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984,而GA+ANN模型仅为0.903,这表明GA+DT模型在预测PLA零件表面粗糙度时准确度更高.

    决策树人工神经元网络遗传算法熔融沉积表面粗糙度聚乳酸

    宽分布聚乙烯管材树脂结构与性能差异性

    郎学彬武志鹏唐文睿马雄...
    124-128,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高温凝胶渗透色谱(GPC)、差示扫描量热仪(DSC)、万能拉伸试验机、冲击试验机和动态力学分析仪(DMA)等研究了Hostalen(两釜串联)和Hostalen ACP(三釜串联)淤浆聚合工艺制备的宽分布聚乙烯管材树脂GC1 和GC2结构与性能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三釜串联生产的GC2 平均分子量更大,分子量分布更宽,高分子量级分(重均分子量(M)w>106)相对含量更高且共聚单体的含量更高.同时,GC2 还具有更高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耐蠕变性能更优异,高剪切速率下具有更好的加工流动性.

    聚乙烯管材树脂淤浆聚合工艺力学性能

    3D打印柔性微网格的应变传感性能研究

    刘衍均华晨曦宋欣雨邵朋朋...
    129-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工作通过直书写式三维(3D)打印工艺将碳黑/聚二甲基硅氧烷(CB/PDMS)复合材料精准成型为不同结构类型的柔性微网格.利用光学显微镜表征了复合材料的成型质量和结构差异,通过流变性和电导率测试确定了打印浆料的配比.通过打印速度和挤出气压等制造工艺参数的优化,实现了600 μm线宽的稳定成型.系统研究了结构类型对力学和传感性能的影响规律,优化后的简单立方微网格结构的应变灵敏度可达 10.33,响应时间为 370 ms.验证了柔性微网格在可穿戴器件领域的应用,展现出了优异的实时动态监测的能力.本文为柔性多功能器件的快速、低成本制造提供了新思路,在柔性电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D打印复合材料柔性应变传感器碳黑聚二甲基硅氧烷微网格

    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ASA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王铟琳王志军郝定靖
    136-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据GB/T 19466.2-2004 的方法,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ASA)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行了测试,结合实验室的情况及实验过程对该法测定玻璃化转变温度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不确定度分量的来源,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估.通过综合考察重复性测量、天平引入的误差、标准物质的标准值等因素,计算出ASA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测定结果的合成不确定度,通过本研究,明确了关键控制点.通过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充分反映出中心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及准确性,同时起到激励检测人员提高技术水平的目的.

    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不确定度评定差示扫描量热法

    纤维含量对汽车内饰用夹层结构植物纤维增强PP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苑之童李寅萱李明鹏李昊远...
    140-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别以竹纤维(BF)/聚丙烯(PP)复合板、麻纤维(JF)/PP复合板为表层,聚氨酯(PUR)泡沫为芯层,经热压成型制备夹层结构植物纤维/PP复合材料,通过万能力学试验机、导热系数测定仪和驻波管吸声系数测试系统对不同纤维质量分数的夹层结构复合材料进行性能测试及表征.结果表明,PUR夹层结构BF/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PUR夹层结构JF/PP复合材料接近,其导热系数≤0.044 W/(m·K),吸声性能良好,燃烧速度≤20.28 mm/min,满足主机厂对汽车内饰构件用材料的要求,且当植物纤维质量分数为40%时,PUR夹层结构植物纤维/PP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

    植物纤维夹层结构复合材料纤维质量分数聚丙烯聚氨酯泡沫汽车内饰构件

    硬质聚氨酯泡沫/EG/MPP复合材料的制备及阻燃性能

    杨武洲陈婷伍强唐刚...
    147-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三聚氰胺聚磷酸盐(MPP)与可膨胀石墨(EG)进行复配,并采用一步法全水发泡法制备了硬质聚氨酯泡沫/可膨胀石墨/三聚氰胺聚磷酸盐(RPUF/EG/MPP)复合材料.在此基础上,采用热重分析(TG)、阻燃测试、微型量热(MCC)、扫描电镜(SEM)系统研究RPUF/EG/MPP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阻燃性、燃烧特性和炭渣微观形貌.研究表明,EG和MPP的加入可以明显提高RPUF/EG/MPP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40.6 份MPP和20.3 份EG的加入使得RPUF-2 在800℃时,残炭率高达31.7%.阻燃测试表明,MPP和EG之间存在协效阻燃作用,其最大极限氧指数可达29.9%.微型量热测试表明,MPP和EG的加入可以有效降低RPUF复合材料燃烧过程中的热释放,提升其火灾安全性能.

    硬质聚氨酯泡沫可膨胀石墨三聚氰胺聚磷酸盐复合材料协效阻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