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饲料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饲料研究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饲料研究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李寰旭

月刊

1002-2813

bianjubu@feedresearch.com.cn

010-83556078

100069

北京右安门外东滨河路4号

饲料研究/Journal Feed Research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78年,是国内创刊最早的饲料专业期刊,杂志汇集传播国内外饲料研究信息,介绍国内饲料研究的新成果和饲料工作的经验,以及饲料行业新动态,普及饲料知识,宣传国家相关饲料方面的方针、政策、法规,促进饲料工业畜牧业和养殖业的发展,为科研、教学和生产提供全面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蘘荷黄酮对雏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血浆生化指标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刘瑶黄林贾哲刘胜杰...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蓑荷黄酮对雏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血浆生化指标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取90只体况相近的7日龄雏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Ⅰ组、Ⅱ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200 mg/kg蘘荷黄酮.试验期35 d.结果显示,试验第1~14d,Ⅰ组雏鸡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与Ⅱ组(P<0.01),料重比极显著低于对照组与Ⅱ组(P<0.01).试验第35 d,Ⅰ组、Ⅱ组雏鸡血浆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液H9亚型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HDV)抗体效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Ⅱ组雏鸡血浆总蛋白(T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及Ⅰ组(P<0.05).试验第35 d,Ⅰ组、Ⅱ组胸腺指数、法式囊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饲粮中添加适量蘘荷黄酮可以改善雏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部分血浆生化指标及抗氧化功能,蘘荷黄酮推荐添加量为100 mg/kg.

    雏鸡蘘荷黄酮生长性能免疫功能血浆生化指标抗氧化功能

    壳聚糖和营养小肽对大口黑鲈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

    张坤张蕉南胡兵张电光...
    5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壳聚糖和营养小肽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规格一致的3 000尾大口黑鲈幼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2g/kg壳聚糖及20 g/kg营养小肽,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0尾幼鱼.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第30d,试验组大口黑鲈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肠道淀粉酶、脂肪酶、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溶菌酶(LZM)、碱性磷酸酶(AK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肠的组织结构明显优于对照组;肠道中封闭蛋白-4(Claudin-4)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介素-34(IL-34)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第60 d,试验组大口黑鲈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KP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肠道形态优于对照组,闭合小环蛋白-1(ZO-1)、封闭蛋白-1(Claudin-1)、Claudin-4、闭合蛋白(Claudin)、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2 g/kg壳聚糖和20 g/kg营养小肽能够提高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基因表达.

    大口黑鲈壳聚糖营养小肽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基因表达

    饲料蛋白质水平对棘胸蛙蝌蚪生长性能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戴劭谢钦铭
    6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蛋白质水平对棘胸蛙蝌蚪生长性能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复合虫源蛋白由黄粉虫粉、蚕蛹粉及蝇蛆粉按照1∶1∶1比例混合组成,作为饲料主要蛋白源.选择平均体重为(0.32±0.01)g的棘胸蛙蝌蚪,蝌蚪发育阶段为25期.以蚯蚓粉为诱食剂,添加酪蛋白配成的蛋白质水平为20%(A1组)、25%(A2组)、30%(A3组)、35%(A4组)、40%(A5组)的配合饲料.棘胸蛙蝌蚪在养殖基地工厂化山泉流水条件下进行了 10周的室内饲养试验.结果表明,A4组蝌蚪平均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效率(FE)最高.A3组蝌蚪变态率最高.A1组蝌蚪的存活率最高.A1组蝌蚪肠道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A5组蝌蚪肠道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通过对棘胸蛙蝌蚪的增重率和饲料效率进行回归分析发现,饲料中蛋白质水平为36.86%时,增重率达到最高,饲料中蛋白质水平为37.44%时,饲料效率最高.研究表明,饲料中蛋白质水平对棘胸蛙蝌蚪生长指标、饲料效率和消化酶活性均有影响,棘胸蛙蝌蚪配合饲料中蛋白质的适宜水平范围为36.86%~37.44%.

    棘胸蛙蝌蚪蛋白质水平成活率生长性能变态率

    基于双菌偶联分阶段培养诱导酵母细胞壁释放甘露聚糖的研究

    贡璐茜张高瑜王虹王东旭...
    7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实现酵母细胞壁甘露聚糖的高效释放及寡糖化.试验提出一种新型的双菌偶联分阶段培养模式,诱导酵母细胞壁释放甘露聚糖,通过筛选诱导菌株、双菌分阶段发酵验证释放多糖的效果.结果显示,试验通过对比测定4种芽孢杆菌对酿酒酵母细胞壁破壁率、甘露聚糖释放率的影响,确立了枯草芽孢杆菌-FMT-K01-酿酒酵母双菌分阶段培养模式.双菌分阶段培养72 h时,酵母破壁率达到96.63%,甘露聚糖释放量达到83.87%.经过甘露聚糖解聚化分析可知,双菌分阶段培养模式实现了 37.27%的酵母甘露聚糖的寡糖化.研究表明,试验提出的双菌偶联分阶段培养发酵模式可加速酵母细胞壁释放甘露聚糖以及多糖寡糖化,对其他生物多糖及其寡糖的制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酿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酵母甘露聚糖分阶段培养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灵芝增强鸡免疫功能的作用机制

    侯永威肖明月赵心雨高冬雪...
    7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灵芝增强鸡免疫功能的作用机制,通过TCMSP等数据库获得鸡免疫功能相关基因与灵芝主要有效成分靶点,并利用Cytoscape 3.10.0软件可视化分析灵芝-靶点-免疫蛋白质互作网络(PPI),进而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关键有效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活性.结果显示:共获得灵芝有效成分42个,包括环氧灵芝醇B、赤芝孢子内酯B、灵芝醛B等10个关键有效成分,免疫相关基因332个.PPI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非受体酪氨酸激酶(SRC)等7个关键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涉及生物过程23个、细胞组分22个以及分子功能23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11条相关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的最小结合能均小于-20.9 kJ/mol,表明对接结果良好.研究表明,灵芝增强鸡免疫功能的关键有效成分为10个,关键靶点为7个,相关信号通路为11条,研究结果可为灵芝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应用提供参考.

    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灵芝免疫

    常压蒸馏法提取迷迭香精油的工艺筛选

    吴维坚林洪涛杨敏王国鑫...
    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迷迭香精油常压蒸馏工艺的优选方案,试验分别采用不同蒸馏时间、液料比及采样时间对迷迭香鲜叶以水蒸气蒸馏法回流提取,采用顶空进样GC-MS对其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比对,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确定最佳工艺条件.所有试验重复3次.结果显示,各因素对迷迭香精油得率的影响顺序依次为液料比>采样时间>蒸馏时间.最佳理论提取条件为蒸馏时长3.96 h、液料比1.50 mL/g、采样时间13:12,迷迭香精油得率理论预测值约为1.551%.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采样时间13:10、液料比1.50 mL/g、蒸馏4h,迷迭香精油得率最高,为1.543%,与预测值1.551%存在0.52%的相对误差,其中特征性成分相对含量符合国际标准.研究表明,常压蒸馏提取迷迭香精油的优化工艺方案稳定、有效.

    迷迭香精油提取工艺常压蒸馏法GC-MS分析

    不同生长速度猪肠道的形态结构、短链脂肪酸及菌群的分析

    刘明君潘鹏丞徐文文潘星辰...
    8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生长速度猪的肠道形态结构、短链脂肪酸及肠道菌群之间的差异.选取50头日龄、体重相近的仔猪,在60、240日龄测定所有猪的生长指标数据,计算平均日增重(ADG),选择ADG最高的4头猪作为高日增重组(HW组),ADG最低的4头猪作为低日增重组(LW组),测定肠道形态、肠道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含量及菌群差异.结果表明,在肠道形态结构上,HW组大肠相对重量显著低于LW组(P<0.05),小肠的重量、长度、肠道密度以及大肠的长度均高于LW组.在肠道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方面,HW组的回肠和结肠中乙酸含量均显著高于LW组(P<0.05),回肠中戊酸和结肠中丁酸含量均显著低于LW组(P<0.05).菌群结构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HW组的回肠Ace指数显著低于LW组(P<0.05);微生物组成分析表明,回肠与结肠存在2个差异菌门,回肠和结肠中各存在14个差异菌属.研究表明,猪肠道的重量、长度及密度与生长速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挥发性脂肪酸中乙酸、戊酸和丁酸的含量以及肠道菌群对猪的生长速度存在调控作用,但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平均日增重肠道形态短链脂肪酸菌群结构

    一株苜蓿缩合单宁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鉴定

    何金环李京芦朋飞
    9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旨在筛选鉴定缩合单宁降解菌,为缩合单宁生物降解提供微生物资源支持,并为扩大紫花苜蓿的利用提供参考.以苜蓿根部土壤为菌源,以缩合单宁为唯一碳源的耐受培养基筛选得到一株降解缩合单宁的菌株,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测定、16SrDNA基因序列比对,测定生长曲线,观察菌种固态发酵紫花苜蓿的效果.结果显示:确定筛选出的菌株为Klebsiella sp.,命名为DN-2.菌株DN-2在肉汤培养基上约3 h进入对数期,24 h时菌液在600 nm的光密度(OD600nm值)为2.405;在含有缩合单宁的营养肉汤培养基上约4.5 h进入对数生长期,20h达最大OD600nm值2.35,整体表现为菌株生长的迟缓期延长而稳定期缩短.正丁醇盐酸检测结果显示,菌株DN-2生长36 h对菌液中的缩合单宁降解率高达94.2%.DN-2菌株固态发酵苜蓿结果显示,发酵处理5 d时,缩合单宁降解率达59.73%,可见DN-2菌株对苜蓿中缩合单宁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研究表明,菌株DN-2的筛选对于植物来源的缩合单宁的生物降解及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并为苜蓿在动物生产中的扩大应用提供参考.

    紫花苜蓿缩合单宁降解菌菌种固态发酵

    大黄堡湿地主要经济鱼类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王鑫鑫杜辉张志华张达娟...
    99-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全面了解大黄堡湿地缓冲区池塘鱼类的营养特征,对大黄堡湿地缓冲区池塘中的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细鳞斜颌鲴(Plagiognathops microlepis)肌肉中常规营养成分、矿物质含量以及其氨基酸与脂肪酸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鲢、鳙、细鳞斜颌鲴的肌肉蛋白质含量分别15.00%、15.60%和13.80%,粗脂肪含量为0.60%、0.50%和1.10%,富含人体所需的钾、钠、钙、镁、磷等常量元素及铁、锌、硒等微量元素;鲢、鳙、细鳞斜颌鲴肌肉均检出16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含量高,必需氨基酸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38.69%、38.76%和39.98%,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101.90、83.88和87.18;鲢、鳙、细鳞斜颌鲴肌肉分别检出10、10、14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从大到小依次均为细鳞斜颌鲴、鲢、鳙.研究表明,大黄堡缓冲区池塘鲢、鳙、细鳞斜颌鲴是良好的蛋白质来源,氨基酸组成合理,富含矿物质和有益脂肪酸,营养价值和可食用性较高.

    大黄堡湿地细鳞斜颌鲴营养成分

    不同月龄黑藏羊肉品质及风味评价分析

    刘冀黔旦正杰韩丽娟桂林生...
    105-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月龄对黑藏羊肌肉食用品质、营养品质和风味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健康无病的黑藏羔羊15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3组黑藏羊以玉米、燕麦干草、燕麦青贮等作为主饲料,在相同饲养条件下分别饲养到6月龄、12月龄和24月龄.结果显示,与12月龄和24月龄黑藏羊相比,6月龄黑藏羊肌肉的剪切力和滴水损失最低(P<0.05),水分含量最高(P<0.05),脂肪含量最低(P<0.05).与24月龄黑藏羊相比,6月龄黑藏羊肌肉蒸煮损失显著降低(P<0.05),6月龄和12月龄熟肉率显著上升(P<0.05).与24月龄黑藏羊相比,12月龄黑藏羊肌肉的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熟肉率和水分含量显著增加(P<0.05).3组黑藏羊肌肉通过GC-IMS技术共检测到37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含醇类、酮类、醛类、萜烯类和酯类.在6月龄黑藏羊肌肉中醇类、萜烯类和酯类含量最多,在12月龄和24月龄黑藏羊肌肉中酮类和醛类含量最多.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OPLS-DA)和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确定了 2,3-丁二醇、庚醛、己醛、乙偶姻、正壬醛、3-甲硫基丙醛是3组不同月龄黑藏羊肌肉的主要特征风味物质.研究表明,6月龄黑藏羊肌肉食用品质最佳,具有较多含量和种类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2,3-丁二醇、3-甲硫基丙醛、柠檬烯、γ-松油烯、乙酸乙酯和丁内酯为其关键风味物质.

    黑藏羊不同月龄肉品质风味物质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