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饲料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饲料研究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饲料研究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李寰旭

月刊

1002-2813

bianjubu@feedresearch.com.cn

010-83556078

100069

北京右安门外东滨河路4号

饲料研究/Journal Feed Research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78年,是国内创刊最早的饲料专业期刊,杂志汇集传播国内外饲料研究信息,介绍国内饲料研究的新成果和饲料工作的经验,以及饲料行业新动态,普及饲料知识,宣传国家相关饲料方面的方针、政策、法规,促进饲料工业畜牧业和养殖业的发展,为科研、教学和生产提供全面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水平槲皮素对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及血脂代谢的影响

    郭威申惠敏夏梦芳
    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不同水平的槲皮素对产蛋后期海兰褐蛋鸡的产蛋性能、蛋品质及血脂代谢的影响,确定蛋鸡生产中槲皮素的最适添加水平.试验选择1 600只60周龄的健康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蛋鸡.对照组蛋鸡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200、400、800 mg/kg槲皮素的饲粮.预试期1周,正式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各槲皮素组蛋鸡的产蛋率均显著升高(P<0.05);试验2组和试验3组蛋重和平均日产蛋重显著提高(P<0.05),料蛋比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2组和试验3组蛋壳厚度和蛋重显著升高(P<0.05);试验2组蛋壳强度和蛋壳重显著升高(P<0.05);各槲皮素组蛋黄颜色和哈夫单位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试验2组和试验3组蛋黄中的粗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试验2组蛋黄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P<0.05),所有槲皮素组蛋黄中磷脂含量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2组和试验3组血清脂联素含量显著升高(P<0.05),各槲皮素组血清瘦素含量升高(P<0.05),试验2组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葡萄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2组和试验3组血清游离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在海兰褐蛋鸡生产中添加适量的槲皮素可改善产蛋性能、蛋品质,调节血脂代谢,改善机体健康,槲皮素的适宜添加水平为400 mg/kg.

    槲皮素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血脂代谢

    短小芽孢杆菌(GXUN613L)对银鲑生长、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及肠道健康的影响

    梁俊杰杨秋月许剑刘永强...
    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探讨短小芽孢杆菌(GXUN613L)对银鲑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及肠道健康的影响.挑选240尾初始体质量为(130.2±10.1)g的银鲑,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CK组、LL组、LM组和LH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2 × 107、4× 109、8×1011 CFU/g的短小芽孢杆菌(GXUN613L).试验期6w.结果显示,LL组和LM组银鲑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M组银鲑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CK组(P<0.05).LL组、LM组和LH组银鲑血清中的总蛋白、白蛋白和总胆固醇含量均显著高于CK组(P<0.05),LM组银鲑血清中葡萄糖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CK组(P<0.05).LM组银鲑肝脏的总抗氧化能力、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CK组(P<0.05).LM组银鲑前肠、后肠肌层厚度及绒毛高度显著高于CK组(P<0.05),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更好.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短小芽孢杆菌(GXUN613L)可以促进银鲑生长,改善银鲑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健康,提高银鲑的抗氧化能力,其适宜添加量为4 × 109 CFU/g.

    短小芽孢杆菌银鲑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肠道健康

    饲料中添加乳酸杆菌对红螯螯虾生长性能和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付宁郑振华安美玲宋维彦...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对红螯螯虾生长性能和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选取600尾初重(0.55±0.05)g的红螯螯虾虾苗,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虾苗.CA组、TB组、TC组和TD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1.8×105、1.8×106、1.8 × 107 CFU/g乳酸杆菌.试验期45 d.结果显示,与CA组相比,TB组和TC组红螯螯虾的末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P<0.05),TC组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TD组的生长性能未进一步增加.饲料中添加乳酸杆菌明显改变了红螯螯虾的肠道菌群结构,提高了肠道有益菌类的多样性和丰度,抑制条件致病菌的生长,该效应在前期尤其明显.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1.8 ×106 CFU/g乳酸杆菌可以明显改善红螯螯虾的生长性能,增加红螯螯虾肠道有益菌的多样性和丰度,抑制条件致病菌的生长,有利于虾体健康.

    红螯螯虾乳酸杆菌生长性能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

    皮山红羊肉用性状的研究分析

    李延伸陈雪艳努尔阿卜杜拉·吾吉外力比吉古丽·萨塔尔...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探究皮山红羊的背膘厚度、眼肌面积和眼肌深度等肉用性状指标与体重的相关性,为皮山红羊的生产和选育提供参考.试验选择饲养管理均相同的506只6月龄皮山红羊,利用便携式B超诊断仪测量背膘厚度、眼肌深度和眼肌面积等肉用性状指标和体重,采用SAS 9.2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产羔类型、性别和群别分别对背膘厚度、眼肌深度和眼肌面积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单羔的眼肌深度极显著高于三羔(P<0.01),且双羔眼肌深度显著高于三羔(P<0.01),单羔眼肌面积极显著高于多羔(P<0.01),双羔眼肌深度显著高于三羔(P<0.05),且显著高于四羔(P<0.05).性别对于3个肉用性状指标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中公羔在背膘厚度、眼肌深度和眼肌面积方面均高于母羔.眼肌面积与体重的相关性最高,其次为眼肌深度和背膘厚度,眼肌面积对于皮山红羊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眼肌深度和眼肌面积.研究表明:6月龄羔羊的背膘厚度、眼肌深度和眼肌面积三个肉用性状受到羔羊出生类型、性别及其饲养管理方式的影响,在绵羊饲养管理和选种选育时应考虑它们对6月龄羔羊上述性状的影响,提高对上述肉用性状选育及遗传评估准确性.

    皮山红羊肉用性状影响因素相关性通径分析

    地梢瓜果实总黄酮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赵宏宇黄修梅张凤兰杨忠仁...
    8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研究地梢瓜果实总黄酮的提取方法及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进行响应面试验,并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地梢瓜果实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时间2.66 h、萃取压力49.5 MPa、萃取温度53℃,此条件下地梢瓜果实总黄酮的提取率达到3.377 mg/go随着地梢瓜果实总黄酮含量的增加,其还原能力以及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升高.研究表明,地梢瓜果实总黄酮具有作为抗氧化饲料添加剂的潜力.

    地梢瓜果实超临界CO2响应面法总黄酮抗氧化

    牛大力多糖的荧光标记、鉴定及其体内分布

    多水银张兴波吴玉辉李静涛...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旨在探究牛大力多糖在小鼠体内的吸收与分布.使用罗丹明B标记牛大力多糖得到牛大力多糖罗丹明B荧光标记物(MSP-RhB).使用荧光显微镜和红外光谱扫描鉴定标记成功后,给小鼠灌胃MSP-RhB,分别于1、3、6、12、24 h取材,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仪系统观察MSP-Rh B在小鼠体内、体外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荧光标记牛大力多糖成功;灌胃小鼠后,MSP-Rh B主要分布于胃肠道、肝脏和肾脏;MSP-RhB在1h到达小肠各段,约3 h达到最大值,在小肠中停留时间长达24 h.研究表明,MSP-Rh B通过小肠吸收,先进入全身循环,然后分布到肝脏和肾脏中,且荧光信号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

    牛大力多糖荧光标记口服吸收体内分布

    西藏改良奶牛低氧适应的血液生理指标与生产性能分析

    高乐程巴桑珠扎班旦索朗曲吉...
    9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旨在测定西藏改良奶牛(荷斯坦奶牛♂×西藏牛♀)在低氧环境下的血液常规指标和凝血生理指标,通过定期检测生产性能测定指标(DHI)与泌乳量对西藏改良奶牛的改良效果进行评估.试验以高原低氧环境下(位于西藏山南市琼结县,海拔3 617m)饲养的改良奶牛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从澳大利亚引进西藏的荷斯坦奶牛和西藏牛(西藏本地黄牛)作为对照,测定血液常规指标、凝血指标、DHI指标和头胎次泌乳产量.结果显示,经过长期的低氧环境适应后,西藏改良奶牛的血液生理指标和DHI指标等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显著高于引进荷斯坦奶牛和西藏牛(P<0.05),血小板计数(PLT)显著低于西藏牛(P<0.05).西藏改良奶牛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与西藏牛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凝血功能较引进荷斯坦奶牛得到改善.与引进荷斯坦奶牛相比,西藏改良奶牛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等指标显著升高(P<0.05),体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西藏改良奶牛已具备了一定的低氧适应能力,比引进荷斯坦奶牛更能适应低氧环境,相较西藏牛和引进荷斯坦奶牛,西藏改良奶牛的生产性能得到优化和改善.

    西藏改良奶牛血液指标生产性能低氧适应

    无花果叶发酵条件优化及其对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董华恒陈营
    97-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利用菌酶协同技术发酵无花果叶,以期提高无花果叶中活性成分的析出率.以无花果叶为唯一碳源配制培养基,从新鲜、冻存及晒干的无花果叶中均筛选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该菌发酵无花果叶产香豆素的含量高于未发酵组,故选定其作为发酵菌种.发酵2d后,通过比色法检测发酵液中香豆素和萜类化合物的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培养条件.结果显示,优化后最优发酵方式为菌酶协同发酵,最佳前体物为8mg/L的苯丙氨酸,额外碳源为2g/L的麦芽糖,最佳氮源为3 g/L的硫酸铵+蛋白胨混合物,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最佳比例为1:2.优化培养后无花果叶发酵液中香豆素、萜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以及多糖含量分别提高了92.66%、59.40%、44.68%和42.84%.优化后多酚类化合物含量是优化前的4.24倍.研究表明,无花果叶发酵可以提高其活性成分的含量,研究可为无花果叶作为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无花果叶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优化培养活性成分

    响应面法优化千里光中绿原酸提取工艺

    杨凡吴静刘厚权顾震...
    103-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法从千里光中提取绿原酸,以绿原酸提取率为响应值,在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液料比对千里光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基础上,借助响应面法优化千里光绿原酸提取的工艺参数.结果显示,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千里光绿原酸的优化条件为乙醇浓度50%、提取温度47 ℃、提取时间50 min、液料比20 mL/g.在此条件下,千里光绿原酸提取率可达到1.01%.研究表明,试验确定的提取工艺简单高效,可为千里光绿原酸进一步纯化提取提供参考.

    千里光绿原酸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响应面法

    菌酶复合青贮添加剂对紫花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

    王国郡郭楠祖晓伟冯琳...
    108-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探究添加植物乳杆菌(LP)、纤维素酶(CE)以及二者混合添加对紫花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将LP与CE添加剂量各设置4个水平,分别为LP添加量0、3、5、7 mg/kg,CE添加量0、25、50、75 mg/kg,共计16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青贮60 d后进行营养品质及发酵指标的测定,采用隶属函数法对青贮紫花苜蓿营养品质及发酵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CE0处理相比,CE75处理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显著提高(P<0.05).在不同的LP添加水平下,苜蓿青贮中的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随着CE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少(P<0.05).不同CE添加水平下,LP5处理的pH值均显著低于LP0、LP7处理(P<0.05).隶属函数值结果显示,LP5+CE75处理组隶属函数值最高,为0.729.研究表明,添加LP和CE紫花苜蓿青贮的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具有积极效果,同时添加5 mg/kgLP和75mg/kgCE对紫花苜蓿青贮的效果最佳.

    苜蓿植物乳杆菌纤维素酶青贮品质